◆跟着资深儿童谘商专家,解读3~10岁儿童心理发展◆
害羞、怕生、说谎、爱打人、不做功课
孩子每个看似脱序的行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事
外表看来幸福的孩子,内心也有可能充满小挫败,
而父母却浑然不知……
◆孩子也很爱面子?上幼稚园不一定就交得到朋友? 「我的孩子到现在还不会背九九乘法表!」
「我的孩子都不爱刷牙,现在整口牙都蛀掉了!」
「我儿子现在都还不会自己大小便!」
以上这些话,父母是否曾在孩子面前说过呢?你可曾想过旁人也许听了、笑了,却从没有想过孩子会因为这些话而受伤,作者从事儿童谘商治疗工作,累积二十多年的谘商经验,她发现「外表看起来很幸福的孩子,其实内心是充满挫败的,而父母却浑然不知。」
孩子在幼稚园是否一个人孤伶伶、与同学不合?父母总以为,把孩子送到幼稚园,自然就会交到朋友。事实上,交朋友不见得是件简单的事。喜欢独处的孩子,表面看起来是乖巧,实际上有可能是在交友关系上遇到了挫折。
其实孩子的世界,跟成人一样充满挑战。3~10岁的孩子正是人格养成的阶段,父母必须正确看懂孩子面临的生活挑战与心理挣扎,协助孩子勇敢无畏的长大。
◆不乖背后的心理学——看懂孩子的挫折感、没自信、逃避心理、缺乏安全感、认同需求 孩子喜欢独处、爱打人、爱说谎、缺乏专注力,其实背后都有原因,多数父母会认为这些只是「小事」,觉得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改变,这样反而会错过最佳教养时期,容易导致孩子无法从基本建构人际关系等能力,到了青少年阶段就很容易处于孤立的状态,因此父母必须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才能脱离不安与恐惧,同时导正问题行为。
【孩子喜欢独处、不爱说话】「你怎么这么孤僻?要多去跟同学玩呀!」
》》其实孩子心里想说的是:「同学说话好兇,我不敢……」逃避心理
解读孩子的心理小剧场──个性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因为一句无心的话受伤,为了避免受伤,孩子可能会想办法尽量减少与人接触,但这是因为恐惧,而产生的逃避心理。
【经常和朋友吵架】「快和好不要吵架,不可以打同学喔!」
》》其实孩子心里想说的是:「我只是想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强化自我定位
★ 解读孩子的心理小剧场──会与人争吵,看似不乖,但这同时也凸显他是个会自己争取权益的孩子,本身并非坏事。「吵架」及「和好」是孩子迎向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孩子与同侪出现争吵时,父母不必太过担心,可以让孩子透过冲突学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孩子怕生】「看到长辈要打招唿呀!怎么这么没礼貌?」
》》其实孩子心里想说的是:「是平常很少见面的叔叔,我会害羞……」缺乏安全感
★ 解读孩子的心理小剧场──许多父母会觉得孩子不打招唿,会先认为孩子「没有礼貌」,却忘了大人会因为显少见面的人感觉不安,更何况是孩子呢?父母可以在事前先向孩子说明今天要去和谁见面,降低孩子的警戒心,如果心急强迫孩子,反而会有反效果。
【欺负同侪朋友】「你为什么要拿青蛙去吓同学?太不乖了!」
》》其实孩子心里想说的是:「我喜欢那个同学,想和他一起玩……」有认同需求
★解读孩子的心理小剧场──喜欢欺负同学的孩子,大部份是想要「炫耀自己的某些能力」展现优越感或是因为「缺乏关爱」,目的是争取别人的「认同」,只不过用错了方法。
【个性畏缩、总是看别人的脸色】「你要大方一点,不要老是看别人脸色!」
》》其实孩子心里想说的是:「我希望妈妈能帮我打气!」没自信
★ 解读孩子的心理小剧场──父母过度严苛、没有固定的育儿态度,容易让孩子个性战战兢兢、容易混乱,长期在不容许犯错的教养环境下成长,长大后可能会无法适应社会。
◆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向大人求救的讯号! 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充满许多未知的压力,孩子出现令父母头痛的问题行为,正是代表孩子适应不良的象征,父母千万不可轻忽。使用批判性等负面语言与孩子沟通,会让孩子自尊性受损,因此父母必须先相信孩子并认同孩子,才是理解孩子内心的教养关键。
本书针对43个孩子普遍常见的行为,例如暴力行为、学习不振、专注力不足、太过依赖等,从「探视孩子的内心」出发,了解的孩子的五个面向:人际关系、内心世界、偏差行为、读书学习、情绪管理,提供实用且中肯的教养处方,让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出坦率又幸福的小孩。
【推荐短文】 我常这么跟家长说:「您觉得孩子是不知道对错,还是不知道如何下台阶?」,大部分的家长都可以理解孩子具备有辨别对错的能力,但是却无法让事件可以有正向的发展。本书中已有条不紊的方式来探讨孩子与家长在成长的路上会共同遭遇的问题,是帮助孩子架构心智理论的良好素材。───吴宜烨(All for Kids儿童职能治疗师)
好评推荐(依姓氏笔划排列) 吴宜烨 All for Kids儿童职能治疗师
黄瑽宁 马偕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魏玮志(泽爸) 亲职教育讲师
爸妈,我也要面子呀!:孩子的心事并非小事,解读43个孩童行为背后的「内心小剧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