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爱我的孩子,
但我不是完美的妈妈!
慌张、挫败、崩溃、自我质疑到醒觉,
从德国亲子教养现场的体验、观察和省思,
冲撞出充满血肉的育儿慢养智慧!
每个母亲,都尽己所能地爱着孩子,却也因为种种育儿、教养的冲突、迷思,甚或害怕失去自己而纠结、焦虑着,畅销书《梦想德国》作者皮尔斯夫人,有着吉普赛人的天性、女强人的独立自主,还有许许多多梦想和兴趣,然而,在走入家庭、生了孩子之后,一切有了变化……她必须学习当个母亲,还要在德式教养观点中学习、拉扯和激盪……
►妳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却仍因为别人家小孩比较乖而感到没面子?
►孩子时间到了不睡觉,妳就会因为没办法做自己的事而崩溃?
►明明很爱孩子,却在心累、烦躁之下对孩子口不择言,事后懊悔不已?
►妳累到想哭、想出走,就是不敢跟老公、孩子争取「妈妈我也需要放假」?
睽违三年,终于等到皮尔斯夫人的《当妈妈不必完美•不一样的德式教养练习》。本书不只有对育儿教养的摸索、德国父母的经验分享,她还亲自到幼稚园实习,贴身探索德国适性和全人教育在幼儿教育的做法,同时,皮尔斯夫人也发出当妈后最真诚的告白,并透过与孩子的相处,找到面对和接受不完美自己的勇气!
不是纵容,也不是教出完美的儿女,
是让孩子做自己,也有适当的自我控制能力!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诺贝尔奖都被德国人包办,但他们却鼓励不要过度开发幼儿的智力?德国独树一格的教育方法、观念、政策,是他们瞬间再起、菁英辈出,并影响全世界的重要功臣之一!《当妈妈不必完美•不一样的德式教养练习》除了有德国婆婆妈妈的经验传承,也有幼稚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分享,让我们得以检视台湾和德国之间在幼教观念和制度上的不同,并从中探讨我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与融合,让孩子依循自己的生命蓝图,有个健康、快乐、自由的童年,又能培养他们自我规范、独立并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人格。
►孩子上小学前的唯一任务是「快乐成长」,没必要从小就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
►德国人相信,在孩子七岁前养成晚上七点上床睡觉的习惯,对大脑发育及免疫力很重要。
►要给孩子自由,也要有管教的勇气,帮孩子设界限,是避免行为和品格偏差,也让孩子对外在环境产生安全感!
►德式教养让父母学习控制忧惧,放手「允许」孩子去体验、挑战这个世界。
►虽然重视孩子的兴趣养成和多方位发展机会,但不要逼孩子学才艺或上补习班。
►强迫孩子当「乖小孩」,反而容易让孩子忽视真实的自己。
►让孩子学习分担家务,是让他们对自己负责──别忘了让孩子在当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生活能力时,切忌贪图一时轻松和方便就代劳,这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希望孩子会念书并非大错,但父母应该理解,人生有太多挑战等着孩子面对,不只有读书。
►德国爸妈会教小孩适度的反击,让孩子遇到冲突或暴力而大人又不在身边时能保护自己,并同时教育他们拳头只有在非逼不得已时才挥出。
一段融合观察与省思、挣扎与疗癒,
让父母和孩子看见彼此灵魂约定的教养练习! 德国教育让许多孩子拥有与全球竞争的实力,然而当中也有得意志民族特有的框架和想法(例如德国人强调「做什么就要像什么」、严谨过头的民族性,就让很多要求完美的妈妈压力爆表,孩子痛苦指数增加……),再加上全球妈妈共有的内心纠结和罣碍(例如虽然出了个女总理,但德国仍有许多母亲在这家庭和事业中纠结……),妈妈们的育儿教养路仍然走得不容易,且看皮尔斯夫人从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到当中的平衡点及对生命的省思……。
►孩子并不喜欢无头苍蝇般做牛做马的父母──能意识到自我身心需求的父母,才有可能教养出快乐的小孩。
►跟孩子相处是最大的心性修练,他叽叽喳喳跟你分享所见所闻时,你的心有没有在当下呢?
►每位父母都曾尽他们最大的可能爱孩子,但往往也带着无知、恐惧的信念,挟制着孩子的身心。
►每次与孩子互动,同时也在帮助我们釐清自己,进行一次次的内在翻整与重建。
►父母无法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很大部分源自父母不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能接纳生命中的失败、挫折的父母,较不容易极尽所能、无所不用其极地要孩子成为万能或完美小孩!
►父母总以为是自己在带孩子,但孩子也时时启发我们的心之眼,我们常常得放下原有的价值观和成见,才能看见孩子的光点!
皮尔斯夫人反省体制、自我觉察、大胆尝试与耐心练习,连过程中的慌张、挫败、痛苦和自我质疑,都毫不掩饰的分享,这些酸甜苦辣能给予许多在教养中摸索的父母不一样的能量和鼓舞。
好评推荐 继《梦想德国》之后,现在家羽已能很客观地说出德国值得赞誉的地方,以及日耳曼精神中严谨过头的面向,从文字中传达她自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智慧。德国当然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面对全人教育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但台湾人的处世哲学及待人之道也同样深具智慧。家羽以兼具东西方的视角写就这本书,也以融合多年累积的身心灵智慧教养孩子。
这是一本从细微处观察「德国为什么强盛?德国小孩为什么充满自信?」的客观书写,其中深藏许多值得参考借镜之处,也有很多家羽透过育儿历程里,对自身觉醒后的生命反省与沉思。──张慧心,人间福报艺文中心主任
我对新书中与恩典之间的亲子生活很感动。她在自序里写到:「在『慢』下生命的步伐里,我开始深深被无止境的爱环抱着,而恩典一点一滴的小小成长足迹,都如同神赐给我的一段段爱的粉红丝缎,优雅美妙地穿织在我们的互动中。还记得他五岁学会骑单车的那个夏天,我开始带着他挑战八公里的路程,好几回他跌了又爬,边哭边骑,或是边骑边大笑……,我从旁看着,突然觉得很感恩这些慢慢陪他长大的日子,我是多么享受着他天真又狂野的模样啊!然后,就在我们快抵达终点的游戏广场时,他突然很开心地看着我的脸说:『妈妈我好爱妳,谢谢妳今天带我来骑这么长的路,而我真的做到了,我好开心啊!』」读着这一段文字,我似乎感觉到家羽内心的小孩重新又过了一次童年,与恩典一块儿快乐吶喊着、歌唱着。──徐辅军,《犀利人妻》导演
「在心灵的世界无分年纪,每个生命都是平等而且独特。因着学习与经验人生的目的,精心设计挑选不同角色和亲密关系人(特别是和父母亲之间),然后一起在这一场的人生舞台上,成为彼此的心灵指导员。」
在这样的观念基础下,会发展出非常不同于传统的亲子关系,家羽就是用这样的观点陪伴儿子的成长。心灵教育首在尊重,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独特,即便年幼的孩子,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灵魂丰富经历的印记来到世界。于是,亲子之间将形成的关系,不是上对下,不是成熟对着幼稚,而是在肉身关系中的陪伴引导,用着爱与支持诱发出潜藏在孩子灵魂中的能力,特别是个体的独特性。
但愿每个父母都不再自我要求成为龙凤的父母,而是有能力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一起成为快乐的人。家羽就是追求心灵成长的认真母亲,所以照养孩子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她的反省与自觉,这是家羽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此书非常值得细读之处。──陈嘉珍,财团法人新时代赛斯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德国教养学龄前小孩的做法真的很值得台湾学习,尽情让孩子去画画、去跳舞、去唱歌、去运动,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兼具身心发展与健康快乐的童年,书中所提的趣味桌游、森林创意园游会、活泼的音乐课、睡前点一盏灯、旧物市集、运动教育、爱护生命,以及德式的自信教育等等,让我开了不少眼界,原来德国在全世界舞台表现如此亮眼就是这样教出来的,这也许是太重视智性比较的台湾教育要好好借镜的──他们默默的实践了适性教育,让每一个小孩可以发光发热。
一般教育书籍大多偏向观念方法的教导,少了身心灵的深度探讨,另一种则用了不少灵性术语,读来艰涩难懂,但家羽是用心踏实的活在当下,再将心灵的领悟深入浅出的说出。
你的小孩是否也有一点调皮好动?你是否担心孩子的学习力慢?也许你的心灵成长就是邀请你从这里开始。别辜负了小孩给我们的功课,不要急着改变他们,试着从自我认识开始,如果真诚的觉察探索自己,你也许会和家羽一样走出异国生活的困境,和小孩快乐的演戏、耍宝、爬树、游戏,享受生活的种种乐趣,从各种生活小事件中慢慢了解自己、转化自己、不知不觉地重新爱上自己。──张世杰,正念觉察老师,二○一二年至今进行推广Mindfulness心灵教改运动,着有《全班都零分》
当妈妈不必完美‧不一样的德式教养练习:德国触动台湾人的育儿智慧,让妈妈与孩子灵魂相约的慢养甘苦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当妈妈不必完美‧不一样的德式教养练习:德国触动台湾人的育儿智慧,让妈妈与孩子灵魂相约的慢养甘苦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