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安自在(修订版)

轻安自在(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哲学
  • 心灵成长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幸福感
  • 正念
  • 减压
  • 人生智慧
  • 个人成长
  • 积极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李焯芬教授撰写的佛理小品集,分为三编,即智慧编、自在编、慈悲编。作者以浅白的语言融佛理智慧于故事中,旨在以小见大,教化人心。

  本书自2009年推出后,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次修订加入李焯芬教授关于「智慧」、「自在」、「慈悲」的心得分享,并特别收录常霖法师皈依后拍下的摄影作品,祈望可令读者可在悠然意境中品味故事和哲理,得以放下执着,自然自在。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焯芬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香港珠海学院校监。着作有:《应当如是》、《心无罣碍》、《活在当下》、《禅是一朵花》、《水的反思》、《佛智今用》、《轻安自在》、《悲智愿行》、《走出困境》、《活好当下》、《爱在当下》、《快乐自在》、《安忍精进》、《逆境中的从容》、《有佛法就有办法》、《文明的足音》、《求索之旅》等。

摄影师/常霖法师

  俗名叶青霖,香港理工学院(今理工大学)设计系毕业,「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创会及荣誉会员,从事摄影专业三十余年。2010年依台湾果如法师座下剃度出家,目前于世界各地,以生活融合禅修的方式接引禅众,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图书目录

智慧编
和谐老人   2
调养怒中气   4
人天不二   7
养心如养花   9
另类地狱   12
障碍   14
别把烦恼带回家   18
善用生命   20
乌云背后有阳光   22
弦论与缘起说   26
「无常」背后的因缘   28
时间的考验   30
境由心生   34
人贵乎诚   36
理直气和   39
见好就收   41
命运之船   44
苦与乐   46
幸福的真谛   50
上善若水   52
庐山烟雨浙江潮   56
一半一半   60
忍辱法门   64
舍得   69
掉了诚信以后   72
分别心   76
淡有淡的味道   80
诚实也是一种智慧   82

自在编
境随心转   86
调心法门   90
环保从自己做起   94
烦恼只留五分钟   97
路曲心直   100
享有和拥有   104
学会低头   108
应当如是   110
恩典是别人的多   112
命运在自己手中   116
活好每一个今天   120
笨拙的天才   122
寓工作于娱乐   124
大自然与天灾   128
认识自己最难   131
水车与水   134
得失之间   136
盛名之累   140
顺其自然   142
烦恼缠身   144
心中的堰塞湖   148
双重损失   150
白纸上的黑点   152
做自己最合适的   156
享受生命的过程   158

慈悲编
勿以善小而不为   162
惜缘惜福   164
吃亏是福   166
最终得分   170
考验   172
赞美的力量   175
快乐的钥匙   176
飞行员的宽容   180
怨恨循环   182
感恩心   185
爱能生爱   188
燃点生命的烛光   192
善之花   194
茶与酒的对话   199
珍惜眼前人   202
代沟   207
致富之道   210
一念之间   214
忍者无敌   217
跨越仇恨   220
心香   224
爱情也要加油   226
赞美如药   230
给人鼓励   232
不能分享的快乐   236
敬畏生命   238
留有余地   240
唐山与汶川   242
给人希望   245
不打妄语   248
忘我境界   252
同体大悲   254

图书序言

修订版序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沉重,在我们的香港尤其如此。我们大学的毕业生,出来社会工作之后,鲜有朝九晚五这回事。晚上七点、八点下班是常有的事;九点、十点才回家的也不少。回到家中亦不代表完全的「放工」、「放松」。有人在家中仍要用手机或电脑继续工作。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压的环境底下,如果我们仍能保持轻松舒坦,那该是多美的事。人如能坦然面对压力,乃至舒缓压力,就会感到「轻安自在」。这对维持自己的免疫力及身体健康亦大有裨益。这本集子中的生活小故事,或许能让大家有所感悟、有所反思,从而让自己更坦然地面对周边种种的压力,达到这个「轻安自在」的境界。

  先说说「自在」。我们偶尔听到有人说:「平常心对待之。」人生路上难免有些起落,有顺境也有逆境。如何才能以「平常心」坦然地面对逆境,让自己仍然有自在的感觉?佛家认为:人要活得自在,首先要有些智慧。佛经中有一篇较有名的经典,叫「心经」,才二百六十个字。经文中的第一段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亦即是大家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大乘佛教里的菩萨,有慈悲的一面,亦有智慧的一面,因此称为「悲智双运」。菩萨现慈悲相时,会闻声救苦,因此称为「观世音菩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意思是菩萨在甚深禅定之中,了悟到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在特定的因缘条件下产生的。离开了这些条件,就不复存在了。这样,菩萨感悟到世间的无常,因缘具足(或条件具备、条件成熟时)则有,因缘不具足则无。就以春天到来,树上开花为例,开花是因为大地回春、天气和暖、阳光雨露充足,因此才会开花。隆冬腊月里的北国,开花的条件并不存在,树上就不会开花了。(当然,我们也可以人为地改变一些条件,例如在温室里种花,提供较暖和的环境,让北方的冬天里也能产生开花的效果;这也就是改善因缘条件,得到更好的成果的意思。)

  菩萨既然洞悉了「因缘生则有、因缘灭则无」这个道理,就不会为「有」与「无」而执着,不会因为「无」而罣碍,因而能够坦然地面对「无」的景况。人生路上,如果我们也能够掌握「因缘生则有、因缘灭则无」这个道理,就不会为人生的起起落落而罣碍,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种种的逆境,因为我们知道逆境的出现也是有其因缘(或原因)的。例如有亲友病倒了,我们当然会感到不开心、感到焦虑。但退一步想想:病也是有其原因的,可能是不小心着凉了,也可能是太劳累而免疫力下调所致,或因为器官老化衰退而引致。当我们冷静地找出病发的原因后,就有可能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从而设法去治理它、克服它。换句话说,逆境到来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冷静地面对它,找出原因来,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这也就是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之后,能够「度一切苦厄」的道理。

  以上就是佛家所讲的:通过了悟世事「因缘生则有、因缘灭则无」的智慧,去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从而让自己保持心境的宁静自在。换言之,自在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是建基于我们自己的智慧的。心中有了智慧,才能有自在的心境。

  除了自在之外,我们同时也希望活得快乐,因此有「快乐自在」这个愿景。有了自在的心境,自然就会有一份愉悦(或禅悦)的感觉,而且是持之有恆,不会大起大落的。菩萨「悲智双运」,除了智慧之外还有慈悲的一面。现「智慧相」时得到自在,因此称「观自在菩萨」。现「慈悲相」时则是「观世音菩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慈悲、多关爱他人、多帮助他人,自己的心间亦会油然而生出一份快乐的感觉。这也就是西谚「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意思。德兰修女认为,世间没有比慈悲更能令人快乐的事。天主教会也特别重视对人慈悲。教宗曾把二零一六年定为慈悲禧年。道家不但鼓励大家「齐同慈爱、异体成亲」,亦同时希望人类对大自然慈悲。这和佛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及基督教的「爱人如己」,都是相通的。

  这本集子把「智慧」、「自在」与「快乐」这三个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去演绎。我们希望借此而能够让大家更容易体会这三个主题的意义,因为故事往往比说理来得动听,更容易令人有所感悟和反思、更容易接受。

  非常感谢香港三联书店顾瑜博士及梁伟基博士为修订和重印这本书所付出的辛劳和不懈努力。更感恩读者们多年来的厚爱。

李焯芬
二零一七年春



  近来,每见到焯芬先生,我总向他道贺,道贺他这两年出版的几本书,都成了畅销书,二○○八年出版的《活在当下》更成了年度香港最畅销的中文书(文学类)。我的道贺不为写了畅销书,能为他的名和利增益多少;说不好,反有害他的令名。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工程师,几十年来为中国水利做了很多工作,很有贡献,他被选任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是实至名归的。他除了教学和学术研究之外,同时担任繁重的教育行政工作,当然也担任不少公益社团的工作。他费心力撰写这些大众读物,或会惹来某些人说他「不务正业」之讥。

  焯芬先生既是一个工程师,也是一个教育家。他文理兼修,同时钟情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浓烈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他又潜心于佛学,于佛理和佛教文化有相当的造诣。最重要的是,焯芬先生富于人文精神,对社会人心有终极的关怀。这个年代,在人文科学研究者之中,也罕见以人文精神相砥砺,以社会人心作承担的了。于我而言,则更见焯芬先生难能可贵了。焯芬先生百忙之中,撰写启牖人向上,引领社会向前的大众读物,完全是出于对世道人心的关怀。他以佛家的方便说法去讲解人生道理,分享他对社会价值的体悟,也是出于一种用世之心。我所以会祝贺他,一方面说明他对人心的关怀和用世之心并没有浪费;另一方面,他这些着作能畅销,正正说明社会人心向上的要求,这是焯芬先生和我们最喜见乐闻的。在香港,搞传媒的,包括我们搞出版和写作的,总看低看轻社会大众,而追求以嬉戏、娱乐、功利为节目和编着等为能事。这原是香港社会文化低落的最大障碍,而非社会大众本身,甚至说得过份,是他们追求向上的要求被剥夺。我在香港从事编辑出版三十年,对此有充分体验,而焯芬先生面向大众宣扬正面价值的图书畅销,也是最佳的说明。

  焯芬先生较我年长数载,原属兄长辈,我却一直以先生称之,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觉得在师友之间,他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我认识焯芬先生而与之论交,是十多年的事,但却认定是我人生中一段很值得珍惜的情谊。焯芬先生不耻下请,突然在出版前,电话嘱我这小弟为他的新书撰写一篇序,我有点惶恐,但极愿意撰写,因为有点话要说;也不避嫌疑,因为在他的报纸专栏上,曾谬奖过我。但假写序之名,而借人家之酒,浇自己块垒,这要请焯芬先生和读者谅囿的了。

陈万雄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香港出版总会会长
二○○九年二月二日

自序

  自古以来,佛教就有个用讲故事来进行弘法教化的传统。早期的佛典包括了《佛本生经》、《百喻经》及《贤愚经》等以说故事为主的经典。其他的佛典,如大乘佛教般若期的《法华经》,也有着名的《法华七喻》。这些故事日后并且成了壁画的题材。从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到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到甘肃敦煌的莫高窟,都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画。

  宗教哲理因故事而显得更动听,更易懂,更深入人心。用故事来弘法,也不独是佛教才有。基督教的圣经里有不少故事及寓言,包括「五饼二鱼」和「浪子归家」等。穆斯林也有许多以劝善诗形式写成的故事及寓言,包括中古波斯的《果园》、《蔷薇园》、《玛斯纳维启示录》等,广受信众欢迎。

  这本集子收录了我年来在香港《明报》(「明觉版」),「温暖人间」双週刊及其他专栏发表的生活小故事及心灵小品八十五则。兹因应当下现实世态,分为「智慧编」、「自在编」及「慈悲编」三辑;另每则篇末均加插「静思细语」专栏点题唿应,借以启发大家转换新角度和新意念去观察事物,善于从生活中感悟大智慧,纵使身处逆境,亦能乐观豁达。承蒙香港三联书店眷顾,悉心整理出版,谨在此衷心感谢。

  书中的小故事,并非源自佛经。佛家智慧既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那末古今中外都不乏能契入佛理的生活例子或小故事,从中能让我们感悟一些生活的智慧,因而活得更轻安自在。集子因此取名「轻安自在」,当然是希望大家都活得轻松、安乐、自在。

  集子里最能让人感到轻安自在的应是菩提道上的良师益友叶青霖先生的摄影佳作。能和他共同完成这本集子,是莫大的福报。

  感恩学艺双携的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教诲和赐题。感恩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博士的赐序,实在令拙着生色不少。

  感恩杨婉文小姐费了大量的心力和时间,极细心地打印及整理好书稿。

  没有了这众缘的和合,就没有这本集子了。

李焯芬
二○○九年早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