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醫師養小孩:醫藥記者育兒經驗、採訪心得不藏私大公開

跟著醫師養小孩:醫藥記者育兒經驗、採訪心得不藏私大公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育兒
  • 親子
  • 健康
  • 兒童醫學
  • 傢庭護理
  • 育兒經驗
  • 醫藥
  • 記者
  • 新手爸媽
  • 疾病預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本書實在太實用瞭,能提供給每個新手媽媽一個輕鬆的管道,紓解育兒壓力,
以專業又淺顯易懂的方式,縮短瞭知識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市麵上很多寫育兒書籍的醫生,都有自己的小孩,但再怎麼說,醫生都還是比一般人有更多的醫學常識,因此就算醫生是從父母的角度來寫書,在麵對小孩的健康問題時,處理上就用醫生本能麵對。而這些都是自己的經曆,這樣的同理心所寫齣來的角度,是一般醫療保健叢書所無法提供的。書中所提的問題也會是其他傢長會遇到的問題,在處理的過程中也會像作者一樣擔心很多問號、疑慮産生及發生很多情況,本書內容更貼進父母的心情、心境。

  書中詳細記錄瞭作者在育兒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和處理過程,再加上醫生、牙醫、營養師等等所作的提醒,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書,希望能帶給大傢不同的視野。

  為什麼我自然産、餵母乳,小孩還是過敏?

  「過兒!敏兒!我們會生齣過敏兒……」這則可愛的廣告颱詞,相信大傢都不陌生吧!我和先生都有過敏體質,我是鼻子過敏,每個星期公司清潔阿姨吸地時,我一定要戴上口罩,否則播報新聞的時候,就會變成另一個人在播的聲音。而我先生比我更慘,除瞭鼻子過敏外,他的皮膚也不好。

  由於我們兩人都有過敏體質的遺傳基因,因此我也做好瞭生下過敏兒的心理準備,所以在懷孕時,針對如何預防寶寶過敏,可是下瞭一番工夫,包括飲食方麵的「斤斤計較」,例如:高過敏的海鮮及水果等食物盡量減少攝取、減少吃垃圾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的人工添加物及反式脂肪……等等。另外,聽說孕期適量攝取益生菌可能有幫助,所以「貴森森」的益生菌也毫不猶豫的給它「開」下去。隻能說:「第一胎照書養。」飲食控製做得超級認真!

  當然,一些和懷孕、生産有關的最新研究和報導,我也會特彆關注,包括國外的研究說:「自然産的寶寶在通過媽媽産道時,就先接觸到瞭人生第一個細菌老師,建立瞭免疫係統的雛形,相對於剖腹産寶寶,先擁有瞭媽咪的免疫保護傘。」所以就算怕痛怕得要死,也是堅持能自然産就自然産。另外,我也瞭解餵母乳的好處多多,其中,能有效預防寶寶過敏,更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這也是支撐我度過哺乳前期挫摺、繼續餵下去的重要信念!

  但是,做瞭這麼多,我的孩子就沒有過敏瞭嗎?沒想到答案卻讓人失望!當我一路餵到寶寶一歲多時,有一次小綠豆因為流鼻血去看醫生,醫生說他是「鼻過敏」,當下真的是賞給我重重的一擊啊!彷彿我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命運之神無情的嘲笑我,做得再多也是枉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沮喪。

  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因為主持一場公司舉辦的過敏講座,我認識瞭黃瑽寜醫師,當時我很無奈的問他:「為什麼我自然産、餵母乳,但小孩還是過敏呢?」

  他跟我說:「你已經做得很棒瞭!沒做這些,寶寶過敏的狀況可能更嚴重呢!」

  這纔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我趕緊買瞭黃醫師的書,認真做瞭功課,包括買瞭除濕機控製室內濕度、防蟎床套、環境清潔與維護……等,感覺小綠豆過敏的狀況真的有控製下來!

  接下來,我對我傢過敏兒的態度就不再那麼執著和抗拒瞭,既然木已成舟,不如「接受它」,和疾病和平共存。日常生活中,盡量給予小孩均衡的天然食物,少給加工、不健康的糖果、餅乾等零食。另外,良好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加上適度的運動,有機會就帶齣去跑跑跳跳、曬曬太陽,增加免疫力。當然,生病還是要去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韆萬彆聽信偏方,纔不會延誤小朋友的治療時機哦!

  愛健康MEMO~過敏麵麵觀
  採訪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寜醫師

  Q:過敏的形成,除瞭爸爸媽媽先天遺傳的基因註定,還有哪些後天的因素誘發?
  Q:「一日過敏,終生過敏」嗎?
  Q:長期使用過敏藥,會不會有副作用?
  Q:「過敏」與「過動」有相關聯性嗎?
  Q:預防寶寶過敏,如何從産前就做好準備?為什麼我自然産、餵母乳,寶寶還是過敏?

  流感疫苗打不打?

  每年到瞭十月分,就是流感疫苗施打的季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是醫藥記者的緣故,在環境、同業等周遭的氛圍感染之下,每年施打流感疫苗,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瞭!但是自從懷孕、有小孩之後,感覺自己的命不再隻是自己一個人的,開始變得很怕死,吃什麼藥、打什麼針都很怕影響到寶寶。於是我開始上網爬文找資料,結果看到很多關於流感疫苗嚴重副作用,甚至是死亡的「謠言」,看瞭真的讓人「心驚驚」。這也讓我開始燃燒「記者魂」,想要追根究柢研究這個疫苗的安全性。

  記得當初在還不知情的狀況之下,和同業「相揪」打瞭流感疫苗。過瞭不久,纔知道自己懷孕瞭,那時心裏緊張得不得瞭,當天晚上馬上打電話給時任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現任署長周誌浩,傾訴我的緊張與不安。

  結果他一派輕鬆的跟我說:「安啦!絕對沒問題!免緊張!」然後還開完笑的說:「你現在是一人打、二人補耶!因為懷孕的媽媽,接種疫苗後所産生的抗體,可透過臍帶給肚子裏的寶寶,真的是買一送一耶!」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打有保庇」,小綠豆齣生那一年,正巧遇到身邊的同事和朋友都「中標」得瞭流感,而我們都安然渡過。不過寶寶漸漸長大,滿六個月後媽媽帶給他的抗體保護也慢慢流失,我又陷入瞭「到底要不要給寶寶打疫苗」的掙紮中,所以一有機會遇到或是訪問到醫生,就會私下問他們:「你會給自己的小孩打流感疫苗嗎?」甚至問:「你給你孩子打的是哪一款疫苗?」

  我幾乎問瞭十幾個醫生,然而不管是小兒科或是感染科醫生,他們給我的答案都是:「會啊!當然要打!」我心想,既然醫生都敢讓自己的小孩打流感疫苗瞭,我這個「平凡愚婦」相形之下好像太過擔心瞭。所以每年時間到瞭,都會固定帶小綠豆「搶頭香」打流感疫苗,甚至在小綠豆一歲多的時候,他豆還當過疾管署流感疫苗施打宣傳海報的「麻豆」呢!

  不隻是我這麼「忠誠」的打流感疫苗哦!包括我先生、我公公、婆婆、奶奶,不管有沒有公費資格,每年也會固定施打流感疫苗。我常常,對彆人說,我們傢是疾管署流感疫苗施打的「模範傢庭」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施打流感疫苗不隻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身邊的人,當流感疫苗的整體接種率提高,流感疫情就不容易爆發。就算真的「不幸」還是「中標」得到流感,癥狀也可能會減輕,併發肺炎等重癥的風險相對也降低許多,衡量利弊得失之下,我都會建議身邊的朋友要去打流感疫苗哦!

  愛健康MEMO 流感疫苗Q&A
  採訪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製署副署長羅一鈞

  Q:為什麼流感疫苗不能像其他疫苗一樣,打一劑就能獲得長久保護,必須每年都打一次呢?
  Q:市麵上流感疫苗的廠牌有好幾傢,成分會不一樣嗎?國外進口的疫苗比較厲害嗎?三歲以下的幼兒,間隔打的二劑疫苗廠牌不同可以嗎?
  Q:寶寶還小,不知道是否對雞蛋過敏,要如何評估是否會對疫苗産生過敏反應呢?打流感疫苗前,需要先給幼兒試吃雞蛋嗎?
  Q:一般傢長最擔心打流感疫苗的副作用是什麼?什麼樣的情況之下,不適閤打流感疫苗?
  Q:關於流感疫苗常見的錯誤迷思有哪些?

健康推薦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製署署長/周誌浩
  博仁綜閤醫院小兒消化專科醫師及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毛心潔
  榮新診所、兒童食育營養師/李婉萍
  前衛褔部部長/林奏延
  菡生婦産科院長/邱淑芳
  亞東紀念醫院副院長暨小兒外科主任/陳蕓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葉勝雄

真心推薦

  颱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寜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霈蓁


  2012開始是醫藥記者、健康節目主持人與新聞主播
  主持中廣流行網每周日上午播齣的「中廣愛健康」節目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廣播工作,我確信自己播齣的每一字、每一句,對社會是有貢獻的,都會讓我的小宇宙燃燒!雖然不如醫生在第一綫救人那般偉大,但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幫助人,都讓我的人生充滿著光明與踏實。

  節目中與醫師訪談得到很多寶貴育兒知識,期望透過文字將溫馨帶笑淚的育兒經驗分享給讀者。

  發揮醫藥記者「傳達正確醫藥知識」的使命

  臉書粉絲搜尋:中廣新聞主播吳霈蓁.豆豆媽咪的健康、育兒誌
 

圖書目錄

第一章:過敏
1-1 日本驚魂記上-綫頭過敏(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蕓)
1-2 日本驚魂記下-(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蕓)
1-3柯南媽媽找兇手誰是蕁麻疹原兇(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瑽寜)
1-4 為什麼我自然産、餵母乳、小孩還是過敏(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瑽寜)
1-5 一直吃過敏藥,好擔心副作用希普利敏和勝剋敏的差彆(禾馨小兒科巫漢盟)
1-6 滿臉是血的小孩。流鼻血原來是鼻子過敏?(亞東耳鼻喉科張智銘)
 
第二章:常見疾病
2-1 小孩發燒怎麼辦?(禾馨民權小兒科 副院長葉勝雄)
2-2流感疫苗打不打?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
2-3腸病毒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
2-4拉肚子(腸胃型感冒?輪狀病毒疫苗)禾馨新生小兒科詹弘毅
2-5細支氣管炎第一次照肺部x光 (菡生婦産科小兒科醫師陳韻如)
2-6麻疹(疾管署防疫醫師蘇韋如)
2-7尿布疹(菡生婦産科小兒科醫師陳韻如)
2-8嚇死爸媽的熱痙攣(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張璽)
 
第三章:牙齒保健
3-1 小綠豆發「牙」瞭! (晶耀牙醫診所院長瀋欣誼)
3-2牙齒清潔-刷牙大作戰 (晶耀牙醫診所院長瀋欣誼)
3-3 第一次塗氟就上癮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親子牙科李盈盈)
3-4 牙齒黑黑的是蛀牙嗎?(禾馨民權婦幼診所親子牙科李盈盈)
3-5 牙縫過大、齒列不齊,需要矯正嗎? (安曼牙醫診所院長黃榆鈞)
 
第四章:營養
4-1 寶寶飲食進化論:從喝奶小怪獸進化到吃副食品(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
4-2小孩挑食不愛吃青菜怎麼辦(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
4-3色香味俱全、打造營養衡的三餐(颱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
4-4我傢寶貝的飲食原則談零食文化(颱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博士)
4-5 BMI超標我傢有個小壯丁(禾馨民權小兒科 副院長葉勝雄)
 
第五章:其他疑難雜癥
5-1 小綠豆疝氣開刀、自責的媽媽(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蕓)
5-2 卡介苗疫苗過度反應,診所開齣轉診單 (颱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
5-3 唇係帶該不該剪?小綠豆剪上唇係帶 (亞東醫院副院長陳蕓)
5-4母乳媽媽甜蜜與血淚史(博仁綜閤醫院小兒科醫師、國際泌乳顧問毛心潔)
5-5 該讓小孩看電視、玩3C嗎?(新光醫院眼科醫師林友祺)
5-6 餵藥技巧 (馬偕醫院藥劑部組長張雅惠藥師)
5-7 兒童藥品保存 (馬偕醫院藥劑部組長張雅惠藥師)
5-8 寶寶洗澡篇 (闆橋黃皮膚科黃毓雅醫師)
5-9大隻雞慢啼?如何掌握寶寶發展裏程碑?(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張璽)
5-10安全1 嬰兒猝死癥(醫師娘)
5-11安全2幼兒居傢安全照護
 

圖書序言

推薦序

這不是百科全書,卻涵蓋瞭幼童成長會麵臨到的種種問題


  身為新手爸媽,麵對幼小稚嫩的小寶寶,常不知道該怎麼照顧他們的健康。尤其小寶寶生病時,在帶去給醫生診療後,往往內心還有一大堆疑問,但忙碌的醫護人員可能沒有時間給予詳細說明,或者醫護人員說的,對非專業的爸媽來說,還是聽不太懂。

  身為公共衛生工作者,我們常麵臨這樣的睏擾,就是如何將有用的衛生專業知識,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遞給民眾。和醫藥記者接觸一段時間後,發現記者朋友這方麵就厲害多瞭,他們能快速掌握問題的重點,並且用生動有趣又精簡的方式描述齣來,讓人一看就懂。霈蓁就是這方麵的佼佼者。

  看霈蓁從人妻再為人母,一路照顧她的小寶貝──小綠豆成長,運用及驗證她在跑醫藥新聞時獲得的知識,的確也將小綠豆照顧得頭好壯壯。更難得的是,霈蓁在傢事和工作忙碌之餘,不藏私的將照顧小綠豆一路的成長曆程,從新手爸媽的角度,寫成這本易讀實用的書,提供給其他已是或即將是新手爸媽的朋友參考,讓我好生敬佩。

  這不是百科全書,什麼都包含卻難讀、難懂;相反的,它涵蓋瞭國內幼童成長中經常會麵臨到的健康問題,如腸病毒怎麼辦、該不該打疫苗、幼兒牙齒保健、視力保健、營養甚至如何幫幼兒餵藥等等,新手爸媽該知道,或是幾乎一定會遇到的問題,霈蓁都不吝在書中作分享,相信對手忙腳亂的新手爸媽們會有很大的幫助。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製署署長/周誌浩

推薦序

這是一本適閤新手媽媽及醫護團隊研讀體會的書


  「每次在幫小孩備藥的時侯,都覺得自己像巫婆在調劑藥水一樣:舒爾管5ml+息咳寜8ml……」

  看到作者第五章所寫的這一段,不由地笑瞭,好有畫麵呀!作者用輕鬆詼諧的文筆,以自己帶小孩小綠豆的實戰經驗,把平常媽媽帶小孩的問題與解答,都記載在書中,更難能可貴的是,她跟上現在實證醫學的潮流,能於每個段落加上採訪詢問專傢醫師的觀點,提供正確的資訊,非常值得新手媽媽參讀。

  認識作者是因為小綠豆開疝氣手術,手術一年後,竟又發生鮮少的綫頭膿瘍過敏,但也因為這個機緣,讓我更加認識作者。機緣之下,之前去「中廣愛健康」接受採訪,深深體會瞭廣播這種事真的需要天分,廣播前奏一來,作者就能立刻迴神,有條不紊的開場與訪問,比起我們總是吃螺絲,真的超專業的。

  沒想到她的文筆也這麼好,整本書文筆流暢、扣人心弦,而且因為都是她自己的經曆,這樣的同理心所寫齣來的角度,是一般醫療保健叢書所無法提供的。她所提的問題也會是其他傢長的問題,藉由她的文章,我纔更能體會一個傢長的心情與感受,下次麵對病患時,將更有同理心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因此,這本書很適閤醫護團隊研讀體會,我們很期待續集的産齣。

  最後,我還是要說,這本書實在太實用瞭,能提供給每個新手媽媽一個輕鬆的管道,紓解育兒壓力,鄭重推薦給您。

亞東紀念醫院副院長暨小兒外科主任/陳蕓



  2012年開始我的菜鳥醫藥記者生涯後,隔年我就當媽媽瞭!還沒當媽媽以前,每次遇到每個星期二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製署疫報,交迴颱內的最新疫情報導寫著:「腸病毒拉警報!本周新增X例腸病毒重癥個案,X例死亡」、「流感疫情升溫!本周新增X例流感重癥死亡病例,疾管署呼籲盡快施打流感疫苗」……等,當時那些重癥或死亡數字,對我來說都隻是冰冷冷的數據。

  直到有一次爸爸生病掛急診,半夜守在人來人往的急診室中,看到焦急的父母衣衫不整、帶著小孩衝進急診室,主訴孩子因腸病毒齣現抽搐、嘔吐等癥狀,那時我第一次看到每個星期寫的疫情報導上的「腸病毒重癥四前兆」、「新增的重癥個案」,當這些文字裏頭的描述癥狀活生生齣現在我眼前,內心真是激動又震撼。這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每個星期所做的疫情報導,對民眾來說是這麼重要!

  同年9月,我開始主持中廣流行網每周日上午播齣的「中廣愛健康」節目,讓我在除瞭寫疫情與醫藥報導之外,有更大的舞颱能發揮。不過,由於新節目沒有什麼知名度,從剛開始的熱情燃燒,到後來一直沒有實質的聽眾迴饋,一度讓我很挫摺。直到有一次訪問瞭亞東醫院耳鼻喉科的張智銘醫師,節目播齣後,他告訴我,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患者,身體不舒服卻一直不以為意,直到聽瞭我們的節目之後,決心上醫院一趟,後來發現竟然是早期癌癥,幸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現在恢復狀況良好。這下我纔意識到:「原來,還是有人在聽我的節目的。」、「原來,我的工作真的能夠幫助人!」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廣播工作,不管是新聞或節目,不管有沒有實質的聽眾迴饋,當我確信自己播齣的每一字、每一句,對社會是有貢獻的,都會讓我的小宇宙燃燒!雖然不如醫生在第一綫救人那般偉大,但能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幫助人,都讓我的人生充滿著光明與踏實。

  這幾年耕耘「中廣愛健康」節目,結交瞭不少醫生朋友,私下我也會請教他們很多關於健康的問題。特彆是當瞭媽媽之後,對小孩的健康、營養、飲食等問題更是斤斤計較。卸下工作後,我也隻是一位平凡的媽媽,在麵對孩子該不該打疫苗?什麼藥該不該吃?該怎麼吃?小孩生病瞭我一樣焦急,小孩住院要動手術我一樣無助。麵對相關的問題,我最常直接問醫師朋友:「遇到這個狀況時,你會怎麼辦?」或是:「你有讓你傢兒子打疫苗嗎?」、「你會讓你小孩吃這個藥嗎?」……等等,瞭解到這些醫師「平常不會主動告訴你的事」。

  我想,這些事也是更多爸爸、媽媽想知道的事情,我應該透過文字,讓更多傢長遇到問題時能夠隨時翻找,因此促成瞭我集結這些年採訪心得齣書的想法。這本書除瞭要感謝讓我占盡便宜的醫生朋友們,常常受我電話或LINE的騷擾,也要感謝同事慧真姐的賞識,並鼓勵我付齣行動。更要感謝老公幫我校稿,更要感謝我的寶貝兒子小綠豆,因為有瞭他,我纔開始學會怎麼當一個媽媽。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