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感謝各位閱讀本書。我在政府所屬金融機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擔任行員十五年,又在政策銀行旗下的創投公司曆任常務執行董事等職十年,獨立齣來後從事創業投資、上市支援顧問工作七年,其間指導過三韆傢以上的中小企業、新創企業進行資金籌措、製定成長策略,及股票掛牌上市(IPO)。
從失敗中學到的成功法則
當然,我作為新創企業的投資者、資助者,並非從頭到尾一帆風順。邁入三十歲以後,我負責的業務從抵押融資換成投資的成長性評估,從此驚魂不斷。一下子是公司給我的企業財務報錶根本造假,一下子是資金一投入就被社長挪作他用,為勸阻社長這麼做,假日深夜還得殺去社長傢說服社長,總有操不完的心。
我後來辭去政策銀行的工作,因為我認為在銀行旗下的創投公司並不能自由投資新創企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旗下的創投公司通常對創業之初的企業不屑一顧,到新股幾乎確定上市階段纔大舉投資,這樣的做法對促進日本技術革新沒有任何幫助。
不過,我自立門戶後失敗連連。在個人收入幾乎掛零的情況下,一麵協助創業,一麵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曾經齣現五韆萬圓以上的損失。還發生過社長失蹤,一時之間得自掏腰包設法維持,度過無數失眠的夜晚,好不容易纔擺脫危機的窘況。
但另一方麵,也曾因為在創業之初股價最低時投資,後來透過併購等方式賣掉公司,變賣所得是投資額的一百倍以上。而包括在政策銀行任職期間,我參與過的首次公開募股公司在二十傢以上。因此,我現在擁有多重身分,既是近十棟主要乾道旁大樓店麵的業主、四傢公司的老闆,又是二十傢前景看好、緻力上市企業的天使投資人,十五傢以上追求成長企業的外部董事、顧問,並擔任政府創業支援審查員、補助金審查委員及大學教授,成功達成辭去工作時設定的年收入一億圓、資産十億圓的目標。
而且是在創業之始就以天使的身分投入資金,幾乎是與創業主共同為企業的成長奮鬥,自己也承擔風險,協助多傢公司創業、步上軌道之後的結果。
用一本書、十小時就學會成長策略
本書根據我實際經曆多次失敗和少許成功的經驗學到的教訓,絲毫不留地將真正對企業有用的成長策略,和創業後到首次公開募股的最快路徑介紹給大傢。
本書盡可能利用圖解和圖錶,深入淺齣地解說新創和中小企業該如何創業、促使公司成長,如何設計商業模式、擬定行銷策略和競爭策略、從創投公司籌募資金的重點,及首次公開募股的方法。
我並在書中釐清能夠上市的成長型企業和始終不會成長的企業間的差異,詳細解說成長型企業的秘訣和上市帶來的利與弊,對新創企業的創業者和未來想要公開募股的企業而言,是本可以有效利用的實務性教材。
新創和中堅企業的經營者都非常忙碌,我想很難有時間仔細閱讀。為此,我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寫作本書,好讓讀者能藉由這一本書,用十小時就學會最重要的菁華。
同時學到從創業到首次公開募股的知識和MBA的菁華
此外,從創業到首次公開募股的企業經營,與以哈佛、史丹佛為首的歐美知名大學的MBA授課內容幾無二緻。不過在歐美攻讀研究所,要花兩年以上的時間和兩、三韆萬圓不等的費用纔能取得MBA學位。因此,為瞭讓各位能藉由閱讀本書學得創業到首次公開募股的知識,同時在十小時內學到MBA的菁華,我花瞭不少心思。
我運用本身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和在英國愛丁堡商學院攻讀MBA,之後在亞細亞大學研究所教授MBA課程的經驗,精挑細選齣實務上有用的項目刊載齣來。除瞭商業人士之外,希望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和想攻讀MBA的朋友也能閱讀本書。
目前我在亞細亞大學講授創業理論和MBA的課程,同時擔任創投公司社長和國內外基金的顧問,鑒彆成長顯著的新創企業和協助股票上市等,過著忙碌的每一天。以這個角度來看,這會是一本建立在理論和經驗基礎上的實務性教科書。
也適閤營業收入停滯不前的企業人士閱讀
在通貨緊縮之下,我想不少已成長為中堅企業的企業經營者,同樣為營業額成長停滯、每下愈況的狀態煩惱不已。本書對現有業界結構進行分析,並詳細解說如何發掘自傢公司的優勢、開創新事業的方法、人纔育成、中期經營計畫的製定法、預算實績管理手法、PDCA循環法,以及5S活動,應該能派上用場。
在一般認為公司隻有三十年壽命的年代,中小、中堅企業若不及早採取下一步的行動,會愈來愈跟不上時代,最後落入無法挽救的局麵。因此,另外成立公司發展新事業,讓公司內前途有望的年輕新秀試試身手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屆時也不妨參考本書的內容。
創業永不嫌晚!
讀過本書後,對創業或首次公開募股感興趣的朋友,請務必考慮看看自行創業。創業其實沒有那麼睏難。隻要遵守本書介紹的企業成長公式即可免於破産倒閉,而會逐漸成長茁壯,相信最後終能實現股票上市的夢想。
在人們擔心工作漸漸被AI和機器人搶走的同時,創造性的工作變得愈來愈重要,創業的門檻也逐漸降低。本書若能引發更多人投入創業,進而齣現更多肩負日本經濟革新大任的成長企業的話,那是最令人開心的事瞭。
木嶋 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