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生活四十年(精编插图本)

舞台生活四十年(精编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京剧大师梅兰芳倾情回忆投身梨园四十载
  中国戏曲艺术家回忆录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巨作

  舞台上,她是虞姬、贵妃、西施、嫦娥、黛玉,妩媚流转,绝代芳华;
  舞台下,他是梅郎、梅老板、梅博士、梅团长,儒雅俊朗,风度翩翩;
  生活中,他是戏剧家、书画家、作家、舞蹈家,琴棋书画,才情纵横。

  《舞台生活四十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回忆梨园生活的传世之作,真实记录了一代名伶成长、学艺、成名的经历以及对戏剧表演不断改革创新,创立 “梅派”,终成京剧旦行一代宗师的历程。从《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游园惊梦》的舞台经典绝唱,到与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程砚秋、周信芳等梨园名家合作,四十年粉墨春秋宛如宏伟长卷,勾勒出清末民国以来中国京剧的发展和风云变幻。

  读一部梨园旧事,走近中国第一名伶;忆一段粉墨春秋,品味中华国粹之美。

  1、梅兰芳亲述回忆录,是记录梅兰芳舞台生活和艺术造诣的最全面的第一手史料,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家的回忆录中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着作。

  2、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一部重要的美学理论着作」,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和近代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对于提高戏曲演员的艺术修养和指导创作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配有70幅插图,反映了梅兰芳不同时期和塑造的不同舞台经典形象。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梅兰芳(1894—1961)


  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梨园世家。八岁学戏,十岁登台,在五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中,成为享有国际盛誉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位列“四大名旦”之首,创立“梅派”艺术;其表演曾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着有《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游园惊梦》《天女散花》等。

许姬传(1900—1990)

  字闻武,号思潜,京剧史论家、梅派艺术研究专家、梅兰芳先生的主要助手。1931年起与梅兰芳合作,主要为梅担负文墨事宜。1950年9月随梅兰芳第二次北上,于天津演出时,开始为梅记录整理《舞台生活四十年》,考订精详,先后结集为三集陆续出版,影响颇大。
 

图书目录

前记
编写说明

上编 梅兰芳谈演艺生涯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第二章 梅家旧事
一 会见了秦家姑母
二 祖母的回忆
三 关于四喜班
第三章 幼年学艺的过程
一 开蒙老师吴菱仙
二 开始了舞台生活
三 杨三绝艺
四 跷工
五 武工
六 从路三宝学《醉酒》
七 看戏
第四章 一个历史最悠久的科班
一 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
二 富连成
三 叶春善的办学精神
第五章 多方面的学习
一 请教过的几位师友
二 二本《虹霓关》
三 《汾河湾》
四 《樊江关》
五 《儿女英雄传》
第六章 一个重要的关键
一 第一次到了上海
二 杨家堂会
三 第一天的打泡戏
四 《穆柯寨》
五 《枪挑穆天王》
六 关于上海戏馆的种种
七 离沪之前
第七章 回北京搭班的经过
一 鞭子巷三条
二 搭班“翊文社”
三 赶场
四 与谭鑫培合演《四郎探母》
五 “翊文社”的老伙伴
第八章 第二次到上海
一 《女起解》
二 《五花洞》
三 结束了上海的演出
四 改搭双庆社
第九章 第三次到上海
一 从上海到杭州
二 演员病不得
第十章 桐馨社—与杨小楼第一次合作
一 杨小楼的师承
二 《木兰从军》
三 《春秋配》
第十一章 春合社—与谭鑫培合作时期
第十二章 我和余叔岩合作时期
一 余叔岩的家世
二 我和谭、余的交往
三 善于学习,人皆可师
四 继承谭派的雄心大志
五 与余叔岩初排《梅龙镇》
六 再排演《打渔杀家》
第十三章 崇林社—与杨小楼第二次合作
一 合组“崇林社”
二 合演《回荆州》
三 《金山寺》的双剑
四 荒诞的《六五花洞》
五 合作中演出最多的《长坂坡》
六 《长坂坡》中的高妙手法
七 我最爱演的一场戏—《掩井》
第十四章 承华社
一 “承华社”当时使用的一个新型剧场
二 “承华社”在真光剧场排演《西施》
三 “承华社”在开明剧场

下编 梅兰芳谈舞台艺术
第十五章 最早的青衣新腔—《玉堂春》
第十六章 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宇宙锋》
一 《贵妃醉酒》
二 《宇宙锋》
第十七章 刀马旦经典—穆桂英
一 演穆桂英的体会
二 谈谭鑫培的杨延昭
三 合演的前辈们
第十八章 从绘画谈到《天女散花》
一 学画
二 绘画和舞台艺术
三 《天女散花》
四 吉祥园初演《天女散花》
五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
六 在上海重演《天女散花》
第十九章 《霸王别姬》的编演
一 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况
二 霸王的垓下之歌
三 虞姬的舞剑
四 我心目中的杨小楼
第二十章 崑曲剧目
一 崑曲和弋腔的梗概
二 《思凡》
三 《春香闹学》
四 《佳期拷红》
五 《游园惊梦》
六 重演《金山寺》《断桥》
第二十一章 编演新戏
一 时装新戏的初试《孽海波澜》
二 我怎样排新戏
三 《牢狱鸳鸯》
四 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五 古装戏的尝试—《嫦娥奔月》
六 初演红楼戏—《黛玉葬花》
七 另一位排红楼戏的
附:梅兰芳艺术大事纪
《舞台生活四十年》分集目录
 

图书序言

第一章 远东饭店的谈话
 
一九五零年六月九日的清晨,我同梅先生到了北京,住在李铁拐斜街远东饭店。那天晚上,晚风透进了纱窗,把一天的暑气都吹散了,使我们恢复了旅途的疲劳,感到头目清明。我们两个人对坐在沙发上,沏了一壶东鸿记的茉莉双薰慢慢地喝着。
 
梅先生说:“姬兄,巧得很,五十六年以前,我就出生在这条街上。”我问他是哪一家,他说:“就在对面,只隔开三五间门面,明天我指给你看。”说完这句话,他端着茶杯,就默默地堕入在童年生活的回忆里了。我说:“梅先生,你在艺术上奋斗了四十年,很应该写一部书,详细地记载下来,留给下一代二代⋯⋯的戏剧工作者,作一个参考的资料。”
 
梅先生说:“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我的学艺过程,与一般艺人并没有甚么两样。我不知道取巧,我也不会抄近路。我不喜欢听一些颂扬的话。我这几十年来,一贯地倚靠着我那许多师友们,很不客气地提出我的缺点,使我能够及时纠正与改善。这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的。”
 
我说:“这是你忠实的自白。你能把你的工作经验和内心体会,就像这样忠实地写出来,告诉后来的艺人,应该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
 
梅先生说:“我觉得我实在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甚么可以称述的。在艺术上,我到今天还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小学生,哪里够得上写传记。”
 
我说:“你不必过谦了。在近代戏剧史上,你佔着很重要的地位。你生在清光绪甲午年,日本的第一炮,震动了全国的人心,有些开明志士,为了推动维新运动,首先发动了戊戌政变,紧接着庚子排外,辛亥革命,又经过军阀秉政,最后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短短几十年,总结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旧社会蜕变到新社会,从单纯的生活进入复杂的生活,在戏剧方面讲,是从保守时期,演变到革新时期。你在这中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不但在艺术上有你的造诣,而且你也使戏剧艺术,走上了更复杂丰富的境地,所以你的舞台生活的记录,对今后的戏剧工作者,是有参考的价值的。”
 
梅先生说:“我一生经历的事实在太多了,一时也记不全。一些老朋友,又分散各地,参考的书籍,也不能到处带着走。真所谓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