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圣女大德兰诞生500週年 中文版首次译出
当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风起云涌,西班牙的大德兰虽然生活在隐修院的高墙内,却带动了天主教会内的改革,毕生建立了十七座女隐修院和十五座男修院。
她被西班牙人称为天主的奔波者,被投入的世界却满是人、金钱和房地产,尽管如此所到之处都有排山倒海的困难等待着她,在棘手的冲突中,她始终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在这些俗事中找到天主。
◎建院的过程不只发生自家修会严规和缓规路线的内闹,还遭遇天主教其他修会的竞争者,在塞维亚,想买的房子靠近方济会,遭遇激烈抗争。在梅地纳的建院计画,则遭遇奥斯定会士以法律诉讼加以恐吓。
◎一五七七年圣诞夜,她跌断左臂,始终没有痊癒,余生穿衣都得仰仗旁人协助。
◎她的亲戚甚至也加入折磨她的行列,为了她弟弟的遗产,阻挠她弟弟女儿入修院。
◎买房子遇到的问题多多,地主爱抬价或反悔,在撒拉曼卡,拖了三年才如愿。在布格斯买到价钱低的房子,却也惹人抱怨。
◎那年头旅行可不是什么赏心乐事,对健康不佳的大德兰更是折磨。她只轻描淡写指出,路上的艰辛包括「寒冷、酷热、下雪、迷路、生重病又发烧」。有次度过瓜达尔几维河,马车不断陷入泥巴中,在穿越洪水中的大桥时,一行人差点没有全被淹死。
多方面的磨难足以让人精神崩溃,但她始终坚持到底。
一个十六世纪的隐修女为什么被后世推崇为组织者、企业家、旅行家、改革者和导师?
◎首先,如果,你的兴趣是独处、祈祷,你的上级却要你奔波各处建立新据点?大德兰内心虽有挣扎,但她决定不挑工作,全力以赴。
◎她得负责招募新人,这些修女得具备必要的德行,而且得确保她们在她离开新院、继续建院之后,会继续她所重视的精神。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女子终身大事由长辈决定,于是大德兰多次面对气急败坏的未婚夫和家人要求交出逃婚者的施压。
◎不坚持实现理想的方法:一开始她设想要建立没有固定收入的修院,但是一旦当地的环境有变,她也愿意因地制宜接受靠基金孳息而拥有固定收入的修院。
◎她几次面临诉讼,因此学会审核复杂的法律条文和合约。
◎一旦建院的主要障碍克服了,她不在乎离开新院,展开下一个创业的旅程。
◎书中描述了大德兰和建院伙伴之间的互动,侧写了十字若望、安道耶稣、李帕达神父等人的圣德,从处理建院的种种琐事中,充分展现她信任伙伴、不归功于己的谦逊。
◎她善于挑选适任的人,也善于拔擢新人,在1571年降生隐院产生危机,她的上级要求她做些改革,大德兰找来男修会的新会士十字若望,协助他管理修院,结果非常成功,危机解除。
◎她重视修女们的健康,强调清洁,建议修女们每天至少要有六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尽管她自己常熬夜写作到深夜两点,后来医生不得不警告她不要在半夜书写。她甚至注意到了情绪和精神的疾病,统称为忧郁症,当时的人以为是因为胆汁过多而造成忧郁症。大德兰这篇忧郁症小论文是西班牙后来相关主题的先驱,读者会很惊讶她观察力之敏锐,对人类心灵也有深入的了解。
值得说明的是大德兰的革新者名号从何而来。她出生于1515年,两年后的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大德兰创院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适逢胡格诺战争(1562年3月1日),这场新教胡格诺派(即喀尔文派)与罗马公教的对抗长达三十年之久,许多天主教堂遭到破坏,激起大德兰创建隐修院(隐修院必有圣堂)的斗志,让教友重新恢复信德和爱德,后世评论她的改革为自隐修院的斗室发动的宁静革命。
阅读这本书,可以体会到大德兰为何面临种种困境仍能说,「上主安排的,比我所想的好得多。」
名人推荐 亚味拉圣若瑟赤足加尔默罗隐修院院长Mother Julia of the Mother of God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 关永中教授
台湾总修院神师 曾庆导神父
加尔默罗会士 陈新伟神父
铭传大学新闻系主任 孔令信教授
天主教仁慈医疗财团法人执行长 张达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