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三版推荐序
只爱普洱茶 茶,结识二十余年,生活中已不能没有它。记得第一次喝茶,就是老生普,浓甘朴实的劲道,馥郁圆润的香韵,浑厚内歛的茶气,叫人爱不释手,一再回味。饮茶之于我,就如多年好友,心灵交会的欢喜,拙笔难以形容。因缘际会我接触了中国武夷岩茶、杭州龙井、绿茶、黑茶、日本抹茶、玉露︙︙等。对各类茶种无不热切投入、探讨,识尽各类茶滋味,普洱茶终究还是我的最爱。
期间,何其有幸,遍尝号字级、印字级、中茶牌︙︙等绝品老茶,如今这些茶饼,少则百万,甚至千万,与当初接触时的亲民价格不可同日而语,现初入门的茶友们已难有机会品尝,更遑论拥有了;现今,对岸喝茶风气直线成长,进而重大改变台湾普洱茶友喝茶的习性。由于老生普数量逐年下降,再加上对岸经济起飞的实力也展现在普洱茶上,大量收购,令价格一飞沖天,做手们无所不用其极,炒作老生普价格,冲击整个市场,台湾茶友们忘尘莫及,追之却步,也开始影响我对新普洱跃跃欲试,一探究竟的欲望。
今日台面上的普洱茶,尽皆是强调单一茶区,单一配方的古茶树。其价格从老茶区炒到新茶区;从西双版纳炒到边境;再从南方炒到北方;无一不是市场主力的炒作手法。各样的新茶,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此时回想,自古着名的老生普是採用单一茶区,单一配方吗?答案好像不是。我心中渐渐升起疑惑。就在此时,认识了本书的作者——丁元春先生。
元春兄早期即亲自前往茶区考察,深入各茶区了解属性特色,且有极好的缘份和同庆号的传人结识深谈,进而取得授权,并依其制茶配方,复刻早期同庆号茶饼,赋予同庆号茶饼风华再现。元春兄依其老配方将各产区茶树特性予以保留,并加入少许螃蟹脚,使整体风味更显完整;遵循古法拼配方式与现今所强调单一茶区,纯料古树茶概念全然不同,提供茶友们另一种品茗风味的体验,而新茶友们也可从复刻版茶饼,品味老字号的独门滋味。
多次的品茶,论茶,谈人生,谈法。交换对普洱的心得,及其对佛法的体认,元春兄对普洱茶的观念,无不与我契合,品茶既不落于茶气的迷失,亦不掉落于茶味上的偏执,而失去自在喝茶的本质。
本书最末的章节,元春兄分享了他人生主张——将佛法融入生活当中,这正是以正见为导的茶禅一味。佛陀的教法,在于教导有情众生,如何正确的认识所处的环境,如何正确的生活。八正道更是实践佛陀教法的不二法门,由它来引导实践佛法的道路,更形安稳妥适。元春兄在书中除将毕生职场体验和所有关于茶的一切:如何选茶,如何品茶,如何藏茶,以及自在的茶禅不吝付梓,相信各位茶友细读此书,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地绿建材公司财务长 王安东
增订三版推荐序
揭开普洱秘辛曙光的现代茶书 智水满于内
德泽溢于外
之余,始及于风雅茶事
日 卖茶翁高游外
六年前,我从台北移居莺歌,过着半隐创作的生活。入住不久就在附近悄悄地出现一间豪华时尚的普洱茶专卖店『千家寨』,我观察了很久才试着走进去喝茶。因为墙上的字画,架上的普洱都颇为精雅高档,坐镇主人竟是一位年轻的小胖哥~感觉不符,这么时尚年轻,懂普洱吗?
终于有一天我抱着质疑的偏见走了进去。寨主小胖哥叫丁文章,他热情且自信的介绍他的茶品和收藏,喝过几道茶之后,令人十分惊讶!这些尽是正宗古树名山陈普,质量精且存藏量大。
原来这些普洱都是寨主父亲和伯父多年来努力的成果,除了:金瓜、宫廷、红印等三款标地性名普之外,概皆千禧年后,陈放十几年的布朗、班章、南糯、景迈、易武等纯料古树生饼,干仓存放至今~苦涩已转、香温汤滑,水色红褐、气药机盛,现饮存藏两相得宜,又适可做为未来优质古树新茶陈化嬗变的参照。
其伯父丁元春则是关键人物,他在二○一一年出版了《古树普洱茶记——兼论茶禅生活》,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正是因应时代所需。时下多商业性参考工具书,或者与庶民生活遥远的科学论证,市面上少见能以喝茶人的角度、品茗家的心得,由茶艺人文精神切入撰述;书中既有微观养生保健、有机化学的论述,又有宏观茶山旅历、知名茶区茶质的全面介绍,内容相当周全而务实,对业者亦具相当参考价值。
茶是神传之物,推广好茶是正业也是善事。
书乃苦海明灯,传播正统文化乃不朽德行。
其实二者不可偏废。这本书能打开一般茶友的视野,品饮并对照书本之后,可逐渐提升鑑赏普洱正道的层次。我最感动的部分是,它首次揭开红印圆茶乃特殊选料之拼配茶饼,与复业同庆号茶饼一样,要加入微量六年生螃蟹脚作触媒,还用特定白沙井水蒸压茶饼……等,将这些十分难得的商业制造机密,大方地公开于世!
回想追求品茶三十多年岁月,由推广品饮野生茶的理念,九零年代认识普洱、游历云南,到一九九四易武破冰之旅的漫长过程,初由无纸红印得其启蒙,继而:福元昌、双狮同庆、同昌黄记、红标宋聘……等号级茶的惊叹和昇华;早在千禧之前,我心中已规范出普洱对人修身养性的究极境界,以及大体开发努力学习的方向。
千禧之后,新的山头寨子茶如雨后春笋的冒出,其中不乏临沧与勐腊各大茶山的佳作。尝试过了无数新茶,感觉单一山头古树纯料的优质和美丽,却从未发现一片与过去号级茶相类似的口感和气韵,直到二○○五年同庆号茶庄建庄269、270年纪念茶的出现。
我认为普洱的究极意境是:化滑悠远、宽松弛坦。拿同年份易武古树纯料茶饼,与二○○五年同庆纪念饼一起评比,除了发现易武的共性:软棉的外表、强大的内在之外,很自然察觉,一般的易武经十二年的陈化,茶性虽已收敛而茶韵却奔驰未抚,茶汤于高、中、低频的表现可谓头角峥嵘来形容。
反观 六选六弃、选料严谨,加螃蟹脚、沙泉蒸压的纪念茶,同样十二年陈化,茶汤在高中低频的表现已不明显,像是各退其位而容入整体,形成由一点来统摄诸韵,规整修饰、转形质为神气。汤一入口,已臻化滑疏畅之初机,饮过后肢脉条达、末梢温信,这与印象中的双狮已有六成的相似处。
今年八月终于与元春兄相识,正如书中涵养,一见如故,且隐隐有相见恨晚之感。
元春兄思虑缜密,律己甚严,时有怀抱出尘与修身齐家之胸襟;与之促膝长谈,知无不语、言简意赅。在人生境遇各类问题的回应~欣然快语、坦荡直白,于属灵属世,侃侃而谈。既是同参同道,又是同业同好,不期然连想起曰本卖茶翁高游外,并以其名句相勉励:
智水满于内
德泽溢于外
之余,始及于风雅茶事。
岁次丁酉季秋 玉壶真香茶画行者 白宜芳于莺歌茶斋 乐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