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看過的數學(3版)

你沒看過的數學(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要把數學學好,隻能猛背公式努力寫題目嗎?
  數學真的那麼無趣,讓人避之不及嗎?
  翻開本書,你會發現,
  原來數學也可以這麼多采多姿!


  數學被大多數人認為睏難,並會問為什麼學數學?有用在哪裏?該如何學習?從人類學習的模式來看,以藝術領域中最抽象的音樂為例,我們是先學會唱歌再學五綫譜。所以我們的方法是 「先學唱歌,再學樂理」,先看圖再看數學式,先看曆史、人文、藝術、應用,再來討論數學。進而減少背一大堆公式的必要及大量的機械式練習,重建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並降低數學的恐懼。

  本書是敘述數學之美的書,而非說數學多有用。數學常被誤解為是自然科學的一支。數學固然是科學語言,但數學本質較接近音樂與藝術。本書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說明數學的本質:它像藝術一樣,是人類文化具想像力及美感的一部分。並且是學習民主的不二法門,培養邏輯唯一的道路。並可以發現數學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數學發展到哪,世界就進步到哪。

  本書不同以往的書,沒有大量的數學式,富含人文、社會、曆史、音樂、繪畫、邏輯、應用的整閤,內容精簡實用,並指齣各種職業各自需要怎樣的數學能力,適閤做為引發數學興趣的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作樂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數學係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理統計博士
  經曆 長榮大學資訊管理係教授   
  數位內容創作學程主任
  國傢太空中心主任    
  國際宇宙航行學院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院士
  宏遠育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工研院電通所副所長
  美國Bell core公司信號處理部研發經理(District Manager)
  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 衛星通訊部門研究員

吳秉翰

  學曆 輔仁大學應用數學學士
 

圖書目錄

1 什麼是數學
1.1 數學與藝術
1.2 數學與音樂

2 數學與理性精神
2.1 為什麼學數學
2.2 數學與民主
2.3 數學與科學
2.4 諾貝爾科學類與菲爾茲奬各國得奬人數,帶來的啓示
2.5 數學與哲學,邏輯的重要性
2.6 數學是西方文化之母-數學素養是理性社會的基礎
2.7 由數學來看選舉

3 數學與邏輯
3.1 邏輯有什麼用
3.2 邏輯是什麼
3.3 認識集閤與敘述
3.4 邏輯
*3.5利用邏輯的證明方法

4 認識生活中的數學,降低數學恐懼
4.1 將數學放迴人類文明中
4.2 生活上必須懂的數學:M型社會與GDP
4.3 數學教育-數學成績的意義
4.4 數學成績與聰明纔智的關係
4.5 成績重要還是理解重要
4.6 獨立思考與創造力-吳教授的馬蓋先故事
4.7 剋服數學恐懼情緒
4.8 齣社會後數學很多用不到,為什麼要大傢學那麼多?數學到底該學什麼?
4.9 高斯的故事-不要恐嚇式教學,活用創造力
4.10 為什麼那麼多數學幾何證明
4.11 樹狀圖的思維,讓生活更有條理
 

圖書序言

1.1數學與藝術
 
什麼是數學?如果你在路上抓幾個路人來問這個問題,答案可能都是「數學是研究數字的科學」。確實,「數學」在望文生義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以為隻和「數字」有關。事實上,這樣對數學的描述,早在兩韆多年前的希臘文明就不正確瞭。我們就從人類文明進展的脈絡來探討“什麼是數學? ”
 
1.1.1 西元前五百年 -實用及經驗法則的數學
 
在西元前五百年,數學在當時的發展,確實隻侷限於數字,無論是埃及、巴比倫、印度或中國等古文明,都是如此。當時的數學,僅限於數字的實際應用,如建造金字塔、建築城牆、發明武器、劃分農地、興建水利及道路工程等等。當時的數學就像是烹飪書一樣,針對某形態的問題,有一相對應的解法(公式),數學的學習就像是背“烹飪書”,把數字套進正確的公式去就可以得到答案。這時期的數學僅局限於數字及簡單幾何圖形在實際生活的應用。見圖1到圖5。
 
數學重大的突破,發生在西元前五百年到西元後三百年這段期間的希臘文明。事實上,希臘人對數學和科學哲學的貢獻是人類文明發展極關鍵的一大步,希臘數學傢/哲學傢的貢獻主要在於幾何學及公理係統的建立。希臘人較不重視當時數學的實用性,他們感興趣的是數學作為掌握抽象概念的利器。他們發現,從簡單的點、綫、麵、圓的抽象概念開始,再依據嚴謹的邏輯推論,就可推導齣許多重要的數學結果。譬如說,埃及人及巴比倫人早從實際應用知道畢氏定理,但隻停留在” 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 的階段,而希臘人不但能從基本的幾何抽象概念證明齣畢氏定理,而且還導齣許多埃及人及巴比倫人不能從實用中得到的重要結果。
 
希臘數學傢希帕霍斯(Hipparchus) 使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估算地球半徑為3944.3英裏,這個數字與現代高科技測量到的地球半徑=3961.3英裏隻差17英裏,誤差不到0.4% ! 真是“酷”極瞭。見圖6。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