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微书》研究:以编纂与天文历法诠释体系为对象

《古微书》研究:以编纂与天文历法诠释体系为对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籍学
  • 天文历法
  • 编纂学
  • 《古微书》
  • 清代文献
  • 科技史
  • 思想史
  • 目录学
  • 版本学
  • 学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谶纬之学,盛行于东汉,历代屡经战火及禁燬,几成绝响。但谶纬思想在长久的发展中,早已渗透在中国思想及日用民俗之中,深深影响中国古代学术的演进。明人孙瑴专门辑佚谶纬,并编纂《古微书》;清代辑佚谶纬之书对此籍几乎无不参考。故该书对于清代谶纬研究风气之影响,不可谓不大。

  本书以《古微书》为研究对象,探索早期谶纬辑佚之方式与规模,并以天文历法为对象,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掌握孙瑴阐释谶纬内涵之道,同时论及谶纬诠释之开展;与清人对该书之评价。透过对《古微书》的具体内容与历时性探讨,深化谶纬内涵的探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戴荣冠


  【学经历】

  学历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

  经历
  台湾师范大学侨生先修部助理教授
  健行科技大学商学院业师
  高苑科技大学通识中心讲师
  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精修班讲师
  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讲师
  台北市财团法人行天宫宗教人文室研究员

  现任
  正修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助理教授
  台湾铁路管理局员工训练讲师
  新世纪形象管理学院专业讲师
  联合报写作教室讲师

  着作

  专书
  《口试──内定胜出的秘诀》
  《南朝儒经义疏之时代特色》
  《师大七十回顾丛书:师大与华侨教育》(合着)

  期刊
  〈明代诗论之雅俗流变──以比兴义演进为切入对象〉、〈清初胡安国《春秋传》中「华夷之辨」论析〉、〈中国首部谶纬辑佚专着──《古微书》相关问题考论〉、〈日语借词与侨生华语文教学〉、〈明代诗论之雅俗流变──以比兴义演进为切入对象〉、〈清初胡安国《春秋传》中「华夷之辨」论析〉、〈阮述《每怀吟草》诗作考〉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孙瑴生平及《古微书》成书年代考
第三章 《古微书》谶纬本文引书考证
第四章 《古微书》诠释形式、方法与特色
第五章 《古微书》的谶纬观与实践
第六章 《古微书》谶纬天文诠释体系之建立    
第七章 《古微书》谶纬律历诠释体系之建立
第八章 《古微书》天文律历说与诠释系统之开展
第九章 清人对《古微书》之接受与批判
第十章 结论
附录一 孙瑴《古微书》编书体例分析表
附录二 《古微书》与《古微书补阙》篇目异同表
参考引用书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看起来非常学术化的书,名字就足够引人遐想。《古微书》这个名字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由此推测它应该不是一本大众熟知的古籍。而研究的切入点——“编纂”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更是将学术的深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对“编纂”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书籍的编辑、整理和成书的过程,但如果深入到“研究”的层面,可能就要探讨《古微书》的作者是谁?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被编纂出来的?其编纂过程中又受到了哪些思想、文化、甚至政治因素的影响?这背后或许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听起来就充满了古代智慧的魅力。古代的历法绝非简单的时间记录,往往与占卜、吉凶、农业生产、甚至政治决策息息相关,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解释宇宙和指导人事的体系。我非常好奇《古微书》在这方面是如何构建其独特的理论框架的,它是否提出了新的观测方法、计算原理,或者拥有独到的宇宙观?如果这本书能够揭示《古微书》在这些方面的奥秘,那无疑会是一场智识的盛宴,让我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和文化传统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评分

我对古代的文献研究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听起来就很神秘古老的书名。《古微书》这个名字,就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未知的神秘感,让我很好奇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这本书以“编纂”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为研究对象,这让我觉得它的研究方向非常独特且具有深度。通常我们看一本书,更多关注其内容本身,但这本书却将目光投向了“编纂”的过程,这可能意味着它要深入探讨《古微书》的成书历史、流传过程、版本变迁,甚至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或文化意图。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则直接触及了古代人对宇宙的认知和解释方式。我猜想,《古微书》可能在天文观测、历法计算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并且这些天文历法知识被用来构建一套解释世界、预测未来的理论框架。这本书能否让我窥见古代人如何通过天象来理解自然规律,以及如何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我最期待的。如果它能以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展现《古微书》的这些学术价值,那对我来说将是一次非常有益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古微书》研究,光看书名就感觉是一部非常厚重的学术著作,里面的内容我一点都猜不到。我个人对古代的神秘学、哲学体系以及那些带有某种“编码”性质的经典都特别感兴趣,比如《易经》、《道德经》这些,总觉得里面蕴含着某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只是苦于自己没有专业知识,很多时候只能停留在表面,或者被一些通俗的解读所误导。我猜想,《古微书》可能就属于那样一种需要被深度解读的古籍,而这本书的研究,很可能就是尝试去揭示隐藏在《古微书》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尤其是“编纂”这个词,让我很好奇,古代书籍的编纂过程往往充满了各种政治、文化、宗教的影响,那么《古微书》的编纂本身,是不是就包含了某种特殊的意图或信息?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这听起来就非常玄妙,古代人对星辰的观测和理解,往往与他们的宇宙观、命运观紧密相连,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古微书》如何将天象与人事、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解释系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一个我从未了解过的《古微书》的世界,哪怕只是触碰到一些皮毛,也觉得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最近刚好在翻阅一些关于古代科技史的资料,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很感兴趣。这本书《古微书》研究,听起来像是专门针对某一部古籍进行的深度挖掘,我有点好奇这部《古微书》究竟是什么,它在古代的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从“编纂”这个角度切入,我联想到古代文献的整理和成书过程,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问,可能涉及到文本的流传、校勘、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等等,如果这本书能详细梳理《古微书》的编纂过程,那对于了解这部书的来源和可靠性会有很大帮助。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这个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内容。古代的天文学和历法,不仅仅是记录天象,更包含了深刻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往往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概念结合,形成一套独特的解释世界的方式。我很好奇《古微书》是如何构建其天文历法的解释体系的,它是否会涉及一些独特的观测方法、计算公式,或者具有特殊的哲学内涵?这本书能否让我对中国古代如何认识和解读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是我非常期待的。

评分

这本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入手,主要是看了简介,感觉这个《古微书》本身就挺冷门,研究它的人估计也不多,更别说专门以“编纂”和“天文历法诠释体系”为对象来深入研究的。我对天文历法倒是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比如古代的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之类的,但《古微书》里提到的那些更深层的体系,比如“朔望弦望”的精密计算,如何通过复杂的推演来预测天象,这背后牵涉到的天文知识和数学模型,我觉得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门槛会比较高。如果这本书里只是罗列一些古代的历法知识,那还好说,但它强调的是“诠释体系”,这说明它可能要深入到《古微书》是如何构建其天文观和历法理论的内在逻辑,甚至会涉及到它在编纂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我担心如果这本书的学术性太强,语言也比较晦涩,我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其精髓,更别说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了。当然,如果它能以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复杂的理论解释清楚,那倒是可以拓宽我的视野,让我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有更深的认识,只是这份担忧依然存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