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护城传奇:钦岑多夫伯爵与十八世纪摩拉维亚复兴史(2版)

主护城传奇:钦岑多夫伯爵与十八世纪摩拉维亚复兴史(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摩拉维亚
  • 钦岑多夫
  • 十八世纪
  • 历史
  • 复兴
  • 贵族
  • 捷克
  • 文化
  • 欧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荣获第四届金书奖

  德国伯爵与摩拉维亚难民岂有交集?
  纷争内斗的教会竟然可以经历复兴?
  吵闹的信徒开始了百年无休连祷会?
  目不识丁的农民变成跨文化宣教士?

  本书先介绍摩拉维亚教会的源流与钦岑多夫的时代背景,再记述复兴前后的事蹟及其对后代产生的影响及省思。

  如此的铺陈,帮助读者有宏观视野看历史与宣教;书中所叙述的宣教士心志,以及他们筚路褴褛在各地宣教的事蹟,读了亦让人感动。

得奖记录

  荣获第四届金书奖-金奖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幸枝


  刘幸枝,是位牧师,也是神学院老师,曾讲授解经讲道、教牧神学、圣经单卷等课程。

  对18世纪教会复兴史及教会妇女事奉史皆有涉猎。

  三十几岁视网膜开刀,四十几岁动白内障手术,但难舍对文字事奉的喜爱,总在「朦朦胧胧」之中享受阅读、研究和写作的乐趣。

  2007年客居德国最后阶段开始尝试写书,陆续完成《主护城传奇》、《在旷野中学飞》(华神)。

  返台后集结讲章及专栏,出版了《旧约的心跳》(中信),《我们这一家:30个圣经中家庭的启示》、《发现路德:16篇寻访改教足迹之旅》(橄榄)。当中有好几本书深获教会好评,成为读书会指定用书。

  2014迄今成为〈基督教论坛报〉灵修版作者。自2003年至今固定为〈海外宣教杂志〉撰述圣经专栏。

  2010-2011年间帮Good-TV电台录制《箴言》、《耶利米书》。

  2017年为大地卫星电视台录制16集的「话语之泉」节目。教学足迹曾履至欧洲与中国,有感于接触对象多元,多年来力求自己在文字表达及口语传播上既能贴近现代,又不失古典。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持续的更新/廖元威 3
作者序 十架与复兴 7
再版序 《 主护城传奇》,也是我生命里的传奇。 13

第 1 章胡斯战争 19
第 2 章隐藏的种子 35
第 3 章敬虔运动与钦岑多夫59
第 4 章十架的异象 87
第 5 章难民教会109
第 6 章主护城的五旬节131
第 7 章主护城的神学与敬拜 157
第 8 章海外宣教189
第 9 章寄居队与佈道团221
第10 章试炼与得胜245
第11 章合一弟兄会的影响271
参考书目 299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持续的更新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曾提出一个口号:「改革的教会,不断地改革!」(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这是非常正确的概念,但也是靠人自己难以达成的理想。马丁路德曾严肃地说,能改革教会的是上帝自己,人不过是一个器皿而已。我们如果把这里的改革改成「更新」,也是同样恰当。

  宗教改革不过半个世纪,更正教就逐渐进入所谓的正统教义时期。不仅神学上失去创意与活力,信仰的评估更慎重其事地以能否理解以及正确陈述正统教义,作为唯一衡量的标准。教义力求正统并非错误,只是各宗派内所坚持的某些正统若成了相互攻讦、互不往来的因素,实为不幸。尤有甚者,若力求正统的代价,而带出体制的僵化,演变成冰冷与死寂的状态,则更令人哀叹。

  纵然如此,教会并没有因为部分枝枒的枯萎而失去全部的生命力, 不同的宗派内先后产生了更新的运动与发展。在十七世纪晚期开始,由施本尔(Philipp JakobSpener, 1635-1705)和富朗开(August Hermann Francke,1663-1727)等人带出的敬虔运动,是信义宗(或称路德宗)教会内部的一股更新力量。施本尔揭橥的理念透过富朗开,更把哈勒(Halle)建设成敬虔运动一个自给自足的中心,影响遍及世界许多角落。

  影响敬虔运动发展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正是本书的主角——钦岑多夫伯爵(Graf Zinzendorf)。这位贵族出身、深受施本尔敬虔理念影响,同样一生没有脱离信义宗官方教会体制的传道人,从接纳来自摩拉维亚、波西米亚的难民开始,建立了主护城(Herrnhut),并差派宣教士四处传福音,在教会历史上同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页。

  当我知道幸枝对这段历史有兴趣,且正着手收集资料与研究时,心中颇为有人投入这个园地耕耘而感到高兴。华人教会实在需要更多翻译之外的直接创作!阅毕全书,我更加肯定这是一本下过扎实工夫且值得嘉许的作品。

  书内不仅提纲挈领地交代了相关背景,更把重心放在钦岑多夫的事奉以及摩拉维亚教会复兴所带出的影响,并从省思的角度,为我们提出总结性的宝贵意见。就是在各个段落的叙述过程中,幸枝也不时会在字里行间,语出洞见地给予

  评析。例如:她认为钦岑多夫的神学「比其他敬虔主义者更路德化,因为他强调基督救恩论,更胜于敬虔派强调信徒成圣观。」她也有所依据地为钦岑多夫辩护,认为他虽然强调主观经历,但从未抛弃正统神学;并在多方面,为这段历史提供更为客观的面貌。

  本书第六章记录了1727年8月13日城内的五旬节经历。钦岑多夫爱耶稣的心,以及他谦和、勇敢、睿智、殷勤、乐于付出代价等特质都跃然纸上。书中所叙述的宣教士心志,以及他们筚路蓝缕在各地宣教的事蹟,读了让人甚为感动。

  然而,幸枝并不做片面的歌功颂德,因钦岑多夫与摩拉维亚教会所经历的复兴亦非完美无缺。他们曾经犯错,甚至过度高举他们的领袖;而钦岑多夫的软弱与缺点,幸枝都做了深入的交代与评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般的书对钦岑多夫与约翰卫斯理之间的互动与恩怨大都几笔带过,但幸枝在本书中却做了相当生动的描绘。这让我们看见,属灵领袖固然各有领受与託负,然而却不能相互欣赏与接纳,这是令人相当惋惜的事!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把与钦岑多夫结褵卅四年的妻子艾德慕特(Erdmuth Dorothea)称为「摩拉维亚的母亲」;这实在是既公允又传神的比喻。钦岑多夫长年巡回各宣教工场视察、牧养,与家人聚少离多;而根植于主护城的教会大家庭之所以能稳定发展,艾德慕特称职的母亲角色实在功不可没。我们真的很难想像,这位主的使女一生不知分担了她丈夫多少的压力与痛苦。我们可以相信她在天上从主所得的称许,绝不亚于比她更为出名的丈夫。

  这是一本情文并茂(也是图文并茂!)的佳作,不但可使读者深入了解钦岑多夫与摩拉维亚教会的发展,更可使我们从许多事蹟、榜样中得到激励。笔者去过德国几次,也曾一偿宿愿地走访过哈勒;只是至今还没机会去访问主护城。

  幸枝的大作使我立定心志,若有机会再访这个信义宗的原乡,主护城将会是我优先规划造访之地。虽然斯人已逝,主护城也成了历史的遗迹,然而祈愿当年感动钦岑多夫与他同工们的圣灵,今天仍持续感动、兴起祂的器皿,更新祂的教会!

廖元威
2009 年 2 月
于台北 华神

再版序

  《主护城传奇》,也是我生命里的传奇。

  2007到2008年间,外子的博士论文进到最后阶段,几经胶着与压力。此时,事奉奔波劳累的我,也因着身体亮起红灯暂不牧会,仅在教会担任教导与讲道工作。

  为陪伴写论文的外子,我告诉他:你写论文,我写书,大家互相加油打气。于是,《主护城传奇》,以及第二本出版的《在旷野中学飞》就是在外子完成博士论文的最后阶段,我在一年内完成的着作。

  回想过往,真是感觉不可思议。当时我们租赁房子的唯一一张书桌是供给外子写博士论文使用,我则是坐在一张低矮的柜子前,把笔电放在上面,双脚跨在空柜的板子上,一字一句敲下了内心满满的感动,犹记那时文思泉涌,每每下笔就停不了,一边输入文字,一边泪流满襟。圣灵的同在何等丰盛甜美,让我在大雪纷飞的冬日常常充满热火。对我来说,这是生命中的一则传奇。

  文稿完成后,我将《主护城传奇》寄给某家知名出版社,可惜没得到任何回音,所以改投华宣橄榄,马上获得回应,并于2009年付梓。两年后,不可思议的事又发生了,台湾第四届金书奖公佈入围名单时漏了《主护城传奇》,但在

  颁奖时本书却当众被宣布荣获「教会建造类金奖」。当我接获华宣橄榄通知我得奖,要寄奖盃给我时,我还以为接到诈骗电话,难以置信。这岂不又是我生命中的另一场传奇!

  自《主护城传奇》出版,笔者曾接到王永信牧师、周淑慧牧师等属灵长辈亲自致电或写信鼓励笔者持续创作,为华人教会写书。这使笔者深受激励,陆续在过去九年中创作了六本作品(其中一本是合着)。

  在此我要感谢华宣橄榄,在出版业一片萧条的景况下,仍然愿意继续主动邀请笔者出书。而《主护城传奇》在历经三刷后,华宣橄榄也愿意让笔者借由修订、校正,补述资料,以彩色印刷再版。

  过去几年笔者全心投入神学教育中,深感不少神学生多半只看教科书,为功课而阅读。牧会后宣讲千篇一律,事奉原地踏步,忙于事工却盲于阅读。

  其实,涉猎教会历史可培养洞见,借古道经典可滋养灵性,沉潜默想可活化思考。讲道王子司布真曾说:「我们要常造访好书,但要住在圣经里头」。谨借着《主护城传奇》一书再版,与主内同道共勉。任何的事工推展不忘以圣经为根基,以历史作借镜与激励,像主护城一样深耕事奉,使三一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传奇得以延续。
 
刘幸枝
谨志于华神雅舍
2018年2月8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標題《主護城傳奇:欽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2版)》非常吸引人。光是「主護城」這三個字,就讓我聯想到一種堅不可摧的防禦,一種守護的使命感,而「傳奇」二字則暗示著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十八世紀,那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啟蒙運動的思想開始瀰漫,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拉維亞地區發生的「復興」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我對歐洲歷史中的宗教發展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別是那些在歷史洪流中被忽略的角落。欽岑多夫伯爵,這位聽起來充滿魅力的歷史人物,他究竟是如何引領一場「復興」,他又會面臨哪些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深入了解當時摩拉維亞的社會風貌,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宗教信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透過閱讀,能夠感受到那種在時代變革中,個體如何尋找意義、堅持信仰,並為之奮鬥的動人力量。這本書聽起來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评分

天啊!我最近在書店翻到這本《主護城傳奇:欽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2版)》,差點沒尖叫出來!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歐洲歷史,特別是啟蒙運動時期宗教與社會變遷的愛好者,這本書簡直是久旱逢甘霖。光是書名就勾起了我無限的想像:欽岑多夫伯爵,聽起來就很有份量,加上「主護城」的意象,莫名的有一種堅毅、守護的感覺,而「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更是精準點出了主題,摩拉維亞,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而古老的氣息,加上「復興」,讓我好奇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深刻變革。我一向對那種個人奮鬥、集體覺醒的故事特別著迷,像是過去讀過的關於衛理公會興起的書籍,都讓我深受感動。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帶我深入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去感受當時人們的精神狀態、信仰的力量,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劇烈變動的世界中尋求意義與出路。而且,這竟然是第二版,代表它一定有經過學術界或讀者的肯定,品質應該有一定的保障,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入手,開始我的摩拉維亞歷史探索之旅了!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吸引的。那種有點歷史感的色調,加上燙金的書名,散發出一種沉靜而有質感的氛圍,讓我忍不住想拿起它細細端詳。翻開書頁,裡面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壓迫。雖然我對十八世紀的摩拉維亞歷史並沒有特別深入的研究,但「欽岑多夫伯爵」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故事性,讓我想像著一位貴族如何在那個時代扮演關鍵角色,推動社會的變革。我對那種「微觀史」的敘事方式很有興趣,如果這本書能從一個具體的人物出發,去描繪當時社會的脈動,那麼一定會非常生動有趣。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描寫當時的社會結構、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如何在人們的心中扮演的角色。有時候,歷史的重量不在於宏大的事件,而在於那些被遺忘的小人物的掙扎與希望。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窺見那段被歷史塵埃掩蓋的細節,感受歷史的溫度。

评分

我是一個對歷史上的社會運動和宗教改革非常感興趣的讀者。過去我讀過許多關於宗教改革的書籍,像是馬丁.路德的故事,還有歐洲各地各種新教運動的發展。當我在書店看到《主護城傳奇:欽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2版)》時,心裡立刻響起了警鐘:這可能是我一直在找尋的下一部巨作!「欽岑多夫伯爵」這個名字聽起來充滿了貴族氣息,但「復興史」又暗示著他可能是一位充滿理想與行動力的領導者,帶領著一群人走向新的方向。十八世紀,那是一個充滿思想解放與社會動盪的時代,各種新的思潮、新的宗教運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摩拉維亞,這個在歷史上曾經扮演重要角色的地區,在十八世紀又發生了什麼樣的「復興」?是信仰上的革新?還是社會結構的重塑?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梳理這段複雜的歷史,如何呈現欽岑多夫伯爵在這場復興運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他與當時的社會、政治、宗教勢力之間的互動。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一段充滿張力、引人深思的歷史敘事。

评分

最近在逛誠品時,被一本《主護城傳奇:欽岑多夫伯爵與十八世紀摩拉維亞復興史(2版)》吸引住了。我平常就對歐洲中世紀到近代早期的歷史頗有研究,尤其是那些圍繞著宗教、貴族和地方社會變革的題材。十八世紀,正是許多重要歷史變遷的萌芽時期,而「摩拉維亞復興史」這個主題,聽起來就充滿了歷史厚度與研究價值。書名中的「欽岑多夫伯爵」,讓我立刻聯想到一位可能在歷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關鍵人物,而「主護城傳奇」則增添了一份史詩般的氛圍,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可能是一段充滿戲劇性、引人入勝的敘事。我對當時歐洲地區的宗教運動,特別是新教在不同地區的發展,有著特別的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深入剖析欽岑多夫伯爵如何影響了摩拉維亞地區的宗教與社會發展,以及這場「復興」在歷史上的意義和影響。我非常期待能透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那段複雜而關鍵的歷史時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