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美国财产法学者Carol M. Rose的Property and Persuasion一书的封面,是一张引人深思的照片:在一个荒凉的地方,一个权充作门的破床架,正在默默地履行其作为边界的功能,而使人得以「看见财产」(seeing property)。在另一位美国财产法学者Henry E. Smith的着作里,对于「边界」的角色另有独到的阐述:作为物的形象,边界向公众发出「尊敬权利」的通知;然而也就是有边界,塑造了「物」的形象,得以中介人与人之间关于物的法律关系。
在财产法里,很多事情都跟边界有关。边界是基本上区别「你的」与「我的」的一条线;这条线有各种切割方法,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甚至只是概念上的切分。但问题是,物的使用所发生的效果,常常会超出边界的范围,不管这个效果是好的或坏的。法律对于超出边界的效果,反应是什么?这就诱发本书在时序上的第一篇论文「越界建筑与专利均等论」。这篇论文有幸得到两位审查委员的指正,使笔者的思想有很大成长,因此本论文仍将这个对话过程保留下来。但即使有前辈的指正,笔者仍觉得不足之处甚多,因此才有「相邻关系与专利均等论」一文,来继续处理类似的议题。
有体财产的边界常常是看得见的,但无体财产──商标、专利、着作权──的边界是看不见的;虽然看不见,但边界对无体财产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有体财产的边界。本书另有两篇论文,包括「专利就像一条河流」、「商标使用──从形式论与脉络论的观点看」,则是在思考无体财产的边界是如何构成的。本书的其他论文,「公共领域如何立法保护──论准公共领域的创设」、「添附、看作、专利进步性」、「从模组理论看商标通用性与第二意义的连结」,都是在持续进行法律理论、财产法、与智慧财产权之间的跨领域对话。
这本书是六年的挣扎思考的轨迹,也是我的第一本法律专业书籍。在我的一生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我把对这些恩人的感谢,留到第二本书出版之时,以作为对我自己写作的期许。对于第一本书,我想把它献给那一直在给我力量、引导我、在我踽踽独行时不断照亮我的眼前的光、脚前的灯。我想要说:
「本书献给天父耶和华与主耶稣基督」。
王敏铨 谨识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