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为与刑事过失责任(3版)

医疗行为与刑事过失责任(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医疗事故
  • 医疗过失
  • 刑事责任
  • 侵权责任
  • 医疗法
  • 法医学
  • 临床实践
  • 医疗纠纷
  • 过失犯罪
  • 证据规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以医疗行为论以刑事过失责任为主轴,并兼及一些医疗伦理议题,共分成七章主题,第一章为「由刑事过失责任概念论医疗行为之注意义务」、第二章为「告知同意法则与医疗刑事过失责任之关连探讨」、第三章为「医师误诊与刑事过失责任成立之关连探讨」、第四章为「医疗纷争事件在刑事过失责任中因果关系判断问题」、第五章为「组织医疗与刑事过失责任归属之探讨」、第六章为「医疗纷争事件之刑事鑑定制度探讨」、第七章为「医疗伦理与法律责任之相关议题」。书中的各个主题皆有我国司法实务上曾经判决过的医疗纷争案件,本书借由具有法律与医疗专业的作者群从法律及医疗观点之分析,希望呈现司法实务在处理这些医疗纷争案件所出现的问题,本书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之道,从而期盼台湾日后在面对医疗纷争事件时,不论是医学界或司法界都能够跳脱本位与偏见,真正发掘问题所在并尽力解决,让医法之间具有良性沟通。
医疗纠纷与法律实务:从民事侵权到行政监管的全面解析(第二版) 书籍信息: 书名: 医疗纠纷与法律实务:从民事侵权到行政监管的全面解析(第二版) 作者: (此处可插入一个虚构的、具有法律或医学背景的作者姓名,例如:王建国 教授,李明 律师) 出版社: (此处可插入一个虚构的专业出版社名称,例如:法学前沿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页数: 约850页 ---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代中国医疗体系中日益复杂且广受关注的“医疗纠纷”问题,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法律与管理视角分析框架。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医疗纠纷产生的深层次结构性原因,并详尽阐述了在当前法律框架下,如何有效地预防、处理和解决此类事件,涵盖了从医疗合同的订立、履行到最终责任认定的全流程法律图景。 第一部分:医疗法律关系的重构与基础理论 本书首先对医疗法律关系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它超越了传统的“附义务的侵权关系”范畴,详细论述了医疗服务合同的特殊性、混合性与法律地位的演变。重点分析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Informed Consent)在法律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与边界。 知情同意的法律要件与实践障碍: 详细解读了《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同意的各项要求,特别关注了紧急情况下的默示同意与“最低限度告知义务”的认定标准。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指出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知情同意文书签署的程序性缺陷如何成为日后纠纷的导火索。 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前置思维: 强调了医疗机构在风险管理上的主体责任。本部分引入了国际前沿的“安全文化”理论,结合国内的质量控制体系(如JCI标准在中国的适应性),探讨了如何通过流程优化和技术升级,将医疗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从而实现从“被动应诉”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第二部分:医疗损害鉴定与因果关系认定:实务操作的难点与突破 医疗纠纷的核心难题在于“损害”(Injury)与“行为”(Act/Omission)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本书用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专门剖析了这一技术与法律交织的复杂地带。 损害认定的科学边界: 区分了“医疗意外”(Adverse Event)与“医疗过错”(Medical Negligence)之间的界限。详细分析了原发疾病的自然转归、医源性并发症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的法律认定标准。 因果关系认定的裁判逻辑: 深入剖析了我国法院在处理因果关系时的“高度盖然性标准”。书中详细梳理了各种鉴定意见(如司法鉴定、专家会诊意见)的证据效力层级,并针对“多因一果”和“介入因素”等复杂情形,提供了详细的逻辑推导路径和抗辩策略。例如,对于术后感染的认定,书中区分了无菌操作过失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所致风险的法律归属。 鉴定机构的公信力挑战: 探讨了当前鉴定体系中存在的机构选择偏好、鉴定人员专业背景差异等问题,并为律师和医疗机构提供了选择和质询鉴定专家的实务指南。 第三部分:责任形态的多元化:从一般侵权到特殊侵权归责 本书全面梳理了医疗纠纷中适用的所有法律责任类型,并重点探讨了不同责任形态下的举证责任分配与赔偿范围。 医疗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系统分析了医疗行为中的过错认定,包括注意义务的违反、诊疗常规的偏离等。特别关注了输血、麻醉、用药等高风险环节的过错标准。 特殊侵权责任的适用: 详细论述了医疗器械、药品缺陷致损的责任承担方(供货商、医院或药企),区分了产品责任与服务责任的适用边界。 举证责任倒置的界限与例外: 详细阐释了在何种情形下,举证责任会从患者转移到医疗机构,并强调了举证责任倒置并非绝对,它对患者所主张的损害事实提出了最低限度的初步证明要求。 第四部分:纠纷的预防、调处与终局解决机制 本书的实践价值体现在对纠纷解决机制的全面覆盖,强调了在诉讼之外的多路径解决模式。 医疗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分析了医疗责任保险在分担风险中的作用,探讨了保险公司介入后的理赔策略与医院谈判技巧。 医疗损害调解机制的效率分析: 对比了法院调解、专业调解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主导调解的优劣势。书中提供了调解谈判中的核心要素分析,包括死亡赔偿、残疾等级评定与精神抚慰金的合理区间预估。 行政监管介入的角色: 探讨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事后监督、行政处罚(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适用)与行政复议中的职权范围,以及行政处理结果对后续民事诉讼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书特色: 1. 案例驱动的深度分析: 书中收录并详细解析了近百个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及各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典型判例,将抽象的法理紧密结合到具体的医疗场景中。 2. 跨学科的整合视角: 融合了法学、临床医学、生物统计学和风险管理学的知识,确保分析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 面向实务的操作指南: 针对医院管理者、法务人员、临床医生以及专业律师,提供了大量可直接应用于日常工作和法庭辩论的“工具箱式”建议和审查清单。 本书适用读者群: 本书是法学院学生、执业律师、医院法务部门人员、医疗安全管理人员、保险理赔专业人士以及对医疗法律事务有深入研究需求的非诉讼专业人士的权威参考用书。它旨在帮助读者在复杂的医疗法律环境中,掌握最前沿的法律动态和最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卢映洁

  国立中正大学法律系教授

共同作者(依姓氏笔划)

王文弘

  国泰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辅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朱振国

  台中荣民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周庆东

  中央警察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施宏明

  嘉义基督教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高忠汉

  中国医药学院北港附设医院麻醉科主任

陈信如

  苗栗大千医院胸腔科主任

梁兴礼

  高雄荣民总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

许育玮

  戴德森医疗财团法人嘉义基督教医院药剂科组长

葛建成

  高雄建亿诊所心脏内科医师

杨玉隆

  杨玉隆家庭医学科诊所医师

刘欣彤

  台北荣民总医院桃园分院骨科主任

刘士炜

  高雄荣民总医院屏东分院肝胆肠胃科主治医师

谢璧朱

  前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安宁病房个案管理师

图书目录

三版序 i
序 言 iii

第一章 由刑事过失责任概念论医疗行为之注意义务 1
第一节 医疗行为与刑事过失责任 1
第一项 医疗法与刑法上的业务过失 1
第二项 刑事过失的概念与要件 3
第三项 医疗行为之必要注意义务─合医疗水准之常规诊疗义务 7
第二节 医疗准则的遵循与刑事过失责任成立之关连 10
第一项 医疗准则的意义 10
第二项 医疗准则的凭征机能(Indizfunktion)─禁止反射性认定与证明负担的逆转 12
第三项 医师未遵循医疗准则是否有过失之实务案例评析 17
第三节 医疗水准之判断基准─常规诊疗的意义 28
第一项 过失责任之注意义务判断基准争议 28
第二项 医疗行为与刑事过失责任之评价基准探讨 30
第三项 医疗行为与刑事过失责任评价基准之实务案例评析 32
第四节 医师违反亲自诊疗是否成立刑事过失责任之探讨 48
第一项 对病情判断及治疗决定与施作
有重要影响之医师亲自诊疗义务 48
第二项 医师违反亲自诊疗是否成立刑事过失责任之实务案例评析─台湾屏东地方法院96年度诉字第707号刑事判决 50

第二章 告知同意法则与医疗刑事过失责任之关连探讨 55
第一节 告知同意法则与医疗行为之合法性评价的相关论述 55
第一项 利益衡量观点下的容许风险 56
第二项 风险承担观点下的容许风险 59
第二节 医疗风险之说明告知与疗法选择权归属的探讨 61
第三节 医师欠缺说明告知与疗法选择之相关刑事案例探讨 65
第一项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2676号刑事判决 65
第二项 台湾高等法院88年度上诉字第2821号刑事判决 74
第三项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第2637号刑事判决 84

第三章 医师误诊与刑事过失责任成立之关连探讨 91
第一节 医疗诊断的概念与误诊的意义、类型及其发生原因 91
第一项 医疗诊断的概念 91
第二项 误诊的意义与类型 93
第三项 误诊发生的原因 95
第二节 医师「完全误诊」是否成立刑事过失责任之实务案例评析─评台湾高等法院97年度重医上更(三)字第207号刑事判决 102
第一项 案例说明 102
第二项 本书评释 112
第三节 医师误诊与刑法上因果关系判断之实务案例评析 119
第一项 台湾彰化地方法院98年度诉字第1892号刑事判决 119
第二项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6520号刑事判决 142

第四章 医疗纷争事件在刑事过失责任中因果关系判断问题 159
第一节 刑法上因果关系理论 159
第一项 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成立之重要性 159
第二项 刑法上因果关系理论介绍 160
第三项 是否引用疫学因果关系理论作为刑法因果关系判断之思考 166
第二节 医疗纷争事件之因果关系判断 168
第一项 医疗纷争事件之因果关系判断难题 168
第二项 医疗纷争事件中因果关系判断之本书立论 170
第三节 癌症与因果关系之医疗刑事案例探讨 191
第一项 台湾高等法院92年度医上诉字第1号刑事判决 192
第二项 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92年度医上诉字第1261号刑事判决 199
第四节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手术之因果关系再建构 207
第一项 气管切开手术及气管插管之医疗行为介绍 207
第二项 唿吸道处置医疗过失之因果关系判断再建构 210
笫三项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手术之医疗纠纷案例探讨 221

第五章 组织医疗与刑事过失责任归属之探讨 229
第一节 组织医疗之意义 229
第二节 组织医疗分工模式之再釐清 230
第一项 概说 230
第二项 医疗组织分工模式的再建构─以药师角色为说明 234
第三项 刑法上「信赖原则」于组织医疗分工之应用 241
第三节 医疗分工下刑事过失责任归属之探讨 245
第一项 医师分工下之刑事责任归属─台湾桃园地方法院94年度医诉字第2号刑事判决 245
第二项 医师与药师分工下之刑事责任归属 265

第六章 医疗纷争事件之刑事鑑定制度探讨 275
第一节 医疗纷争事件与刑事鑑定制度 275
第一项 医学专家鑑定的必要性 275
第二项 医学专家鑑定的进行 277
第三项 医学专家鑑定的任务 280
第四项 医学专家鑑定的客观性与中立性─同道不相害的迷思 282
第五项 法院与医学专家鑑定的关系 284
第二节 我国现行医疗纷争事件中刑事鑑定的问题检讨与建议 288
第一项 问题说明 288
第二项 本书建议 291
第三节 违误鑑定之实务案例评析─评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字第3688号刑事判决 292
第一项 案例说明 292
第二项 本书评释 296

第七章 医疗伦理与法律责任之相关议题 303
第一节 优生保健法之人工流产规范与未检查出胎儿异常之争议 303
第一项 优生保健法第9条第1项的说明 303
第二项 未检查出胎儿异常与医师法律责任之实务案例评析 310
第二节 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中医疗伦理与法律责任之议题 329
第一项 病患最近亲属拒绝或撤除心肺复甦术的同意权争议 329
第二项 安宁缓和医疗下吗啡施用的问题探讨 359
第三节 精神卫生法中紧急安置及强制住院之相关问题探讨 369
第一项 紧急安置及强制住院之法律规定与要件 369
第二项 紧急安置及强制住院之法律性质与救济途径之探讨 372
第三项 紧急安置及强制住院的问题探讨 375

文章来源 385

图书序言

三版序

  民国107年1月医疗法修正通过第82条,其第1项修正为:「医疗业务之施行,应善尽医疗上必要之注意」;第2项修正为:「医事人员因执行医疗业务致生损害于病人,以故意或违反医疗上必要之注意义务且逾越合理临床专业裁量所致者为限,负损害赔偿责任」;第3项修正为:「医事人员执行医疗业务因过失致病人死伤,以违反医疗上必要之注意义务且逾越合理临床专业裁量所致者为限,负刑事责任」;第4项修正为:「前二项注意义务之违反及临床专业裁量之范围,应以该医疗领域当时当地之医疗常规、医疗水准、医疗设施、工作条件及紧急迫切等客观情况为断」。本次医疗法第82条第3项之修法涉及医疗人员的刑事过失责任,在立法理由中称是为了使刑法「过失」之判定明确化及合理化。而推动修法的立法委员则表示,本次医疗法第82条的修正是为了使医事人员刑责明确化以及避免大量「以刑逼民」滥诉发生。但是也见到消基会批评修法「本末倒置」,降低医疗行为的刑事责任,也一併大幅减轻医疗机构的民事责任,无助于改善医界声称滥诉现况,更恐爆发大量民怨。

  本书主要作者认为,此次修法其实没有改变医疗人员从事医疗行为时可能会面临刑事过失责任的现况,而医疗法第82条第3项称「违反医疗上必要之注意义务」造成病人死伤始负刑事过失责任,乃属赘文,盖因刑事过失责任成立的要件之一,即在于必要注意义务的违反;至于称医事人员「逾越合理临床专业裁量」始负刑事过失责任,反面解释则可谓立法者赋予了医事人员在医疗行为上有临床的专业裁量权限,也就是确立医事人员在合理范围内具有疗法选择权,而不应该在防御性医疗的心态下,以病患自主权的借口而一味将疗法选择权交由非专业的病患来决定,本书主要作者认为这才是本次医疗法第82条修正的贡献所在。不过,「逾越合理临床专业裁量」本来就无异于违反医疗上必要之注意义务,亦无改变刑事过失责任的要件判断。一言以蔽之,本次医疗法第82条的修法对于医疗行为之刑事过失责任成立与否的认定,并没有不同。

  上揭看法,本书主要作者于第一章及第二章皆有纳入论述。本书此次改版,将前一版次之第六章「医疗纷争事件中民事、刑事过失责任适用之区别比较」整章删除,但新增第二章「告知同意法则与医疗刑事过失责任之关连探讨」。其余章节,第一章「由刑事过失责任概念论医疗行为之注意义务」,因应医疗法的修法而进行了内容的修改。第七章「医疗伦理与法律责任之相关议题」,其中有关安宁缓和医疗议题,也因应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的多次修法,对该章节内容加以调整;另外,有关精神卫生法强制安置与强制住院议题,对该章节内容进行了相当的删减,但增加了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与强制住院的问题论述。

  本书当初的撰写及两度改版,皆希望能在医、法之间架起沟通的可能性。但是,本次医疗法的修法,本书主要作者以法界观点认为,其实并没改变医疗人员在医疗行为上有关民刑事责任的法律适用,却在修法过程引起很多的对立;还有在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与强制住院的问题上,也是见到法界与医界的相互指责。本书主要作者以担任医疗纠纷调处委员的经历深知,凡遇有医疗非期望结果时,纷争永无避免之可能,法律是无用下之唯一用处,因而盼望本书能在法律的唯一用处下提供医、法人士一些参考。

卢映洁
2018年1月30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医疗责任的认定,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医疗责任认定的种种困境。例如,书中对于“替代方案”的讨论,就让我深感棘手。作者指出,在判断医生是否构成过失时,不能仅仅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要求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而是要考虑当时医生所掌握的信息、可利用的资源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临床一线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需要在有限的信息和资源下,做出艰难的抉择,而这些抉择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医疗责任的认定,不仅仅是法律的问题,更是伦理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更要坚守职业道德,以患者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书中对于“医疗风险告知”的分析也十分重要,作者强调,医生有义务向患者充分告知医疗风险,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对患者的尊重。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发人深省的著作,它让我们对医疗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医疗伦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娓娓道来一个个医疗纠纷的故事。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案例分析生动形象,即使是对法律不熟悉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含义。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举证责任”的解读,作者指出,在医疗纠纷中,患者通常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医生的医疗行为存在过失,并且这种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作者也强调,医生有义务提供必要的医疗记录和证据,协助患者进行举证。这种平衡的观点,既保护了患者的权益,也维护了医生的合法权益。书中对于“损害赔偿”的讨论也十分全面,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损害赔偿项目的计算方法,例如,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这对于我们处理医疗纠纷时,可以提供有力的参考。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而是一本充满实践智慧的法律指南。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医疗责任的法律规定,更能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和医生的合法权益。这本书值得每一位医护人员和法律从业者阅读。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法律书籍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晦涩难懂,与实际工作脱节。但这本书却意外地打动了我。它不像许多法律书籍那样,堆砌着大量的条文和术语,而是用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问题娓娓道来。作者善于运用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的医疗情境相结合,这让我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尤其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对于“医疗行为”的定义,并非仅仅局限于医生进行手术、开药等行为,而是将其扩展到包括所有的医疗活动,例如,病房护理、康复治疗等。这种广义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医疗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书中对于“因果关系”的论述也十分精彩,作者深入探讨了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判断这种联系是否具有法律意义。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面对医疗纠纷的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法律教科书,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见的实践指南。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规避法律风险,更能让我们在医疗实践中更加谨慎和负责。

评分

这本探讨医疗责任的著作,我读完后感觉像是走了一趟迷宫,迷宫里充满了法律条文、医学伦理和人性的挣扎。作者在讨论医疗过失与刑事责任的边界时,并没有简单地套用既有的框架,而是从个案出发,细致地剖析了每个事件背后的复杂因素。例如,书中对于“预见可能性”的解读,就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非只是强调医生必须预见所有可能的风险,而是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医生应该如何做出合理的判断。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医疗体系内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以及在急救情境下,医生拒绝治疗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的分析。这些议题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但往往缺乏明确的规范。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灰色地带。当然,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和医学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但如果你愿意花时间去钻研,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著作,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法律意识,更能让我们对医疗行为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清晰,从医疗行为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刑事过失责任的认定,逻辑性很强。作者在引用判例时,并非简单地罗列,而是对每个判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论,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判例背后的法律逻辑。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专业医疗标准”的解读,作者指出,专业医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以过去的经验来评判现在的医疗行为,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条件,进行综合判断。这种动态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医护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对于“医疗事故鉴定”的讨论也十分实用,作者详细介绍了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标准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们处理医疗纠纷时,可以提供有力的参考。当然,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医疗技术,例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基因编辑等,缺乏深入的探讨。但总体而言,这本书仍然是一本优秀的医疗责任法律著作,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法律意识,更能让我们在医疗实践中更加谨慎和规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