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重要,还是成本优先,
还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收入繁体中文版 作者序
郭文华(阳明科技与社会所 副教授)专文推荐
医药支出不断攀升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危机,专利过期之后的「学名药」,能否减缓财政负担呢?
本身也是医师的葛林,从历史观点出发,谈及原厂药与学名药之间的争议、医药专业的利益冲突、药厂间的利害关系、专利的攻防战,最后论及全球的药品市场。在详细的资料爬梳当中,呈现学名药对当代医疗照护的意义。学名药除了节省医疗成本,也让我们正视「选择的政治」背后的风险和报酬。
虽然学名药与原厂药具备相同的活性成分,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却又不相等」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往往引爆争议。从病患权益的角度切入,学名药和原厂药之间的相似性是如何建立?摄入人体之后,同样的成分会有相同的吸收率吗?科学(例如:药物动力学)在其中如何扮演监管角色?疗效重要,还是成本优先,还是情况比这个更复杂?
从医药分工来看,医师、药师和健康照护系统各方角逐决策权,「谁」有资格决定何时该用学名药。从公卫角度切入,学名药提醒我们另一种符合经济、节制成本的用药模式,以达到群体受惠的目的。从选择自由的考量观察,学名药活络了照护系统,创造绕过原厂药把持的替代方案,提供用药组合的另一种可能。
从消费者运动的观点,病患如何学习药物知识,从被动者变成主动的消费者,也间接挑战医师权威。从产业面分析,我们不该贬抑学名药厂,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拥有优良的学名药厂就能确保该国人民的健康福祉,甚至学名药厂变身为跨国巨人,成为出口主力。
这不是一本起底药厂黑幕的书,葛林透过层层历史进展,揭示医疗治理的深刻意涵。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创新VS.模仿,小公司VS.跨国企业,以及公共卫生VS.私营市场这些对立观点。最后,我们会发现,学名药是少数「便宜有好物」的例子。
得奖与推荐记录 学名药本身是个问题,还是解答?显然两者都是。为了完整理解过去半世纪围绕着学名药的争议与它的前景,我们必须同时接受赛费面对的问题(为了虚假的相等性,抹去了药物之间的重要差异)与董教授遭遇的状况(为了市场,替等效药物营造出区别)。多数的学名药故事只採信其中一方的论述。然而,我们知道双方都充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如果想超越意识形态来解读原厂与学名药之间的矛盾,我们还是必须愿意和双方的论点打交道。──杰瑞米・葛林(本书作者)
现代制药的创新性某种程度上仰赖专利,而专利又需要庞大经费与人力才能转化成可赚钱的商品。但本书不附会制药产业的邪恶,也不过誉学名药破解法规的机巧。作者回到药物史的原点,指出学名现象之于医药体系的意义。──郭文华(阳明科技与社会所 副教授)
一部精采万分、备受推荐,关于学名药市场如何诞生的历史。──《图书馆期刊》(Library Journal)
我们应该敬贺葛林,他为这个主题带来生命──他将轶事、学识和优雅散文融合为一。──《柳叶刀》(Lancet)
推荐给对战后美国公共卫生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对当代药物政治有兴趣的读者。──《医学史公报》(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药品市场如何抵达目前的位置,以及如何将我们从过去得到的教训应用于当下面临的挑战。──《卫生事务》(Health Affa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