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

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劳动法
  • 个别劳动争议
  • 案例分析
  • 判决书
  • 法律实务
  • 劳动仲裁
  • 劳动合同
  • 竞业限制
  • 损害赔偿
  • 法律评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年来个别劳动法相关议题常受到社会关注,例如,劳工之定义、工作时间等问题。许多争议也会进入到法院,甚至最终透过大法官会议解释来解决,例如,司法院释字第726号与第740号解释。

  面对个别劳动法的新发展,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劳动法中心从众多判决中,严选重要判决二十余则,进行分析及检讨。希望透过解说,使关心相关议题之人员对于判决事实及要旨能进一步理解。也期待此书,在劳动法学教育上或是实务上能有所贡献。
好的,这是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一书的具体内容。 --- 图书名称: 《中国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风险识别、流程设计与内控优化》 图书简介: 一、 导论: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合规的战略意义与挑战 在全球化、数字化和监管强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合规已不再是简单的“遵守法律红线”,而是深入到企业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基石。本著作聚焦于中国特定商业环境下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Compliance Management System, CMS)的构建与落地。我们首先剖析了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合规挑战,包括日益复杂的反腐败、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以及行业特定监管要求等。本书强调,有效的合规体系是企业抵御外部风险、提升内部治理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防火墙”与“助推器”。 二、 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构建风险地图 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精准识别和量化风险。本书摒弃了千篇一律的风险清单模式,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三维风险矩阵”分析方法。 1. 宏观环境风险扫描: 深入分析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动(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细则、新的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等),结合国际标准(如ISO 37301合规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绘制出企业外部监管环境的动态变化图。 2. 中观业务流程风险穿透: 针对采购、销售、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结算等核心业务流程,采用“流程分解法”识别潜在的合规薄弱点。例如,在采购环节如何有效管理供应商尽职调查(KYC)与第三方风险;在销售环节如何规避不正当竞争或商业贿赂的风险。 3. 微观组织架构与文化风险剖析: 探讨组织层级、授权体系与内控流程之间的不匹配可能导致的合规漏洞。特别强调企业文化中“合规意识”的缺失如何成为最大的“软风险”,并提供了文化诊断工具。 三、 合规管理体系的蓝图设计与制度框架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实践指南,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搭建一个可落地、可量化的CMS框架。 1. “三道防线”模型的本土化应用: 借鉴国际公认的“三道防线”模型(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合规部门、内审部门),结合中国国情,界定了各道防线在合规管理中的具体职责、权限与协作机制。重点探讨了在组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整合法务、内审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 2. 关键制度的制定与落地: 提供了一系列核心合规政策模板及制定原则,包括《反舞弊与反腐败政策》、《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政策》、《利益冲突申报与管理制度》等。强调制度设计必须面向实操,而非停留在纸面上,必须明确操作指引和责任追溯机制。 3. 技术赋能与数字化合规: 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如RPA、AI辅助的合同审查、GCR系统)来提升合规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这包括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交易的自动化监控与预警,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偏差。 四、 合规运营与持续改进:从“建章立制”到“内化于心” 制度建立后,运营的有效性是决定合规体系成败的关键。 1. 合规培训体系的构建: 提出了基于“风险等级”和“岗位职能”的差异化培训策略,区别于“一刀切”的普适性培训。设计了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高参与度的培训模式,并提供了培训效果的量化评估指标。 2. 内部举报与调查机制: 详细阐述了建立安全、保密、有效的内部举报渠道的重要性。重点规范了内部调查的流程设计,包括取证的合法性、调查人员的保密义务、调查结论的形成与处理建议等,确保调查既能查清事实,又能充分保护各方权益。 3. 绩效关联与问责机制: 探讨如何将合规表现纳入高管及关键岗位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实现“合规即绩效”的理念。构建了清晰、透明的违规事件问责路径图,确保责任到人,奖惩分明。 4. 动态监控与审查: 强调合规体系的生命力在于持续改进。介绍了定期的“体系合规性自审”流程,以及如何利用关键绩效指标(KPIs)和关键风险指标(KRIs)对体系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年度复盘。 五、 行业聚焦:特定监管环境下的合规优化 本书提供了针对不同行业的合规热点分析。例如,针对金融服务业的审慎监管要求、制造业的供应链合规压力、互联网行业的平台责任与数据出境合规,以及特定跨国交易中的反洗钱(AML)与出口管制要求,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建议和案例解析。 总结: 《中国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是一本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法务、风险控制及内审部门专业人士的实战指南。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步骤、工具和模板,旨在帮助中国企业真正构建起一套适应未来发展、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内生性的合规管理操作系统。阅读本书,企业将能够从被动应对监管压力,转变为主动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建文 


  【现 职】台北科技大学副教授

刘士豪 

  【现 职】铭传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林良荣 

  【现 职】政治大学法学院专任助理教授

李玉春 

  【现 职】世新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邱羽凡 

  【现 职】交通大学科技法律学院助理教授

林佳和

  【现 职】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

傅柏翔 

  【现 职】中正大学劳工关系学系助理教授

郭玲惠 

  【现 职】台北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葛百铃 

  【现 职】明理法律事务所律师

侯岳宏 

  【现 职】台北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洪莹容 

  【现 职】世新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黄鼎佑

  【现 职】开南大学法律学系助理教授

主编者简介

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劳动法研究中心


  台北大学法律学院劳动法研究中心乃系为了因应现代社会劳工权益之发展,以及对于劳动相关法令之需求,而基于专业发展与学术分工之考量于2007年由郭玲惠教授所创设。

  中心以研究发展劳动法及相关法学为宗旨,冀能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与品质,提供对劳动法研究有兴趣之校内外专家学者及师生交流平台。

  目前中心主任为侯岳宏教授,2016年底中心组织调整前,中心成员由本院专兼任教师及校外对于劳动法研究有兴趣之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目前则以本院专任教师为主。成员有:郭玲惠教授、陈春生教授、曾淑瑜教授、戴瑀如教授、姜炳俊副教授、吕彦彬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序 言/陈春生

◆作为劳基法适用要件之劳动契约概念的认定争议
──释字第740号之评析/陈建文 1
◆竞业禁止代偿措施的规范意义与认定争议
──评析最高法院民事判决103年度台上字第793号/陈建文 11
◆工作规则与团体协约相异之效力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204号民事判决评释/刘士豪 23
◆违反劳基法第84条之1之法律效果
──大法官释字第726号评释/刘士豪 35
◆退休金给付差额争议与劳基法上工资之认定
──台湾高等法院103年度劳上更字第13号判决评释/林良荣 45
◆我国加班费给付认定方式之争议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844号判决评释/林良荣 61
◆待命时间
──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4年度劳上字第19号判决/李玉春 73
◆值日夜之问题
──台湾高等法院104年度重劳上更(一)字第6号判决/李玉春 83
◆「后劳基法第84条之1时代」之工时除外适用条款
──台湾高等法院104年度劳上字第49号判决评析/邱羽凡 91
◆调职五原则之内涵变迁与惩戒性调职
──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00号判决评析/邱羽凡 103
◆惩戒解僱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010号判决/林佳和 115
◆同工同值同酬
──宜兰地方法院98年度劳诉字第2号判决/林佳和 127
◆职场性骚扰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104年度简上字第16号判决/傅柏翔 139
◆就业歧视(年龄)
──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1036号判决/傅柏翔 149
◆职业灾害与解僱事由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2249号民事判决评释/郭玲惠 159
◆职业灾害与有过失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180号民事判决评释/郭玲惠 173
◆不能胜任工作之解僱
──评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341号判决/葛百铃 187
◆合意终止之滥用
──评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700号判决/葛百铃 197
◆违反劳动契约或工作规则,情节重大之解僱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894号判决/侯岳宏 207
◆役毕与就业歧视之认定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4年度简上字第48号判决/侯岳宏 219
◆试用期间之终止
──台湾高等法院102年度劳上字第100号判决/洪莹容 233
◆权利失效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766号判决/洪莹容 243
◆论派遣关系下的雇主职业灾害补偿及赔偿责任
──以高等法院103年度劳上易字第5号判决为中心/黄鼎佑 255
◆论定期契约之合法性要件
──以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066号判决为中心/黄鼎佑 267

本书各篇有影音实录可供线上阅览!请见【月旦实务讲座】

图书序言

序言

  在现今社会,绝大多数人多受僱于他人,提供劳动力,靠着所获得的报酬过生活。近年来台湾由于政治民主化与经济发展,劳资关系与僱用型态也产生许多变化,劳工的权益亦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劳资间的纠纷亦常受到关注,例如,劳工之定义、工作时间及责任制工时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许多争议也会进入到法院,法院之见解在实务与学理发展上极具重要性。甚至有些争议,最终透过大法官会议解释来解决。司法院释字第726号解释关于依劳基法第84条之1另行约定而未经核备之效力案与第740号解释关于保险业务员招揽保险劳务契约是否为劳动契约案便是受到瞩目的解释。

  台北大学法律学院为因应现代社会劳工权益之发展,并探讨劳动相关法令,基于专业发展与学术分工之考量,由郭玲惠教授于2007年创设劳动法研究中心,以研究劳动法令及相关法学为核心,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演讲,促进师生对于劳动法之认识与研讨,并提供专家学者间之法学交流平台,借此提升劳动法教学品质、学术研究风气,并发挥法学研究对实务发展之影响力。目前中心主任为侯岳宏教授,2016年底中心组织调整前,中心成员则由本院专兼任教师及校外对于劳动法研究有兴趣之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目前则以本院专任教师为主,中心成员皆积极参与中心所办之活动。

  此次,能将个别劳动法之研究成果集结出版,首应感谢郭玲惠教授一路劳心劳力,并且规划本书之出版事宜。其次,亦感谢台湾法学会社会法劳工法委员会、台湾劳动法学会,以及元照出版公司在活动期间与出版事宜之大力协助,使本书得以顺利付梓。最后,台湾法学会彭雅珍秘书、台北大学法律研究所官昱丞同学与陈礼文同学于整理判决、活动办理及出版作业阶段提供诸多协助,在此并予致谢。

  本书乃是本院劳动法中心所出版之第六本劳动法学丛书,衷心期盼此系列丛书,对于劳动法教育及实务运作有所助益,并希望劳动法中心未来仍能努力不懈,规划、编着更多劳动法学丛书。
 
国立台北大学法律学院院长
陈春生
2018年6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光听《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这个书名,就让人觉得它有种“接地气”的感觉。毕竟,劳动法跟咱们每个人在职场上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被公司亏待了,或者是在工作上遇到了不公平待遇,但真正要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毕竟,法律条文那么多,判例更是数不胜数。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把一些“精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劳动法判决拿出来,再进行详细的“评释”,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宝典”。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分析这些判决的。比如,某个判决为什么会那样判?是基于哪些法律原则?又或者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法院是如何权衡劳资双方的利益?我尤其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收录一些比较新兴的劳动问题,比如在科技公司、共享经济模式下出现的新的劳动关系和争议,以及法院是如何运用现有的法律框架来回应这些新挑战的。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指导,帮助我在遇到劳动纠纷时,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甚至知道如何搜集证据,那么它绝对是值得我仔细研读和珍藏的。

评分

《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这个书名,我个人感觉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在台湾,无论是基层劳工、上班族,还是企业主,大概没有哪个群体能完全脱离劳动法的规范。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对劳动法的理解都停留在最表层,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办。更别提那些复杂的劳动争议了,背后牵扯的法律条文、判例,足够让普通人头痛不已。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在于它强调的是“判决评释”。这意味着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深入到那些已经发生、并且被法院审理过的真实案件中去。我猜测,它会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者说对后续同类案件有指导作用的判决作为重点,然后由专业的作者或者学者,对这些判决的来龙去脉、争议焦点、法院是如何权衡各方利益、最终做出判决的理由,以及这些判决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法律的“温度”和“尺度”,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会不会对一些模糊地带的判决进行剖析,比如,在合同期限、解除劳动契约、工伤赔偿等方面,法院的裁判思路是如何演变的,又有哪些值得我们警惕的“坑”。

评分

说实话,对于《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这名字,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里面充斥着那些看不太懂的法条和密密麻麻的注解。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每天都在和劳动法打交道,或多或少都体会过其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台湾,劳资关系有时候真的挺微妙的,有些模糊地带,往往就是法律判决来界定的。我一直觉得,光是知道劳基法条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条文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被法院解释和应用的。这本书如果真的能精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判决,并且对判决背后的理由和逻辑进行详细的解释,那简直就是劳动法实践版的“武功秘籍”。我非常好奇,书中会选取哪些类型的判决?是关于解雇争议?薪资福利?还是职业安全?又或者是在新兴行业中出现的独特劳动问题?我特别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实操建议”,比如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向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毕竟,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来说,法律条文离我们的生活总是有点距离,但一个具体的判决,一段生动的评释,就能让我们瞬间理解,原来法律离我们这么近,而且是能保护我们的。

评分

这本书名《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光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沉甸甸的,但凡在台湾职场上打滚过的人,多少都会碰上跟劳基法、劳动契约有关的困扰。我一直觉得,法律条文冷冰冰的,但判决书才是真正把这些条文“活起来”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自己权益受损,但具体该怎么争取、法律上怎么说,就得靠这些实际案例来解惑。尤其是在劳资争议越来越复杂、新的工作模式层出不穷的当下,理解这些精选判决的背后逻辑,肯定能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更有底气。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把一些比较典型、影响比较大的劳动法判例拿出来,然后针对判决的理由、关键争点,甚至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连锁效应做一番深入的剖析。这对于想了解自己权益边界、避免踩雷,或是正在处理劳动纠纷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对一些长期以来争议不休的议题,比如加班费的计算、工伤的认定、非典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等,是如何通过判决来提供指引的。如果这本书能帮助到更多劳工朋友,让他们在职场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那它存在的价值就太大了。

评分

《个别劳动法精选判决评释》这个书名,对于在台湾职场上打拼的我们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及时雨”。劳动法的条文虽然写在那里,但实际操作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时候都得看法院的判决。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个案,光看法律条文是很难理解透彻的。这本书如果能把那些具有指导意义、或者说比较有代表性的个别劳动法判决挑选出来,然后进行深入的评析,那简直太有价值了。我特别好奇,书中会选取哪些方面的判决?是关于劳动条件的,比如加班费、休息休假?还是关于劳动关系的,比如雇佣、解雇、派遣?亦或是关于劳动保护的,比如工伤、性别平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们理解法官在审理这些案件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判决背后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在类似的案件中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者如何避免触犯法律,那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绝对是巨大的帮助。毕竟,了解法律不是为了跟法律作对,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们在面对劳动法问题时,一本可靠的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