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没有你想的那么善良︰一堂关于品格的哲学思辨课

其实你没有你想的那么善良︰一堂关于品格的哲学思辨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hristian B. Miller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是发自内心做好事,还是为了符合期待或避免尴尬

你是真心不骗,或者只是缺少机会又怕被逮到

好人与坏人并非绝对,真实品格往往跟不上理想道德!

 ---------------------------------------------------------------------------------------

人来人往的购物商场,老人突然心脏病发倒地,周围的人视若无睹,医护赶到时已无力回天;

两岁女孩被货车撞成重伤,至少十八名过路者弃她于不顾,导致她后来又被卡车辗过。

  上述案例真实发生。怎么会这样?好人在哪里?那些人怎么会这么冷血?这就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以哲学辩证方式,引领读者思考品格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发展好的品格。书中借由大量心理学实验,呈现人类为善做恶背后的动机︰同理心被激发、道德提示、迷人香气、甚或只是刚从厕所走出来,都会让我们更愿意做好事;权威者施压旁观者效应,或者只要报酬比风险大、看起来不会被逮到,我们可能就会做出可怕的事

   我们对自己与他人的品格想像经常是错的,本书将带你认识真实自我与道德理想之间的落差,同时告诉你怎么做可以变成更好的人,以及如何避免以道德苛责他人或道德造神。

 -----------------------------------------------------------------------------------------

各界赞誉推荐

☆看见内心深处各式各样的想法,也就看见了真实的自己。看清了自己,也就更能看清众人……活得真实,就能精彩。那是一种内心自由的解脱,也是一种幸福的喜悦。这本书能够协助你,完成这样的一场生命蜕变。

――冀剑制,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知名德国神学家潘霍华说过,我们讨厌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特质,都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到。克里斯蒂安‧米勒告诉我们,成就德性之道在于对自己的品德保持谦逊,以及接受他人的缺陷。在需要诚实与宽厚作为解药的现代社会,这是一本珍贵的宝藏。

――E.J. Dionne Jr.,美国着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乔治城大学讲座教授

☆品格这个主题永恆又及时。在这本论理清楚的书中,克里斯蒂安‧米勒指引有兴趣的读者认识品格的现代科学,除了强调其道德层面,也提供实际且有益的建议作为精进品格之用。

――Angela Duckworth,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

☆克里斯蒂安‧米勒教授说这不是一本自我成长的励志书。别相信他。当然,书中没有许多指示和小技巧,让你可以神奇似的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但如果诚实、自我认识、明辨是非的同理心对道德生活来说很重要,那么本书对你就会有所帮助。认真想要踏上品格之路的人,都应该随身携带这本书。

――James K.A. Smith,加尔文学院哲学教授
☆一本充满洞见的书,汇集各式研究资料,由通透理解品格的克里斯蒂安‧米勒教授写就。想要对品格的重要性有不同理解与诠释的人都必须一读。

――James Arthur,英国伯明翰大学品格与美德中心主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安‧米勒Christian B. Miller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哲学教授,同时担任由约翰坦伯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及坦伯顿慈善基金会(Templeton World Charity Foundation)所赞助的「品格计画」(Character Project)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品包括︰Moral Character: An Empirical Theory(2013)、Character and Moral Psychology(2014);合着有 Essays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Character: New Directions from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Theology。


译者简介

陈岳辰
师大翻译研究所毕业,现任专业口笔译者、大学兼任讲师,并参与多款软体及游戏中文化专案。译作有:《死亡之门》、《御剑士传奇》、《非理性时代:天使微积分》、《非理性时代:浑沌帝国》、《非理性时代:上帝之影》、《无名之书》、《我无罪》、《无罪的罪人》、《原罪》、《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诱惑者的日记》、《法国人如何思考》等书。

图书目录

 

第一部 品格是什么?为什么品格很重要?

第一章 我们说的品格究竟是什么?

你会如何形容自己的好友或另一半呢?不难想见会是一张德性清单。换成最讨厌的政治人物,恐怕就是一连串的劣性,找不到几项德性。然而本书目标之一,就是挑战以德性和劣性描述他人的习惯。

•人格特质 VS. 道德品格

•德性︰人的美善

•劣性︰人的丑恶

•另一种体悟

 

第二章 为什么要养成好品格?

看见别人展现高洁的德性,可以振奋我们的心灵。好的品格能为他人造就更美好的世界,而且也是神对人类的期许,但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已经够折磨人了,追求德性会不会夺走我们仅存的一点点快乐?

•下水道里的勇气

•白宫里的诚信

•慈悲在海地蔓延

•为什么要做好人的理由一:德性生活值得尊崇且鼓舞人心

•为什么要做好人的理由二:好的品格塑造好的世界

•为什么要做好人的理由三:神要我们做好人

•为什么要做好人的理由四:良好品格自有其回报

 

第二部 现代人的品格样貌

第三章  助人为快乐之本?

一端是人类有无穷的行善潜能与高尚动机,另一端则是我们很容易放弃行善或为了自私的理由行善。这两股巨大的力量同时存在我们心中彼此牵制,容不得看轻和忽视。

•你会伸出援手吗?

•你今天罪恶感了吗?

•做好事是因为要避免尴尬?

•关于助人的光明面

•这一切与品格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  狠得了心,就伤得了人

相信大家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何谓攻击倾向,因为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气得口不择言、情绪不佳时对亲友吼叫、在同事背后说坏话、嘲弄别人的穿着打扮,以及内心深处渴望伤害敌人、对手、竞争者。

•攻击性与欠缺德性

•过去和现在的米尔格伦

•我们不够残酷

 

第五章 谎言百百种,为了什么

就算日常谎言偶尔合乎道德,但多数人说的谎并不落在这个类别。说谎大半是为了达成自己目的而去操弄别人,结果可能伤害别人或自己、干涉别人的自主、破坏别人的信任或有损道德。

•说谎行为

•说谎与动机

•说谎与品格

•说谎,德性,劣性

 

第六章 人性就是伪诈

纵使抗拒欺弊的信念藏在心中,多数人依旧需要类似十诫的讯息提醒后,才会惊觉自己可能犯错。没有提醒的情况下,欺弊的频率还是很高。背后原因为何?主因是人类对自身利益有强烈欲求……

•欺弊是天性?

•欺弊的成因错综复杂

•欺弊的心理学

•为何人连伪诈都做不到

 

第七章 真实品格与道德自我形象的落差

我们的品格是零散、碎片化的状态。即使身处重要的道德情境,心里仍旧混合太多其他考量,于是根据应对方式的不同,有可能是正面思维胜出,但也有可能是负面思维占上风。

•我们的行为反映出什么?

•动机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的品格样貌?

•为何在乎品格?

 

第三部  怎么做可以变成更好的人?

第八章  成效有限的策略

多数人身陷同样窘境:品格不佳,没有堪称为诚实、怜悯、睿智、勇敢等等的特质,但亦非伪诈、冷血、愚昧、懦弱的恶人,而是好坏混杂的复杂个体。这个诠释最贴近大家的实际生活体验。

•无为自化

•德性标签

•善用推力

 

第九章  成效卓着的做法

坊间各种心灵类、自助类的书籍和影片介绍的做法五花八门,但除非对象是原本就动机强烈的人,或者试图教育下一代,否则谁想找自己麻烦呢?没有足够的动机,任何培养品格的方法都是空口说白话。

•道德楷模

•选择情境

•知其所以

 

第十章  人的努力,以及神的助力

信仰道路有人同行,除了同舟共济也能彼此砥砺和增长品德,对于许多教徒而言,这是很大的心灵抚慰。尤其眼见其他教徒也会遇上难关,每个人各有课题的同时却又能够互相扶助,心中自然更加踏实。

•基督信仰与品格

•基督信仰的仪式与习俗

•从社会层次培养品格

•是否得到实验证明?

•宗教造成的伤害

•基督教观点下增进品格的特殊方式

图书序言

第三章   助人为快乐之本?
 
或许少数幸运儿在助人这个品格层面上具备德性,但多数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前面已经用了两章的篇幅讨论德性,也理解为什么要努力培养德性。但我们的品格究竟是什么样子?家人、朋友、商场或球赛里遇到的陌生人又如何?大家的品格是否禁得起考验?
 
或许多数人都已具备德性,满足于自己美好的品格,收获前章提及的种种善果。但你真的相信吗?尤其今时今日?随便一翻,近代史上有两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权肃清了两千万人,在中国整肃异己的受害者更高达四千五百万人,放眼望去世界各地都有人挨饿受冻,但多数人无动于衷。类似事件罄竹难书,只消看看晚间新闻也令人心寒──行文之际,ISIS斩首了美籍记者,乌克兰、以色列、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叙利亚等国深陷战乱。怎么看都没办法拍拍人类同袍的背说,我们德性很好。
 
话虽如此,却也无须断言人类道德沦丧。另一种可能是大部分人没问题,但造成各种祸乱的少数「烂苹果」得到过多媒体关注。此外,众所周知媒体倾向报导负面新闻,对无私、牺牲、爱这种主题较不感兴趣。
 
所以先别看新闻吧,为求谨慎还是借助经过控制的心理实验来检验品格比较准确。理想中的实验应当从日常生活观察个人的道德行为,而且当事人不能知道自己正在被实验。如果无法实现这种条件,至少也得营造最贴近真实世界的实验情境。
 
接下来四章的焦点就是这类研究。让我们透过心理学家所做的有趣实验,细细审视我们在助人、伤人、说谎、欺骗这些方面的行为倾向。
 
你会伸出援手吗?

 
週六午后你一个人在附近的购物中心悠闲散步,看到前面有个妇人提着装满商品的袋子,但袋底裂了一条缝,糖果一颗颗掉出来,而她本人似乎还不知情。四周没有其他人能告诉她,你会怎么做?
 
当然是过去帮忙!或许帮忙捡糖果,或许出声提醒她。总之,你一定会做点什么,对吧?
 
你可能正暗忖:多数人都会去提醒她,不是吗?一看就知道有问题,花几秒钟提醒对方有什么困难的,何况会去逛街的人通常就不赶时间啊。对方收到提醒后会很感激,学校老师(和妈妈)不都教我们助人为快乐之本?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