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花园

新生命花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是浩瀚宇宙里渺小的生命,所面临的挑战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
我们相信这个意义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与人的连结和交流中。

  你是否也曾隐约觉得自己不太对劲,
  有时还会有种莫名的迷失感,
  不知身心应安放于何处?

  本书是大幅改写一九九二年与一九九八年出版之《生命花园》(A Manual for Life)的二○一三年全新版,尽管想法与模式与前书相同,但绝非仅是旧书的增修版。

  作者融合四十多年来工作上的理论与实践,教导人们如何借由有方法的沟通模式,在关系里建立连结与亲密感,进而与内在的本质重新连结,深切体会生命的完整与圆满,找到安身立命的信心。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幅改写一九九二年与一九九八年出版之《生命花园》(A Manual for Life)的二○一三年全新版,尽管想法与模式与前书相同,但绝非仅是旧书的增修版。

  作者融合四十多年来工作上的理论与实践,教导人们如何借由有方法的沟通模式,在关系里建立连结与亲密感,进而与内在的本质重新连结,深切体会生命的完整与圆满,找到安身立命的信心。

名人推荐

  吴若权(作家/广播主持/企管顾问)
  吴静吉(政大创造力讲座名誉教授/中山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李圣洁(种籽对话空间创办人)
  吕旭亚(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心理分析师)
  金树人(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陈文玲(政大广告学系教授兼X书院总导师)
  陈登义(台中静和医院医疗院长)
  陶晓清(牵手之声网路电台台长)

  诚挚推荐 (谨依姓氏笔画排序)

  我相信,尽管有关「生命」、「关系」、「界限」、「自我价值感」、「(内在)力量 vs(外在)权能」、「物化(成客体)到(互为主体的)包容」、「疗癒」等等议题,将永远有空间不断被讨论和探索下去,但Ben & Jock 所走过的路将很难有人能再走过,当然它们不会是唯一的路,却可能是最触动人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路。——陈登义(台中静和医院医疗院长)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麦基卓(Jock McKeen,1946~)


  医学博士、文学博士及针灸师,曾在英国牛津的中国针灸学苑研习针灸,并获有英国颁发的针灸开业执照。

黄焕祥(Bennet Wong,1930~2013)

  医学博士、文学博士、加拿大内科医学院荣誉院士,在梅宁哲精神医学院(The Menninger School of Psychiatry)接受精神医学训练。历经非常丰富的一生,于2013年过世,享寿八十三岁。

  在四十多年专业合作的职涯中,他们于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和工作坊。他们旅游、讲学,足迹遍及亚洲和欧洲各地,以及俄国、非洲和南美洲,因而能够自如地将不同文化的进路融入工作。而身为许多机构、企业和团体的顾问,也让他们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人。

  他们在专业上所採取的进路,主要是根据他们对两人关系的认真探究,以及他们协助案主的经验。他们独特、平易近人的方法营造出一种亲密、信任的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转化。

  2004年海文基金会成立,它是加拿大国家认可的非营利慈善机构。作者和他们的三个儿子将海文学院*的所有权转让给海文基金会,以便海文学院的设施与工作得以永续经营发展。2012年,两位作者荣获温哥华岛大学(Vancouver Island University)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 海文学院(The Haven)是一个非营利的慈善机构,位于加拿大卑诗省美丽的盖佩欧拉岛(Gabriola Island)。2013年为庆祝成立三十週年,海文学院举办了各种个人、关系连结、专业成长团体课程,学员们在课程结束时都能习得拥有充实的人生、健康的关系及有效沟通的能力。

译者简介

傅馨芳


  从事翻译多年,译作有《快乐女人从自主开始》、《走出宫殿的女科学家》(再版:《情绪分子的奇幻世界》)、《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学给我们的启示》(初版)、《星星的孩子:自闭天才的图像思考》、《存乎一心》、《生命如此美丽:在逆境中安顿身心》、《当我老去:迎接平静觉醒的晚年》、《信念的力量》(十週年纪念版)、《与家庭共舞:象征与经验取向的家族治疗》、《午夜冥思:家族治疗大师华特克回忆录》。
 

图书目录

推荐序 Ben & Jock,The Haven,深藏我心  陈登义
2013年版序  黄焕祥、麦基卓
1992/98年版前言  盖利.弗斯特
作者序 在车站等候 黄焕祥

PART Ⅰ 发现力量
1 成败之间:自我憎恨与自我疼惜
2 外在权力—内在力量连续体
3 再谈外在权力与内在力量导向的区别
4 自我价值感、镜映与自我疼惜
5 理所当然

PART Ⅱ 面对焦虑
6 存在焦虑:人生在世的挑战
7 定位:在时空中找到自由
8 从物化到包含:架桥

PART Ⅲ 亲密关系
9 亲密
10 沟通模式
11 愤怒:负责任地分享感受

PART Ⅳ 健康与疗癒
12 在病症与健康中学习
13 过敏症与畏惧症:关于自我界定的问题
14 多发性硬化症:我们的进路
15 摆脱忧郁
16 能量观与健康

PART Ⅴ 问题与机会
17 改变与转化:做自己的风险
18 超越治疗:助人关系中的发现与成长
19 从求生到发现:走出受虐阴影
20 受虐记忆:需要一个持平的观点
21 信守无谓的「真理」
22 灵性、宗教与意义

后记
附录:註释
出版者致谢
 

图书序言

1
成败之间:自我憎恨与自我疼惜


从多年来的助人工作上,我们觉察到一个十分普遍的困境。我们遇到的人多半都隐约觉得自己不大对劲,我们自己也有过这种经验。它不见得会出现在意识的前景,然而每当我们向内探寻时,就会发现这种莫名的迷失感,或者「身心不安顿」的感觉,生命似乎出了什么差错。许多人也表述过类似的经验,这促使我们开始探究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人们也常觉得自己没有完成该完成的事,也许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自己的存在本身就出了问题。我们发现这跟我们与自己较深的本质失联,以及那伴随而来驱使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有关。

本章所提出的思想架构,探究的就是这个现象。它是我们过去四十多年来工作上的基石,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基石。这个架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看自身处境的视角,以及一个跟他们已经步上的某些道路的不同选择。简言之,我们相信在力图达到理想的自我形象却未能如愿的过程中,人们脱离了他们真实的本质,困在自我憎恨的循环里,为自己带来种种且往往是悲惨的后果。深谙成功之道的人,往往也是备受敬重、被推崇为楷模的人,但这些成功者的内心里,却常因为寂寞、对内在本质的渴望和无孔不入的自我憎恨,而饱受煎熬。

我们认为人们可以选择去运用他们自我疼惜的能力,去开创不同的人生。这些是我们根据凯伦.霍尼(Karen Horney)、西奥多.鲁宾(Theodore Rubin),和其他人的论述,经过多年探究所建立的想法。我们很欣慰已有许多人因实际应用这些概念而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真实我、理想我和现实我

我们称这个思想架构为三「我」:真实我(Authentic Self)、理想我(Ideal Self)和现实我(Actual Self)。不过要声明的是,这些「我」并不是分离、个别的实体,而是一个过程的情意丛(constellations)。你或可把它们想成是一个人的不同面向,或是一个历程的不同元素;然而,它们并非是静止的「东西」。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