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封信,五十个议题,
横跨了十五年的时间,
从孩子小时候,写到孩子长大了。
不管结婚没、生小孩没、有疑问没──任选一个议题,拿来聊天也不错。
例如:「过胖的小孩,是谁的责任?」
例如:「做错事,一定要处罚吗?」
例如:「你会在背后说孩子的坏话吗?」
例如:「限制小孩看电视,只会让小孩更爱看电视吗?」
如果结婚前,谁规定必须先跟另一半讨论这些问题,以后家庭应该会更和乐。
或是,直接决定「这个婚不结了」。
例如有人问,「儿子才六岁,就会顶嘴,不吃软也不吃硬,该怎么教?」
汪培珽开始回想自己的经验──她家的姊姊弟弟是喜欢吃软还是吃硬呢?
结果发现他们两种都不吃,原因不是因为「挑食」,
而是妈妈从来不餵他们「不对」的食物。
什么叫不吃硬?就是有人仗着优势和权威,逼迫你就范,但是你不肯。
什么叫不吃软?就是有人死缠烂打求爷爷告奶奶地拜託你听话,但是你不肯。
简单来说,给人吃硬,用的就是威胁。给人吃软,用的就是利诱。
她想问你的是:「你自己喜欢吃哪一种呢?」
例如有个大学生说,「将来我想赚大钱帮父母买房,让他们过好日子。」
汪培珽却说:「不要把孝顺父母当成人生目标。」
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好活。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出你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就是赚大钱让父母过好日子,那么,当初他们根本不该生小孩,
不生小孩省下的钱和力气,他们的好日子早就开始了。
她想问你的是:「人生的重心,包括父母吗?」
例如许多父母把小小孩送人二十四小时看顾,只在放假接回家。
她想问你的是:「如果孩子一生下来,就已经大学毕业,你要吗?」
许多人会说,那是不得已的。
汪培珽说:「不得已,从来不在讨论范围内。」
不过她也想问:「人生的大小事,遇上一点选择也没有的机率,到底有多高?」
当我们把生命里值得珍惜的东西全都摆出来,
每个人的优先顺序怎么排列,是自己的自由。
一旦排好了,就不要管三姑六婆怎么说。
有人说她顶着高学历却每天餵奶换尿布牺牲太大。
汪培珽说:「哼,哪来的牺牲,那叫享受啊。」
勇于对别人说不,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会是孩子将来能活出自己的榜样。
十五年来,汪培珽根据她的近距离观察,写下了一封封的信。
写信,有述说的对象时,你一定会更谨慎用字遣词,和说话的语气。
她希望给人意见时,能把难过和尴尬减到最小、幸福加到最大。
五十封信,五十个问句,如果能花些时间看看,或许能让你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