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

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racy Hogg, Melinda Blau
图书标签:
  • 育儿
  • 婴幼儿
  • 0-3岁
  • 早教
  • 亲子
  • 育儿方法
  • EASY法
  • 天才保母
  • 蒙台梭利
  • 儿童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帮助宝宝建立规律作息,就靠这一本!
  「E‧A‧S‧Y 」育儿法实用又奏效,让你照顾宝宝好EASY!


  听得懂婴儿心声的儿语专家崔西,从照料数千个宝宝的经验中,归纳出「E˙A˙S˙Y 」育儿法,帮无数新手父母(和已有小孩的父母)解决宝宝过度哭泣、频繁餵食、无法好好睡觉的典型问题,为宝宝建立规律作息。

  什么是「E‧A‧S‧Y 」?简单来讲,就是吃饭(E)、活动(A)、然后睡觉(S),拆卸睡觉前要吃奶的期望,父母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Y)。这样一来,宝宝能学会自我慰借、不需要依赖妈妈的胸部或是奶瓶。

  ◎从尊重宝宝的角度出发,才能解决零到三岁宝宝的所有问题
  崔西教父母要仔细观察宝宝、聆听宝宝,才能判断宝宝真正的需要,并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全书分为10章,每一章都围绕一个主题,以年龄爲顺序,仔细讲解餵食、睡眠、副食品、戒尿布等详细步骤和方式,辅以大量实用案例及年龄较大的幼儿养育指南,让父母懂得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不再焦虑和慌乱,轻松教出身体健康、作息规律、情感丰富的宝宝。

  ◎满载保证有用的育儿祕诀:
  抱放法:延长宝宝过短小眠和自行入睡的利器
  嘘拍法:安抚躁动和睡不安稳的宝宝入眠
  4S舒眠仪式:布置环境、裹包巾、安静坐好、嘘拍法
  情绪F‧I‧T:心情、介入、教导
  H‧E‧L‧P:按兵不动、鼓励探索、适可而止、称赞
  B‧A‧R‧N:行为、态度、规律作息、营养

本书特色

  ★超级畅销&长销育儿经典《超级婴儿通》实作版!
  ★拯救无数理智濒临断线的新手父母!亚马逊读者数百则好评,蜂拥推荐!
  ★针对育儿最常发生的所有问题,一一提出详细解决及训练方法,内容完整充实,带你一步步养出好吃好睡的天使宝宝。

读者好评

  ‧我的女儿十个月大,从未一觉到天亮。用了本书的方法后,她已经睡过夜三晚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本书救了我们!
  ‧我的宝宝只花了一週就适应了E‧A‧S‧Y 的规律,从此我再也不会误会他哭闹是因为肚子饿了!
  ‧如果你想当轻松愉快的父母,看这本书就对了!
  ‧非常实用,在每个阶段提供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
  ‧真是相见恨晚!希望还来得及改正宝宝的坏习惯!
  ‧超级推荐!这本绝对是育儿圣经!
  ‧有丰富的案例可供比照,新手父母必读!
  ‧大力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新手父母,我自己也买了很多本送人。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书籍的详细简介,该书的重点完全不涉及《超級嬰兒通實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歲E‧A‧S‧Y 育兒法》中的任何主题或方法。 --- 《恆星演化與宇宙結構:從主序星到黑洞的動力學解析》 內容概述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核心领域——恒星的生命周期、它们的内部结构、能量产生机制,以及它们如何最终塑造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大尺度结构。这不是一本关于早期育儿技巧或婴幼儿行为模式的指南,而是为具有高中物理基础或初级天文学知识的读者量身打造的,旨在提供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严谨且富有洞察力的宇宙图景。 全书分为四大板块,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恒星演化理论框架。 第一部分:恒星的诞生与内部物理(约 4000 字) 本部分着重解析恒星形成前的初始条件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物理机制。 1. 星际介质与分子云的特性: 详细描述了星际尘埃、气体(主要是氢和氦)的组成、温度、密度分布。着重分析了引力不稳定性在分子云坍缩中的作用,例如湍流、磁场对初始密度的影响。这里会引入Jeans不稳定性的具体数学模型,解释何时以及何地,云团会克服内部压力开始失稳坍缩。 2. 原恒星阶段的形成与演化: 深入探讨了原始星云在引力驱动下坍缩的过程。我们使用非等温坍缩模型来描述早期阶段的温度和密度变化。重点分析了赫罗图(H-R Diagram)上原恒星如何沿着“林轨迹”(Hayashi Track)向下演化,直到核心温度达到点燃核聚变的临界点。这一阶段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引力收缩,因此对角动量守恒和磁场对吸积盘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3. 核聚变的物理学基础: 这是理解恒星稳定性的核心。本章细致讲解了质子-质子链反应(P-P Chain)和CNO循环的反应速率与温度依赖性。我们不仅描述了反应的物理过程,还定量分析了中微子产生率与恒星亮度的关系。此外,还讨论了电子简并压力在低质量恒星(如红矮星)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阻止这些恒星进入经典的主序阶段。 第二部分:主序星的长期稳定与结构(约 5500 字) 本部分聚焦于恒星生命中最长久、最稳定的阶段——主序星阶段,分析其内部的能量传输机制和结构平衡。 1. 流体静力平衡与能量传输: 详细阐述了流体静力平衡方程(Hydrostatic Equilibrium),这是恒星稳定的基本保证。接着,对主要的能量传输机制进行对比分析:辐射传输(Radiaiton Transport)和对流传输(Convection)。我们使用光学深度(Optical Depth)的概念来划分恒星内部的区域,并结合爱丁顿极限(Eddington Limit)来解释大质量恒星的亮度上限。 2. 太阳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以太阳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求解四组基本微分方程(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流体静力平衡、能量传输方程)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恒星结构模型。本节将展示如何利用观测数据,如太阳的半径、光度、有效温度以及氦丰度梯度,来验证和修正理论模型。 3. 对流区的边界与混合: 深入探讨了对流的驱动机制,例如湍流激发和离子化过程对比热容的影响。特别关注“对流超射”(Overshooting)现象,它如何影响主序星内部元素的混合,进而影响其演化速度和寿命。 第三部分:主序后的终极命运与遗迹(约 4000 字) 这一部分是关于恒星死亡的戏剧性过程,根据恒星初始质量的不同,导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1. 低质量恒星的演化路径(太阳质量以下): 描述核心的氢耗尽后,红巨星分支(RGB)的膨胀。重点分析了氦闪(Helium Flash)的物理机制及其在简并核心中的表现。随后过渡到渐近巨星分支(AGB),讨论热脉冲(Thermal Pulses)和包层抛射,最终留下白矮星(White Dwarf)。对钱德拉塞卡极限(Chandrasekhar Limit)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数学推导。 2. 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发: 分析核心在红超巨星阶段,如何依次燃烧碳、氖、氧、硅,直至形成铁核。铁核的形成标志着能量来源的终结。详细描述了引力坍缩、光子反弹、中微子驱动等多种模型对II型超新星爆发机制的解释。本章包含对中子星(Neutron Star)内部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的初步介绍,以及磁场和自转如何形成脉冲星(Pulsar)现象。 3. 极端质量的终点:黑洞: 讨论了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Oppenheimer-Volkoff Limit)以及恒星质量黑洞的形成条件。重点解析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径、事件视界的概念,并引入广义相对论中的关键度规,例如克尔度规(Kerr Metric),以描述旋转黑洞周围的时空扭曲。 第四部分:星团动力学与宇宙结构中的恒星角色(约 2500 字)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视角从单个恒星提升到更大尺度,探讨恒星群体的行为及其对宇宙演化的贡献。 1. 恒星群的动力学: 分析了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的形成和消散过程。使用维里定理(Virial Theorem)来评估星团的稳定性和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讨论了星团内部的星体碰撞、双星系统俘获等事件对星团演化的影响。 2. 恒星演化的宇宙学意义: 讲解了不同世代恒星(Population I, II, III)的金属丰度差异,及其如何作为宇宙化学演化的探针。分析了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Standard Candles)在测定宇宙膨胀率和暗能量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3. 星系形成中的反馈作用: 总结了恒星的形成、死亡(特别是超新星爆发)如何通过注入能量和重元素,影响星系尺度的气体冷却和恒星形成效率,从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星系形态。 --- 目标读者: 物理学、天文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宇宙学和高能天体物理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本书特色: 严格遵循现代物理学原理,公式推导详尽,配有大量结构图和H-R图的演化轨迹示例,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无遗漏的恒星演化科学全景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崔西.霍格(Tracy Hogg)


  被客户誉为「天才婴儿保母」「儿语专家」「万事通女士」的崔西,一生致力于发展婴幼儿照护技能。在照料过数千名宝宝后,培养出「神奇魔法」般的力量,能够借由聆听婴儿的哭声、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来了解婴儿的需求。她的传奇始于2001年与梅琳达‧贝乐合着,至今依然畅销,被全球新手爸妈誉为唯一圣经的《超级婴儿通》。于2004年逝世,本书可说是她个人的传世经典。

梅琳达‧贝乐(Melinda Blau)

  获得许多奖项肯定的记者,出版过12本书籍,以关怀家庭及孩童的文章广为人知。有两个小孩,目前住在麻州北安普敦。

译者简介

蔡孟儒


  师大翻译所硕士。译有《改变人生的最强唿吸法!》《碧昂丝也在用!22天瘦身革命》《随做随用!全美第一主妇玛莎史都华的美感养成DIY》《手作冰棒50款》等书。

  欢迎指教:tsaidatsai@gmail.com

 

图书目录

<前言> 从了解儿语到解决问题──我的压箱秘诀
跟着我的思路,一起化身为宝宝万事通 
别太急躁,观察肢体语言、仔细听哭声 
当个有耐心、有觉察力的P·C爸妈 
感觉没用时,就是你需要改变了   
学会更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和看法 
养育的过程再艰辛,也别忘记大笑 
 
第一章 E‧A‧S‧Y不易执行,但绝对有效果!──确实建立宝宝的规律作息
E‧A‧S‧Y是建立理想亲子关系的法宝
实行的第一步:记下来!
E‧A‧S‧Y要根据宝宝状况灵活运用
新手入门:各个成长阶段的执行要点 
.零到六週:调整期 
.六週到四个月:突然醒来   
.四到六个月:「4.4法则」和预防意外教养  
.六到九个月:新挑战来了  
.九个月大以上的E·A·E·A·S·Y作息   
意外教养的补救对策:四个月大以上才执行E·A·S·Y  
.调整作息训练计画  
 
第二章 宝宝的情绪世界──掌握零岁宝宝的心情
零岁宝宝也是有情绪的 
宝宝的情绪世界
.零到一岁宝宝的感受能力   
孩子的「性情」是与生俱来的
.常见的五种性情类型   
.五种性情类型的日常生活   
后天「教养」可以扭转孩子的天性   
为什么父母会看不清孩子的情绪特质?  
情绪适合度:父母与孩子的适配程度 
信任是建立良好情绪适能的关键 
.打破信任关系的案例分享   
.十二个建立信任感的要诀   
.失控的亲密教养恐造成长期分离焦虑 
独自玩耍:情绪适能的基础 
 
第三章 宝宝的流质饮食──零到六个月的餵食烦恼
吃饱喝足的宝宝也睡得甜
宝宝吃够了吗?吃多少才正常? 
餵饱饱
零到六週:饮食管理问题
避免(或矫正)错误的含乳姿势和奶量不足  
宝宝一直哭:常见的肠胃问题
.胀气
.胃食道逆流   
.腹绞痛   
六週到四个月:勐长期 
四到六个月:进食更稳定了 
六到九个月以上:导正意外教养的恶果  
从亲餵改成瓶餵:断奶的第一步 
.「但是宝宝……」妈妈的断奶失落感和罪恶感  
.学习杯:我现在是大孩子了!   
 
第四章 食物不只能补充营养──吃对副食品,大人小孩都开心
从接受餵食到自己进食的伟大旅程   
食物管理:你在谷仓长大的吗? 
四到六个月:做好准备 
六到十二个月:救命!我们需要副食品专家!
一到两岁:食物管理不善与吃饭运动会  
两到三岁:偏食与其他麻烦特质 
 
第五章 引导宝宝入睡──零到三个月教战守则和六大成因
睡觉是一项必须教会宝宝的技能 
造成睡眠问题的六大成因
.第一成因:缺乏规律作息   
.第二成因:睡前仪式不足   
.第三成因:意外教养   
.第四成因:肚子饿 
.第五成因:过度刺激   
.第六成因:身体不适   
处理六大成因的优先顺序
.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宝宝自行入睡? 
.当父母的需求凌驾宝宝的需求时 
.错误的介入方式:未满三个月不要採取抱放法 
.要紧事,首先办   
.胃食道逆流的恶性循环 
 
第六章 抱起放下法──四到十二个月的睡眠训练法宝
意外教养造成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抱放法」?
三到四个月:调整作息 
.改变白天作息,就能解决晚上的睡眠问题 
.真实案例:适应四小时E·A·S·Y作息 
四到六个月:剷除老问题
.真实案例:抱太久 
六到八个月:动如脱兔的宝宝
.真实案例:公主彻生未眠   
八个月到一岁:意外教养最严重的时候  
.真实案例:多重问题,一次解决 
小睡二三事
.延长小睡有两种方法   
抱放法无效的十二个原因
 
第七章 为何还是睡不饱?──一岁以后的睡眠问题
小小孩睡不饱,全家人都不好过 
一到两岁幼儿的睡眠问题
两岁以后幼儿的睡眠问题
幼儿睡眠问题的解决对策
.特例1:恶梦般的幼儿  
.特例2:全天亲餵,晚上依赖奶睡
 
第八章 幼儿教养──引导孩子学会情绪F‧I‧T
小心名为「别让孩子不开心」的传染病  
引发情绪失控的危险因素
.孩子的天性与情绪/交际类型   
.环境因素 
.发展问题 
.父母的行为   
.检视主观父母的心态   
.学习当个客观父母 
化解孩子的情绪和不当行为 
.首先,蒐集证据   
.解决对策:教孩子掌握F·I·T控制情绪   
.情绪与交际里程碑:一到三岁的F·I·T执行说明   
典型的幼儿不当行为
如果孩子天生情况特殊,无法控制自己怎么办?  
 
第九章 E‧E‧A‧S‧Y妙招──婴幼儿的如厕训练
如厕训练恐慌症
九个月大作息改成E·E·A·S·Y
如厕训练的黄金时间:九到十五个月大  
.错过黄金时间怎么办? 
如厕训练的第二好时机:十六到二十三个月大
如厕训练的魔鬼时间:两到三岁以上 
如厕训练的难题
.一岁十个月还没准备好 
.两岁半幼儿试了一年还没成功   
.所有方法都试过,三岁半仍未完成训练   
.两岁儿突然很怕马桶   
.起先很顺利,中途却退步   
.错过黄金时间,现在天天都要角力   
.三岁幼儿假装上完厕所,最后才尿在尿布里   
.儿子把阴茎当成水管玩 
.女儿想要站着尿尿 
.一直坐在便器上不肯起来   
如厕训练的重点整理
 
第十章 以为出师了,新挑战马上又来!──十二个基本教养问题和解决原则
躲不了也避不掉的教养定律 
十二个基本教养问题
.问题一:不要轻忽发展阶段的影响   
.问题二:了解你的孩子 
.问题三到八:不要打乱孩子的作息   
.问题九、十:保护家庭环境 
.问题十一、十二:将意外教养的伤害降到最低 
策画解决步骤:十二个解决问题的原则  
一步一步解决困境:「突然处处跟爸妈作对」 
病后复元重建秩序:「恢复正常好难」
突如其来的恐惧:「孩子很怕浴缸」
陌生人焦虑:「保母安抚不了孩子」
要怪就怪水逆吧!
 

图书序言

前言

从了解儿语到解决问题──我的压箱秘诀


  跟着我的思路,一起化身为宝宝万事通

  亲爱的爸爸妈妈,以及婴幼儿们,我带着喜悦和谦卑的心,要和你们分享我最重要的儿语秘诀:《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育儿法》。我对于能协助父母理解并照顾幼儿,向来感到自豪。每当有家庭愿意邀请我进入他们的私生活,我都备感荣幸,而且每一趟都是非常亲密又有成就感的旅程。自从二○○一年和二○○二年出版两本书以后,我的人生开始了一连串的冒险和惊喜,且远远超过我的想像。跻身作家之列,摇身成为公众人物,除了维持平常的私人谘询时间外,我还多了广播电台和电视访谈,更受邀飞往世界各地,认识了许多非常出色的父母与孩子,深入了解他们的居家生活和内心世界。

  不过别担心,除了行程稍嫌繁忙,我还是原本的我,一样在婴幼儿领域埋头耕耘。真要说的话,我确实有点改变。我不再只是儿语专家,多亏各位,现在还多了「万事通女士」的称号。

  许多父母将我的建议付诸实行之后,纷纷捎来感谢的信函。其中也有不少父母表示太晚看到我的第一本书《超级婴儿通》,而着急地寄出求救信。或许你正按照我的建议,为宝宝建立规律作息,但宝宝已经八个月大了,你不确定书中针对新生儿的原则是否依然适用。也许你觉得奇怪,孩子怎么和其他同龄幼儿不一样?又或者你正深受宝宝睡眠、哺乳餵养,或行为问题之苦。更糟的是,三种状况全都中奖。不论你现在深陷哪一种风暴,你最想问的问题一定是:「崔西,我要从哪里开始?我该先做些什么?」你也会想问,为什么书中某些方法对我的宝宝不管用?

  这几年,我一直努力解决这类问题,其中也遇过几件棘手的案例:一对三个月大的双胞胎之一,因胃食道逆流严重,无法正常吃一餐,而且不论白天黑夜,睡眠永远没办法超过二十分钟;一名一岁七个月大的女婴不肯吃副食品,所以她每小时都会醒来讨母奶喝;一名九个月大的女婴分离焦虑十分严重,妈妈得一整天抱着她;一位两岁的小霸王性格之暴烈,爸妈几乎不敢踏出家门一步。在我把这些烫手山芋一一解决之后,不知不觉就多了个「万事通女士」的称号,而这也让我体认到,比起前面两本书的基础对策,我必须再加强阐述育儿这回事。

  因此,在这本书中我将牵着你的手,抚平你的恐惧,告诉你如何掌握育儿诀窍。我要把这辈子的儿语经验和所有常见的疑难问答传授给你,领你进入我的思考模式。当然,就算我已尽力列出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每个宝宝和家庭还是会有些许差异。所以当父母带着自家难题找上门,想弄清楚宝宝或幼儿怎么了?我一定会针对孩子本身和父母的处理方式,提出一堆问题,接着再拟定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主旨是帮助你理解我的思考过程,养成自问自答的习惯。久而久之,你不但能成为儿语专家,还能变身万事通先生/女士,让问题迎刃而解。

  继续阅读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一个重点:
  问题不过是一件待处理的事情,或是需要发挥创意解决的状况。只要问对问题,你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别太急躁,观察肢体语言、仔细听哭声

  如果你读过我的书,就知道儿语的起手式是观察宝宝、尊重宝宝,以及和宝宝沟通。你必须看出宝宝真正的样子,认识他的个性和一些小怪癖(没什么不好,人人都有怪癖),因材施教。

  有人说过,我是少数从宝宝观点出发的育儿专家。我只能说,总该有人替宝宝发声吧?!有一次我对着刚出生四天的小宝宝自我介绍,爸妈在旁边露出一副看到疯子的表情。还有一个案例是,父母突然自行决定不再跟八个月大的宝宝同床共眠,宝宝嚎啕大哭,我于是翻译给他们听:「嗨,妈咪爹地,当初不是你们决定要跟我睡在一起的吗?我根本不知道婴儿床是什么,更何况现在身边少了两个温暖的大身体,我完全睡不着,所以只能大哭了。」这对父母也是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我会替父母翻译「宝宝语」,这样爸妈才会记得他们怀里的小东西,以及在房间里东奔西跑的小朋友,实际上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意见。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只考虑大人的需求。我看过无数次类似的场景:一位母亲对年幼的儿子说:「好了,比利,你又不想要亚当的卡车。」可怜的小比利还不会说话,如果他能开口,我打赌他会说:「我当然想要啊,妈咪,不然我干嘛一开始要从亚当手中抢走呢?」但是妈咪不听,她会自顾自拿走比利手中的卡车,或是哄比利交出卡车。「把卡车还给人家才乖喔。」此时我已经在心中默默倒数,看比利何时会崩溃失控!

  别误会,我不是说妈妈应该纵容比利抢亚当的玩具,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讨厌恶霸,但如果比利长大变成恶霸,那也不是他的错(详阅第八章)。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就算不想听也得听。

  照顾婴儿也该应用相同技巧:别太急躁,观察肢体语言、仔细听哭声,认真釐清真相。这些技巧到宝宝长成幼儿,甚至年龄更大之后,仍然受用无穷。(别忘了,青少年只有身体长大,心智还跟幼儿一样,所以最好早点学会读懂幼儿的心思。)我整理出一些技巧,在书中时时提醒你,教你如何抽丝剥茧,慢慢来不急躁。我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我很喜欢用英文字首缩写来取名,比如《超级婴儿通》的「Eat, Activity, Sleep, and your time,简称E.A.S.Y.」(吃饭、活动、睡觉、留给自己的时间,后续皆以E.A.S.Y表示)和「Stop, Listen, Observe, and figure out What's Up,简称S.L.O.W.」(停、听、看、釐清状况,后续皆以S.L.O.W表示),以及第二本书的「Hold yourself back, Encourage exploration, Limit, and Praise,简称H.E.L.P.」(按兵不动、鼓励探索、适可而止、赞美,后续皆以H.E.L.P表示)等。

  我想出这些缩写不是在卖弄小聪明,也不觉得育儿会因此变得多轻松。我常常亲上火线,所以很清楚当父母一点也不EASY,尤其新手爸妈很容易搞不清楚状况,特别是睡眠不足的妈妈。不论你是哪一种角色,所有爸妈都需要协助。我只是提供一些实用工具,在你脑筋可能转不过来的时候出场救援。比如E.A.S.Y(第一章主题)可以帮你记住一天规律作息的顺序。

  我也知道,当宝宝长成幼儿,新的家庭成员报到,都会让生活变得更复杂。我的目标是帮助宝宝顺利成长,同时将你的生活维持在正常状态,至少别让宝宝打乱了你的生活。跟孩子缠斗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忘记实用的建议,而落入窠臼。说实话,如果你发现两岁的哥哥拿新买的彩色笔在妹妹脸上乱画,不顾妹妹正嚎啕大哭,还在一旁得意洋洋地微笑,试问谁能保持理智?我不能亲自到每个人家里拜访,但如果你能记住英文缩写,那就会像是我本人站在你身边,轻声提醒你该怎么做。

  好多父母都告诉我,这些英文缩写大多时候确实能帮助他们集中精神,记住儿语技巧。那么,各位不妨就再多记一个育儿法宝缩写:「P.C」吧。

  当个有耐心、有觉察力的P.C爸妈

  P.C不是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的缩写,而是耐心(patient)与觉察力(conscious)。不论孩子多大,这两项特质都很受用。每次我和困扰中的父母见面,他们的担忧不出三大问题:睡眠、餵养和行为,而我的解决方式也总是包含耐心或觉察力,缺一不可。父母不只面对问题需要耐心和觉察力,平常互动也该保持P.C。不论游戏时间、逛超市、与其他孩子相处,以及日常大小事,秉持耐心和觉察力的父母通常更加得心应手。

  没有人能一整天都有耐心又有觉察力,但是做得越多,就越能习惯成自然。勤加练习就会做得更好。本书会不断提醒你要有耐心和觉察力,现在就让我先解释这两个概念:

  ◎耐心:P
  为人父母是一条艰辛且没有尽头的长路。你必须把眼光放远,而良好的教养都需要耐心。今天的大灾难在一个月后,只是一场遥远模煳的记忆,但身处当下时却很容易忘掉这一点。亲爱的,这种事我见多了:父母往往在盛怒之下选择看似最快解决的途径,事后才发现把自己逼进死巷,这就是「意外教养」的开端(之后详述)。比如我最近遇到一位妈妈,习惯用亲餵的方式安抚宝宝,结果一岁三个月大的宝宝一直无法独自入睡,每晚都要妈妈亲餵四到六次。这位累坏的可怜妈妈说她一直想让宝宝断奶,但是光想没用,你必须有耐心撑完过渡期。

  有了小孩之后,生活会变得乱七八糟。面对东西乱丢、饮料打翻和脏脏的手印,你势必得拿出耐心(和坚韧的心),否则很难熬过孩子的各种第一次。哪个幼儿第一次用杯子喝水就成功,不会一滩水流得到处都是?孩子一定是慢慢练习,从最初由嘴角流出一丝水,到最后终于成功喝到杯子里大部分的水。这个过程并非一蹴可几,途中肯定会遇到挫折。让孩子逐渐熟悉用餐技巧,学会把水倒进杯子、学会自己洗澡,放手让他在不那么安全的客厅自己走,以上都需要爸妈付出耐心。

  缺乏这项重要特质的父母,可能会不自觉造成孩子的偏执行为,即使是年纪还小的幼儿也不例外。我在旅途中见到两岁的塔拉,明显受到超爱干净的母亲辛西亚影响。走进她们家,我几乎看不到两岁女儿住在家里的痕迹。辛西亚整天在家里忙进忙出,拿着湿毛巾跟在女儿后头,一下替她擦脸、一下擦干洒出来的饮料。塔拉一放下玩具,下一秒辛西亚就收进玩具箱。有其母必有其女,塔拉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会说「脏脏」了。乍听之下很可爱吧?但两岁的塔拉不但不敢自己走太远,一有其他孩子碰她,她就大哭。这只是很极端的特例吗?或许吧。但如果不让孩子像个孩子,身上没半点脏污,一点小错坏事都不许犯,那就太说不过去了。一位厉害的P.C妈妈告诉我,她经常为孩子举办吃饭不拿餐具的「小猪之夜」。说来有趣,当我们允许孩子撒野时,他们反而不会做得太过火。

  想改掉孩子的坏习惯,父母耐心与否尤其关键。当然,孩子年纪越大,需要的时间越长。但是不管几岁,你一定要先理解「改变需要时间」,过程是急不得的。奉劝各位:宁愿现在花点耐心把孩子教好,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请想想看,叫两岁的幼儿把玩具收干净,总是比叫叛逆期的青少年收拾房间容易吧?

  ◎觉察力:C
  从宝宝离开子宫,吸到第一口空气,爸妈就应该发挥觉察力。永远记住要从孩子的观点出发,包括抽象和具体的观点。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望出去,看看他们眼中的世界长什么样子。比如第一次带孩子上教堂,你可以蹲低,想像从婴儿座椅或手推车看出去的视野,闻一闻空气中的味道。想像线香和蜡烛在敏感的宝宝鼻子里是什么气味。仔细听,人群的说话声、唱诗班的歌声和管风琴有多大声?宝宝的耳朵会不会受不了?我不是要爸妈避开新环境,相反地,让宝宝接触新的景象、声音和人群是件好事。但,假如宝宝每到陌生场所总会哭闹,具有觉察力的爸妈就应该读懂宝宝的意思:「进展太快了,请慢一点。」或者「过一个月再试试吧。」多运用觉察力,抽丝剥茧,你会逐渐了解宝宝,并培养出正确的直觉。

  觉察力也包括做事之前先想清楚、妥当规画,别等到大事不妙才来收烂摊子,尤其是你早就知道后果的情况。比如你和好姊妹约好一起带孩子玩,但是相处几次下来,孩子们总是吵架,最后都以哭哭啼啼收场,那就替孩子换个玩伴吧,就算你跟另一位妈妈交情没那么好也得换。玩伴的意义就是要一起玩,与其强迫孩子跟没那么喜欢的人相处,不如直接请保母代班,让你和好姊妹好好的聊天。

  觉察力是指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说的话、跟孩子一起做的事、对孩子做的事,并且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会把孩子搞煳涂。假设你今天说:「在客厅不准吃东西。」隔天晚上儿子在沙发上吃洋芋片你却不管,久而久之你说的话就失去公信力,儿子再也不听你的话,这你难道能怪他吗?

  最后,觉察力简单说就是:有意识的言行,以及陪伴在孩子身边。每次看到宝宝或幼儿大哭没人理,我就痛苦万分。哭泣是孩子学会的第一种语言。哭了没人理,就像是父母对孩子说:「你不重要。」缺乏关心的宝宝最后会停止哭泣,同时也会停止成长。我看过父母以训练孩子坚强为理由,放任孩子哭泣(「我不想把他宠坏」或「哭一下有好处」)。我也看过母亲双手一摊:「姊姊需要我,妹妹只好先等一下。」然后妹妹就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忽略孩子。

  我们必须陪在孩子身边,展现坚强和智慧的一面,为他们指引方向。我们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他们零到三岁时唯一的老师。我们必须扮演好P.C爸妈的角色,这是我们欠孩子的。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发展出最好的一面。

  感觉没用时,就是你需要改变了

  父母常问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没用?」无论是想让婴儿睡满两小时、让七个月大的宝宝吃副食品,或是教幼儿不要欺负其他小朋友,父母常常会回答:「对,但是……」「对,我知道你说过白天要叫醒她,晚上才睡得着,但是……」「对,我知道你说过要花一点时间,但是……」「对,我知道你说过他一展现攻击性就要把他带出房间,但是……」懂我的意思了吧。

  我的儿语技巧绝对有用。我自己就用在数千个宝宝身上,同时也传授给全球各地的父母。我不会创造奇蹟,但我很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也累积了多年经验。我同意有些宝宝比一般人更难搞,这一点大人也一样。有些成长阶段也更难熬,比如长牙或满两岁时,甚至是染上意外疾病时(包括父母和孩子)。但是,只要回到基本原则,十之八九的问题都能解决。如果迟迟没有改善,通常都是父母做了某件事,或是父母的态度要改。这么说也许不中听,但别忘了我是站在宝宝的角度来发声。所以,如果你翻开本书是为了改掉某个不良习惯,恢复家庭和乐,但是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见效,连我的建议也没用,那么请扪心自问,你是否符合以下任一叙述?如果你想採用我的儿语技巧,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叙述,你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

  ◎你没有建立规律作息,反而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读过《超级婴儿通》的人就知道,我坚信宝宝必须建立规律作息(没看过的读者别担心,我会在第一章温故知新,说明E.A.S.Y概念)。最理想的状况,是从医院带宝宝回家的第一天就要建立规律作息。当然,错过第一天也可以从第八週、三个月或更晚才开始。但是很多爸妈都会遇到阻碍,尤其宝宝越大,越是困难重重。接着我就会接到语气很绝望的电话或信件: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女儿苏菲亚八週半大。我想建立她的规律作息,但是她的时间实在太不固定了。不论吃饭或睡觉时间都很乱,我好担心。请给我一点建议。

  这就是被宝宝牵着鼻子走的典型案例。不是小苏菲亚的时间不固定,她只是个婴儿,婴儿懂什么呢?他们不过是才刚来到这世上。我敢说是妈妈的时间不固定,毕竟女儿才八週半大,连吃饭睡觉都还没搞懂呢。婴儿只知道我们教的一切。这位妈妈说她想建立规律作息,但她并没有真正负起责任(第一章再详述该怎么做)。等宝宝长大一点,一直到幼儿阶段,维持规律作息仍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孩子,不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孩子的晚餐时间、睡觉时间都应该由我们来订立。

  ◎你一直在进行意外教养。
  外婆老是告诉我,做事情要瞻前顾后。可惜父母有时候在当下会不择手段让宝宝停止哭泣,或是让幼儿冷静下来。这个「不择手段」通常会演变成必须改掉的坏习惯,这就是意外教养。比方说,妈妈错过了午觉的入睡黄金时间,所以十週大的汤米现在睡不着,于是妈妈开始抱着汤米摇一摇、晃一晃,没想到汤米就这样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隔天午觉时间,汤米在婴儿床闹了一下,妈妈为了安抚他,又把他抱起来摇一摇。也许妈妈自己觉得这个睡前小仪式很疗癒,把可爱的小宝贝抱在胸前依偎很甜蜜,但是最多三个月过后,我保证汤米妈妈会开始抓狂,搞不懂儿子为何「讨厌婴儿床」「除非我抱他,不然他不肯睡」。这不是汤米的错,是妈妈无意间让儿子将摇晃和温暖体温与睡觉联想在一起。现在汤米已经习惯成自然,要是没有这些睡前仪式,汤米就无法进入梦乡。再者,没有人教他如何在婴儿床上安然入睡,他当然会讨厌婴儿床。

  ◎你没读懂孩子的暗示。
  有的妈妈会打给我求救:「他以前有按照规律作息,现在作息却乱掉了。我要怎么让他恢复习惯?」每次出现「以前都……现在却……」这种造句,不仅代表父母被宝宝牵制,通常也表示比起宝宝本身,父母更注意时间或自身需求(待后详述)。父母没读懂宝宝的语言,没仔细观察宝宝哭的状况。就算宝宝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我们还是要持续观察宝宝的行为。比如侵略性较重的孩子不会一走进房间就开始打玩伴,他一定是慢慢累积,最后才爆发。聪明的父母就要注意征兆,趁爆发前把孩子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你没考虑到孩子本来就经常在改变。
  有时候父母没发现是时候改变了,才会说「以前都……」。假如宝宝满四个月大还在实行零到三个月的作息(见第一章),他当然会不高兴。宝宝原本睡得好好的,满六个月之后,如果爸妈还没开始餵副食品,宝宝就会夜醒。养小孩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孩子随时都在变(待第十章详述)。

  ◎你只想要速成特效药。
  不论是半夜醒来讨奶,或是不肯坐在儿童椅好好吃饭,孩子年纪越大,意外教养造成的坏习惯就越难戒除。但是大多父母都希望挥挥魔杖,问题就能解决。比如伊莲为了亲餵改成瓶餵而来请教我的建议,之后却称我的方法不管用。遇到这种状况,我开头一定会先问:「你试了多久?」伊莲坦承:「早上餵奶试过一次,然后就放弃了。」为什么一下子就放弃?正是因为伊莲期望立刻见效。于是我提醒她P.C的P代表「耐心」。

  ◎你没有下定决心改变。
  伊莲的另一个问题是,她不愿意坚持到底。她的理由是「我怕不立刻餵的话,小泽会饿到」。但各位应该也猜到了,这并不是整件事的全貌:她说希望先生也能餵五个月大的小泽,实际上她还是只想一个人餵奶。如果想解决问题,你必须是真心想解决才行,而且你要拿出决心和耐力坚持到底。拟定计画,严格遵守。不要走回头路,也不要一直换方法。只选定一种方式实行一定管用……前提是要持续照做,持之以恆。容我再三强调:实行新方法的态度要和旧方法一样坚定,无论如何都要照做不误。当然,有些孩子的脾气比较抗拒改变(见第二章),人遇到改变总是会有点不甘愿,大人也一样!只要坚持下去,不要乱改规则,孩子终究会适应新方法。

父母有时候会骗自己,声称新方法(比如第六章的「抱起放下法」)已经试两週了,还是没有效果。我一听就知道不可能,因为不论是哪种性格的孩子,「抱起放下法」一定会在一週内见效。可想而知,在我细问之下,父母才说前三、四天试了有效,但几天过后,宝宝又在半夜三点醒来,他们没能继续照做。气恼之余,他们试了别的方法。「我们决定放任他哭,有人推荐这样做。」我可不推荐,因为宝宝会觉得被父母遗弃。现在可怜的宝宝不只被变来变去的规则搞煳涂,同时还被吓坏。

  如果不打算坚持到底,那一开始就别做了。如果靠自己做不来,请找先生、妈妈、婆婆、好朋友等人支援。否则,你只是在折磨宝宝,害他哭得撕心裂肺,最后还是得抱回自己床上睡(详见第五到七章)。

  ◎你选的方法不适合你们家或你的个性。
  每次我提出规律作息或其他戒掉坏习惯的技巧,通常都能判断是爸爸还是妈妈比较能有效执行。其中一人会比较有纪律,另一个则是软心肠,或是更糟糕的「可怜小宝贝症候群」患者。有些爸妈会歪着头对我说:「我不希望宝宝哭。」事实上,我不赞成强迫宝宝,我不相信任由孩子大哭是好事。无论处罚时间多短,我也不赞成暂停隔离法(time out)。孩子需要成人的协助,而我们必须在孩子身边才有办法提供协助,尤其如果你想挽救意外教养的后果,更需要下苦功。如果无法接受某一项儿语技巧,你可以选择完全不採取,或是想办法找援军,例如请意志比较坚定的另一半代劳,或是找妈妈、婆婆、好友等人帮忙。

  ◎你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所以不必解决。
  最近我收到一封信,询问四个月大的宝宝「可以睡过夜,但他的奶量只有七一○毫升。你的书提到奶量应该介于九五○至一○六○毫升。我该如何增加他的奶量?」有多少母亲不惜一切代价想让宝宝睡过夜!这位妈妈所谓的问题只是宝宝的奶量与书中所述不符。也许这个宝宝体型比较娇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姚明家的基因嘛。只要小儿科医师不担心宝宝的体重,我建议先不必轻举妄动,只要好好观察宝宝。也许再过几个月,他就会半夜哭醒,这时妈妈就可以考虑白天多餵一点。

  ◎你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有些爸妈对于育儿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通常这些人事业成功,在职场是备受爱戴的上司,既聪明又有创意。他们把生儿育女视为人生的重大转变,事实上确实也是如此。但生儿育女同时也代表踏上很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因为父母必须承担一项重责大任:照顾另一名人类。一旦成为父母,你就再也回不去从前的生活了。宝宝有时得半夜餵奶;管教幼儿也不像专案管理可以高效率进行。孩子不是任人设定程式的机械,他们需要关心、时时刻刻留意,以及很多很多的爱。就算有人帮忙带孩子,你自己还是得花时间精力去好好了解儿女。还有,别忘了不论孩子现在处于好或坏的阶段,现阶段一定会过去。就像最后一章说的,「正当你以为出师时,新挑战马上又来。」

  学会更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和看法
  
  这本书是为了回应各位的需求所写。许多爸妈想要进一步釐清育儿策略的疑问,还有包罗万象的问题需要解答。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想要不同岁数的明确指南。我的读者都知道,我不太喜欢按照宝宝年龄给建议,因为宝宝的问题并没有那么清楚的年龄分水岭。当然,婴儿和幼儿通常都会在特定时间达到某个里程碑,但是就算不符合一般的时间点,八成也没什么问题。不过,为了回应各位想釐清细节的需求,我在这本书将儿语秘诀按照年龄分类,加入多种量身打造的技巧,分成出生到六週、六週到四个月、四到六个月、六到九个月、九个月到一岁、一到两岁,以及两到三岁。本书用意是教父母如何更了解孩子的思考方式和看法。书里每一章不一定都会提到所有年龄层,端看该章讨论的主题。比如第一章讨论E.A.S.Y,就只介绍零到五个月宝宝的作法,因为这时候爸妈对作息会有许多疑问。第四章讨论幼儿饮食,就会从六个月大的宝宝谈起,因为这时候宝宝才开始吃副食品。

  你会发现每个年龄层其实涵盖范围很大,因为每个孩子状况不同,不适合分得太细。另一方面,我也不希望读者落入我所谓「成长较劲」的心态,拿别人孩子的进度或问题跟自己孩子比较,或是一发现小朋友不符合年龄层的表现就紧张兮兮。我看过很多共学团的孩子年纪都差不多,妈妈们可能是在产房或妈妈教室认识。这群妈妈会坐在一起聊天,但我看得出来她们都在观察彼此的宝宝,一边比较,一边纳闷。就算没有大声说出来,我都可以听见她们内心正在想:「我家克莱儿只比艾曼纽小两週,为什么长得比他小只?看看艾曼纽已经想拉着站起来了,克莱儿怎么毫无动静?」首先,对三个月大的婴儿来说,两週是非常大的差距,那可是她人生的六分之一啊!第二,看了婴儿发育时程表,父母都会把期待拉高。第三,孩子各有各的强项。克莱儿或许较晚才学会走路(其实现在还说不准),但说不定她会比较早开口说话。

  在此唿吁各位,阅读本书时请不要只看自己孩子的年龄层。因为小时候的问题可能会一直持续,比如五、六个月大的宝宝突然出现两个月会有的问题。再说,孩子可能某方面特别有天赋,所以先了解之后的发育阶段不无好处。

  我认为「黄金时间」确实存在,也就是实施某项技巧的最佳时间,比如让宝宝睡过夜,或是带宝宝认识新事物,包括亲餵改成瓶餵,或是训练宝宝坐餐椅。尤其进入幼儿期之后,如果没有把握黄金时间,亲子可能会陷入角力,你必须未雨绸缪。如果你没有想办法把幼儿该学会的事,例如穿衣服、上厕所设计成游戏或开心的活动,孩子就有可能抗拒这些新改变。

  养育过程再艰辛,也别忘记大笑

  本书涵盖的主题很广泛,我尽量放入所有育儿会面临的问题,也因此很难整理成条列公式。每个章节的重点都是育儿问题,但内容各有不同。希望这种编排方式可以帮助你先了解基本概念,然后参透我如何看待各种教养挑战。

  每一章节都有许多特别单元,例如:教养的迷思、综合一览表、重点资讯,以及来自各个家庭的真实案例。本书所有案例、往来信件和网站发文的当事人姓名与身分资料皆经过修改。我想将重点聚焦在父母最常见的担忧,并且分享我通常会问哪些问题来找出症结点。我就像受聘顾问,前往公司分析经营不善的原因。我必须搞清楚公司成员,他们分别负责的职务,以及发现特定状况之前发生了哪些事。接着,我必须提出另一套作法,带着情势走向另一种结果。一旦了解我对宝宝和幼儿问题的想法,以及我如何拟出解套方法,你也能成为家中的儿语专家。前面提过,本书的宗旨是帮助你学会我的思考模式,这么一来,你就能自行解决宝宝问题。

  书中提到儿子和女儿的次数尽量维持各半,但是爸爸和妈妈就没那么容易了。我收到的信件和电话绝大多数来自妈妈,所以书中提到的也大多是妈妈。各位爸爸,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请了解我并非故意忽略你。我很庆幸现在许多爸爸也会担起教养的责任,甚至有两成的父亲是家庭主夫。希望有一天,经由各位的努力,大家不会再说亲子书籍是专门写给妈妈看的!

  本书有两种阅读方式,第一是从头看到尾,第二是翻到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那一页开始看。不过,如果你没读过我的书,我强烈建议至少要读完第一、二章,了解我的基本育儿理念,与协助你分析各个年龄层为何会遇到特定问题。第三章挑出爸妈最担心的三大领域—餵养、睡眠和行为,深入剖析十大焦点。

  很多人告诉我,比起育儿建议,他们更欣赏我的幽默感。我保证这本书处处能逗你一笑。毕竟亲爱的,如果我们忘记大笑,忘记珍惜平静亲密的时光(就算每次都撑不了五分钟),那原本就很艰辛的养育之路,一定会压得你喘不过气。

  本书有些建议或许乍看令人意外,你不太相信会有效果,但我已经在其他众多家庭见证这些技巧的功效,所以不妨就试试看吧?

图书试读

E.A.S.Y要根据宝宝状况灵活运用
 
动笔写书之前,我翻出资料夹,里头装着过往的数千份宝宝档案。我重新浏览父母在电话、信件所提出的千百个问题,试图找出立意良善又努力的父母们,在建立规律作息时常遇到的阻碍。但是我发现,父母的疑问通常跟特定字母有关:比如「为什么宝宝吃一下就不吃了?」(E)、「为什么儿子常常闹脾气,不想碰玩具?」(A),或者「为何女儿晚上睡觉都会醒来好几次?」(S)。以上类似的问题,后面章节都会讨论,并提供多种建议处理方式。第三、四章探讨餵食,五到七章则探讨睡眠。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这三大行为如何互相影响,也就是本章的中心主旨。餵食会影响睡眠和活动;活动会影响餵食和睡眠;睡眠会影响活动和餵食,而三大行为当然也会影响你本身。少了可预测的作息,宝宝的一天会出乱子,而且是天下大乱的程度。这时派E.A.S.Y上场救援,几乎都能化解灾难。
 
不过,我也听父母说过E.A.S.Y不见得很简单。以下摘录凯西的来信,凯西的儿子卡尔一个月大,女儿娜塔丽一岁十个月大。爸妈会遇到的疑问和几个难题都写在这封信里:
 
姊姊娜塔丽睡得很好(晚上七点睡到早上七点,可以自己入睡,也有睡午觉)。我已经忘记姊姊当初怎么养成这个好习惯,现在我需要一些规律作息的例子,当成接下来几个月带卡尔的参考。卡尔是亲餵,我怕我会不小心让他喝奶喝到睡着,而且我有时候搞不清楚他是累了、饿了,还是胀气不舒服。我需要一套作息范例,这样我就可以照着做,不会忘记下一步是什么,因为姊姊只要没在睡觉,就很需要家人的关注!《超级婴儿通》提到E.A.S每个行为的时间长度,但是有点笼统,实际上带小孩的时候很难判断现在该做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带我家的小皮蛋已经快两年了,虽然经历了不少,也算是个“老手”了,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孩子进入“terrible two”之后,每天都是一场“拉锯战”。我听说《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这本书,并且对E.A.S.Y.这个育儿法很感兴趣。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大脑发展和习惯养成,在零到三岁这个阶段至关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系统地引导孩子成长的书籍。这本书的“E‧A‧S‧Y”听起来像是一种有条理、有步骤的方法,这正是我现在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安慰,而是能给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我能够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能有效地应对。比如,我的孩子现在非常固执,我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坚持原则,又怕伤害到孩子的独立性。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定界限,但又不至于让孩子感到被压抑的方法?还有,我一直很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有时候孩子对书本提不起兴趣。这本书里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阅读的方法?我非常看重“实作篇”这个关键词,因为它意味着书中内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能够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的育儿智慧,让我能更从容地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挑战,也希望我家小皮蛋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更独立、更快乐的孩子。

评分

最近家里添了一个小生命,整个家都充满了喜悦,但也伴随着新手父母的各种手忙脚乱。《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这本书,真的是我在这段“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看到的一道曙光。我最看重的就是它“零到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定位,因为我知道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我希望能在这之前就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好奇“E‧A‧S‧Y 育儿法”到底是什么样的理念,我理解它可能是一种围绕着“吃(Eat)、玩(Activity)、睡(Sleep)、你(Yourself)”这四个核心要素来设计的育儿框架。如果真是这样,那将非常有意义!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父母都会忽略掉“自己”的需求,导致身心俱疲,从而影响到育儿的效果。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教我如何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找到育儿和个人生活的平衡点。而且,这本书的“实作篇”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不会是空谈理论,而是会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在宝宝的不同月龄,我应该如何调整“E‧A‧S‧Y”的节奏,比如,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入睡?如何根据宝宝的作息来安排亲子活动?怎么才能让宝宝的进食习惯更健康?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本书的“天才保母”的称号,也让我对作者的专业度和经验充满了信心,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些“独家秘笈”,让我能成为自己宝宝的“天才保母”。

评分

哇!终于等到这本《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了!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入手的,她家宝宝就是按照书里的E.A.S.Y.原则养大的,简直是个小天使,睡眠规律得让人羡慕!我最近刚好迎来我的小宝贝,每天都是兵荒马乱,睡眠不足外加各种新手爸妈的焦虑,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就被它“实作篇”的标题吸引了。我之前看过一些育儿书,很多都讲得很理论,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团糟。这本书的卖点就是“实作”,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真正落地、可执行的建议。从书名中的“天才保母”和“E‧A‧S‧Y 育儿法”来看,它应该不是那种老派的、家长说了算的育儿方式,而是更注重宝宝的需求和规律,让我这个新手妈妈能更科学、更轻松地应对宝宝的成长。我特别好奇E.A.S.Y.这套方法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秘诀能让宝宝乖乖睡觉、好好吃饭?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具体的“招数”,比如如何应对宝宝的哭闹、如何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何进行早期启蒙等等。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的育儿建议,但很多都是碎片化的,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个完整的育儿体系,让我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挺可爱的,让我感觉读起来不会那么枯燥。我期待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圣经”,指引我度过这充满挑战又无比幸福的零到三岁。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和成长的妈妈,尤其是在育儿方面,我总觉得育儿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这本书,我是在一个育儿论坛上偶然看到的,很多宝妈都强烈推荐,说这本书真的让她们的育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被“E‧A‧S‧Y 育儿法”深深吸引了,它听起来非常系统化和科学化。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引导和规划的,尤其是在“零到三岁”这个关键的黄金发展期。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育儿路线图,让我知道在不同阶段,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如何去引导宝宝的学习和发展。我对“实作篇”这个定位非常满意,因为我喜欢那些有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的书籍,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道理。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如何将“E‧A‧S‧Y”的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如何设计适合宝宝年龄的亲子活动,如何培养宝宝的良好作息习惯,如何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等等。我还特别好奇“天才保母”的视角,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她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让我能够少走弯路,更高效地育儿。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指引我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父母。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更科学、更人性化的育儿方式,希望能让孩子快乐成长,同时也能减轻父母的压力。《超级婴儿通实作篇:天才保母的零到三岁E‧A‧S‧Y 育儿法》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对理想育儿法的全部想象。我特别喜欢“E‧A‧S‧Y”这个缩写,它暗示了一种平衡和节奏,我认为这正是现代育儿所需要的。我一直觉得,我们很多时候都陷在“怎么让孩子乖”的思维里,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和成长的规律。“零到三岁”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关键时期,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内,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来引导我的孩子。《超级婴儿通实作篇》这个标题,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干货”,让我能够立即运用到实际的育儿生活中。我一直很困惑,比如如何正确地处理孩子的睡眠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喂养习惯,如何在游戏中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我尤其看重“天才保母”的称谓,这意味着作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的建议一定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手父母,转变为一个自信、有条理、懂得科学育儿的“天才父母”,让我的孩子能够在爱和规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