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之王–林长扬
@推荐人:杨斯棓医师
我这篇文章就是林长扬这个人的懒人包。
长扬本来是一位在医院服务的物理治疗师,现在是一位全职企业讲师,讲授简报技巧、懒人包等主题课程,当中转折,如果你听过谢文宪宪哥「三点不动一点动」的理论,长扬人生跑道的转换,不可谓不大。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我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接到外商邀约,主持两天型态的简报工作坊(T姊透过网志文章找上我,三通电话打动我,日后展开数年合作),接下来一年半,我用百分之百的力气投入这个事业,当时完全没当医师,两天型态的简报工作坊是很有趣的活动,有别于两个小时、四个小时或是一天的课程。两天的工作坊,重头戏就是第二天一定会请学员上台演练,简报的精神就是presentation,而不是slides,所有的slides都可以外包,根据你的预算,他可以变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难是难在讲师要怎么调整工作坊学员的心态,让学员愿意为了日后的听众,重新设计自己的演讲内容,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法,俾使听众愿意参与、学到更多,而不是放任听众低头神游,掩卷掩面。
我们一开始拿到的课约多来自医院、药厂,后来也拿到国内五百大企业,甚至国际前二十大市值公司的授课邀约。
医学简报这块教育训练市场入行门槛很高,长扬的医院背景对他大加分,他常接到医师赴国外演讲需要加强上台训练的需求,有时是医院一日讲座的邀约,药厂比较干脆,会给我们两天时间设计工作坊训练十六位学员。工作坊绝对不是只在学一些剪贴跟认识色块,我认为最精髓就是参与者要根据所学,调整内容,以期在工作坊期间内的上台演练时,能说服同一个教室的其他参与者,通过这个标准,我对他们踏出教室后的改变,才有信心。
我会阅读每一份学员给我的评价,也用EXCEL整理过学员给我的历年评价,我曾跟长扬老师分享,宪哥告诉我:「讲师圈如果评价拿不到4.X(业界秘密,恕我不说),就可以准备退出了」,我历年评价是4.9(满分五分),虽然偶尔会遇到给4.4分的,但宪哥早说过「三分之一的人喜欢你、三分之一的人讨厌你,三分之一的人随便你」是常态,所以不用跟那些给你特别低分的人过不去,但要确实找出自己可以精进的痛点去改变教学手法,提升教学成果。
我记得2016年初开始,我开始会放课给长扬老师上场,他的满意度非常高,有时超过我一些,有时跟我打平,就算输我,也输的不多。这给我一个警讯:如果我仍想当全职讲师,我的好日子不多了,尤其我又虚长他十岁,如果分属不同管顾打对台,就算功力平手,我年纪、体力大亏,日久必败。
2016年中,人生的剧本彷彿早就写好,我在美国进修的最后两天,家父意外重病,流感併发肺炎住进加护病房命在旦夕,我赶回台湾时,第一要务先陪病,前后一个多月,然后毅然决定,七月开始接下诊所重担。
我的挑战跟考验来了,整个下半年度,周末有老早排好的满满的教学场次,我不能一声不响地说不教就告失踪(业界有人这样,一夕臭掉),势必得严正思考要怎么创造对管顾、对长扬老师以及我个人的多赢局面。
我决定跟管顾、长扬开口,请长扬辞掉物理治疗师,全职担任讲师,并且请管顾聘请长扬为专任讲师,给予薪资上的保障。
很顺利的,两造都答应我的要求,我扮演好调和鼎鼐的角色,长扬老师在各工作坊的角色也愈来愈吃重,最后独当一面,引领风骚。
简报工作坊之外,长扬老师独立开发的懒人包课程,也获得很大回响,网路上众多疯传作品,多出自他或是他工作坊学员之手,议题触及非洲猪瘟、防治性侵、甚至是两造争议不休的劳基法议题。
长扬办了好几梯的懒人包讲座跟课程,获得许多回响,由于想让更多人知道懒人包有多好用,长扬把懒人包的心法、技法,毫不藏私的写在他的第一本书里。
读完这本书,请你尝试用书中所教的,分享你自己的专业或是你的产品,让我们看看,究竟有没有神效!
最近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特别是如何让我的信息传达更具影响力,更容易被目标受众接受。我发现,纯文字的内容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信息传递的效率也比较低。这本书的标题,“懒人图解简报术:把复杂知识变成一看就秒懂的图解懒人包”,恰好触及了我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提供什么样的“图解”技巧,是简单的信息图还是更复杂的流程图?它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色彩搭配、字体选择、排版布局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实用的模板或框架,让我能够快速套用,制作出高质量的图解内容。同时,“简报术”这个词也暗示了这本书将侧重于如何在实际沟通场景中应用图解,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根据不同的受众和目的,设计出最具说服力的图解简报,从而提升我的沟通效果和影响力。这本书的“懒人”定位,让我相信它一定能提供一些快速上手、效果显著的方法,让我能够事半功倍地完成内容创作。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聪明”在于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精华,并以一种高效、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这本书的标题,直接戳中了我的G点——“懒人图解”、“秒懂”。这不正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吗?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懒人”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摆脱对繁复文字的依赖,用视觉化的语言来处理和表达信息。我非常好奇书中会介绍哪些“图解”的奥秘,是关于如何设计出吸引眼球的图形,还是如何组织信息结构,让逻辑一目了然?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套“傻瓜式”的操作指南,即使是没有设计基础的人,也能够轻松学会。而“简报术”的定位,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我希望能通过它,在工作汇报、项目展示等场合,用最简洁、最清晰的方式,让听众快速掌握核心要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信息传播的壁垒,让知识变得更加普惠和易得,而我,希望成为那个能够“偷懒”却又高效的知识传播者。
评分我是一名刚刚入职的职场新人,对于如何快速掌握新知识、理解复杂概念感到压力很大。学校里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到了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转化和应用,而我在这方面经验尚浅。很多时候,面对堆积如山的文档和资料,我总是感觉自己像一个无头苍蝇,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图解”和“秒懂”这两个关键词,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一套“捷径”,让我能够快速地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核心要点,并且用一种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适合新手的图解方法,比如一些基础的图示类型,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信息类型来选择合适的图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视觉化思考”的习惯,让我能够更主动地去理解和组织信息。这本书的“懒人”设定,让我觉得即使我没有绘画基础,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技巧,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在面对复杂知识时,不再感到恐惧,而是能够自信地将其转化为清晰易懂的图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简洁的插画风格,瞬间抓住了我这个“视觉党”的眼球。标题也相当直白,直接点出了我长久以来的痛点:信息爆炸时代,内容太长太复杂,看得我头晕脑胀,但又想快速掌握核心要点。我平时工作需要大量阅读各类报告和资料,很多时候都觉得力不从心,总是在文字的海洋里迷失方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沙漠里的一泓清泉,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那些枯燥、冗长的信息,通过图解的方式,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我特别好奇,书中会提供哪些具体的图解技巧?是会教我使用什么工具,还是分享一些绘制思维导图、流程图的通用原则?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有非常落地的操作指南,让我能够立刻上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毕竟,学以致用才是王道。这本书的“懒人”属性也让我觉得很亲切,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提供一些捷径,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无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钻研复杂的理论。我对于能够快速提炼信息,并且用图解的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实现“秒懂”的效果,抱有非常高的期望。
评分我最近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和信息输出,尤其是在团队内部的沟通和汇报方面,经常会遇到沟通成本高、信息传递失真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份详细的报告,大家看了半天也抓不住重点,或者理解上有偏差。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把信息变得更直观、更易于消化,效果会截然不同。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产生了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我非常好奇它会如何指导我,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用清晰的图示语言来表达。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图解方法论”,包括如何构思、如何选择图示元素、如何进行布局等等。我希望它能教我一些“一看就懂”的视觉化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将复杂的逻辑关系、数据分析、流程步骤,都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图表。这本书的“简报术”这个定位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因为简报是很多工作场景下必备的沟通形式。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制作出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简报,那绝对是物超所值。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能够让我“偷懒”的秘诀,但这里的“懒”不是指敷衍了事,而是指用最聪明、最高效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