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就有路:罗东圣母医院原乡巡回医疗暨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专辑

有爱,就有路:罗东圣母医院原乡巡回医疗暨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专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医疗关怀
  • 普悠玛事故
  • 身心灵疗愈
  • 原乡医疗
  • 巡回医疗
  • 罗东圣母医院
  • 爱与关怀
  • 灾难关怀
  • 社区医疗
  • 台湾医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城市看惯医院、药局的招牌,很难想像住在山区的民众,倘若遇上病痛缠身,要下山见到一位医师或复健师,有多么困难!

  灵医会神父秉持着为最小弟兄服务的精神行医传道,从1952年起即在近山靠海的宜兰及澎湖展开医疗与牧灵服务,这单纯的初衷以身作则持续了六十多年,潜移默化地传承于圣母医院同仁的心中。

  这份照顾弱小、在本业上精益求精的医护情,让罗东圣母医院同仁为山区居民的就医、复健,提供每日不辍的巡回医疗服务,不仅有日间医疗,还有夜间门诊,在宅医疗还包含精神领域。这份提供身心灵全方位团队照护的心意与能力,也在2018年10月台铁普悠玛列车于宜兰意外翻覆的后续医疗处理中,展现无遗。

  在这本文集中,可以看见灵医会与罗东圣母医院同仁如何一步一脚印地耕耘原乡巡回医疗网络,以实际的行动,将健康、爱与陪伴,带给最有需要的弟兄姊妹。
 
一卷关于生命、疗愈与希望的时代叙事 本书以其宏大的叙事视角和细腻的人文关怀,描绘了一幅跨越地域、连接心灵的生命画卷。它并非聚焦于单一事件的记录,而是深植于广阔的社会图景之中,探讨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超越与和解。全书结构精巧,脉络清晰,旨在探寻人类精神世界中那些永恒的主题:苦难的意义、希望的韧性,以及社群互助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第一部分:在边界上构建连接——社会肌理的深度透视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由复杂社会结构交织而成的“场域”。这里的叙事不再是扁平化的事件陈述,而是对社会各层面张力的深刻挖掘。作者以高度的洞察力,解构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微妙关系。 叙事首先聚焦于“流动性”与“定居性”的张力。它细致地描绘了不同群体在地理空间与精神空间中的迁徙轨迹。有人为了追逐梦想而背井离乡,有人则固守着故土,成为了记忆的守护者。这种流动性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何塑造了个体的身份认同?作者通过一系列对比鲜明的群像描写,展现了不同生活方式背后的哲学思辨。例如,对城市边缘人群的观察,揭示了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下,精神层面的疏离感如何滋长;而对传统社区的描摹,则探讨了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如何维系世代相传的伦理与情感纽带。 紧接着,作者将笔触转向“公共叙事”与“私人经验”的对话。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流话语往往掩盖了个体的真实声音。本书试图拨开迷雾,展现那些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声音。它深入探讨了在重大社会变迁或集体创伤事件后,个体如何重建其内在的时间感和意义系统。这部分内容包含了对记忆的考据工作,但并非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对历史如何被选择性地铭记与遗忘的批判性反思。作者通过对“沉默的见证者”的捕捉,强调了倾听非主流声音的重要性,以此来修正我们对整个社会图景的理解。 第二部分:心灵的拓扑学——内在世界的复杂构建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题转向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精细勘测,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心灵拓扑学”的研究,即心灵空间如何被经验塑形、如何应对内在的矛盾冲突。 它探讨了“创伤的迭代”这一复杂议题。创伤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具有多重反射面的结构。作者引入了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的跨学科视角,解析了从个体层面到群体层面的情感共振。这里的“疗愈”并非被简化为“遗忘”或“恢复原状”,而是一种积极的“重构”过程。重构意味着接纳伤口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并将痛苦的经验转化为内在成长的驱动力。书中描绘了若干人物如何进行这种艰难的内在工程,他们如何学会在不完美的现实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一个重要的子议题是对“韧性(Resilience)”的重新定义。韧性不再被视为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生命力与好奇心的能力。作者通过描绘个体如何建立起应对不确定性的“认知框架”,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压倒性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这种韧性往往体现在微小的、日常的坚持之中,比如对日常仪式感的维护、对美的敏感捕捉,或是对建立信任关系的持续投入。 此外,本书还对“道德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清晰的对错往往变得模糊。作者呈现了在利益冲突、资源稀缺或价值取舍的关键时刻,人物们所做出的艰难抉择。这些抉择暴露了人性的多面性——既有自私与怯懦,也有无私与勇气。通过对这些模糊地带的诚实描摹,本书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拷问:在相似的境地中,我将如何行动? 第三部分:共生与传承——社群关系的未来形态 在叙事的收尾阶段,笔锋转向了人与人之间如何超越个体局限,建立起具有可持续性的互助网络。这部分是关于“共生形态”的探讨。 书中详细分析了现代社会中,传统社群模式的瓦解与新型社群的萌芽。作者观察到,在传统血缘或地缘关系减弱后,人们开始基于共同的兴趣、目标或价值观来构建新的“选择性家庭”。这种新型社群的维系,需要高度的沟通技巧和对个体边界的尊重。 一个核心议题是“责任的边界与延伸”。当个体意识到自身的力量有限时,如何将个体化的关怀转化为结构性的支持?这涉及到对制度设计、资源分配以及文化规范的审视。本书并未提供简单的乌托邦式解决方案,而是展示了在现有框架内,理想主义者如何通过持续的行动来“打磨”和“修正”现实的坚硬外壳。 最后的篇章是对“时间跨度”的展望。它探讨了当下行动对未来的影响,强调了传承的责任感。传承并非仅仅是物质或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价值信念的延续。作者描绘了老一代人如何以他们的方式,为下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础,以及年轻一代如何以创新和批判性的眼光,继承并发展这些价值。这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图景,充满了对未来的审慎乐观与深刻期许。 总体而言,本书是一部多维度的文本,它用严谨的观察和富有同理心的叙事,构建了一个关于现代人精神探索、社会连接和生命韧性的宏大图景。它要求读者走出事件的表象,进入到对人性深处复杂性的探寻之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一 灵医会仁爱精神的展现  吕若瑟 007
序二 在圣母园地中见证天主是爱 马汉光009
 
辑一、送暖那山那海原乡巡回医疗系列
山地巡回医疗的核心精神 郭约瑟 014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病人之仆爱在山巅水涯 吕玫岭 017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吕玫岭 022
大同乡巡回医疗之我见 杨家门 025
山地巡回医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周国燊 028
鲑鱼返乡—实现偏乡奉献的梦想 杨炽勋 031
天主赐福之地—四季文化健康站揭开序幕 杨廷芬 036
云端中的爱—四季复健站 江进财 039
蓝天.绿菜.红花—长辈们的心灵旅程 杨子鑫 043
文化敏感度与照护 陈丽秋 046
默默奉献的一群人 王孝棻 051
凛冽寒冬后,终究盼得暖阳 于志业 053
原乡的唿唤—寒溪复健站的诞生过程 陈丽秋 055
圣诞老公公与寒溪村的不解之缘 颜练初美 059
一次因缘,一生託付 杨廷芬 063
南澳弘道仁爱之家服务新篇章 蔡诗纶 070
蜕变的弘道—贴近心底的服务 林咏蕙 072
爱之所在是为家 秦美兰 075
我眼中的南澳弘道 林琮祐 080
每当夜灯亮起时 谢玉鹏 082
Yaki 的小天使与希望 谢玉鹏089
保护原乡,你肺健康 陈姵君 091
救护的热情不灭,勇敢穿越大雨落石路 陈柏缜 097
让善心传下去—澳花阿嬷的医疗费 陈柏缜 099
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谢玉鹏102
 
辑二、在宅行医路原乡心灵关怀系列  郭约瑟
人生竟然如梦 106
疯狂与先知 109
与众不同的视界 112
千年的誓言 115
心灵陪伴 118
红枫与吉野樱 121
单纯的台湾蓝鹊 124
母亲的爱 127
樱花的力量 130
濒萎的幼苗需要柔光 133
恐龙湾的启示 136
苹果的滋味 139
飞鱼般的优雅 142
花海巡礼 145
相挺到底 148
你的看法 151
心灵对话 155
李安的老虎 159
信念的力量 162
人性的两端 165
 
辑三、即刻救援普悠玛关怀系列
即刻救援,最美的人心 俞芳苓 170
从抢救到复原—见证全人关怀的团队医疗 葛耀煌 173
优质的急重症医疗MISSION I-M-Poss 徐会棋 179
圣母慈爱,众志成城—普悠玛列车事故后记 温金城 187
当班护理长,责无旁贷 赖敏玉 192
职场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次值班 黄美宜 195
昂扬医护魂 林睿瑜 199
这一夜,我失眠了! 邱雅琪 202
一日急诊人,终身急诊魂 朱泰平 205
我发誓!这是我至今听过最安心的话语 李柏仪 208
我在急诊室,大量伤患启动了! 庄嘉玲 211
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 王盈婷 214
这不是演习!急诊333 外科! 朱千慧 217
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严重的灾难救治 许亚静 219
这么重大的意外事件,第一时间我竟然缺席了 黄雅庭 221
无常,一直伺机而动 吴世勋223
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停‧ 看‧ 听 李卿云 226
唱一首疗癒的歌—我痛、我心伤、我祈求 俞芳苓 228
我在普悠玛事故急诊333 救援现场 杨子鑫 232
普悠玛事件之心灵关怀 郭约瑟 236
危机之后,复原开始 杨子鑫 242
每个故事的结束,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刘敏瑶 248
现在没事了,你现在很安全 江宜璇 252
总是能扮演某种关键的角色 石子芸 255
一起系上黄丝带,为1021 普悠玛事故祈福 李丽秋258
 

图书序言



  到这么多的同仁也愿意将他们当时在岗位上的所见所闻,用流畅的文字写出来,让世人来欣赏灵医会仁爱精神的展现,我本人感到相当高兴,特别写下这段序言。

  在圣母园地中见证天主是爱

  灵医会秉持神贫、贞洁、服务与仁爱的圣愿,于1952 年选择在宜兰罗东这个当时医疗极度缺乏的穷乡僻壤,履行照顾弱小弟兄的天主旨意,并透过医疗传播福音。这样无私的奉献牺牲,让大家都很受感动,但灵医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不是住在宜兰地区的人来说,真的难以深刻体会。

  我刚来到罗东圣母医院任职后,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艰难,便是要为这本书写序。在我的心目中,写序的人一定是位学养兼具、文笔流畅,且对书中内容有深度见解的专家,或是该领域内的佼佼学者。我自认不符合上述的条件,只得硬着头皮细细品味每篇文章,才发觉原来是天主的旨意,是圣神的引领,透过写序的工作让我有机会细读内容,因而感受到神父们以身作则,传承圣嘉民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智慧、细心的坚持、服务的效能,以及员工们如何深受感动、因而无悔的付出,认同来圣母医院服务,就是来学习、来做仆人的谦卑理念。

  《有爱就有路》中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文章,记载着以行动实践耶稣教导,使爱在圣母园地中流动的故事。透过作者们的陈述,更能让人了解灵医会的神父们为什么要选择服务偏乡,那是因为:「在别人的痛苦中,看见自己的责任。」

  从华德露神父、马仁光修士服务的点点滴滴,将灵医会视病人为基督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神父说:「巡回医疗是社会责任,不是施舍,更不是慈善。」「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那里。」于是神父们克服万难在偏远山区建立圣堂、设置医疗站、复健中心、村落巡回医疗点等,落实坚守照顾弱小弟兄的信念。巡回医疗服务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神父们告诉山区居民:「不要羡慕别人拥有的一切,因为天主都有安排,祂会给你的。」透过这些感人的话语,也道尽山区医疗的不容易。

  「在宅行医路」系列,也超越我的思想范围,难怪老师们常说精神科和神经科的医师是我们医界的奇葩,脑袋中有许多我们不易了解的三度空间。各篇文章娓娓道尽一段段超乎我们理解、却又很凄美动人的故事,让人对文中的主角,多了许多的认知和同理。亦发觉偏乡医疗的重要,每个环节缺一不可,更从服务的医护同仁身上见证「天主是爱」。

  「十年磨一剑,百年炼一功。」今日的罗东圣母医院,若没有前人的播种耕耘,发生普悠玛翻车那么重大的交通意外事故,一时间需要大量的医疗救援行动,是无法谈笑用兵、且应付周全的。从〈无常,一直伺机而动⋯⋯〉、〈一日急诊人,终身急诊魂〉、〈这一夜,我失眠了〉、〈职场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次值班〉、〈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唱一首疗癒的歌〉、〈一起系上黄丝带〉、〈每个故事的结束,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等廿五篇由不同角色铺呈出来的文章,我每阅读一次,眼眶就不自觉泛起热泪。

  在这次危机中,虽有39 位病人到院,但有263 位员工自发性出勤、来自远方的支援、主动的加入,人性的光明面展露无遗。当时的徐会棋院长在事发第一时间,更远从台北驱车直奔急诊室,加入指挥救援的行动,并持续领导医疗团队后续照护,从复杂的抢救现场,到病患一一顺利复原、出院。见证充满关爱、不分彼此的相互合作,珍贵完整的团队医疗。

  我以身为罗东圣母医院第十一任院长为荣,勇于负担承先启后的责任,继续带领团队向前迈进。也希望借此事件唤起更多医护魂,勇敢热忱地投入值得奉献的园地。

  至此,操着笨拙的笔,热切欢迎有心的人来宜兰时,一定要到圣母医院来体验一趟深度关怀之旅。可参观记录着神父们筚路蓝缕的史蹟馆、看看全台首座美轮美奂的亲老大楼,累了倦了,还可在疗癒人心的中庭花园漫步,休息片刻。之后,往西可到大同乡寒溪复健站、四季文化健康站、四季复健站、医疗站南山医疗站,往南可到南澳的天主堂和复健站,以及最需要持续支持的弘道仁爱之家,比起灵医会会士们远从义大利来到台湾的无私奉献,这趟宜兰关怀之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深刻体认生命的价值。

罗东圣母医院马汉光院长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在台北工作,偶尔会回乡探亲的宜兰媳妇。每次搭火车回宜兰,经过罗东,心里总会想起圣母医院。这家医院对我来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不只是因为它在宜兰,更是因为我总觉得他们不只是一家医院,而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这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原乡巡回医疗”这几个字,就让我非常好奇。我一直都知道原乡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但具体是怎么样的困难,我其实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我猜想,这本书里会记录下医护人员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用他们的专业和爱心,为那些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那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挑战,比如恶劣的天气,崎岖的山路,或者是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而“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更是让我心头一紧。那场事故太令人震惊了,仿佛就在昨天。我一直很好奇,在事故发生后,除了紧急的医疗救治,心理上的抚慰和长期的关怀,又是如何进行的?圣母医院的团队,他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是如何陪伴那些受创伤的人走出阴影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故事,让我看见,除了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对于一个经历过巨大创伤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评分

我是一个对社会议题很关注的读者,尤其是一些能够触及社会角落、展现人性光辉的议题。当我在书店看到《有爱,就有路:罗东圣母医院原乡巡回医疗暨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专辑》这本书名的时候,我的目光就被深深吸引了。我对“原乡巡回医疗”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默默奉献的医疗人员心怀敬意。我很好奇,在台湾的各个原乡地区,医疗资源到底有多么不普及?圣母医院的团队,他们又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难,将医疗服务送达那些最需要的地方?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些画面:可能是崎岖的山路,可能是简陋的诊疗室,也可能是等待已久的当地居民脸上露出的感激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记录下这些过程,包括他们遇到的挑战、克服的方法,以及那些充满温情的故事。而“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更是让我心头一震。那场事故无疑是台湾近代的一场重大悲剧,它留下的创伤是深远的。我非常想了解,在事故发生后,圣母医院的专业团队是如何介入,为受难者家属和幸存者提供身心灵的全方位关怀的?他们是如何抚慰那些破碎的心灵?如何帮助人们走出巨大的伤痛,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以深刻的笔触,展现医疗人员在面对天灾人祸时的勇气、智慧与大爱,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力量。

评分

老实说,我之前对罗东圣母医院的了解,仅限于他们是宜兰一家不错的医院。但是,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有爱,就有路:罗东圣母医院原乡巡回医疗暨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专辑》,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们默默做了这么多意义深远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在台湾,有些偏远地区,例如深山里或者离岛上,医疗资源确实是比较缺乏的。想象一下,一个在深山里突然生病的老人家,要怎么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非常想知道,圣母医院的医疗团队,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将医疗服务送到那些最需要的人身边。他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巡回医疗系统?在巡回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哪些挑战?是物资的匮乏,还是交通的不便?我脑海里已经开始浮现出一些画面,医护人员们背着沉重的药箱,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脸上却带着温暖的笑容。更不用说,普悠玛事故带来的巨大伤痛。那场事故,不仅夺走了许多生命,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无法磨灭的阴影。我非常想知道,在事故发生之后,圣母医院的团队是如何介入的?他们是否提供了心理辅导?如何帮助那些在事故中幸存下来,但可能承受着巨大心理创伤的人们?这本书,感觉就像是一本关于爱与奉献的记录,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了解那些温暖人心的故事。

评分

最近几年,我越来越关注医疗体系在社会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特别是那些超越了单纯疾病治疗,而深入到社区关怀层面的实践。罗东圣母医院,我知道这家医院在宜兰地区一直有着良好的声誉,但《有爱,就有路:罗东圣母医院原乡巡回医疗暨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专辑》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首先,“原乡巡回医疗”这个部分,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台湾原住民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讨论。我非常想知道,圣母医院是如何组织并实施这样的巡回医疗的?他们是否会定期前往偏远的山区或离岛?面对那些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环境,他们的医护人员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相信,这背后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关于他们的辛劳付出,关于当地居民的感激,以及医疗如何真正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接着,“普悠玛事故身心灵关怀”这一部分,更是让我深感共鸣。那场事故的发生,给整个台湾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悲痛。我尤其想了解,圣母医院的团队,是如何在第一时间介入,并针对事故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身心灵的关怀的?除了传统的医疗救治,他们是否提供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是如何帮助人们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期,重新面对生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深入的案例分析,展现医疗团队在特殊危机时刻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人文关怀和坚韧精神,让我看到爱与希望的力量是如何穿越困境,指引前行的道路。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心里其实有种莫名的触动。罗东圣母医院,这名字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在宜兰生活这么久,谁没听过他们的名号?只是没想到,这本书会把他们在原乡的巡回医疗和普悠玛事故的身心灵关怀这样并列呈现。我一直觉得,在偏乡地区,医疗资源本来就稀缺,而圣母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不只是治病,更像是把希望带到那些最需要的地方。想想看,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海岸,他们克服万难,一次次地往返,不只是身体上的辛苦,更是心理上的坚持。我猜想,书里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关于那些被他们帮助过的人,那些因为他们的出现而改变命运的家庭。而普悠玛事故,那真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给多少家庭带来了破碎。当时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新闻画面永远只能捕捉到表面的悲伤。我更想知道,在那些撕心裂肺的时刻,圣母医院的团队是如何介入的?他们如何安抚那些失去亲人的伤痛?如何帮助那些幸存下来,却可能身心俱疲的民众?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让我们看见人性中最柔软、最坚韧的一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