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秋形意拳术

李剑秋形意拳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剑秋先生于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的《形意拳术》一书,介绍了形意拳术的源流、意义、特点、特长和效果,对五行拳、进退连环拳进行了讲解,是武术练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尤为珍贵的是,本书全文附录了济源郑濂浦先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夏天从济源原作杰先生处抄录的武穆拳谱,即《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其中包括「要论」九篇(含「心意要诀」)、「交手法」一篇。

  这是历史上该珍贵文献首次对社会公开。1922年版对1919年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充实和改进,补上了五行拳和五行进退连环拳的详细动作说明,增加了33幅拳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剑秋(1881—1956年)


  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近代形意拳教育家,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几十年,与着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齐名,是近代将形意拳术传入大学的先驱者。先生的叔祖李文豹、父亲李云山都是清末形意拳大师李存义、周明泰的徒弟。先生的形意拳得自家传。

校注者简介

王银辉


  师从王文彬学习山西形意拳,三十余年练习不辍。雅好文史,博览兵法、武术典籍,擅长以数学、力学、哲学解读武术,2014年出版《车式樊系形意拳》。
 

图书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拳术之功用
第二章 形意拳术之功用
第三章 形意拳术之基本五行拳
第一节 噼拳
第二节 崩拳
第三节 攒拳
第四节 炮拳
第五节 横拳
第四章 进退连环拳
第五章 形意玄义
第六章 形意拳术之要点及其研究
第七章 形意拳术之特长处
附 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
第一章 一要论
第二章 二要论
第三章 三要论
第四章 四要论
第五章 五要论
第六章 六要论
第七章 七要论
第八章 八要论
第九章 九要论
第十章 交手法

 

图书序言



  余因少年时患慢性肾炎,体弱多病,多方求医未见好转。经友人介绍习练形意拳,身体日渐好转,后正式拜入王芗斋老先生门下弟子五虎将之首张长信老师门下。余长年陪伴老师,侍奉老师左右,得老师口授心传,渐悟郭云深太师爷所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的拳术真意。

  太师爷郭云深所云: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肢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恆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骛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我从小即在上海中华武术会长大,常年浸淫其中,渊源颇深。上海中华武术会建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日,由着名体育家吴志青发起,宗旨为「发达国民之本能,表彰国人之特色」。孙中山先生曾为中华武术会会所题署「尚武楼」并赠匾一方。二十世纪八○年代中华武术会恢复活动,因担心「武术会无硬手」,恐有人寻衅,故邀我入会任教。其时,我于会中得到一本中华武术会在一九二二年出版发行的李剑秋《形意拳术》,并珍藏多年。今值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李剑秋先生着作,特将此本供为影印,请读者参考。

涂荣康口述
弟子林骏整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