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余因少年时患慢性肾炎,体弱多病,多方求医未见好转。经友人介绍习练形意拳,身体日渐好转,后正式拜入王芗斋老先生门下弟子五虎将之首张长信老师门下。余长年陪伴老师,侍奉老师左右,得老师口授心传,渐悟郭云深太师爷所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的拳术真意。
太师爷郭云深所云: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中,四肢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恆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若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运用皆是平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专好刚劲之气,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骛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中庸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义也。
我从小即在上海中华武术会长大,常年浸淫其中,渊源颇深。上海中华武术会建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日,由着名体育家吴志青发起,宗旨为「发达国民之本能,表彰国人之特色」。孙中山先生曾为中华武术会会所题署「尚武楼」并赠匾一方。二十世纪八○年代中华武术会恢复活动,因担心「武术会无硬手」,恐有人寻衅,故邀我入会任教。其时,我于会中得到一本中华武术会在一九二二年出版发行的李剑秋《形意拳术》,并珍藏多年。今值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李剑秋先生着作,特将此本供为影印,请读者参考。
涂荣康口述
弟子林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