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和创作层面上的探讨,除了《文艺新潮》中的李维陵、杨际光、马朗等人的作品和译作,也很快在六○年代的香港文学中延续,包括刘以鬯《酒徒》、戴天《化石》、卢因《佩枪的基督》、羁魂《蓝色兽》、崑南《地的门》等作;除了现代主义,七、八○年代的《四季》、《素叶文学》等刊物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如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尤萨(Mario Vargas Llosa)的译介,也启发了西西、也斯、吴煦斌在小说创作中借镜于魔幻现实主义技巧的尝试,包括西西《我城》、《浮城志异》、《飞毡》,也斯《李大婶的袋表》、《剪纸》,吴煦斌《木》、《石》等等,他们向魔幻现实主义借鑑的动机不纯粹是趋新,更是针对六、七○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教条化倾向,寻求另一种转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