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部小说如《金瓶梅》,
可以显得如此高又如此低、
如此华丽同时又如此哀戚。
本书是《双舸榭重校评批金瓶梅》回后评语的结集,评点者对原有文字修订润饰,拟出子目,增添序跋,已成全新面貌。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金瓶梅词话》是一个特例:作者对身世行迹的刻意隐藏,传抄者对流播管道的欲言又止,出版商对全本和真本的追踪搜求,评点者的改写重编、肯定否定……很少有一部小说携带着这样多的悬疑谜团,承载着这样多的疵议恶评,亦很少有一部小说像它这样深刻厚重、刺世警世、勾魂摄魄,吸引和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兰陵笑笑生染写了明代社会的风物世情,从庙堂到市井,将生民描绘的嘘弹如生,书中随处可见人性之恶的畅行无阻,可见善与恶的交缠杂糅,亦随处可体悟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其间有一个伟大作家对时政家国的深沉爱憎,有对生命价值和生存形态的痛苦思索,也有文人墨客那与世浮沉的放旷亵玩。一百回中有一连串的风情故事,卜键先生的评析也正是由此展开,认为所有的风情故事都有过一种美艳,而后通向一个悲惨结局。《金瓶梅》是一部奇书,又是一部哀书。
好评推荐 「阅读《金瓶梅》,简直就是一场将自身投掷在各种感官场域里的竞逐。于繁华尘嚣中,我们每都为此而承载了历史的重量。它又像是一段跨越文物与文化之间的长途跋涉,让我们游移在现实生活的每个角落,而无处不感受到细节刻画的所带来的巨大能量!」 ──朱嘉雯(国立东华大学华语文中心主任)
「清人刘廷玑说,若深切人情世务,无如《金瓶梅》;且作者文心细如牛毛茧丝,读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至于本书,从每回拈出一个人事桥段,杂叙杂议,既点睛该回亮点,又前后串接百回小说的故事脉络,反覆彰显第一奇书的市井风 情。读来痛快,复能引发省思,令人手不释卷。」 ──胡衍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