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这是一本关于「京都‧掌故‧地图」主题的中国古典文学论述,也是传统士人文化心灵及其精神旅途的一种探触,其中主要借由诗歌、辞赋等等文体的形塑与传输,细致铺陈不同作者情志曲折与终极归宿的听我细诉,它显然并非一般炙手可热的时空穿梭剧出,却一一承载着许许多多难以言述,及其攸关天意人事的内在情志构图,更深刻牵动一路碰撞与对话的情志迷雾,其中从观看出发到论述成书,一幅幅自我神话般的内在历程与彩绘心图,其实往往又透显着从心路到出路的抒情表述,于是每一篇看似作者的叩问与性情之脚註,同时又代言着古往今来潜藏于京都、掌故与地图重要质素背后的世变构图。
文中所揭橥的情志出路,虽是本书阅读之后的试图回覆,却也从而浮现出文本原始作者的每一回源自于喟叹与省思之初,回旋往复所酝酿的情志出路及其未来蓝图,其中既往往不乏相关传统书写系谱的探触,更潜心于活出自我的当下构筑,因此透过字里行间的经纬错佈,我们或许得以毫无拘束看见其中一幅幅盱衡历史世变的文学构图,进而洞烛士人心灵困境的每一道伤痕与苦楚,从而透视了文学生命另类的内在温度、力度与高度,其中例如六朝陶潜的归田地图;北朝杨衒之的洛阳浮屠;唐代柳宗元的山水谪黜;北宋欧阳脩的秋声辞赋与归田回忆录;明代丘濬问对的贪泉与仕途;李濂追溯的汴京掌故,凡此种种文学向度,皆一一呈显古典文学里独特的世变构图与其盛衰之数,于此一一倾囊而出,散文诗赋,甚至笔记、方志的不一而足,见证了传统文体精采绝艳的武库尽出,其中无论小门大户,一一灵蛇吐珠,既富于逞才示学的旗纛挥舞,古今艺苑的大刀阔斧,更见各擅胜场的长袖善舞,从而得以成就这一场攸关「京都‧掌故‧地图」主题的世变构图与文学演出,其中「京都」流露追梦士人的生命光谱;「掌故」无异于追忆与安抚的时空交互;「地图」则是自我谏书与心灵向度的生命归宿。
这一本构筑于「京都‧掌故‧地图」三者的合体论述,恰似士人心灵历经风雨困境的穷途末路,回首向来萧瑟处,终竟领悟落尽繁华,看见真淳的灵魂咖啡屋,于是在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与名为孤独的身影深饮细诉,兀自弄影起舞,进行着灵魂深处的自我往复与对读。于是乎我们可以借此发觉古典阅读,既像是一卷买酒白云边的笑傲江湖,抑或冰心一壶的独钓寒江雪般冷冽孤矗,还可能又是一本告别京城风雨路,世变构图今是昨非的人生回忆录与生命启示录。
本书付梓出版年度,喜逢 简师宗梧八十寿诞庆祝,念兹在兹负笈问学业师辞赋,弹指转瞬已然四十寒暑:赋海无涯迷津渡,高山宗仰凤栖梧,简尽寒枝许安顿,愧不成章东海书。谨以此小拙着,野人献曝,祝福 梧师:寿比南山磐石固!
书中所收录的各篇文章论述,分别发表于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学术刊物,依照章节前后序列所述,主要包括《湖北大学学报》/湖北大学、《第八届汉代思想与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政治大学、《文与哲》/中山大学、《东方诗话学第七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东方诗话学会、《汉学研究》/台北汉学中心、《文学与文化》/南开大学、《成大中文学报》/成功大学等处,兹不赘述。
许东海 序于 台北政治大学
2019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