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只是一则神话
痛苦的延续生命?还是有尊严的面对死亡?
从临终现场回顾生命的价值,
将选择权交回患者手中,
自一九九三年出版后历久不衰,医疗散文的经典名着
【我们终将迎来生命的最后一天,当期限将至,我们该如何离去?】 每个人都是哭着降生,也都希望能笑着离开人间,如果能完美的死去,「善终」一定是唯一的选择,自然的衰老死去。然而事实是,死亡证明单上从来没有「自然死亡」可供选填。
如果无法善终,又该如何想像身体衰败迈向死亡的过程?血液循环停止、组织缺氧、脑部功能丧失、器官衰败、维生中枢毁坏,都是必经的过程,且皆伴随着饥饿、窒息与巨痛。耶鲁大学医师努兰长期身处临终现场,在书里列举了六种常见致命疾病,也都经历了上述的死亡过程。
如果死亡是不可违抗的过程,临床医疗是否该以击败死神做为唯一选项?努兰认为,身为医者除了治癒疾病、解释病理外,更该思考「患者的最大利益」,不让患者陷于虚幻的希望中。当人们看清死亡的脸,才能了解生命的意义。唯有诚实沟通病情,病人才有机会拥有尊严的死去可能。
本书于一九九三年出版,甫一上市此即荣获美国文学界最高殊荣的国家书卷奖,并为探讨医疗生死学的先驱与经典,书中首开先例倡导安乐死、安宁照护等议题,影响后人至深,二十年不坠。
名人推荐 小刘医师Lisa Liu(高雄阮综合医院外科医师)
朱为民(台中荣总老年医学、安宁缓和专科医师)
急诊女医师其实. (网路人气医师、图文作家)
黄轩(花莲慈济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副主任)
蔡甫昌(台湾大学生医伦理中心主任)
苏上豪(外科医师、金鼎奖得主)
──好评推荐
好评推荐 朱为民
台中荣总老年医学、安宁缓和专科医师 我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善终是需要准备的。」最近觉得应该要再加上一句:「为了好好准备,你需要理解死亡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准备人生下一个阶段会来的事,无论是问人或看书,但似乎只有死亡,我们不想知道关于它的一切、不想看到它的长相,甚至不想听到它的名字,只是它一定会发生。《死亡的脸》这本经典之作,就是希望告诉我们死亡的样貌,唯有多一点理解,才能更好的准备。
黄轩
花莲慈济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副主任 人生必死,没有人能逃过死亡。作者用医者角度看过许多病人的死亡历程、生动写下那些死亡过后,又被现代医疗拉回现实,这些都是医生、甚至是一般人难以置信的历程。
随着医疗科技愈来愈进步,能被急救回来的病人会愈来愈多,因此「死亡的脸」也会愈来愈清晰。如果你还不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先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死亡,其实是一张你终将熟悉的脸。
苏上豪
外科医师、金鼎奖得主 努兰医师以描述几种常见的致死疾病,从其发病到死亡的过程,探讨医学在进步之后,所面临的「过度医疗」,甚至是「无效医疗」的严肃课题,所以它不仅是本医学科普的着作,也是探讨面临死亡及其过程的哲学书。
诚如书中所言,病危的人最大愿望是「能够平静地走向死亡」,而医师普遍的形象是「能够统御最先进的医药,将岌岌可危的病患从生死边缘拉回」,努兰医师以几十年在这之间拉据的经验,深入探讨箇中问题,所触及的论点发人深省,值得大家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