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益生菌:打通肠脑连结,利用体内微生物操控情绪的精神医疗新革命

精神益生菌:打通肠脑连结,利用体内微生物操控情绪的精神医疗新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cott C. Anderson, John F. Cryan, Ted Dina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部关于「脑肠轴线」的发现史和医学史,全面讲解肠道微生物与脑神经之间的关联性,作者以有趣易读的方式介绍这个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题。过去这方面的着作不是偏向单一面向(如专讲麸质的问题),就是偏向实用性(如改善肠道的饮食法),而本书则是把体内微生物、肠道神经、中枢神经、疾病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充分阐述出来,并从希波克拉底时代的体液说观念串连到目前的最新研究成果,呈现了这门学问目前为止最完整的面貌。

本书特色

  ★全球益生菌医学界权威告诉你的最佳饮食指南
  ★你肠道内的微生菌正在控制你的心智,健康生活的关键就在你的肠道里
  ★亚洲益生菌权威蔡英杰教授、张振榕胃肠肝胆科诊所院长张振榕医师,专文推荐。
  ★台湾基因营养功能医学学会理事长刘博仁医师、基隆长庚胃肠肝胆科钱政弘医师专业推荐。

名人推荐

  「克莱恩和戴南站在探究大脑与肠道细菌关联性的科学最前线,我们很高兴他们把开创性的学术发现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绍给日常读者。这里没有伪科学或夸大言词,只有让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真实科学资讯。」──贾斯汀、艾瑞卡・桑内堡(Justin & Erica Sonnenburg),史丹福大学医学院,《美好肠道》(The Good Gut)作者

  「这是一本深具权威性,但十分引人入胜的书,提供关于肠-脑轴的最新研究和实用建议,这可能是当今最令人兴奋的科学领域。本书由该领域的几位杰出科学家撰写,提出肠道内部的运作状况,以及如何改变它来改善情绪,并且把肠道微生物体与心理健康和许多其他疾病的连结阐述出来,这些连结在过去一直未受太多重视。」──罗布・奈特(Rob Knight),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微生物体创新中心,《跟着我们的肠道》(Follow our Gut)和《脏养》(Dirt Is Good)共同作者

  「这本书是必读之作,书中对目前最迫切的心理与生理问题,提出了从微生物下手的解决方案。内容精采、深刻,而且可读性极高。」──罗德尼‧迪特尔特(Rodney Dietert),康乃尔大学,《人类超个体》(The Human Superorganism)作者

  「这本书透过充满说服力、让人欲罢不能、资讯详实丰富的内容,让我们充分了解微生物为什么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决定。安德森、克莱恩和戴南在这个往往难以用科学描述清楚的尖端领域中投注了毕生精力,三位作者完成了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任务,把150年来对无限复杂的人类行为所做的研究,整理成一本容易消化的书。这本书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食粮!」──杰克‧吉伯特(Jack Gilbert),芝加哥大学微生物群中心,《脏养》(Dirt Is Good)共同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史考特・安德森(Scott C. Anderson)


  资深科学记者,专精医学专题和电脑程式编写,曾共同创造电动游戏《乐高岛》(Lego Island),他的工作是结合电脑程式与医学研究。他担任「自由健康」(Freedom Health)公司的顾问,这间公司研究赛马的细菌健康,并为动物和人类开发益生元。现居美国俄亥俄州的哈得孙(Hudson)。

约翰・克莱恩(John F. Cryan)

  爱尔兰科克大学解剖学与神经科学系的教授和主任,在APC微生物体研究所(APC Microbiome Institute)担任首席研究员,这间机构率先研究微生物体在健康和疾病中扮演的角色。现居爱尔兰科克(Cork)。

泰德・戴南(Ted Dinan)

  精神病学教授,科克大学APC微生物体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曾担任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临床神经科学和心理医学教授。现居爱尔兰科克。

译者简介

王惟芬


  台大动物系、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科技医疗史硕士。日前在巴黎半工半读,一边于索邦法式文明课程修习法文,一边翻译写作偶尔还兼中文家教。曾经谋生处:中研院动物所与生物多样性中心、叶子咖啡店、总统府、台大海洋所与台大医学院。译着以科普、科学史、艺术史、环境科学及传记文学为主。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认识你的微生物
第二章 人类、微生物和情绪
第三章 一生中的微生物相
第四章 人体消化道细部导览
第五章 肠脑轴
第六章 精神益生菌的发现
第七章 个人的精神益生菌之旅
第八章 精神益生菌和今日的重大疾病
第九章 精神益生菌的未来
谢辞
附录:经过验证的益生菌和产品
词汇表
资料来源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前言

  细菌会控制你的大脑吗?这问题很荒谬吧!细菌是小得不像话的东西,光是一个人体细胞就可以容纳一千多只细菌。然而,微生物似乎就是有超能力──噬肉菌可以在短短几天内把一个人撂倒,黑死病也曾摧毁过好几个文明。但这样一类原始的生物真的能驾驭细腻地演化至今的人脑吗?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对生活在我们体内数以兆计的微生物的认识与日俱增,过程中他们就发现,有些微生物确实能指挥你的心智,控制你的品味,改变你的心情。

  2004年,我在俄亥俄州帮一家公司成立了一间实验室,开始设计和分析结肠炎这类肠胃(gastrointestinal,简称GI)问题的动物实验。期间我研读了很多关于肠道健康与疾病关系的科学文献,这些研究都提到肠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有关联的,于是我特别注意从心理观点谈肠道细菌的文章,而发现了这个领域的两位杰出人员泰德・戴南(Ted Dinan)和约翰・克莱恩(John Cryan)的研究。事实上,就是他们两人提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这个新的专有名词,用来指称那些可以改善情绪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肠-脑轴(gut-brain axis),也就是肠道和心智之间的沟通上的要角。

  我很快就发现克莱恩和戴南的研究产能极高,光是过去这十年内就共同写了四百多篇经过同侪审查的科学文章。约翰・克莱恩和泰德・戴南都任职于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Cork,简称UCC),约翰是解剖神经科学的的讲座教授,泰德是精神病学系主任。他们两人都是UCC的APC微生物体研究所(APC Microbiome Institute)的计画主持人,带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研究员进行这项开创性的研究。

  克莱恩和戴南正在领导的这场革命,颠覆了生物学几乎每一个分支长期接受的学理,而且可能彻底影响我们在保健和治疗疾病上所採取的作法。所以我决定要写一本关于精神益生菌的书时,我很清楚要找谁当我的引导者。我透过Skype和这两位博士联系上,我们开始对谈,最终的成果就是在科克享用了一顿鲜鱼和香槟的愉快晚宴,以及这本你正在阅读的书。

  在这本书中,我是主要的叙事者,负责向你介绍基础的生物学知识,而约翰・克莱恩和泰德・戴南则会带你进入他们的实验室。书中由他们叙述的部分会以不同字体表示,像这样:

  在神经科学和医学中,在思考情绪的调节时,我们已经习惯于只考虑颈部以上发生的事,但这个情况正在改变。许多研究结果,包括我们在UCC的APC微生物体研究所进行的研究,都¬完全颠覆了这个概念。我们开始充分认识到肠道功能和食物对我们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这就是克莱恩和戴南在说话。他们说的话会贯穿本书,逐步说明研究的进展。他们有时候会直接引用他们已发表的研究报告,有时候则是对这个领域深具前景的研究方向提出看法。本书涵盖他们的精神益生菌理论,以及其他数十位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大脑间存在类似关联的科学家的研究。克莱恩和戴南耐心地审阅了这整本书;这是一次美妙的合作,我们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最好的心情。──史考特・安德森(Scott C. Anderson)

 

图书试读

病,其中很多疾病都伴随了忧郁症,包括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肠躁症(IBS)、炎症性肠病(IBD)、肥胖症、牛皮癣、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MS)、自闭症等等。这些疾病有时一开始的症状就是忧郁或焦虑──有时则是在忧郁或焦虑中结束。
 
我们的研究显示,身体就像英国影集《唐顿庄园》一样:有两个社群住在同一栋房子里,双方都需要彼此才能生存,但平常多少都当对方不存在。只有在楼下出问题时,楼上才会有真正的戏码上演。
 
研究持续揭露出看似无关的肠道和脑部疾病的关联。干癣和溼疹这类皮肤病,与多发性硬化症这类脑部问题有何关系?出人意料地,关联正是肠道微生物相。就连像自闭症这样棘手的病症,也有机会用精神益生菌来改善。正常的社交关系可能取决于健康的肠道。
 
有趣的是,你可以用极少量的病原体细胞壁来诱发忧郁症,这证明人菌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一段漫长的岁月,足以让我们的祖先演化出用来直接对付它的基因,即使细菌分子浓度很低,免疫系统也可以侦测到。这部分属于你先天(innate)的免疫系统,不需要任何训练。它只是反应,而且速度很快。
 
但是你有另一套较微妙的免疫系统是需要训练的,那就是适应性(adaptive)免疫系统。这套后天的系统极度复杂,会和你的微生物相密切配合,在从未见过的病原体入侵时保护你。这虽然是十分了不起的设计,可惜还有不完美的地方,有时会造成严重的连带损害。在本书中你将学会如何微调这套适应系统,避免发炎反应一发不可收拾。
 
基因当中含有构成身体所有蛋白质的设计蓝图。有些遗传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症或亨丁顿舞蹈症,病程的发展无法避免,也难以治疗,甚至没有治疗的可能。但也有很多和遗传有关的疾病,如癌症、自闭症或思觉失调症,则还有改善的机会。疗程就从你的微生物基因开始,它的数量远远超过体内的人类基因达100倍之多。这让人有点自惭形秽,因为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人是一个混合动物,在遗传上「人的成分」仅占1%。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