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让心境「静如处子,勇如脱兔」的床头书 生命的本能(学者称为基因)是对生命存在的最高层次目的—生存与发展—的设定,它不是感性,也不是理性,但它能启动 (activate) 感性和理性的功能。经由感性,我们有能力想像、爱、恨和恐惧 ; 经由理性,我们有能力学习、记忆、分析和预测。透过科学和哲学的论述,本书建立一个「经营感性和理性」的架构,让我们相信本能,不怕痛苦的去开发感性和理性的能源,最后的回馈必然是亮丽的生命力。
本书值得被视为一种类似圣经或佛经,放在床头随时阅读,使我们的心境「静如处子,勇如脱兔」,好好休息、好好战斗。
李钖锟(Power锟),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推荐序二
让你掌握丰沛创造力,更有潜力享受人生的好书! 这本麦克・尼尔着作的好书,是希望大家能够更有潜力享受人生,对人际关系感到满意,掌握心灵澄明与丰沛的创造力 。
作者提供很棒的思维,让我们了解生活真相:若认为思想是真实的,就会活在充满苦难的世界。若觉得想法很主观,就活在有选择的世界。若明白思想是武断的,就能活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当看出这些想法是自己的错觉,就会从梦中的世界醒来。
书中作者也有教导我们改写人生的奇蹟公式:心智+新思想+意识=新现实,并且说明,领悟是一种新思想,具有我们当前知识以外的资讯与智慧;当我们不再设法掌控经验,就能轻松进入更高的意识层次。
心灵放空,就能装进在个人想法之外的自然智能,进而得到领悟。这种自然智能正是我们内在的智慧。心无罣碍,懂得倾听,才能接受经验之外的智慧。冥想是宁静的心与美好的感觉,也是我们自然的状态。
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
杨聪财,精神专科医师 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国防医学院副教授
推荐序三
改写人生的公式,发现未见的奇蹟 这本书将对于你如何活着,如何让人生更好?做了深刻的探求,极富哲理和人生启发性的思考。
每个人很容易活在世界、社会、外在加诸给我们的感受里,使得无法停止和挣脱,对别人投射的眼光、负面看法、争论等。如果你阅读了本书,你将掌握作者提出的「改写人生」的公式,也就是:经验可透过心智 (Mind) 、意识 (Consciousness) 、思想 (Thought) 三项基本原理,对你人生做出重新理解。当然,你看懂其意义和做法之后,还得融入在你人生中做出「刻意练习」,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你的人生,发生未见的奇蹟!
许景泰,SmartM世纪智库执行长
推荐序四
要改变世界,只需改变你的想像 如果你能接纳「我们所经历的世界,是我们想像出来的」,那么要改变世界,你只需要改变你的想像。如果你的想像,经常把你搞得七荤八素,像一支经常当机的手机,你要做的就是回复原厂设定。
我非常喜欢书中说的「我们不必创造富饶,富饶一直都在,我们只会创造限制。」回复原厂设定,就是把那些限制通通拿掉。
是说你把限制拿掉,就可以中乐透头彩,过上富饶的人生吗?我想,应该是 你把那些限制拿掉之后,你就会明白,你甚至不需要中乐透,就可以开始你的富饶人生。诚挚向你推荐这本书。
火星爷爷,作家、企业讲师、TED 讲者
推荐序五
重新省思生活,活得更精彩的关键公式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的。」但该如何思考,又如何知道自己想的是正确的?
《改写人生的奇蹟公式》这本书要告诉你如何想得对,还能走得对,套用书中提到的心智、意识与思想的关键公式,让我们重新省思生活。
如果你对你的生活不满意,或是希望人生活得更精彩,这本书应该会有指引你的答案。
郑俊德,阅读人社群主编
推荐序六
稳定内在幸福感,连结在内在大智慧的神奇公式 本书提供ㄧ个神奇的公式,让人稳定自身的幸福感,连结内在的大智慧。
连结内在,帮助我们觉察物欲与执着,对于世间的循环起伏,更能自在。
此书以非工具书的方式呈现,不强调练习与背诵养成习惯,而是跟随作者的笔触游走,彷彿在轻洒阳光的窗边与自我怡然对话,自然和谐的领会。
安一心,华人网路心灵电台共同创办人
序 三十年前,我遇到一个名叫席德尼・班克斯(Sydney Banks,本书作者称为「席德・班克斯」)的人。后来,我建立心理学的新典范,日后把这典范默默传播到全世界。时至今日,这取径虽能改变人生,但仍像祕密一样,并未广为人知。在这本新书中,麦克・尼尔把这领域背后的原理带入主流,这么一来,大家可以轻易学习并在生活中善用这截然不同的新想法。谁都可以成为他的目标读者,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现在是快乐或苦恼。这是从内在幸福与实际成果的角度,来「解决烦恼」的一本书。
就算我们不愿意,仍会受到负面感受的侷限。我们都有过压力与沮丧的感受,有时深陷其中,妨碍享受生活,影响工作绩效与人际关系品质。任何优秀的销售经理会告诉你,挥之不去的沮丧,最会阻碍销售表现;经验老道的治疗师也会指出,缺乏希望会减损人的活力、破坏判断力,使其陷入忧郁的漩涡。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会限制住一个人潜能,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反之亦然。谁都感受过心灵澄明与幸福的时光,觉得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即使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同失调程度的病患也有不同的「正常」时刻。以个人层面来说,我们都曾靠着不知哪儿冒出的灵感与方案,解决眼前的难题。有时,孩子表现出的智慧远超过他们的教育程度与人生经验。我们也不时在经历天灾巨变的人,甚至在重症末期的病人身上,看到满满的幸福、恩典与希望。因此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应该更有潜力享受人生,掌握心灵澄明与丰沛的创造力,对人际关系感到满意。那种潜能究竟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探寻?这正是尼尔在本书中要回答的问题。
当前思潮提出一长串的解释,说明人为何有某些感受与行为。这些解释从遗传、原生家族的制约、孩童时期创伤、生活环境的挑战,甚至天气等诸多因素出发。然而,每一种解释都有例外与异常,更重要的是,都无法明显改善人们通常的感受状态,或持续改善行为。
相对地,麦克在本书提出的原理,能完整解释人类经验与感受,无一例外,对所有学习过的人而言几乎一样有用。他在此传授的原理,是其他心理学门、媒体、励志领域都找不到的。其实分享这道理的人,都是从同一个来源得知。这是深具启发性的新见解,说明人类的经验从何而来、如何变得更好,且不需要任何技巧、策略,或规定要做哪些的行为。
光是这一点,这本书无论表达得是好是坏,都值得一读。幸运的是,麦克深具写作天赋,把个人的想法像对话般娓娓道来,读者彷彿坐在他家客厅,听他分享观念与故事。我鼓励你以这种方式来阅读本书:读第一次的时候,不必太费力理解每一件事。接收他的讯息时要像听音乐一样,欣赏主题,让讯息流过。
我有亲身经历,只要能掌握本书传授的道理,不管你目前感觉如何,必能马上体会幸福感提升。你的生活会更精彩,也能比以往更能享受到辛劳的果实。
无论你从哪里出发,只要深刻理解书中的原理,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全方位改善人生。你的思想会更澄澈、更有韧性(更快从苦恼中走出),更有创造力,不再因为不断追求前进而精疲力竭。
我知道这些话听来有点夸张,但过去三十年来,我传授麦克在此分享的道理,也持续看到惊人的成果,因此不再觉得稀奇。简言之,这本书所言不假。
乔治・普兰斯基 (George Pransky) 博士
华盛顿州拉康纳(La Conner)
引言
个人的蜕变革命 可曾想过,若你对现实的认知完全错误会怎样?
二〇〇七年,我自认站在人生巅峰,教练事业蓬勃发展,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也颇受推崇,第一本书相当畅销,第二本书也即将在美国出版。我与妻子妮娜节结襟二十年,育有三个孩子,实在应该心满意足。
我生活中唯一的问题,就是常与妮娜争论是否该搬到新房子。朋友保罗・麦肯纳 (Paul McKenna) 说这是个「高品质问题」,但我还是逢人就抱怨。有个朋友受够了,于是给我一本乔治・普兰斯基博士 (Dr. George Pransky) 写的《挽救关系手册》 (The Relationship Handbook) ,我起初连翻都不想翻。我通常对两性关系的书兴趣缺缺,因为我发现,这类书籍通常会提出许多很不错的建议,效果很棒——前提是,你得恰好是那本书的作者。但我打开这本书,才看第一章,就受到普兰斯基博士的「高昂情绪疗法」 (high mood therapy) 与「零维护关系」 (maintenance-free) 深深吸引。
我当天就把整本书看完,也下定决心,若以后有人建议我读可能有助益的书,应敞开心胸接受。
后来我没再想起这件事,直到有朋友问起,我和妮娜最新的情况如何。
我说:「什么意思?」
「就是你们处得怎么样?」
「很好啊,怎么了吗?」
他问了五、六个问题,我才想起不到一个星期之前,才和妮娜大吵一架,那是几年来最严重的争执。我顿时觉得背嵴发凉。那本书让我忘怀过去几年自以为最严重的问题。没想到,就算想起了这问题,我却没什么动力解决。怪的是,妮娜似乎也认为这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压根儿没再提起。房子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那本书实在奇妙,我想深入了解。
好奇心大爆发
我上网搜寻更多关于那本书的立论基础,竟然三不五时就看到有人提起一个我不熟悉的心理学领域。该领域最先出现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的文献,名称五花八门,有「心智心理学」 (Psychology of Mind) 、「健康实现」 (Health Realization) 、「三原理」 (The Three Principles) 等等。最知名的实践者应属《别为小事抓狂》 (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的系列丛书作者理查・卡尔森 (Richard Carlson) ,但就我所知,他开始成名之后就脱离了这个圈子。
我进一步探究,发现这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是个苏格兰裔焊接工席德・班克斯 (Syd Banks)。 他得到启发之后,从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加拿大纸浆厂工人,一举成为闻名全球的大师与教师。在这领域中,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提过在遇见席德或阅读他的着作后,人生焕然一新。我研究心理学与个人成长近二十年,却从未听过这号人物或他所启发的领域,这令我更加好奇。
更令我困惑的是,无论我请教谁,他们都说蜕变没有「技巧」——只要倾听席德或任何接受过「三原理」训练的人即可。等时机成熟,蜕变就会发生,人生将开出新局。
这领域的奉行者所提出的宣言,令人难以置信。之前的帮派分子成为这圈子的正向模范。酗酒者不需要多年奋斗或治疗,就戒掉了酒瘾。美国谋杀率最高的两个住宅区在居民接触到这项原理之后,犯罪率下降到接近零。
我曾与某公司的执行长聊过;他教员工明白由内到外的道理之后,就让营运数字自行增展,公司营收从数百万跃升为数十亿。这和其他我接触过的多数心理学领域不同,几乎每个实践者都婚姻美满、亲子关系融洽,即使在职场上待了三十年依然乐在工作。我决定放弃旁观者的客观角色,飞到加拿大边境的小镇,亲自探索这种方式。
结果,我经历到人生彻头彻尾的翻转。我的工作彻底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不再相同了。这我所经历的一切并非透过任何特殊方式或神奇魔药,只是透过很特定的对话。如今,这种对话过程也是我和客户谈话时的基础。在这本书中,你我将会一起进行这种对话。
重点预告
在接下来我们共度的时间里,我将分享「三原理」,本书带来的新想法彻底颠覆大部分的传统心理学,也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我们会回归到「原始恩典」,谈论生命背后的深层智能,影响我们内在的心理健康,提供源源不绝的智慧和引导,让我们能发现与释放无尽的创造力到世上。我们也会探索由「内到外」的领悟如何让人带着优雅和力量迎向生命的挑战,在人生这场游戏中毫无畏惧,全力以赴。我们将比透过学习而掌握自身的一切的「赋能」(empowerment) 更上一层楼,在更宽广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自己碰上这彻底突破的开悟后,决定这项原则介绍给全球成千上万的人,也透过个人教练课程,改变学员的基础,学习如何丰富生命,以由内到外的方式生活。我的客户和学生在关系、财务、身心健康与幸福感上都出现正面变化,甚至大幅提升。他们变得更快乐、更有安全感,对他人更有同理心。
他们许多人也面临到人生困境,有人失去工作、破产、生病,面临家庭危机,我光用想的就泪水盈眶。然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发现内心深处持续涌出韧性与创造力,让他们得以过去未曾有过的泰然自若来面对困境。
若与他们聊过,就会发现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贫有富。但是他们开始从里到外了解自己之后,会出现两个共同点:眼里闪耀着光芒,散法出美好的感受。
有人把这蜕变过程比拟成搭云霄飞车渡河,有人则说像是初次遇见自己,宛若一份赠礼。有客户告诉我:「我好像找到了充电插座。」最常出现的描述是「感觉像走了漫漫长路,终于回到家」。虽然你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但在这段共度的时光中,内在光芒甦醒、重新与生命的力量连结,是我们的承诺与目标。
在阅读书本时,虽然是我单方面向你说话,但你的工作也同样重要——请以开放的心倾听,尽力朝我指出的方向探索,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话。事实上,唯一无法从这对话中得到宝贵收获的,是那些尚未见到宝山就半途而废的人。
这本书不谈任何技巧,你不必学习、记忆、练习或做些什么。我只会指出一些关于人生的基本事实,接下来由你领悟箇中道理。有时你可能会觉得好像哪里也没去,甚至在开倒车。有时则会觉得新领悟如泉涌,不断冒出,得急起直追。
假若你持续保持开放心胸,时时盼望,我保证你的人生不仅会更美好,还能影响周遭的人,效果绝对超出你所预料。
以下这封信,是来自一位参加「由内到外反转人生」线上课程的年轻女子。当时,她的人生陷入最严重的低潮:
「我初次听到『由内到外反转人生』背后的原理之前,原本打算一了百了。短短几天,透过您的教导,我忽然有所领悟,得到前所未有的澄明与平静。我以为自己无法再感受到爱,但整个人恢复了爱,而且感到朝气蓬勃。
现在即使我遇到了困境,却仍能泰然面对,平静生活。碰到他人无理的争论时,我靠着内在的幸福感给予回应。我不再受限于一己的思考,而是能看到别人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感受,好像开启了第六感。
我以崭新眼光看待世界,虽不是每一天或时时刻刻都能如此,但差不多了。
最棒的是,这简单的原则让我有幸遇见真实的自我。无论周围发生什么事,我总能保有安全感与自由。即使偶有动摇,但总能回归这样的状态。我不再寻找终结生命的方法了。」
她在人生最可怕的梦魇中,为何能感受到心灵澄澈、宁静与自由?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探讨的事情。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