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九二一地震二十週年==
给每一个曾经经历地震的台湾人
不恐惧的勇气!
◎九二一地震改变了什么?在台湾历史上造成什么影响?
◎以板块为尺度,透过地震带分布、活动断层分布图重新认识台湾
◎灾后重建揭开社会不同层面的问题,也改变了这一代人,成为重要社会资产
◎九二一地震将全球地震学研究推往新的里程碑,推动台湾科研与防灾系统大跃进
◎在下一次地震灾害来临前,建立应有的家居建筑与防灾避难知识,提升整体防灾能力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X春山 合作出版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点四十七分,台湾历经了一百零二秒的剧烈摇晃,全台十多个县市共两千多人丧生,逾十万户房屋倒塌,其中包括中部地区近二分之一的学校校舍。电力设备塌垮造成震后立即停电,多处山线铁路中断,公路灾损更严重,尤以台三线与中横公路最剧,全台灾损总计超过三千五百亿元。这场芮氏规模七点三的世纪地震,从震央南投集集扩延全岛,史称九二一地震。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板块交界处,因为亿万年来未曾停歇的板块碰撞与造山运动,台湾才得以形成今日样貌。然而,板块运动引发地震,让岛屿注定要面对这些灾难。一九○六年时日属嘉义厅打猫东顶堡梅仔坑庄(梅山)巨震造成一千多人遇难;一九三五年苗栗因狮潭断层与屯子脚断层引发新竹—台中巨震,三千多人罹难,是二十世纪台湾最严重的震灾。二○一六年二月六日高雄美浓地震、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花莲地震都因不同震因造成伤亡。大自然一方面带来毁灭,另一方面却也创造生命。因为造山,台湾的生物与地质多样性得以尽情展现。
本书以九二一地震为核心,构筑出一部因山崩地裂所写下的台湾当代自然环境与社会史,更盘点全球与台湾重要地震与海啸事件如何牵引国际科学合作与社会重构,多视角重新理解地震。
九二一地震为何造成如此巨大的灾害?活动断层是板块构造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九二一地震即是车笼埔断层剧烈错动、勐烈释放能量所致。九二一之后,台湾全面关注活动断层研究,二○一二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公布了台湾三十三条活动断层,透过活动断层分布、地震带分布,希望解开断层构造与再现週期之谜,让人们对断层有更多的理解并卸除未知的恐惧。
此外,九二一地震让人们看到地震导致的复合型灾害,除了山崩地滑、建物桥梁毁损,更引发重视的是土壤液化。全国土壤钻探资料库,以及全国液化潜能图建置完成,土壤液化与地质成因的研究延续到二○一六年二月六日高雄美浓地震、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花莲地震,不断有新的进展。
全世界地震研究也因九二一地震而有重大突破。一九九九年以前,规模大于七级、距断层二十公里以内的近断层强地动资料,全世界只有八笔,九二一地震后,贡献了六十多笔,这项纪录至今尚未被超越。此外,台湾将九二一地震研究资料公开分享全球,促成许多国际重量级学者来台交流,全球以车笼埔断层为主题的研究有六、七百篇,更培养出台湾如今中生代的一批重要学者,让台湾地震科学大步跃进。
九二一后,台湾从地震观测跃进到「地震即时速报」,计算单位由「分钟」缩短成「秒」,领先全球,并将此系统回馈国际社会。透过九二一后的「深井钻探」,科学家从地底一千一百一十一公尺处取得断层带的新鲜岩心,借此了解断层错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物理变化,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期刊。而利用地裂进行的「槽沟研究」,更足以对中部地质与断层的再现週期有深刻理解。
回返现场。九二一重建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社会工程,揭开不同层面的问题,本书从山区、市区到原乡,带出不同的重建面向,包括重灾区南投埔里、云林草岭村、大安溪沿岸原住民泰雅部落、台中集合式住宅太子吉第等。当时,许多宗教与社会组织在重建工作中担任要角,本书特别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例,从二十年历程回看九二一经验是如何让教会青年与年轻社工陪同灾民一起摸索、操练能力,从此改变了这一代人,改变了他们未来要走的路,不论是社工或是灾民,都成为台湾非常珍贵的资产。
九二一地震不仅将全球地震学研究推往新的里程碑,更促使台湾在社会重构、灾害防治上进步,例如:地震参数本土化研究的防灾应用、耐震设计标准法规化、建立常备紧急应变系统,以及建立大规模地震情境模拟机制等。当防灾可以直接进入日常生活,面对注定再来的地震,我们将有更多的了解与准备,不再恐惧。
名人推荐 吴逸民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
马国凤 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曹恕中 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
陈文山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
陈亮全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行政院灾害防救专家谘询委员
费立沅 中央地质调查所前环境与工程地质组组长
黄世建 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杨耿明 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郑明典 中央气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