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春山出版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10/15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记九二一地震二十週年==
  给每一个曾经经历地震的台湾人
  不恐惧的勇气!
 
  ◎九二一地震改变了什么?在台湾历史上造成什么影响?
  ◎以板块为尺度,透过地震带分布、活动断层分布图重新认识台湾
  ◎灾后重建揭开社会不同层面的问题,也改变了这一代人,成为重要社会资产
  ◎九二一地震将全球地震学研究推往新的里程碑,推动台湾科研与防灾系统大跃进
  ◎在下一次地震灾害来临前,建立应有的家居建筑与防灾避难知识,提升整体防灾能力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X春山 合作出版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点四十七分,台湾历经了一百零二秒的剧烈摇晃,全台十多个县市共两千多人丧生,逾十万户房屋倒塌,其中包括中部地区近二分之一的学校校舍。电力设备塌垮造成震后立即停电,多处山线铁路中断,公路灾损更严重,尤以台三线与中横公路最剧,全台灾损总计超过三千五百亿元。这场芮氏规模七点三的世纪地震,从震央南投集集扩延全岛,史称九二一地震。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板块交界处,因为亿万年来未曾停歇的板块碰撞与造山运动,台湾才得以形成今日样貌。然而,板块运动引发地震,让岛屿注定要面对这些灾难。一九○六年时日属嘉义厅打猫东顶堡梅仔坑庄(梅山)巨震造成一千多人遇难;一九三五年苗栗因狮潭断层与屯子脚断层引发新竹—台中巨震,三千多人罹难,是二十世纪台湾最严重的震灾。二○一六年二月六日高雄美浓地震、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花莲地震都因不同震因造成伤亡。大自然一方面带来毁灭,另一方面却也创造生命。因为造山,台湾的生物与地质多样性得以尽情展现。

  本书以九二一地震为核心,构筑出一部因山崩地裂所写下的台湾当代自然环境与社会史,更盘点全球与台湾重要地震与海啸事件如何牵引国际科学合作与社会重构,多视角重新理解地震。

  九二一地震为何造成如此巨大的灾害?活动断层是板块构造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九二一地震即是车笼埔断层剧烈错动、勐烈释放能量所致。九二一之后,台湾全面关注活动断层研究,二○一二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公布了台湾三十三条活动断层,透过活动断层分布、地震带分布,希望解开断层构造与再现週期之谜,让人们对断层有更多的理解并卸除未知的恐惧。

  此外,九二一地震让人们看到地震导致的复合型灾害,除了山崩地滑、建物桥梁毁损,更引发重视的是土壤液化。全国土壤钻探资料库,以及全国液化潜能图建置完成,土壤液化与地质成因的研究延续到二○一六年二月六日高雄美浓地震、二○一八年二月六日花莲地震,不断有新的进展。

  全世界地震研究也因九二一地震而有重大突破。一九九九年以前,规模大于七级、距断层二十公里以内的近断层强地动资料,全世界只有八笔,九二一地震后,贡献了六十多笔,这项纪录至今尚未被超越。此外,台湾将九二一地震研究资料公开分享全球,促成许多国际重量级学者来台交流,全球以车笼埔断层为主题的研究有六、七百篇,更培养出台湾如今中生代的一批重要学者,让台湾地震科学大步跃进。

  九二一后,台湾从地震观测跃进到「地震即时速报」,计算单位由「分钟」缩短成「秒」,领先全球,并将此系统回馈国际社会。透过九二一后的「深井钻探」,科学家从地底一千一百一十一公尺处取得断层带的新鲜岩心,借此了解断层错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物理变化,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期刊。而利用地裂进行的「槽沟研究」,更足以对中部地质与断层的再现週期有深刻理解。

  回返现场。九二一重建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社会工程,揭开不同层面的问题,本书从山区、市区到原乡,带出不同的重建面向,包括重灾区南投埔里、云林草岭村、大安溪沿岸原住民泰雅部落、台中集合式住宅太子吉第等。当时,许多宗教与社会组织在重建工作中担任要角,本书特别以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为例,从二十年历程回看九二一经验是如何让教会青年与年轻社工陪同灾民一起摸索、操练能力,从此改变了这一代人,改变了他们未来要走的路,不论是社工或是灾民,都成为台湾非常珍贵的资产。

  九二一地震不仅将全球地震学研究推往新的里程碑,更促使台湾在社会重构、灾害防治上进步,例如:地震参数本土化研究的防灾应用、耐震设计标准法规化、建立常备紧急应变系统,以及建立大规模地震情境模拟机制等。当防灾可以直接进入日常生活,面对注定再来的地震,我们将有更多的了解与准备,不再恐惧。

名人推荐

  吴逸民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
  马国凤 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曹恕中 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
  陈文山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
  陈亮全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前主任、行政院灾害防救专家谘询委员
  费立沅 中央地质调查所前环境与工程地质组组长
  黄世建 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杨耿明 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
  郑明典 中央气象局副局长

著者信息

合作出版单位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简称灾防科技中心)

  灾防科技中心前身是防灾国家型科技计画办公室,这个防灾计画也是国家科学委员会(现为科技部)推动的第一个国家型计画,希冀经由跨领域的整合,推动防灾科技研究,并落实于灾害防救工作。几经转型后,现为科技部下的行政法人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延续成立之初的脉络,持续做为防灾科技研发的推动者,并以防灾科技支援灾害应变作业,将研究成果落实于灾害防救的各个面向。近期更致力于以资讯整合的能力,发挥在灾害预警技术、灾害监测、紧急灾害讯息传递、大数据分析能力上,深化灾防科技研究应用,解决台湾社会防灾需求,发挥以科技守护全台湾的使命。

作者简介

林书帆

  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研究所毕业,在这个特别的系所学到蝴蝶的迁徙是文学,週期表是文学,山脉隆起大陆漂移亦是文学,遂有了本书的文字。曾合着《台风:在下一次巨灾来临前》,并以合着作品《亿万年尺度的台湾:从地质公园追出岛屿身世》获金鼎奖。

黄家俊

  成功大学地球科学所毕业,游走于地质与艺文之间。《Geostory听听地球怎么说》科普平台共同创办人之一,致力于探索更优质的自然科学教育。梦想买一栋乡下三合院改装成自然科学工作室。曾合着《台风:在下一次巨灾来临前》。

邱彦瑜

  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PNN公视新闻议题中心、新闻e论坛特约记者。为了有趣的故事与人而当记者,现职探索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高龄社会。曾合着《亿万年尺度的台湾:从地质公园追出岛屿身世》获金鼎奖,也开凿出从地质学观察世界的视角。

李玟萱

  九二一后投入南投原住民部落的重建工作,长期以写作关怀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二○○八年出版《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后改编为电视剧《失去你的那一天》,获金钟奖四项提名。二○一八年以《无家者》获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类首奖。

王梵

  曾就读台大图书馆系,伦敦城市大学艺术管理研究所。喜爱自然,担任大自然教育推广协会志工超过十五年。目前从事出版工作。曾合着《亿万年尺度的台湾:从地质公园追出岛屿身世》获金鼎奖。

 
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序文  大地震撼的挑战与面对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 陈宏宇

Chap01深时间

Chap02、众石觉醒:从太平洋火环到台湾活动断层
2-1火环带上的地质多样性之岛
2-2改变地震研究史的关键事件
2-3绘一张新的台湾地图

Chap03、鼓动与爆发:地震带来的灾害与启示
3-1动盪之岛:九二一地震引发的山崩地裂
3-2震出地质敏感带:○二○六高雄美浓地震、○二○六花莲地震
3-3海啸:南亚海啸与三一一东日本大震灾

Chap04、与震共舞的日常
4-1地震时,建筑为什么会杀人?
4-2校舍耐震补强
4-3台湾第一高楼如何抗震?
〔专题〕地震危害度分析:融入耐震设计,应用于未来防灾

Chap05、科研最前线
5-1最先进的预警系统:地震速报研究者吴逸民
5-2从古地震解析大地裂痕:槽沟研究者陈文山
5-3断层错动机制解密:深钻计画与井下地震仪
5-4监测海底地震:中央气象局「妈祖计画」(MACHO)

Chap06、那些人、那些事:九二一重建故事
6-1大学在地方:南投埔里
6-2大家一起的部落厨房:沿着大安溪播种
6-3在地质中毁灭又重生:云林草岭
6-4盖自己的家:雾峰太子吉第
6-5改变一群人的未来:庞大的九二一社区重建关怀体系
〔专访〕如何运用全国赈灾捐款?——访九二一震灾基金会执行长谢志诚

Chap07、当九二一再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7-1灾害可以管理吗?台湾灾害管理体系演进
7-2情境防灾推动关键:地震灾损评估技术细致化
7-3大规模地震模拟让防灾动起来
7-4不能全靠政府:防灾社区的重要
 
〔附录〕地震常备防灾守则
志谢

 

图书序言

第一章 深时间
 
关于我们所在的宇宙及星球,自形成以来已经过了多少年岁,在不同宗教文化中有不同的看法。已故地质学者毕庆昌曾以佛教的成、住、坏、空四阶段,比拟地质学上描述海洋在板块运动下从生成到隐没消失的过程 ,一次成、住、坏、空的轮回需时十二亿八千万年,基督教对地球年龄的看法要短得多,一位爱尔兰主教乌雪(James Ussher)曾在一六五○年根据《圣经》,算出地球诞生于西元前四○○四年。
 
基督教相信大地是恆久不变的,我们眼中的世界样貌与上帝最初创造它时相去无几。首先以科学观察动摇这种观念的,是生于一七二六年的苏格兰地质学家赫顿(James Hutton),他在苏格兰的西卡角(Siccar Point)发现接近垂直排列的片岩岩层,上方覆盖一层水平的砂岩岩层,他认为这表示此地的岩层经历过抬升又没入海中,可以佐证他地质循环的论点,而根据他对兴建于西元一二二年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的观察,这道石墙经过一千六百多年外观仍无太大变化,可见侵蚀、风化、沉积等地质作用的速度极为缓慢,要让水平的沉积物成为垂直的岩层、其上又覆盖新的沉积物,必定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地球的年龄绝不可能只有六千年。当时与赫顿一同前往西卡角的数学家普莱费尔(John Playfair)写下这次田野调查的感想:「远眺时间的深渊,让人不禁晕眩。」
 
赫顿去世后将近两百年,美国作家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创造了「深时间」(deep time)一词,它虽然不是正式的地质学名词,但经过演化生物学者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重新诠释、强调它与赫顿的连结,至今这个词汇已被普遍理解为动辄百万年起跳的地质时间尺度。

图书试读

None

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地震:火环带上的台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