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台湾【台湾史论丛 移民篇】

来去台湾【台湾史论丛 移民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是个移民之岛,住民先后来到台湾,随着政权的转移,欧洲殖民者、郑氏王朝、清治、日治、国治时期,来来去去。台湾移民史历年来很少成为贯时性的研究主题,若有也只是依不同的统治者所制定的移民制度做断代性的论述,大都偏向当时的移入、定住的相关法规。对于台湾人的移出,则到近一、二十年来才开始有研究成果,也克服语言的多样性。

  本书以论文集方式呈现,共收入10篇论文,荷治、清领各1篇,主要探讨人口数问题。日治时期3篇,一篇讨论台东厅下的私营农业移民,得以窥见日本移民的一般,另两篇则讨论日治时期有南洋和满洲国经验的台湾人,都是最近5年内的研究成果,也是过去少有的研究领域,这两篇论文不约而同使用口述历史资料。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雪姬


  现任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专长为台湾史研究,特别用心于清代制度史、家族史、日治时期台湾人的海外活动史、人物史,战后的政治事件等相关研究。目前正在修改《离散与回归:日治时期在满洲的台湾人》一书,准备出版。

郑瑞明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退休教授。研究专长为东南亚史、东亚海洋交通史、台湾早期海洋发展史。着有〈近世初期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台日贸易初探1624-1662〉、〈オランダ人から见た郑成功像の考察〉等。

许毓良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辅仁大学进修部历史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台湾史、清史、军事史、海洋史。着作有《清代台湾的军事与社会:以武力控制为核心的讨论(第一至第四册)》、《台湾在民国:1945-1949年中国大陆期刊与杂志的台湾报导》、《清代台湾军事与社会》、《清代台湾的海防》。

陈鸿图

  现任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台湾史、水利史、东台湾史、地方志。着作有《台湾水利史》、《人物、人群与近代台湾水利》等论着。

钟淑敏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专长为日治时期台湾史、台湾总督府档案研究。着有〈二战时期台湾人印度集中营拘留记〉、〈二战时期台湾人的战争犯罪与战后审判〉、〈台湾总督府的「南支南洋」政策:以事业补助为中心〉、〈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在海南岛事业之研究〉、〈战后日本台湾协会的重建〉、〈政商与日治时期东台湾的开发:以贺田金三郎为中心的考察〉等多篇论文。

何义麟

  现任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研究专长为台湾史、日本史、教育史。着有《战后在日台湾人的处境与认同》、《矢内原忠雄及其『帝国主义下之台湾』》、《台湾现代史—二.二八事件をめぐる歴史の再记忆》等。

李广均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央大学法律与政府研究所副教授。研究专长为族群关系、多元文化、移民与社会(一九四九专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编有《跨戒:流动与坚持的台湾社会》,着有〈文化团体vs.政治社群:试论当代台湾的两种族群政治观点〉、〈志明和春娇:为何两「性」的名字总是有「别」?〉、〈台湾「眷村」的历史形成与社会差异:列管眷村与自力眷村的比较〉等多篇论文。

林胜伟

  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玄奘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社会政策、人口政策、多元文化与族群问题。着有〈政治算术:战后台湾的国家统治与人口管理〉、〈台湾人口性别结构之变迁:1905-2000〉、〈游民、游民政策与空间治理:探索另一种游民研究的取向〉、〈游民社会排除历程之研究:以台北市万华地区为例〉、〈都市原住民迁移状况之探讨:当代迁移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反思〉、〈「社会资本」的理论定位与经验意义:以战后台湾社会变迁为例〉等多篇论文。

洪玉儒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历史系博士。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助理教授。学术专长为美国史、美国社会史、世界史、移民史、族裔关系研究。着有《北美地区侨团的形成与发展》。

汤熙勇

  日本关西大学文学研究(史学专攻)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学术专长为台湾海外移民史、南海诸岛史。编有《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7》、《孙中山与海外华人论文集》、《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10》、《海外华族研究论集》等,其他论文有〈论1907-1909年中国与日本对东沙岛主权归属之交涉〉、〈烽火后的同乡情:战后东亚台湾同乡会的成立、转变与角色(1945-48)〉等。
 

图书目录

总序:为台湾学研究奠基/王泰升
编辑凡例
作者简介
图表、附录目次
 
导论:来去台湾/许雪姬

第一章 台湾早期的海洋移民:以荷兰时代为中心/郑瑞明
一、前言
二、原住民之移居及其在荷治时期的活动
三、中国人的移殖
四、荷治时期其他国家之台湾移民
五、结语

第二章 清代台湾的人口估量/许毓良
一、前言
二、清初:康雍时期(1683-1735)的人口估量
三、清中叶:干嘉时期(1736-1820)的人口估量
四、清末:道咸同光时期(1821-1895)的人口估量
五、结语

第三章 农业环境与移民事业:台东厅下私营移民村的比较/陈鸿图
一、前言
二、台东厅移民事业的开展
(一)局限的农业环境
(二)官营移民村的设置
(三)东糖会社及东拓会社的成立
三、日本人移民村的设置与经营
(一)鹿野村及鹿寮村
(二)旭村
(三)池上村
四、农业经济与农业环境
(一)贫困的农业经济
(二)局限的农业环境
五、结语

第四章 满洲国政府中的台籍公务人员(1932-1945)/许雪姬
一、前言
二、「满洲国」官僚体系的建立
(一)官僚体系
(二)高等文官
(三)薪资
三、台湾人到满洲的背景
(一)台湾人到满洲国的原因
(二)满洲国吸引台湾人的原因
四、在满洲国任公职的台湾人
(一)在满洲国的高等官
(二)在满洲国的高等官与试补高等官
(三)在满洲国的公职人员
五、结语

第五章 战前台湾人英属北婆罗洲移民史/钟淑敏
一、前言
二、南洋热与「日本人的斗湖」
(一)日本人的移民热
(二)伴随资本的日本人移民
(三)华人移民与「日本人的斗湖」
三、台湾人苦力输出与斗湖「台湾村」计画
四、未成形的「台湾村」
(一)张福忠与罗太平
(二)李天来与医疗关系者
五、再次的移民计画
六、结论

第六章 战后在日台湾人的国籍转换与居留问题/何义麟
一、前言
二、在日台湾人法律地位之争议
三、1960年代台湾人的永住权问题
四、1972年前后台湾人的国籍问题
五、结语

第七章 从过客到定居者:战后台湾「外省族群」形成与转变的境况分析/李广均
一、前言
二、文献探讨
三、预期停留时间的模煳与生活适应
四、国家政策对族群类属的建构
(一)眷村的设立:空间意义的决定
(二)语言政策:国语推行运动
五、经济发展与相对优势的丧失
(一)省籍之间的职业分工
(二)经济发展与相对政经优势的改变
六、本土化的民主转型与认同困境
(一)政治反对运动与民主化
(二)原初特质的泛政治化与外省人的认同困境
七、结语

第八章 从「战士」到「荣民」:国家的制度建构与人口类属的形塑(1949-1970)/林胜伟
一、战后的军事整编与军事人口的「安置」
二、「退」、「辅」制度的差异性安排与军事人口的分化
(一)「退除役制度」: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二)「退除役辅导制度」:「安置」、「就养」与「就/转业」
(三)「退」、「辅」制度的阶层性与人口群体生命历程的分化
三、军事人口生命历程的制度性限制
(一)「志愿服役」的弔诡:「强迫退役」与「强迫留营」的军事人口
(二)「禁婚令」的政策考量与制度效应
四、国家人口管理机制之建构与军事人口的社会隔离
(一)「禁婚条例」与军人的「户籍问题」:国家人口管理的困境
(二)军事人口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
五、退辅制度的人口管理机能
(一)「人口安置」与「人口管理」
(二)「集体安置」与「社会隔离」:退辅机构的组织特征
六、代结语:国家的制度建构与人口类属的形塑

第九章 美国台湾移民政策的现状(1980-2004)/洪玉儒
一、绪论
二、美国移民法修订的历程与影响
(一)移民法的修订
(二)移民法的影响
三、美国的台湾移民
(一)移民动机与原因
(二)移民特质
(三)移民人口结构
四、台湾对美之侨务政策制定层面
(一)政治层面
(二)经济层面
(三)社会文化层面
五、社会适应与认同
(一)社会适应
(二)文化认同
六、结论

第十章 巴西招徕台湾人移民:1960年代我国政府的态度与人民的反应/汤熙勇
一、前言
二、巴西政府邀请台湾人移民
三、我国政府的态度
四、台湾人移民巴西
(一)移民人数
(二)移民动机
(三)移民方式
(四)移民巴西的交通方式
(五)工作类别与型态
五、结论
 
延伸阅读书目/许雪姬
索引
 

图书序言

导论:来去台湾(摘录)

许雪姬(中研院台史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一、前言

台湾移民史历年来很少成为贯时性的研究主题,若有也只是依不同的统治者所制定的移民制度做断代性的论述,大都偏向当时的移入、定住的相关法规。对于台湾人的移出,则到近一、二十年来才开始有研究成果。之所以如此,实因台湾是个移民之岛,住民先后来到台湾,欧洲殖民者、郑氏王朝、清治、日治、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分成省、国两个时期),随着政权的转移,有一批旧的统治者离开、新的统治者进来,来来去去,比朝代更迭较少的地区更难掌握详密的资料,还要克服语言的多样性。在未进入主题之前,先对台湾做一个地理范围的说明,目前台湾的政府所能统治的领土除了台湾本岛外,还包括澎湖群岛及金门、马祖两个外岛。由于金、马迄今仍属福建省,且和台湾合为一国是在1949年12月,中华民国撤退来台之后。有关这两个军事要地的「移民」,可能由军事史的角度比移民史的角度来研究更适宜。不过1955年1月中国攻下浙江外海的一江山岛,双方均伤亡惨重,大陈岛岌岌可危。此际美国总统艾森豪乃向蒋介石总统承诺协防金门,国府乃在美国要求下自大陈岛撤退。何政哲已经在〈战争下的新移民—大陈人在台湾的安置与辅导〉一文中说明得十分清楚。因此「台湾移民」、「来去台湾」指的是台湾、澎湖两地住民移出、移入的现象,当然此一移出、移入,有一时性的、也有永久性的。至于时间上,则由荷兰在台时期的17世纪迄今为范围。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