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研究与社会政策

障碍研究与社会政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障碍研究(Disability Studies)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障碍者权利的倡议而兴起,强调的是障碍者的贡献、经验、历史与文化。本书为继2012年《障碍研究:理论与政策应用》一书,再一次以障碍者为主体出发,探讨身心障碍理论模式与立法发展,并进一步检视其于不同面向之社会政策议题的展现。

  本书除包含前一版之教育、健康、劳动、无障碍等章节的修订,尚新增交通、贫穷、自我倡导、家庭照顾者等章节。全书共计15章,适合大学部与硕士班学生上课使用,也适合对于障碍研究有兴趣的学者、实务工作者及一般民众参考。

  本书作者群大都对于障碍研究有特定研究经验与着述累积。希望能启发读者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不同身体经验的他人,并让读者能了解障碍研究的多元风貌与各种论述的起源与意义,以改善读者对障碍者的了解与态度。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王国羽


  目前为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系兼任教授,退休前为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学系教授。研究专长为障碍研究与相关政策及智障者老化相关研究,过去将近三十年时间长期参加国际智能障碍科学研究学会,担任该会理事等职务,推动亚洲地区的相关领域研究者网路建置工作。本身担任国内外学术期刊主编与编辑委员等,也在过去十年投入学术伦理工作,参与成大与中正大学研究伦理中心的设立与运作。

林昭吟

  台北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社会政策博士。研究兴趣为身心障碍与健康(Disability and Health)。相关着作为〈身心障碍者老化现象之概念探讨与初探性实证研究〉、〈当「不标准的病人」遇到医疗专业体制:身心障碍者就医经验的质化分析〉等学术论文。

张恒豪

  台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Mānoa分校博士。现任台湾障碍研究学会理事长。研究兴趣着重于障碍者权利运动、障碍研究的理论、障碍的文化与再现、障碍与教育、障碍与健康等。目前正进行障碍者权利论述的在地转译研究。
 

图书目录

序言
楔子─在社区中生活:体验障碍/王国羽

第 1 章 西方社会障碍历史与文化│张恒豪、苏峰山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障碍在西方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障碍文化的兴起与挑战
第四节 障碍者的正名与文化再现
第五节 结论:台湾脉络下的障碍历史与文化

第 2 章 障碍理论与政策:分配政治与公民身分│洪惠芬、王国羽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分配政治:国家、市场与家庭
第三节 障碍者的理想生活图像:社会模式与形式正义
第四节 从社会模式到人权模式:对障碍作为差异的再省思

第 3 章 障碍模型发展与核心概念│王国羽
第一节 损伤、障碍、功能限制与互动关系
第二节 医疗、社会、人权模型
第三节 测量层次与统计资料收集
第四节 台湾身心障碍人口资料与架构

第 4 章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功能与障碍分类及台湾身心障碍者鑑定制度设计│严嘉枫、王国羽
第一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功能与障碍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and Health, ICF)系统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功能与障碍分类─儿童及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 Children and Youth Version, ICF-CY)
第三节    台湾身心障碍鑑定与需求评估政策: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功能与障碍分类之应用历程

第 5 章 障碍立法发展与法律权益│林昭吟、张恒豪、苏峰山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国际组织与主要国家之障碍立法
第三节    我国之障碍立法:从慈善迈向权利
第四节    障碍者权益之相关法律议题
第五节    结论

第 6 章 无障碍环境│邱大昕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第三节    无障碍相关法规
第四节    科技与社会变迁
第五节    结论

第 7 章 交通与行动力│潘佩君
第一节    前言:交通可近性与交通贫穷的理论内涵
第二节    现行交通政策、措施、方案介绍
第三节    交通可近性与障碍者健康的关系
第四节    《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CRPD)中的交通可近性
第五节    使用者的外出行动经验与意见

第 8 章 身心障碍者的照顾支持服务:从机构照顾到自立生活│王育瑜、周怡君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身心障碍者照顾与支持服务的概念与西方经验
第三节 身心障碍者照顾与支持服务的台湾经验
第四节 结论

第 9 章 自我倡导│王育瑜、林惠芳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自我倡导」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第三节 国际组织与联盟性团体推动自我倡导的努力
第四节 结论

第 10 章 家庭照顾者│陈芳珮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家庭角色与家庭照顾
第三节    照顾经验
第四节    家庭照顾相关政策法规与服务
第五节    家庭照顾支持政策之设计
第六节    结论

第 11 章 医疗与健康照顾│林昭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理论观点
第三节 障碍者的健康问题与健康状况
第四节 障碍者的健康照顾需求与就医障碍
第五节 我国障碍者的健康照顾政策与研究
第六节 结论

第 12 章 障碍研究与融合教育│张恒豪、邱春瑜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特殊教育与不平等
第四节    特殊教育的标签与污名
第五节    身心障碍权利公约与障碍者的教育权
第六节    台湾的障碍者教育权的实践与反思
第七节    结论

第 13 章 障碍者的劳动与就业│吴秀照、陈美智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障碍者就业的观点探讨
第三节 障碍者就业政策与相关措施
第四节 我国障碍者的劳动状况与就业促进经费
第五节 障碍者职业重建服务的理想与现实
第六节 结论

第 14 章 障碍者与贫穷议题│王玉如、王国羽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贫穷与障碍动态累积循环的关系
第三节 人权模式的「差异」贯穿贫穷问题的核心
第四节 社会福利所得保障政策的矛盾

第 15 章 身心障碍、性别与性自主权│邱连枝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障碍研究:从性别盲视到酷儿理论
第三节    身心障碍女性的性别处境:「双重边缘化」(double marginalization)及残缺的性别图像
第四节    身心障碍者的「性/情慾」:性自主权的一体两面
第五节 结论

 

图书序言

第二章   障碍理论与政策:分配政治与公民身分
 
第四节  从社会模式到人权模式:对障碍作为差异的再省思
 
ADA 通过并施行之后没几年,英国政府也在障碍团体的施压下于1995 年实施《障碍歧视法案》(The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简称DDA)。到了2000 年,欧盟甚至将「禁止以障碍为由的歧视」明订为政策方针,建议各会员国将「反歧视措施」纳进障碍政策的议程中(Bickenbach et al., 1999;Pearson & Watson, 2007)。2006 年联合国通过《身心障碍者权利公约》(Conventions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简称CRPD)并在两年后生效,Bickenbach(2009)认为它象征由个人/医疗模式所主导的那种传统福利国家的障碍政策典范正式告终,新的典范开始取而代之。
 
一、CRPD 作为障碍人权模式:对社会模式的超越
 
尽管在对障碍的概念上深受社会模式的启发,但是大多数论者都指出:CRPD 对障碍政策的立场并不纯粹是对社会模式论点的复制,而是一种超越社会模式的「人权模式」(human right model)典范(Bickenbach,2009;Degener, 2016)。Degener(2016) 试图从以下六个面向去比较CRPD 作为障碍的人权模式与社会模式之间的不同,借以指出:CRPD 作为人权模式超越社会模式的创新性。
 
(一)就「应然层次」去指出损伤不能阻碍平等人权的取得
 
社会模式将障碍视作「社会建构」的结果,是对障碍者困境「实然层次」的描述。人权模式虽然接受社会模式对障碍的概念,但它进一步就「应然层次」主张:障碍者的身心功能损伤不能成为他们取得平等人权保障的阻碍。
 
(二)单凭反歧视立法不足以成事
 
对社会模式来说,障碍者无法工作与无法独立生活的依赖处境既然是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对障碍者的压迫,是一种歧视,那么最好的政策回应策略自然是反歧视立法。但CRPD 作为人权模式障碍政策典范并不只诉诸反歧视立法。Degener(2016: 4)认为CRPD 其实同时涵盖两组人权概念:一是跟反歧视立法关系密切的法律与政治权利;另一组则是涉及物质资源重分配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
 
换言之,CRPD 虽然採用社会模式对障碍的概念,但它并未像Silvers的形式正义那样完全扬弃传统福利国家对障碍者的政策回应策略。显然以分配正义为诉求的重分配制度,也是CRPD 人权模式促成障碍者取得平等公民身分并充分融入社会生活,必须仰赖的政策工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