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营业秘密」不论在国家经济表现、产业创新发展或企业利基优势,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经济层面,美国于2019年发布的年度智慧财产权报告(ANNU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TO CONGRESS)即指出:截至2018年底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调查中的智慧财产案件共195件,其中营业秘密案件占比最高共67件,损失保守估计达1,8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其损失之鉅,最终演变成为中美国际贸易战的导火线。在产业创新层面,欧盟智财局2017年的调查报告指出:有53%的欧盟中小企业运用营业秘密保护创新。在企业利基层面,我国专利王台积电于2018年全球专利数累积超过3.4万件,蝉联美国十大专利权人,更将营业秘密视为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来管理。
在政府执法端对营业秘密的保护,我国于2013年增订违反营业秘密法的刑责并加重境外犯罪处罚,2017年修正草案拟增订侦查程序中秘密保持命令制度等,拟以国家的力量支援企业的营业秘密保护。然而,侦查或判决实务常见,企业因未能釐清营业秘密范围,或未採取合理保密措施等原因,导致民、刑事败诉率均高,分别是93%、78%,显示要循司法途径保护营业秘密,其关键重点仍在企业内部的营业秘密管理。
哪些资讯是法院认定的营业秘密范围?营业秘密管理要到什么程度,才是法院认可的合理保密措施?始终是企业困扰的问题。因此,资策会科法所创意智财中心(下称创智中心)于2016年发布「营业秘密管理指针」,集结十年多国际智财政策、法制研析与辅导产业智财管理、推动智财管理制度验证的经验,引导企业掌握管理要项。今(2019)年为协助企业接轨具体实务操作,出版本书《从产业秘辛和实务数据探索营业秘密管理》,聚焦企业营业秘密管理实务常见的二大问题,「营业秘密范围确认」与「合理保密措施认定」。本书第一部分首先依据企业的营业秘密管理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各产业的营业秘密保护管理现况,引导读者掌握所属产业普遍存在的营业秘密管理弱点。第二、三部分则是筛选具代表性的判决实务,透过正反面具体个案,由法院观点引导读者认识营业秘密范围,以及合理保密措施必要的管理项目,并配合「营业秘密管理指针」提示诉讼证据保全应该留意的保密管理作法。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则是创智中心依据实际辅导企业,运用特制教具、跨部门沟通达成共识,建立营业秘密保护管理机制的经验,撰写专题文章与海外洩密风险因应问答集,期盼能助我国企业有效推动营业秘密内控管理,降低洩密风险、巩固产业竞争力。
这本书只是我们协助企业保护营业秘密的开端。由于营业秘密管理机制必须落实,才能达到保密防护的效果。为因应企业争取国际客户信赖、确保其供应商落实营业秘密管理的需求,我们亦以第三方公正角度,提供营业秘密管理制度查核服务,协助企业或其委外单位检视营业秘密管理现况,彰显营业秘密管理能量,精进保密管理机制。未来,甚至将跨域整合人工智慧、区块链、电子时戳等新兴科技,协助企业兼顾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持续优化营业秘密管理机制,整合法律遵循、资料管理、科技技术三面向,建立完善的营业秘密防护网。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
张瑞星
推荐序 化繁为简,直指企业营业秘密管理罩门。──经济部工业局
经济部工业局作为台湾产业发展的推手,念兹在兹皆是带领产业创新升级,促使产业转型再造。从早期工业经济以劳力密集为主的外销工业、能源工业与重工业,到后来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转而以高科技工业的发展为产业政策重点,一直到新一波资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应用,都为台湾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扎实基础。而在历经数十年的深耕发展,现今各国竞逐工业4.0的情况下,台湾也立基于自身的产业特色提出「5+2产业创新计画」,期待由政府领衔带领产业再次跃进转型进入新的世代。
持续技术发展所伴随而来的智慧财产议题,虽因近年企业智财意识萌芽而纷以不同方式受到重视,但根据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研究所(下称资策会科法所)于2017年针对上市柜公司进行的「国内企业智慧财产管理现况与需求大调查」显示企业仍面临诸多未解困扰,其中尤以营业秘密为甚。其原因或源于企业认知有误、或囿于成本、或疏于管理,致全球化工大厂巴斯夫在台子公司员工涉嫌窃取电子及化学品关键技术与制程;美商美光控告晋华与联电共谋窃密;南亚科离职员工涉嫌带枪投靠竞争对手等营业秘密外洩情事持续发生,可知台湾产业因为技术的领域,已然成为竞争对手觊觎目标,就连保护智财不遗余力之在台欧美企业亦饱受窃密事件所苦。
然而洩密态样形形色色,管理方式五花八门,企业应如何择取最有效的手段实为一大难题。值此关键时刻,资策会科法所创意智财中心为台湾企业量身打造营业秘密管理指南──《从产业秘辛和实务数据探索营业秘密管理》。除有系统的归纳分析各产业营业秘密管理缺失外,同时参採法院判决及己身辅导企业经验,提出精辟的管理建议。而且着眼于洩密高风险区的中国大陆,提示企业防范风险之具体作法,为对洩密束手无策之企业带来一场甘霖丰沛的及时雨。相信本书的推出,将成为巩固台湾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助力。
经济部工业局局长
吕正华 谨志
中华民国108年8月
推荐序 属于企业的营业秘密教战手册,简单告诉你法官怎么想。──经济部智慧财产局
台湾企业能在全球产业供应链占有重要关键地位,除了拥有专利外,企业本身「独家技术」或「独门秘方」的营业秘密,更是致胜的重要因素。像台积电公司有高达90%以上的技术是用营业秘密保护,而散落全台各地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也潜藏深具竞争力的营业秘密。要确保竞争优势,一定要做好营业秘密保护。
营业秘密的特点,就在其「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性」,要谈如何保护?就是要避免发生「覆水难收」的情形,因为一旦营业秘密外洩,上千万、上亿的研发投资与利益,可能就一夕化为乌有,更有可能危及企业存亡,因此企业建构完善的营业秘密保护机制,是必要的保命之道。
为了杜绝非法窃密,我国营业秘密法于2013年增订刑事责任,施行5年多来,累积许多实际案例。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10月底地检署受理并侦查终结的营业秘密侵害案件共380件,其中起诉102案,判决确定的19案中,也只有5案6人判决有罪,有高达七成多的案件不起诉,究其原因多是未能符合营业秘密三要件:秘密性、经济性、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保密措施,尤其是如何才能算「合理保密措施」?更是企业容易忽略而应强化之重点。有鑑于此,智慧局从2016年至今每年北中南举办「企业营业秘密合理保密措施研讨会」,透过台积电等业者分享典范作法,检察官分享侦办实务经验,来告诉企业界应该如何强化营业秘密保护的措施,期能提升企业保护营业秘密的意识。
为了方便企业建构完善的营业秘密保护机制,本局也编撰「中小企业合理保密措施SOP」,供企业参考,本书《从产业秘辛和实务数据探索营业秘密管理》的出版,则从实务观察获得启示,正好互相搭配。本书首先呈现台湾企业在不同产业领域保护营业秘密的现况,拉开序幕;再从实际案例逐项整理、分析原告、被告两造的攻防方法,并说明法院判决对营业秘密要件、侵害行为的认定标准,启发企业应如何思考及改善营业秘密的保护,让企业能够完善管理机制,非常切合企业需求。期望借由本书中摘录他人宝贵的经验,让更多企业的营业秘密保护能够「滴水不漏」,使企业发挥竞争优势,在激烈商场上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局长
洪淑敏
推荐序 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产业分析与法院判例评析转换为企业可直接运用之营业秘密管理作法。──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
近期两岸洩密、挖角案例频传,营业秘密保护成为台湾稳固产业发展与竞争之首要智慧财产布局策略。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作为「产业界代言人」的角色,深知目前台湾企业对于营业秘密被侵害时,无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甚感忧虑,特别是哪些技术/资讯可被认定为营业秘密保护、要如何保护才足以被认定达到「合理保密」措施多有疑问。有鑑于此,本会于2018、2019年「全国工业总会白皮书」连续提出强化营业秘密保护机制之政策建言,希望政府完备保护台湾产业核心技术能量的配套法令机制。
惟营业秘密保护的推动,除了本会的号召外,同时需要各界鼎力相助,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研究所创意智财中心(下称创智中心)长年担任政府智慧财产智库幕僚,亦扮演企业智慧财产营运之顾问辅导角色,是智慧财产国际政策、法制研析、产业辅导、查核验证等的专业单位,能投入致力于产业营业秘密保护,并将经验、知识出版专书,正唿应了本会的期待。
本书有别于市面上营业秘密书籍,由创智中心汇集历年实务研析与辅导经验,精准分析跨产业营业秘密保护弱点,提供企业具体营业秘密管理作法:
☆从数据分析看见跨产业之营业秘密弱点。
☆从法院观点了解营业秘密标的与管理措施判定要点。
☆从不同营运情境之设定,建构实务营业秘密管理方针。
透过上述本书三大构面之紧密串连,相信不论是研发、制造或服务导向之企业,皆能掌握该产业营业秘密主要风险,并能从中撷取合适之管理作法,踏出落实企业营业秘密保护的第一步!
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秘书长
蔡练生
推荐序 过去营业秘密的保护在我国产业界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因为大多数的情形,都是员工跳槽或自行创业,带走原有事业的客户名单、报价资料或是技术图说,而实务上也往往考虑离职员工利益,採取比较严格的认定态度,使得营业秘密侵害案件成立不易。然而随着数位化与网路的发展,窃取营业秘密更为容易,而被窃取者往往是该事业耗费许多财力、人力与时间得出之研发成果,也往往是该事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利器,一旦被窃取,不仅对于事业造成鉅大损害,也严重危害产业竞争伦理与秩序。因此如何强化产业界保护营业秘密的意识,并教导产业界採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当前与未来刻不容缓的课题。
资策会科法所长期以来深入耕耘智慧财产之管理与运用,对于协助企业营业秘密的保护与管理不遗余力。今将其累积多年的经验,结合产业与司法实务,不仅调查分析产业界营业秘密的管理现况,并对于我国法院判决与相关案例加以汇整研析,以掌握司法实务之脉动,且辅之以资策会过去辅导产业界推行智财管理之经验,最后有鑑于诸多台商营业秘密被窃受害甚深,对于中国营业秘密的保护情形与台商如何自保,予以分析探究并积极提出建议,深入浅出,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与参考价值,可以说是产业界营业秘密保护与管理的宝典,本人极力推荐之!
司法院大法官
谢铭洋
推荐序 我从十年前初次接触营业秘密与经济间谍法的议题至今,面对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虽然美国刑法是我的专业,出版多篇相关着作,演讲上课了几百场,我依然不敢说自己得以窥其全貌。
在智慧财产权的经营和布局中,营业秘密是最有趣也难度最高的项目。专利、商标、着作权本身都有体系,可以归纳为财产法益的保护概念,唯独营业秘密有高度的产业差异性与属人性,横跨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国家法益,冲击国家安全、民生物资、劳动保护、研发竞争。
和一般专利较多应用在高科技产业、着作权应用在文创产业、商标应用于品牌竞争不同,营业秘密涉及的广度极大。其可以如此亲民像早上起床喝杯咖啡的配方,中午吃个鼎泰丰小笼包的制程,手提客家花布染包的印染方式,到中药枇杷膏的秘方、按摩精油的调制、公司经营的客户名单、中央厨房的配送流程,无一不与营业秘密相关。其也可以复杂高阶到如医药的实验、国家武器研发的成果、重要半导体产业机台摆放的位子、各种金融、科技和生物的资讯,各种通讯讯息和数据,通通都可能是营业秘密所要保护的对象。
所以,每碰到一个新的营业秘密案件,几乎就是要法律人去理解一个新的产业。如果要我列举当代最有趣也最有挑战的法律议题,营业秘密无庸置疑可以排名第一,尤其,在美中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大战中,涉及核心研发能力的营业秘密与经济间谍议题,是左右贸易战结果的关键。
台湾的产业在营业秘密的议题上,必须面对两个重要的挑战:第一是确保自家的研发成果不被他人(包括员工)非法窃取,第二是确保自己和自己的员工不去侵害他人的营业秘密。这两件事情的违反,不但有民事责任,更可能负担刑事责任,不仅在台湾如此,在美国、中国、韩国目前的法制下亦然。
资策会科法所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研究机构,不仅因为这么多年来,这个机构一直努力提供科技产业需要的法学能量,更因为在里面研究的许多同道,都学有专精而且富有理想性。今年,由政大法律系、交大科法所毕业的学生萧郁溏,荣获了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史丹佛大学三所大学法学院的法学硕士入学许可。郁溏自交大科法所毕业后,数年来一直在资策会从事研究工作,这维持了她对科技法律研究的敏感度与创新性,所以她的研究主题与申请材料能得到名校的肯定。
此次资策会科法所特别邀请各专家就营业秘密的管理,最棒的是,本书将营业秘密保护和管理的观察与建议,以产业别来区分,如:资讯科技业、传统制造业、医药民生制造业、服务业,就不同产业提供不同的营业秘密管理知识。由于餐饮业和制造业需要的营业秘密保护全然不同(试想:小笼包和钥匙的制作和行销过程当然不可能相同!)因此本书实为对我国产业所为之大功德,也信书籍出版后,将获得广大回响,令人十分期待,因此特为之序。
国立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科法学院金融监理与
公司治理中心主任
林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