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法学新课题(十四)

台湾法学新课题(十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法学
  • 法律研究
  • 法学新议题
  • 台湾法律
  • 法治
  • 学术专著
  • 法律问题
  • 社会发展
  • 交叉学科
  • 法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收纳五篇台湾法学会2018年度法学会议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题目分别为「新世代司法改革的理与力」、「宪法诉讼法草案评析——以人民声请法规范宪法审查及裁判宪法审查为中心」、「民意趋向与司法制度选择——从法与社会的观点出发」,「建构商业法院——从商业事件审理法谈起」,「毒品危害防制之司法资源整合:以多元处遇及毒品法庭为中心 从毒品多元处遇谈毒品法庭——兼论美国毒品法庭」,各篇论文均见作者独到见解,内容丰富多样,具有相当之学术价值,相信能对读者有所启发,期盼本书对台湾法学之研究与发展,有所贡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秉成


  行政院政务委员

江嘉琪

  中正大学法律学系专任副教授

李立如

  中原大学财经法律系副教授

管静怡

  司法院民事厅调办事法官

林达

  台湾台北地方检察署检察官

 

图书目录

.序/陈彦希
.新世代司法改革的理与力/罗秉成/1
.宪法诉讼法草案评析-以人民声请法规范宪法审查及裁判宪法审查 为中心/江嘉琪/41
.民意趋向与司法制度选择 —从法与社会的观点出发/李立如/63
.建构商业法院-从商业事件审理法谈起/管静怡/127
.毒品危害防制之司法资源整合:以多元处遇及毒品法庭为中心
从毒品多元处遇谈毒品法庭-兼论美国毒品法庭/林 达/151

图书序言



  本期的【台湾法学新课题】,仍然以司法改革为主轴。

  第一篇是罗秉成政务委员所撰拟的《新世代司法改革的理与力》。罗政委长年关怀司法发展,他将2016年11月总统府司改国是会议所发起的司法改革,提供详细的记叙与分析,并就其内容与前次司法改革进行比较,以及检讨迄2019年1月止,各项司改议题的落实程度。对于想要快速掌握司法改革重点的人,这篇是必须一读的文章。

  第二篇是江嘉琪教授所撰拟的《宪法诉讼法草案评析》。江老师于2018年11月在本学会的研讨会对草案提出评析,不久立法旋即完成。因此,这篇文章虽名为草案,实系以正式完成立法的内容作为评述对象。该文章除了针对宪法诉讼法重要内容评述立法过程之外,也从比较法观点,介绍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法,作为衬映对照的题材。文章的副标题则点出本次立法的重点之一,即人民声请法规范宪法审查及裁判宪法审查。读者若希望理解新法与旧司法院大法官审理案件法之重大差异,这篇文章可提供精要的指引。

  第三篇是李立如教授所撰拟的《民意趋向与司法制度选择-从法与社会的观点出发》。如文章的副标题所示,本篇是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观察,李老师比较西班牙、南韩及日本等国人民参与审判制度的异同,重点在于人民对各项制度的反应,并佐以司法院所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文末并建议审判制度的设计,应以获取社会正当性为根本。读者若对民意调查之实证数据如何影响审判制度设计有兴趣,这是应该先读的文章。

  第四篇是台湾高等法院管静怡法官所撰拟的《建构商业法院—从商业事件审理法谈起》。台湾的民法採取「民商合一」,与德国不同,并没有独立的商法,也不区分所谓一般人与商人(Kaufmann/Kaufleute)。因此,在基本法不分民商的法律土壤上,打算移植泊来的商事法院新品种,毋宁是相当冒险的事。不过,诚如管法官在文章中所记述,面对错综复杂的商业争议,必须具有丰富商业知识的法官,才有能力理解并处理。目前司法院已经将设立商业法院作为重要指标,读者若希望尽早了解将来商业法院的组织结构与审理方式,这篇是不能错过的文章。

  第五篇是林达主任检察官所撰拟的《毒品危害防制之司法资源整合:以多元处遇及毒品法庭为中心 从毒品多元处遇谈毒品法庭—兼论美国毒品法庭》。毒品案件的妥适处理,也是这次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林主任以其多年办理毒品案件的丰富经验,检讨我国司法制度处理毒品案件的缺失,并以详细篇幅,介绍纽约州布鲁克林毒品法庭制度,希望以他山之石的成效,作为我国改造处理毒品案件制度的借鑑,让吸毒者能由「犯人到病人」进而恢复为健康的国民。对于关心毒品案件实况的读者,这篇文章提供充份的资讯与实务家的观点。

  深体社会脉动,维护人权正义,一向是台湾法学会的核心任务。本会各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在今年举办许多极富意义的座谈会及研讨会,上述各位教授、司法官针对司法改革议题提出宝贵的见解,都是希望能协助司法权妥适运作,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平和美好。我谨代表台湾法学会理监事感谢全体会员的热心襄赞,谢谢本会雅珍秘书的辛劳,以及元照出版公司的支持,让【台湾法学新课题】能够继续在法律的圣殿传达或许微弱但坚毅的声音。

台湾法学会理事长
陈彦希
2019年10月30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就像一场及时的甘霖。近年来,台湾的法律体系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各种新挑战层出不穷,很多过去的法条、判例似乎已经无法完全应对当下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触及社会结构、科技发展、甚至人伦伦理的议题,常常让我们感到法律的滞后与无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新课题”,光是这个主题就足够吸引我了。我一直觉得,一个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法律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否能积极地回应并引导社会的发展。我很期待这本书能从不同的角度,剖析这些新课题背后的复杂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梳理,更希望能看到作者们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甚至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找到突破口。毕竟,我们生活在台湾,这些法律的演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权利,甚至是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所以,对于一本敢于触碰这些“新课题”的书,我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它能为我们这些关心法律、关心台湾未来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和深入的洞察。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心情是挺复杂的。一方面,是对“新课题”这个主题的好奇和期待,另一方面,也有一丝丝的担忧。我们都知道,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一件非常审慎的事情,任何“新”的尝试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这本书的内容,我更希望它能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而不是凭空想象或者一味地追求新奇。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体现台湾社会独特性的法律议题,比如如何处理本土特有的文化习俗与现代法律原则的冲突,又或者是在特定经济发展模式下,法律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深入研究,提供有数据支撑、有逻辑论证的分析,而不是流于表面。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引发一些关于法律的“再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法律体系,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地方需要与时俱进。毕竟,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说实话,当初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主要是因为它“新课题”这个词。台湾的法学研究,总感觉有时候会陷入一种循环论证,或者停留在对既定理论的不断阐释上,而真正能触及前沿、具有开创性的讨论却不太多。这“十四”这个数字,也暗示了这是一个系列或者是一个积累,感觉作者们应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计划、有体系地在耕耘。我尤其关心那些涉及新兴科技和跨领域议题的法律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的责任归属、数据隐私的保护边界、还是基因编辑的伦理挑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绕不开的话题,而台湾的法律体系在这个方面,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这本书如果能集结一批有识之士,去正面迎击这些难题,提出独到的见解,甚至挑战一些固有的法律思维模式,那将是极具价值的。我希望它能带来一些“破局”的力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而是能够真正地启迪思考,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对话,最终推动法律的进步,让台湾的法治建设更上一层楼。

评分

最近社会上关于一些法律争议的讨论,我都有关注,觉得很多问题都相当棘手,而且似乎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可以套用。有时候看新闻,听到一些专家的解读,觉得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过于保守,很难找到一个既能兼顾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平衡点。这本书既然是关于“法学新课题”,我猜想里面应该会涉及一些比较前沿、甚至是一些目前社会上还在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在社会变迁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如何让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而不是僵化不变;又或者,在面对一些跨国性的法律挑战时,台湾的法律体系应该如何定位和应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扎实的理论分析,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新课题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能看到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者潜在的解决方案。我个人非常欣赏那些敢于挑战现状,勇于提出新想法的作者,因为正是这样的思想碰撞,才能不断催生出新的法律规范和理论。

评分

我之所以会特别关注这本书,是因为近几年感觉台湾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法律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石,似乎需要及时地调整和更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本书名为《台湾法学新课题(十四)》,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它抓住了当下最核心的问题。我对于那些涉及社会公平、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法律议题特别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这些“新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法律解决方案,甚至能够为未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式,引领我们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法律问题。毕竟,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需要法律不断地自我革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体民众的福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