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儒学思想研究

黄宗羲儒学思想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黄宗羲
  • 儒学
  • 明清思想
  • 学术史
  • 中国哲学
  • 理学
  • 心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黄宗羲(1610~1695),字太沖,号梨洲,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同称清初三大儒,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盛誉。

  本书以黄宗羲的儒学思想作为研究主轴,界定黄宗羲的思想为内在超越的元气一本论,并考察了黄宗羲与其师刘宗周的思想关联,梳理了黄宗羲品评宋明儒学的义理纲维,审定了黄宗羲与吕留良、潘平格、陈干初的学术争论,辨析了黄宗羲针对佛老与天主教的学理批判,阐释了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天下情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朱光磊


  1983年生,江苏苏州人。

  现职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学历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博士
  .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
  .南京审计大学管理学学士

  研究
  .中国哲学
  .中国管理哲学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晚明的社会变迁
一、社会风气的变化
二、学术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黄宗羲的学思进程
一、人生历程的分期
二、相关文献的考证
 
第二章本体与工夫
第一节气与理
一、流行与主宰
二、主宰的别名
三、流行的变化
第二节性与心
一、性善与性恶
二、人心与道心
三、以心而着性
四、理气与心物
第三节工夫论
一、起点的前理解
二、显现自我主宰
三、回复完整本体
第四节即工夫即本体
一、盈天地者何
二、本体的充实
三、工夫的多样
 
第三章学脉与史慧
第一节回护与赞许
一、周敦颐
二、程颢与程颐
三、程门弟子
四、陆九渊
五、陈献章
六、王阳明
七、江右王门
第二节简别与批判
一、心外别寻主宰为理
二、单就心之主宰为理
三、单就心之流行为理
附论:东林三君子
第三节继承与发展
一、对于蕺山学的认识
二、对于蕺山学的发展
第四节经史与经世
一、儒者之学,经纬天地
二、言性命者,必究于史
三、功力所至,即其本体
四、道由器见,续传绝学
 
第四章分辨与定位
第一节黄宗羲与吕留良
一、吕留良的学术宗旨
二、黄、吕哲学架构比较
三、黄、吕政治思想比较
第二节黄宗羲与潘平格
一、潘平格的学术宗旨
二、黄宗羲对潘平格的批评
三、黄、潘哲学架构比较
第三节黄宗羲与陈干初
一、陈干初的学术宗旨
二、黄宗羲对陈干初的评价
三、黄、陈哲学架构比较
 
第五章    佛老与天主
第一节黄宗羲与佛教
一、辟佛之史实
二、性理与气心
三、儒学与佛学
第二节黄宗羲与道教
一、老学之界定
二、儒道之辨别
三、易学之核衡
第三节黄宗羲与耶教
一、上帝之意涵
二、耶稣与人鬼
三、天堂与地狱
 
第六章政道与治道
第一节王霸之分与人性之辨
一、王道与霸道
二、为己与为人
第二节成人成物的治道佈局
一、君民之关系
二、权益之关系
第三节明夷待访的历史意义
 
余论黄宗羲与启蒙
 
附录一论许孚远儒学思想之归属
附录二《明儒学案.师说》「邓先生」考述
附录三论《明儒学案序》原本与改本的学理关系
附录四黄宗羲的气节问题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本书以黄宗羲的儒学思想为研究的着重点。由于黄宗羲对于宋明儒学的发展问题以及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问题都有卓越而系统的见解,故此书并不局限于单纯的黄宗羲哲学思想的阐述,而对于以上问题皆作一定的釐清和探讨。考察黄宗羲的哲学形上学,也就是借鉴《明儒学案》等文本的思想理路来考察宋明理学发展的内在脉络;考察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也就是借鉴《明夷待访录》等着作来考察儒家外王思想的根本精神。如果黄宗羲能在这两部分都作出卓越的成效,那么黄宗羲的学思探索可以视作传统儒学面对未来转化革新的伟大创举。

  本书一共可以划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是对于黄宗羲着作的考辨和黄宗羲思想的分期,认为《孟子师说》体现了黄宗羲的思想,以及否定了钱穆关于黄宗羲晚年思想转变说。

  第二部分是第二章至第五章,为本书的主体部分,阐述了黄宗羲的理气心物的哲学系统以及黄宗羲依此系统与其他学人的学理交涉。文章一方面通过本体与工夫两个层面的介入,定位黄宗羲的哲学系统,认为黄宗羲的哲学是对于刘宗周诚意慎独之学的合理继承与创新发展,而传统「盈天地皆气」与「盈天地皆心」并无唯心唯物的矛盾对立,反而是「即流行即主宰」内在超越的元气一本论的恰当表述。另一方面,以重新定位的黄宗羲哲学系统为基础,重新审视黄宗羲与其他学人的思想关系。(1)黄宗羲撰写《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笔者釐清了黄宗羲的思想,其所评价的儒者的思想,以及黄宗羲对于这些儒者的评价。可以看出,黄宗羲的评价标准具有他自己一贯的哲学主旨。黄宗羲是一个具有自我哲学思想的哲学史家,故此部分相当于借助黄宗羲重新梳理出一部简明而视角独特的宋明儒学史。(2)黄宗羲与吕留良、潘平格、陈干初皆有思想交往。笔者釐清了吕留良、潘平格、陈干初的思想。笔者在此的看法为:其一、吕留良与黄宗羲的反目深层原因在于二人哲学思想所引致的政治理念的差异;其二、潘平格、陈干初的哲学思想前人研究的较少,笔者从第一手资料入手,重新界定了潘平格与陈干初的思想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了黄宗羲与潘平格之争,黄宗羲与陈干初之争。(3)黄宗羲与佛教、道教、天主教的关系。前人对于黄宗羲的宗教观研究不多。笔者分析并评价了黄宗羲所理解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并对黄宗羲批评告子、程朱为佛老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第三部分是第六章,是在第二部分黄宗羲哲学系统的基础上,分析黄宗羲的政治哲学。由于笔者对于黄宗羲的哲学系统之界定与传统黄宗羲研究的隐性唯物论定位不同,故以此相关的政治哲学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是从主体性的「成己成物」扩充为主体间性的「成己成物成人」(即:人人皆能「成己成物」),在不失主宰的流行扩充之下,成就人人皆能自我完善的天下本体。

  第四部分为余论和四个附录。余论表述了笔者认可黄宗羲为启蒙思想家的若干理由。附录一辨别了黄宗羲的太先生许孚远思想的源头,反驳学界认为许孚远为程朱派的错误论断,而认为许孚远思想来自陈献章、湛若水心学之一脉。附录二考证了《明儒学案》「师说」中邓先生为邓元钖,反驳学界的邓定宇一说。附录三比较了《明儒学案》序的原本与改本关系,认为两者根本思想一致,反驳钱穆的晚年思想变化说。附录四阐述了黄宗羲的气节,评判了黄宗羲的人格。

  本书採用文本诠释学的方法。基于现有文本,尽量自觉地抛开先有之见,就文本自身进行研究,将黄宗羲思想的零碎段落按类整编,以「同情之了解」的方式,寻找这些零碎思想段落后面活生生的思想整体,并将之以学术规范的方式表述出来。

  本书初版原名《回到黄宗羲──道体的整全展开》,由苏州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发行。修订版更名为《黄宗羲儒学思想研究》,由翰芦图书出版发行。修订版在苏大版的基础上,删除了第一章「研究历史的回顾」一节,第六章「政道源流与两项维度」一节,增加了「明夷待访的历史意义」一节,并对部分用语和错字进行了修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