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地域不同,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等諸方面各有差異,
少數民族不僅與漢族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也創造了異彩紛呈的民族節慶文化。
◤節慶的起源與特性
節慶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深層文化積澱的產物,與天文、曆法、民族思維方式、民間信仰,文化心理等密不可分,蘊含著社會學、人類文化學、哲學、文藝學等豐富的內涵。其中,文化訊息承載最為密集、情感色彩最為濃烈、記憶傳承最為有力的,當屬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祭敖包」
不管男女老幼都要排成長長的隊伍圍著敖包沿順時針方向轉三圈,邊轉邊向敖包滴灑鮮奶和酒,然後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將帶來的石頭添加在敖包上,並用柳條、哈達、彩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虔誠的祭祀天地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家宅平安、六畜興旺,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與宗教色彩。
◤維吾爾族的「諾魯孜節」
諾魯孜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類似於漢民族的春節。該節日形成初期,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突厥部落的先祖過著遊牧生活,他們在晚冬初春把晝夜時差持平之日稱之為「日生」、「年頭」,並把此日開頭之月稱為「羊羔月」,此時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復甦、牲畜產仔,牧民們一面歡度節日,一面滿心歡喜地清點安全越冬的牲畜,準備新的草原放牧。
◤藏族節慶
藏年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日,從拉薩到西藏各地,人們以最奔放的心情、最精心的準備、最美好的祝願歡慶新年的到來。從藏歷十二月上旬起家家戶戶都有用桶和盤浸泡青稞,然後用酥油、白面和糖作「喀賽」。各家都有要準務一個叫「切瑪」的五穀鬥,鬥用木材製成,外面繪有彩色花紋圖案,裡面一半裝炒熟的麥粒和蠶豆,一半裝糌粑和人蔘果,上面插青稞穗,再點綴一些小塊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