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閤中、西醫學理,淨化血液、排水毒的食療健康法
˙日本No.1自然醫學傢的「慢性病治療寶典」
˙揭開現代醫學無法治癒慢性病與難治重癥的原因
˙天天紅蘿蔔蘋果汁、生薑紅茶,少食多健康
˙不用看醫生,不吃藥,疾病照樣能痊癒!
不依賴現代醫學,疾病也能痊癒!
癌癥、腦梗塞、心肌梗塞、高血壓等現代文明病,即使多數民眾已徹底實踐控製鹽分和補充水分,患者依然持續增加;雖然科學傢開發齣優良的抗生素,肺炎依然有增無減;在美食和飽食主義之下不知營養不良為何物的現代文明人,卻也齣現不少難治之癥和奇怪疾病。看到這些現實情況,令人不禁要懷疑西醫對於慢性病的觀點與治療方式是否有什麼重大錯誤。但不可否認的,現代醫學在診斷學和急救醫學方麵非常發達。也就是說,現代醫學在將身體修復至接近原來生理狀態,即幫助身體恢復原狀的治療方法上成果顯著。但對於真正危害大眾健康與侵蝕醫療資源的慢性病和難治病癥上,現代醫學無法提供有效、可痊癒的幫助。
本書中,石原博士集結瞭多年的斷食與自然醫學治療經驗,將告訴讀者對你真正有效的「不用看醫生、不必吃藥,疾病一定能痊癒」適閤每一個想要讓自己更健康的人。
作者簡介
石原結實
1948年齣生於長崎縣。畢業於長崎大學醫學部,專攻血液內科,並取得同所大學醫學博士資格。之後更前往以難治疾癥的飲食療法而聞名世界的瑞士貝納醫院研習,且超過五次親赴喬治亞共和國的高加索長壽村探查,榮獲喬治亞共和國科學協會長壽醫學會榮譽會員。曆代祖先皆為日本古代種子島國藩主的禦醫。
石原博士曾在長崎原爆醫院服務,接觸過許多現代醫學無法治癒的病患。1985在伊豆、伊東地區開設斷食療養所,施行以「紅蘿蔔蘋果汁」「運動」「溫泉療養」為主的斷食指導。獨創引入中醫的食療法極受日本各界名人信賴。目前為石原診所院長,也參與廣播、電視有關健康議題的節目,每年巡迴日本全國演講約50~60場,一年著書10~20冊,堪稱日本No.1的自然醫學養生傢。
譯者簡介
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係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曾任牛頓雜誌叢書主編、日本文摘主編、民生報日文編譯,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嚮危機挑戰》《企業的壽命》《輕鬆瞭解會計》《梵榖的遺言》《寫給患者和傢屬的癌癥醫療聖經》《這樣要去看醫生嗎?》《不生病的生活》係列等。
前言 不依賴現代醫學,疾病也能痊癒! 003
第1章 血、津液與氣流暢,就不會生病!
百病皆起因於血、津液與氣的流不順暢! 018
血、水、氣相互關連 019
1改善血流,使血液清澈 021
寒冷的部位血流不順暢 023
改善瘀血的生活療法 026
○1──石原式「清晨鬍蘿蔔汁瘦身法」 026
○2──多利用具有淨血作用和造血作用的黑芝麻 027
○3──食用可消除瘀血、改善婦女病的蘿蔔葉 027
○4──具有淨血作用的黑豆與黑砂糖一起煮,每餐食用 028
○5──下半身加溫 028
○6──毛巾浸老薑液熱敷腹部 028
經驗談 血流改善後卵巢囊腫消失!──(四十五歲女性) 030
<瘀血1>齣疹子(蕁麻疹、濕疹、過敏等)?因應方法 032
<瘀血2>炎癥 (發燒、食欲不振)?因應方法 034
<瘀血3>動脈硬化、血栓癥、結石?因應方法 036
<瘀血4>腫瘤(癌、肉瘤、息肉等)?因應方法 038
2攝取具有利尿作用的水分,改善津液的流動 042
經驗談 將水分排齣後,所有癥狀消失!──(五十二歲女性) 043
改善水毒的生活療法 049
○1──石原式「清晨鬍蘿蔔汁瘦身法」 049
○2──中午吃熱蕎麥麵或熱山藥蕎麥麵 050
○3──晚餐要這樣吃 050
>○4口渴時喝生薑紅茶(每天三至五杯) 051
<水毒1>過敏?因應方法 054
經驗談 有效排泄體內廢物,異位性皮膚炎痊癒瞭!──(三十歲女性) 058
<水毒2>心悸、頻脈、心律不整?因應方法 060
<水毒3>頭暈、耳鳴、突發性重聽?因應方法 063
<水毒4>疼痛(頭痛、神經痛、腰痛、腹痛等) 065
○1頭痛、肩頸僵硬?因應方法 066
○2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一般的疼痛?因應方法 068
○3腰痛?因應方法 070
○4腹痛?因應方法 071
<水毒5>腹瀉?因應方法 073
<水毒6>宿醉?因應方法 075
<水毒7>異型狹心癥?因應方法 077
<水毒8>水癲癇?因應方法 079
<水毒9>高膽固醇、高中性脂肪、高血糖?因應方法 081
3改善氣的流提振旺盛精力 083
氣滯(氣的病)的癥狀檢測錶 085
疾病與氣的持有方式關係密切 087
改善氣的病(憂鬱癥、自律神經失調癥、精神官能癥)的生活療法 090
○1──日常飲食中充分利用紫蘇葉和生薑 091
○2──充分攝取陽性食物,避免過多陰性食品和水分 092
○3──利用入浴、運動提高體溫 092
○4──每天至少照射三十分鍾陽光 093
○5──經常大笑或想美好的迴憶和自己喜愛的事物(旅行、風景、心愛的傢人等)093
○6──抱持感謝的心情 093
經驗談 寒冷和水分過剩所引起的「憂鬱癥」終於痊癒!──(二十七歲女性)094
第2章 「少食」「暖身」,疾病一定能痊癒!
「食欲不振」「發燒」是身體治癒疾病的重要本能 098
1為什麼食欲不振能治療疾病? 099
專題 細菌、癌細胞與白血球的關係 104
經驗談 粗食、少量的真正意義──(五十歲男性) 105
2為何發燒能治療疾病? 109
3「食欲不振」和「發燒」是治療萬病的世界名醫 112
○1減少食量 114
保持健康的基本食物! 116
在治療疾病的人應選擇能淨化血液的食物 120
○2使身體溫暖 129
使身體溫暖的食物與使身體寒冷的食物 130
藉走路或運動使身體溫暖 134
藉入浴使身體暖和 138
唱歌、大笑、說話都能使身體溫暖 139
第3章 永久保存版!石原式疾病痊癒療法
中醫和西醫對疾病的想法是一緻的 142
1炎癥(以○○炎來錶示) 144
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會發燒的炎癥】?因應方法 145
膽囊炎【會發燒的炎癥】?因應方法 147
膀胱炎、腎盂腎炎【會發燒的炎癥】?因應方法 149
胃炎、胃潰瘍、胃癌【很少發燒的炎癥】?因應方法 151
肝病(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很少發燒的炎癥】?因應方法 154
經驗談 藉飲食療法治癒肝硬化!─────(六十二歲男性) 157
皮膚化膿性炎癥(癤子、麵疔、癰、青春痘等)?因應方法 161
白帶(子宮內膜炎、卵巢炎、陰道炎、子宮頸炎等)?因應方法 164
腎髒炎?因應方法 166
2腫瘤(癌、肉瘤)?預防和因應方法 168
經驗談 以自然療法治癒癌癥!────(三十九歲男性及其他) 176
3退行性疾病 186
肥胖?因應方法 186
糖尿病?因應方法 190
經驗談 藉生活療法治癒糖尿病!────(五十八歲男性) 194
脂肪肝?因應方法 196
膽結石?因應方法 197
痛風?因應方法 199
動脈硬化?因應方法 202
4循環障礙 204
高血壓、腦血栓、心肌梗塞?因應方法 204
經驗談 減重十五公斤,一切恢復正常值!───(四十五歲男性) 208
經驗談 鍛鍊下半身使身體復原!───────(五十八歲男性) 210
經驗談 擺脫狹心癥和靜脈瘤!───────(六十歲女性) 214
心髒衰竭(浮腫)?因應方法 215
痔瘡?因應方法 219
5免疫異常 221
過敏?因應方法 221
自體免疫性疾病?因應方法 222
經驗談 鬍蘿蔔汁治癒潰瘍性大腸炎───(六十歲男性) 228
經驗談 除瞭潰瘍性大腸炎之外,青春痘、月亮臉也痊癒!───三十九歲男性 230
經驗談 血小闆低下紫斑病痊癒!─────(七十歲女性) 232
結語 「食欲不振」和「發燒」是「世界二大名醫」 235
前言
不依賴現代醫學,疾病也能痊癒!
日本國民醫療費用高達三十兆日圓,幾乎相當於國傢預算的三分之一,但是疾病並沒有減少的跡象。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九六五年時醫師人數隻有十萬九韆人,之後連年增加,到瞭二○○○年時增至大約二.五倍的二十五萬五韆人,但是如圖1所示,癌癥(惡性新生物)和心髒疾病(以狹心癥、心肌梗塞為主)也不斷增加。
更奇妙的事,優良而且強力的抗生素相繼問世,但是肺炎還是持續增加。 而且,最近三、四十年來,日本全國提倡減鹽運動,「鹽對身體有害!」的觀念已深植所有日本人的腦子裏。但是高血壓的患者依然有增無減。
占日本人死亡原因第二和第三名的心髒疾病(主要為將營養送至心髒肌肉的冠狀動脈中齣現血栓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缺血性心髒疾病)和腦梗塞,都屬於血栓癥,十餘年來,雖然醫師和營養師大力宣導多攝取水分,但心肌梗塞和腦梗塞還是每年增加。
另外,需要洗腎的腎衰竭患者也不斷增加(參見圖2);四十歲以上的人,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有糖尿病,超過五十歲的人,更是四個人中就有一人。
圖錶3是日本死亡原因排行榜。
近年來,重視「科學」的西洋醫學,仍有許多不知原因或高竪白旗的不治之癥。
而且,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自覺癥狀或定期赴醫院求診,特彆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更有六成因為某些原因而定期就診。因此日本可說到處是疾病和病人。
有資料顯示,接受健康檢查的人,超過八成齣現異常(值),完全正常的人不到二成。
日本厚生勞動省前身厚生省的「癌癥篩檢有效性評價研究小組」,召集人東北大學醫學部長久道茂教授,一九九八年根據過去每年二韆五百萬人接受癌癥篩檢的資料發錶研究報告指齣,肺癌、乳癌、子宮體癌「受檢者與非受檢者的死亡率並沒有太大差異」,引起瞭相當大的震憾。他發錶這項報告的第二天,日本三大報都以整版篇幅來報導「癌癥檢查無效」。
由此來思考,很多人懷疑看似非常發達的「醫學」到底是什麼,也就不足為奇瞭。
確實,現代醫學有許多瞭不起的成就。例如,透過血液檢查可以診斷肝炎、腎髒病、內分泌的疾病、炎癥、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的膠原病,利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幾乎可以觀察全身的器官內部,來掌握異常狀況。
另外,因為交通事故而破碎的骨骼、肌肉、內髒都可以修復,因為心肌梗塞而瀕臨死亡的病人,也可以將氣球導管插入冠狀動脈,去除血栓,以保住病人性命,這些都是值得贊揚的成就。
換言之,現代醫學在診斷學和急救醫學方麵非常發達。所謂急救醫學,是指將身體修復至接近原來生理狀態的治療方法,可說是一項幫助身體恢復原狀的作業。
但如開頭處所述,癌癥、腦梗塞、心肌梗塞、高血壓等現代文明病,即使徹底實踐限製鹽分和充分補給水分的作法,依然持續增加;雖然開發齣優良的抗生素,肺炎依然有增無減;在美食和飽食主義之下,不知營養不良為何物的現代文明人,卻也齣現不少難治之癥和奇怪疾病。看到這些現實情況,令人不禁懷疑西洋醫學對於慢性病的觀點與治療方式是否有什麼重大錯誤。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並非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實用性的建議。我一直覺得,健康應該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而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書中的一些小章節,比如關於如何選擇當季食材、如何調整午餐的搭配,甚至是簡單的睡前放鬆方法,都讓我覺得非常貼近我自己的生活。我曾經嘗試過很多“速成”的健康方法,結果總是難以堅持,甚至適得其反。但這本書的理念是循序漸進,它更像是在引導我一點點地調整我的生活節奏,讓我重新認識身體的需求。例如,書中關於“腸道健康”的部分,我以前隻知道要多吃蔬菜,但它卻詳細地解釋瞭不同種類益生菌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發酵食品來補充,這讓我對“吃”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我特彆欣賞作者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智慧,讀起來就像和一位長輩在聊天,讓你感到安心,同時也充滿瞭學習的動力。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建立起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讓健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觸手可及的日常。
评分我一直有一個睏惑,為什麼即使我吃得“很健康”,運動量也足夠,身體還是會時不時齣現各種小毛病?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它沒有像許多健康書籍那樣,僅僅強調“吃什麼”或“做什麼運動”,而是從一個更全麵的“生活方式”層麵去解讀健康。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修復”和“平衡”的理念。它讓我明白,健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調整和修復的過程。書中關於“睡眠的質量”比“睡眠的時長”更重要,以及如何通過“腸道菌群的平衡”來影響整體免疫力等觀點,都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一直忽視瞭睡眠和腸道健康的重要性,而這本書則讓我認識到它們對身體的深遠影響。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身體的運作機製,學習如何通過更科學、更自然的途徑來達到長期的健康狀態,擺脫那些反復齣現的小毛病,真正實現“身心健康”。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對“為什麼會生病”這個問題感到睏惑。現代醫學雖然在治療方麵非常先進,但對於疾病的預防和深層原因的探討,我總覺得還缺少一些東西。這本書正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它沒有直接給齣“治愈”的方案,而是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探討瞭導緻身體不適的根本原因,比如環境因素、心理壓力、甚至是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身體的信號”的解讀,它教會我如何去傾聽身體發齣的各種細微的聲音,而不是等到問題嚴重瞭纔去忽視。讀完一部分關於“壓力與健康”的內容,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長期失眠和易怒,很大程度上都與我缺乏有效的壓力管理有關。書中提齣的“正念呼吸”和“感恩練習”等方法,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實踐起來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平靜。我迫切地想將這些理念運用到我的生活中,去探索身體更深層次的健康奧秘,並學會如何從根源上預防疾病的發生。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被一堆生活瑣事壓得喘不過氣,身體也跟著發齣瞭各種小小的抗議:疲勞、頭痛、偶爾的消化不良,感覺自己離“健康”這個詞越來越遠。市麵上關於健康的科普書很多,但很多都充斥著復雜的專業術語,或者是一些難以堅持的極端方法,讓我望而卻步。而這本書的標題——「健康保證班」——一下子就吸引瞭我,它給人的感覺就像一位值得信賴的老師,要帶著你一步步走嚮健康,而非僅僅是提供一些信息。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像一個“班級”一樣,有條理地、係統地講解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不僅告訴我“是什麼”導緻瞭我的不適,更能告訴我“怎麼做”纔能真正改善。尤其是“自然醫學”這個關鍵詞,讓我聯想到那些溫和而根本的療法,而非僅僅依靠藥物。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通過調整飲食、作息、運動,甚至是心理狀態,來提升身體的自愈能力,從而達到一種更持久、更積極的健康狀態。我買這本書,就是想獲得一套實操性強、易於理解、並且能夠真正讓我感受到改變的健康指南。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遠不止於提供一些健康資訊,它更像是一場關於“重新連接”的旅程。連接身體,連接自然,甚至連接內心的平靜。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疏離”,我們對身體的感受變得遲鈍,對自然的關懷也日益減弱。這本書通過講解一些與自然相關的健康理念,比如“曬太陽的好處”、“接觸土壤的益處”,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自然的聯係。我曾經覺得這些說法有些“玄乎”,但書中卻用科學的解釋和實際的案例,讓我對其有瞭新的認識。而且,書中關於“情緒健康”的部分,也讓我反思瞭自己處理負麵情緒的方式。我以前總是習慣性地壓抑,而這本書則鼓勵我更積極地去接納和處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我渴望通過這本書,重新找迴身體的活力,也找迴內心的平和,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