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把「有機」與「生機」混為一談,甚至認為農藥含量低於百分之五就算閤格;事實上食物一定要達到「零汙染」纔是「真有機」,這在【有機法典】中均有詳細規範。例如在農作物旁種點紫萵苣讓蟲吃,或用性誘劑、閃光、氣味嚇退法等均可防蟲害;設置25公尺緩衝區則能避免隔壁的農藥汙染。
書中細說:清潔療法斷毒、重建療法恢復生機,及以保養療法鞏固健康、養身從有機生活開始等,有助於改善憂鬱、體臭之類的小睏擾,甚至緩解慢性病。建議常以清潔療法斷毒,力行「真有機」生活纔能長壽又健康!
作者簡介
張明彰博士
1976年榮獲100位白手起傢企業傢之一,
1982年創立美國亨利有機健康公司,專研有機健康産品及自然療法。
1983年起開始在美國、加拿大推展有機文化。
1985年創Longwood有機菇農場於賓州,
1990創亨利有機保健品工廠於加州,
1992將有機文化推嚮中南美洲及亞洲各國,
1994年成立「世界有機運動友好協會」總部設於紐約帝國大樓。
1994年四月十三日,奉聯閤國UNICEF之派,代錶該機構返颱,頒奬給李登輝、黃信介、連戰、張博雅、黃石城、王永慶、證嚴法師、張榮發、高清願等關心兒童福利人士。
1998年有機文化推展工作在各國獲重大進展。
2002年起在吉隆坡、雅加達、曼榖舉辦有機文化分享大會,今年起在颱創有機食品新事業,並以本書為宣傳主體。
著作有【零汙染有機生活】【有機食物與自然療法】等。
自序:共同追求健康、長壽、快樂的生活...張明彰
前言:「有機」不是少用化肥而已---淺談幾個有機生活基本概念…
須以有機方式耕作三年纔閤標準 你也可以成為百歲人瑞
第一章 什麼是零汙染有機生活
零汙染有機生活包括三大要項 希波雷剋滋為自然療法鼻祖
亞拉蘋果事件讓世人重視有機問題 「有機農業」的定義與對策
畜産與水産如何保持有機? 與自然和平相處纔有長壽希望
第二章 有機生活有益健康
遵循七大指導原則
.與大自然共舞:不可破壞生態
.飲水充足:還要喝純淨的水
.陽光和新鮮空氣:活力的來源
.為健康、長壽而運動:還可令人長壽
.養成良好習慣,避免情緒壓力:保持正麵行為,剋製情緒和行為以避免壓力
.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充分休息與良好睡眠
.避免濫用菸酒和藥物
設法改變生活和飲食方式
.傳統農業一定要改弦易轍
.全人類應該要覺醒
有機食物需包含四大營養素…
.四大食物群要均衡攝取
.蛋白質最重要
.碳水化閤物很重要
.脂質不一定是脂肪
.水是百藥之王
.維生素與礦物質
享受有機生活不必多花錢,又可保健康
.品質:不必使用殺蟲劑
.供給和需求:購買者越來越多
.生産成本確實比較高
.有機蔬菜已相當普遍
有機飲食必將成為世界潮流
.何必補助農藥又推行健保
.長壽村與人瑞是最好例證
.有機生活是健康與長壽的新展望
第三章 讓「有機」落實於日常生活
清潔療法即斷毒
.一小盤花園沙拉
.果汁斷毒療法:以果汁斷毒三至五天
.結腸清潔療法
.液體飲食療法:黏液清潔後可吸收更多氧氣
.身體自然會告訴你欠缺什麼
以重建療法恢復生機…
.重點在準備新鮮生食
.攝取充足水份並常運動
用保養療法鞏固健康
.先瞭解基本健康狀態
.飲食注意二高二低原則
.營養補充品應聽專傢意見
養身從有機開始…
.呼吸係統疾病:哮喘、支氣管炎、咳嗽等。
.循環係統疾病:心肌梗塞。
.消化係統疾病:肝硬化、膽結石、下痢、痔瘡。
.眼部疾病:白內障、青光眼。
.皮膚疾病:粉刺、頭皮屑、牛皮癬、皺紋。
.心理疾病:壓力過大、憂鬱癥。
.老年疾病:女性更年期、男性攝護腺腫大。
.肥胖與減肥。
.癌癥與腫瘤。
.其他:體臭、水痘、癲癇。
.骨科疾病:痛風、關節炎。
第四章 輕鬆改善慢性病的實際作法
.慢性病的定義
.老化
.老人斑
.皮膚癌
.愛滋病
.過敏
.關節炎
.便秘
.沮喪
.貧血
.糖尿病
.低血糖
.高血壓
.低血壓
.動脈硬化
.心髒病
.腎髒機能不全
.腎結石
.肝病
.肺髒疾病
.癌癥
共同追求健康、長壽、快樂的生活 張明彰
一轉眼【零汙染有機生活】一書已經齣版十二年瞭,猶記得剛齣版之初,很多人還不知有機為何物,更彆提「有機」與「生機」有什麼差彆?坊間甚至有人以為生機就是有機,或生機優於有機,其實都非正確觀念,而颱灣真正瞭解的好像也不多,因此乃決定趁機改版,將近年來「有機」觀念的最新發展加入書中,同時增加部分彩色頁,希望能讓更多人注意到有機生活的重要性,並因而長保健康。
大傢都知道,在所有生物中,隻有人類不斷的在追求真、善、美,在追求盡善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目標無疑是「健康」,因為沒有健康的身心,真理和完美都失去瞭意義;一旦失去健康,必然也將失去快樂。雖然說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財富、權勢、美貌和成就都可能令人感到滿足和快樂,但若身心不健康,他的一生必須忙於維持生命,即使再多的金錢,再高的地位不過是個數字和頭銜,不但無法享受生活,甚至將剝奪生活的樂趣。
有的人或許會說:「任何人都會生病,而且難逃一死」;甚至說「病痛是老年人的事,我還年輕呢!」許多人往往要到齣現癥候或不適時纔後悔、自憐,或互相指責,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早知道……,問題是此時多半已經太遲。可以說大部分現代人最大的健康問題,在於對身體的漠視和本身過於固執,不能落實「預防勝於治療」的古訓,以及忽視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所緻。
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令我們不快樂卻無從防範的事,例如傢無恆産、事業不夠成功、生活無法盡如人意,以及社會上許多不公平對待等等,都無法靠一己之力來掌握。但自己的健康確實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由於現代醫學的開展和進步,很多疾病都可以預防或控製,我們所要做的隻不過是遠離不健康的環境和物質,少吃藥、多運動,尤其是要師法自然,不管生活中的任何要項:吃的、用的,盡量力求自然、少加工,然後再從增強自身的抵抗力著手,補充比較欠缺的物質、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則健康可期、快樂可尋。
「預防」是個真實又強有力的字眼,更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比醫藥科技還有效。當然,基本上我們要知道各種疾病的治病機轉,再力求防範。譬如,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癌癥,可能由不當的生活習慣、壓力和環境所導緻,那生活上就應當盡量遠離含有緻癌物質的食品與藥品;高血壓、心髒病、動脈阻塞或硬化等疾病多數為血液循環問題所緻,我們更該重視飲食、多運動,以促進循環與代謝……。這些注意事項看似繁瑣,事實上要做到並不睏難,隻要有心,且堅持下去,一定可以達到目標。
「零疾有機生活」已經是一種世界潮流,有機産品也越來越普遍,為瞭長保健康、快樂,每個人都應身體力行;最低限度也應避免或少吃非有機食品。本人自二十八年前(一九八O年)旅居美國以來,即緻力於零疾有機食品的研究與開發、推展,並陸續將這些觀念迴饋給世人。為瞭瞭解並推展有機生活的理念,這幾十年來走遍世界各地,包括知名的長壽村諸如漢劄、厄瓜多爾、哥斯大黎加、高加索、廣西長壽村等,結果發現凡是食用自然食物、維持有機生活者多半都身心比較健康,而且高壽;可見隻要有充足的保健知識,「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免疫係統即最高明的醫院」。
然而放眼當今,多數國傢、地區都普遍濫用農藥、化學物品,大大破壞瞭免疫係統機能,以緻怪病叢生,令人感慨;世人如果不立刻從日常生活中著手改善,醫藥再發達還是無法解決病痛與生命品質不佳的睏擾,而且快樂不起來。因此乃不揣淺陋,將自己多年來的心得整理齣來,希望對世人有幫助。
本書的重點還是在介紹有機食物的種類、搭配及食用方式,乍看好像是老生常談,其實很多觀念與健康DIY方式仍屬首倡,值得細讀。必須特彆提醒讀者的是,書中雖然介紹瞭二十幾種慢性病的起因、癥狀和自然療法,但由於每個人對飲食或其他療法的反應各有不同,必須依實際需要做選擇,最好將自然療能視為補充不足、促進健康的方法之一,韆萬不可當作唯一的治療手段。即使隻當做輔助措施,如果嘗試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並未改善,就必須請教健康專傢或傢庭醫師;在疾病的急性期則一定要請醫師診治,等情況好轉以後再以有機生活與自然療法輔助調養與保健。
很多人都同意,「長壽」是上天送給愛惜生命者的珍貴禮物,但長壽一定要有健康做後盾纔有價值;而要達到這兩個目標,唯有從零汙染有機生活做起。謹以此書與大傢共勉,同時祝願讀者健康、長壽。
二OO八年九月於美國
這是一本讓我對“傢”的概念有瞭全新認識的書。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傢”就是一棟房子,是一個居住的地方,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傢更是一種能量,一種由我們親手營造的充滿愛與和諧的氛圍。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一些簡單而有意義的改變,讓自己的生活空間變得更加舒適、有活力。他分享瞭關於“斷捨離”的心得,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整理,更是精神上的卸下負擔。我一直是個有些囤積習慣的人,總覺得很多東西“以後可能會用到”,但看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過多的物品反而會阻礙能量的流動,讓空間變得壓抑。書裏關於綠植擺放、香薰選擇、自然光綫利用的建議,都讓我躍躍欲試。我特彆喜歡他描述的,在傢裏點上一盞溫暖的燈,播放著舒緩的音樂,然後坐在窗邊,看著窗外風景的那種寜靜而美好的畫麵。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居傢場景,更是一種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一種對內心平靜的嚮往。我開始思考,如何纔能讓我的傢,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成為我心靈的棲息地,一個真正能讓我感到放鬆和安寜的地方。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種“迴歸自然”的召喚。在現代社會,我們似乎越來越遠離自然,被各種科技産品和水泥森林所包圍,漸漸地,我們甚至忘記瞭自然本來的樣子,忘記瞭我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作者在書中,用一種充滿詩意和哲思的筆觸,描繪瞭“有機生活”的魅力。他沒有將“有機”僅僅局限於食物,而是延伸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包括與自然的連接、與身體的對話、與內心的溝通。我尤其欣賞他對“季節感”的強調,作者認為,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節律,去感受不同季節帶來的變化,去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春天萬物復蘇,我們可以多進行戶外活動,感受勃勃生機;夏天,我們可以享受清涼,品嘗瓜果;鞦天,我們可以收斂內斂,為鼕天積蓄能量;鼕天,我們可以靜心養神,期待春天的到來。這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讓我覺得非常貼切和治愈。讀這本書,就像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讓我對“健康”有瞭更廣闊的定義,它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更是心靈的自由,是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命狀態。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當下,我其實對“有機生活”這個概念有些模糊,隻知道大概是關於健康、天然的東西。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樸實而真摯的語言打動瞭。他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像和朋友聊天一樣,娓娓道來他對自然、對健康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慢食”的部分,作者分享瞭他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放慢腳步,用心品嘗食物的樂趣。他描述瞭自己親手種植蔬菜的經曆,那種從種子到餐桌的成就感,以及食物在未經加工下所散發的原始香氣,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瞭,我們似乎都在被時間追趕,忽略瞭身邊那些簡單而美好的事物。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迴歸生活的本源,去感受大地的饋贈,去體會食物的純粹。裏麵的很多小建議,比如如何挑選當季蔬果,如何在傢製作簡單的健康餐點,都非常實用,一點也不覺得是高不可攀的理論,而是真正可以融入日常的行動。我迫不及待地想嘗試書裏介紹的幾個食譜,希望也能像作者一樣,通過“有機生活”找到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方式。
评分坦白說,我一直對“環保”這個詞有些距離感,覺得那是一個宏大而遙遠的議題,似乎離我的日常生活很遠。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種非常親切、接地氣的方式,闡述瞭“有機生活”如何與環境保護緊密相連,而且,這些連接並不需要我們做齣多麼巨大的犧牲,而是可以通過日常點滴的改變來實現。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減少一次性用品”的部分,作者分享瞭自己如何使用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水杯,以及一些小竅門來避免産生不必要的垃圾。讀到這裏,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平時隨手丟棄的一次性物品,匯集起來是多麼驚人的數量,而它們最終的去嚮,又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多大的負擔。這本書沒有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展現瞭“有機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比如,作者提到,當他開始關注食物的來源,選擇本地、當季的農産品時,不僅吃得更健康,也無形中減少瞭長途運輸帶來的碳排放。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環保理念,讓我覺得既可行又充滿意義,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並願意去做齣一些積極的改變。
评分我一直是個對“自我成長”有著強烈渴求的人,但很多時候,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本關於“身心靈”全麵成長的指南。作者並沒有直接灌輸什麼“成功學”或者“勵誌雞湯”,而是通過分享他在追求“有機生活”過程中的點滴感悟,展現瞭一種由內而外的成長。我特彆喜歡他關於“感恩”的部分,作者認為,當我們學會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我們的內心就會充滿力量,從而更有動力去追求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他分享瞭自己每天都會寫感恩日記的習慣,記錄下那些微小卻令人心動的瞬間。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常常沉浸在對未來的焦慮和對過去的懊悔中,而忽略瞭當下擁有的幸福。書裏關於“冥想”和“正念”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鼓勵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齣片刻時間,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感受當下的寜靜。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減壓方式,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內心需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對“成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有信心去探索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