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以教育与心理辅导研究论述为探讨主轴,集合国内教育与心理谘商的专业人员,从微视与宏观的角度共同探讨目前教育与心理谘商的现况与未来发展方向,冀能提供所有关心此议题的专业人士更多的交流及分享的机会。另外,本书更希望能借由教育与心理辅导研究两大主题的结合,让双方的专业人员产生合作的机会,真正落实从教育到辅导连为一线的目标。同时,也对教育与心理辅导学界中,最为众人所爱戴的 戴嘉南博士欣逢六五大寿,致上崇敬之意。
作者简介
王纯琪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王财印 正修科技大学师培中心助理教授
王朝茂 前和春技术学院校长
朱惠琼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博士班
吕祝义 国立澎湖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兼副校长
李宜静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辅导员、通识教育中心兼任讲师
李嘉莉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兼任讲师
李澎蓉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助教
周淑玲 台北市明德国中教师
林乃慧 长荣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林秀娟 新竹女中辅导教师
孙国华 长荣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张高宾 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助理教授
许文宗 高雄市新庄高中校长
连廷嘉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助理教授
连廷诰 远东科技大学通识中心讲师
郭明德 国立台湾体育大学(台中)师资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郭隆兴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师生涯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志贤 大仁科技大学幼儿保育学系助理教授
陈瑞成 嘉义县番路乡隙顶国小校长
黄金昌 高雄市立小港医院心理治疗师
黄瑛琪 高雄市小港高中辅导教师
黄馥珍 台中启聪学校/综合职能科教师
杨秀宜 法务部明阳中学辅导教师
杨明伟 法务部明阳中学辅导教师
叶子超 澎湖县大池国小校长
蔡震邦 台湾高雄戒治所临床心理师
郑照顺 高苑科技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郑德芳 苗栗大湖农工辅导教师
蓝菊梅 长荣大学临床心理系助理教授
颜姿吟 中华医事科技大学辅导老师
魏慧美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苏晓忆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研究所博士生
壹、论文
离家出走青少年家外生活危机与克服之研究.陈志贤
具忧郁症状之儿少门诊患者相关因素之研究.张高宾、王纯琪
阿兹海默氏症照顾者的压力与情绪困扰.连廷诰
艺术治疗应用在自闭症儿童情绪上之探究.朱惠琼
阅读治疗在中小学辅导上的应用与展望.王财印
生涯定向谘商模式之理念初探.黄瑛琪
运用实证研究来改善戒瘾工作效能--从降低南部某监狱男性毒品犯再犯毒品罪谈起.蔡震邦
网路沉迷的矫正.蓝菊梅
婚姻暴力心理历程之研究.李宜静
亲子性问题沟通训练课程效能之研究.魏慧美
伙伴教师制度在大学教师专业成长上的意义与启示.孙国华、林乃慧
配合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修订后教师在职进修调查研究.郭隆兴
海洋小学的理念与实践.叶子超
教育改革与品格教育的反省--以台湾、香港、大陆、北欧各国为例.郑照顺
蓝海策略在校长创新领导上的应用--以Inno School得奖方案为例.陈瑞城
国小教师推行辅导工作现况之研究.苏晓忆
探讨教学辅导中的心理契约--信任关系.周淑玲
创造思考教学模式之探讨及其在创造力教学上的启示.郭明德
家庭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自我概念对学业表现知觉之影响研究.连廷嘉
矫正学校少年生涯选择阻碍之测验编制研究.杨秀宜
台湾地区「儿童及青少年复原力量表」之编制及应用研究.王纯琪、张高宾
行为、认知与心灵--论教育心理学之变迁及其教育实践.李嘉莉
已婚妇女知觉原生家庭父母教养态度与母职角色实践之研究.魏慧美、李澎蓉
全球视野互利共荣之和平经济学论述.王朝茂
从禅宗「十牛颂」阐述人性.吕祝义
贰、感谢文
永远景仰的学长与师长-高雄师大戴嘉南校长.许文宗
从论文指导回顾临床工作经验.黄金昌
生命中重要的恩师.郑德芳
谢天 谢地 谢恩师.林秀娟
长者风范的感动─两段师恩.黄馥珍
感谢师恩.颜姿吟
感恩的心.杨明伟
参、戴嘉南博士资历及照片
這本《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的微視與宏觀》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解開了我心中長期以來的一些困惑。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在輔導孩子的時候,往往只看到了他們表面的行為,卻忽略了行為背後更深層的心理需求,而這本書正好填補了我這方面的知識缺口。書裡探討的「微觀」層面,像是針對兒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輔導策略,還有如何透過遊戲治療來幫助兒童表達內心的情感,這些內容都非常實用。作者的文字條理清晰,而且每個輔導技巧都配有具體的案例說明,讓我在閱讀時,彷彿身臨其境,能感受到輔導員在現場的專業與細膩。更難得的是,書中並不只是停留在單一的心理學理論,而是結合了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甚至社會學的觀點,來分析問題。這讓我理解到,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例如,書中提到的家庭親子互動模式,對於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也曾面臨過類似的挑戰。而且,書中對於「宏觀」層面的探討,像是教育體系如何支持輔導工作,以及社會文化對心理健康認知的影響,這些都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視野。這本書讓我明白,輔導工作不僅僅是幫助個體,更需要整個社會和教育體系的共同努力。
评分說真的,我拿到《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的微視與宏觀》的時候,原本是抱著有點「聽聽就好」的心態,畢竟教育和心理輔導這塊,坊間書籍多如牛毛,要找到真正能打動人、有深度的實在不容易。結果,這本書意外地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教育」與「心理輔導」之間如何產生協同作用的探討,有一部分讓我思考到,我們常常把這兩者分開來看,但實際上,學生的學習狀況、行為問題,往往是教育環境和心理狀態交織下的產物。書裡舉了一些在教育現場,老師們如何透過對學生心理狀態的理解,來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改善學習成效的例子。這真的讓我茅塞頓開!以前總覺得老師就是傳授知識,輔導老師才處理心理問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優秀的教育者本身就具備敏銳的心理洞察力。而且,書中對於「宏觀」層面的分析,像是教育政策如何影響輔導資源的可及性,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對家庭功能和青少年發展的衝擊,這些都讓我聯想到台灣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像是少子化、貧富差距擴大等,這些大環境的變遷,勢必都會對教育和心理輔導帶來新的挑戰。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能夠跳脫單一的輔導個案,將問題拉高到一個更廣泛的社會和教育體系的視野來檢視,這對於我們思考如何建構更完善的輔導體系,非常有啟發性。
评分這本《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的微視與宏觀》實在是一本讓我驚艷的好書!我之前一直覺得,教育和心理輔導,感覺是兩個比較獨立的領域,但這本書卻巧妙地將兩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微觀」的個人層面,一路談到「宏觀」的社會結構,讓我對兩者之間的關聯有了全新的認識。書中對於「微觀」的探討,像是如何透過個別化的輔導計畫,來幫助學習困難的孩子克服障礙,以及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技巧,來處理親子之間的衝突,這些內容都非常貼近生活,充滿了實用性。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輔導員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更需要有教育學的背景,這樣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學生的學習困境和心理需求。而「宏觀」的部分,則觸及了教育政策對輔導資源分配的影響,以及社會文化價值觀對心理健康議題的看法。這部分讓我聯想到台灣社會對於心理疾病污名化的問題,書中對此的討論,既有深度又充滿了同理心。作者並沒有給出單一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去建構一個更支持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總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將看似分散的議題,融會貫通,提供一個更全面、更具啟發性的視角,來理解和面對教育與心理輔導的種種挑戰。
评分老實說,我對《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的微視與宏觀》這本書的期待不高,畢竟在市面上,這類的學術性書籍常常流於枯燥乏味,對一般讀者來說,可能有些難以親近。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書,立刻就被它獨特的觀點和豐富的內容所吸引。作者在「微觀」層面的分析,深入探討了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心理成因,比如學業壓力、同儕關係中的認同焦慮,以及網路成癮的心理機制。這些內容都非常貼近當代青少年面臨的真實困境。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探討這些問題時,並沒有簡單地將責任歸咎於個人,而是嘗試從家庭、學校、甚至社會環境等多個角度去剖析。書中關於「微觀」到「宏觀」的連結,讓我印象深刻。例如,作者分析了某些教育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可能間接造成了學生的挫折感和無力感,進而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種從細節處著眼,再將其與更廣泛的社會現象聯繫起來的寫作方式,讓人讀來倍感啟發。這本書不僅提供了寶貴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引導我去思考,如何從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應對教育與心理輔導中的種種挑戰。這對於我這個身為家長,同時也關心教育議題的人來說,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
评分哇,拿到這本《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的微視與宏觀》真的讓我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微視」和「宏觀」這兩個詞有點模糊,但翻開書頁,才發現作者的功力所在。書中很多篇章都深入探討了像是家庭教養對青少年自我認同形成的影響,那種細膩的描寫,就像在看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一樣,很有共鳴。我特別喜歡其中幾個案例分析,作者不僅僅是呈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問題背後那種錯綜複雜的心理動機和社會文化脈絡。像是有些孩子在學校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書裡就不只是歸咎於單一原因,而是從家庭互動模式、同儕壓力、甚至到學校輔導資源的有效性都做了抽絲剝繭的分析。這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到,輔導工作真的不是簡單的對症下藥,而是需要一個更全面、更深層次的視野。書中也提及了一些跨文化輔導的挑戰,對於我們台灣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這部分的討論更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畢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和溝通方式確實會影響到輔導效果,這點作者處理得非常到位。總之,這本書讓我對教育和心理輔導有了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更貼近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狀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