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学》是贾馥茗教授继《教育的本质》、《教育认识论》、《教育伦理学》与《融通的教育方法》之后,最后完成教育学体系之作。
本书仍一本贾教授融会古今中外学术之宏通学养,旁征博引,分别就教育所涉及的语言、文字、经学、文学、道德、历史以及发明与创造各层面的美感价值,加以阐释,叙明教学者须先把握教材之美,才能点燃教的热情,并从中获得乐趣及意义。而学习者在善教者的导引之下,可生动发现人类智慧精华之美,遂在心悦诚服的探索中,肩负起承先启后的文化使命。
最后,贾教授以教育爱的分析来验证教育过程之美,借由孔子的形象,描绘出「循循然善诱人」而使人在学习的路上「欲罢不能」的境界,究竟如何而可达成。对于教育的有心人,贾馥茗教授的《教育美学》实为珍贵指南。
作者简介
贾馥茗
学历:美国加州大学教育博士
经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名誉教授、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考试院考试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
教育学体系着作:
《教育的本质》〈五南,1999〉
《教育认识论》〈五南,2003〉
《教育伦理学》〈五南,2004〉
《融通的教育方法》〈五南,2007〉
《教育美学》〈五南,2009〉
第一章 言语之美
一、概说
二、使人喜悦的话
三、有用的话
四、言语的限制
五、语言教育
第二章 文字之美
一、人的伟大创造
二、文字的创造与演变
三、字体之美
四、书法之美
五、文具之雅
六、习字的乐趣
第三章 经学(兼文史哲)之美
一、经学溯源
二、易经
三、书经
四、诗经
五、礼记
六、左传
七、孝经与论孟
第四章 文学之美
一、文学概念
二、文学的演变
三、文学美的条件
四、文学的品质
五、文学的广阔领域
第五章 道德之美
一、道德观念的根源
二、礼乐为入德之本
三、道德的道理
四、德化教育
五、重新检视「教人」的教育
第六章 历史之美
一、概说
二、史记的作者
三、史纪的内涵与纲目
四、对史记的述评举隅
五、史记释例
六、史记之「史的示范」
第七章 发明与创造之美
一、中国有无科学与文明
二、中国文化中本有科学精神与实际
三、中国传入西方的机械与技术
四、中国对天文的观察
五、中国有机自然哲学所显现的创造之美
六、从自然之美到数序之美
七、从科学理论之美到技术发明之美
第八章 教育过程之美:教育爱的特征及印证
一、爱的作用和感受
二、教育爱的本质和精神
三、教育爱的实际印证
附录一 浊世一清流--一位法官的点滴故事
附录二 贾馥茗教授大事年表
读了《教育美学》的目录,我发现它似乎涵盖了教育的多个层面,从宏观的教育理念,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再到教育者自身的素养。我一直觉得,教育应该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马拉松。而“美学”的加入,会不会让这场旅程更加生动有趣?这本书会不会探讨如何让学习过程本身变得具有美感?例如,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优雅,或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和美感。我更希望它能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启迪,是想象力的释放,是创造力的培养。而美学,恰恰是连接这些元素的桥梁。它可能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探索中发现美好,最终成为一个内心丰富、懂得欣赏生活的人。
评分这本《教育美学》我大概翻了一下,内容看起来挺扎实的,不是那种只讲皮毛的科普读物。它似乎在探讨一种更宏观的教育哲学,关于“教育”本身和“美学”的内在联系。我一直觉得,现在很多教育都太注重分数和效率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本书会不会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点?它会不会从一些经典的美学理论出发,然后将这些理论巧妙地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指导?我很好奇它会不会举例一些大师级的教育家,他们是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美学理念的,比如他们是如何设计课程,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营造一种充满美感的学习环境。我尤其关注它会不会讲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仅是欣赏绘画或音乐,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不完美事物的包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试图在教育中找回那种纯粹的、感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东西,让教育回归其本源,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评分这本《教育美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一直以来模糊的教育理念找到了一个清晰的指引。我一直觉得,教育应该是件很“美”的事情,它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温度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考试、评估、以及功利性的目标所裹挟,忽略了教育本身应有的美感。这本书会否探讨,如何在这种现实的约束下,依然能够保留和传递教育中的美学价值?它会不会提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是单调的讲授,而是学生们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美学体验?我特别想知道,它会不会深入分析,教育者如何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包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表情、他们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来体现和传递美学?我相信,一个真正具有美学素养的教育者,一定能够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乐在其中,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评分最近拿到一本叫做《教育美学》的书,封面 design 挺吸引人的,有一种沉静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很符合我平时对教育的期待。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知识灌输,而是要点燃孩子内心的火花,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也创造美。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充满了好奇,到底教育该如何融入美学?美学又能在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关于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有趣?还是说,它探讨的是更深层次的,关于教育者的审美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欣赏事物的能力?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色彩缤纷的美术课、充满韵律的音乐欣赏、甚至是如何在历史课上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这些都离不开“美”的元素。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实践“教育即美育”的理念。当然,我也会抱着开放的心态去阅读,毕竟美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而教育更是复杂而多维的。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用更美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去影响我的学生。
评分拿到《教育美学》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的装帧设计很典雅,封面的配色和字体都透露着一种沉稳的气质。我一直在思考,教育中的“美学”究竟指的是什么?是视觉上的美感,还是听觉上的和谐?或者是更抽象的,比如教育过程中的秩序感、逻辑性,或者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猜想,它不会只是罗列一些艺术家的故事或者美学家的理论,而是会深入剖析“美”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比如,一个老师的教学语言、课堂的布置、甚至是一道数学题的解法,是否也能体现出“美”?它会不会强调,教育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是多么重要,因为一个拥有高度审美情趣的教育者,自然而然地就能将这种情趣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如何在高压力的教育环境中,为学生和自己创造更多美好的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