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为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两个部分。理论部分自第一章开始,介绍感觉统合理论;第二章则介绍与感觉统合有关之感觉系统功能;第三章至第七章则讨论常见的感觉统合功能异常。第八章至第十章则是感觉统合之应用部分,包括如何去评估感觉统合功能异常,以及提供家长及教师感觉统合治疗的原则及方法。
本书的设计内容,为汇集作者十多年教学与实务经验所成,衷心期盼能对临床工作者、教师及家长们有所助益。
作者简介
汪宜霈
学历:1993 高雄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学士
1995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职能治疗研究所硕士
2004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
经历:1996~2004高雄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讲师
1996~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师
1996~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发展迟缓儿童联合评估中心职能治疗师
2004~高雄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助理教授
第一章 感觉统合理论篇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二、感觉统合常见之名词
三、感觉统合的理论基础
四、感觉统合的限制
第二章 感觉系统功能篇
一、触觉系统
二、前庭系统
三、本体系统
四、视觉系统
五、听觉系统
第三章 感觉统合功能异常篇(Ⅰ)-感觉处理与调节异常
一、触觉防御
二、前庭-本体感觉调节异常
三、感觉系统反应不足
四、感觉系统分辨与知觉问题
五、感觉统合异常之影响
第四章 感觉统合功能异常篇(Ⅱ)-运用能力障碍
一、什么是运用能力?
二、运用能力之理论基础
三、运用能力障碍
四、运用能力障碍之处理
五、发展性协调障碍
第五章 感觉统合功能异常篇(Ⅲ)-视觉空间与听觉处理能力异常
一、视觉空间能力障碍
二、听觉处理能力障碍
三、介入方式
第六章 感觉统合功能异常篇(Ⅳ)-大脑半球的功能异常
一、大脑半球的功能和特化
二、学习障碍儿童的大脑分化异常与处理
第七章 感觉统合功能异常篇(Ⅴ)-不同身心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问题
一、自闭症
二、注意力缺损∕过动症
三、发展性协调障碍
四、脑性麻痺
五、结论
第八章 感觉统合功能评估篇
一、感觉统合功能评估
二、标准化评估工具
三、感觉统合功能评估的新趋势
第九章 学校系统中的感觉统合治疗--学校老师及家长的Q&A
第十章 感觉统合应用与活动篇
一、触觉防御
二、重力不安全症
三、前庭-本体过度反应
四、前庭-本体处理分辨异常
五、运用能力障碍
六、视觉空间能力异常
七、触觉分辨能力不佳
拿到《感觉统合》这本书,我真是既好奇又有点期待!身边的朋友们最近好像都在讨论关于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但说实话,我一直没太搞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感觉有点玄乎。我希望这本《感觉统合》能用一种比较白话、容易理解的方式,帮我解开这个谜团。是不是跟孩子走路不稳、容易跌倒有关?或者说,那些在学校里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也可能和这个“感觉统合”有关系?我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统合”过程,是让孩子能好好地吃饭、睡觉、玩耍,并且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专注的。这本书会不会举出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帮助我们家长识别孩子可能存在的“感觉统合”方面的小问题?如果真的能学到一些技巧,比如怎么在家就能给孩子做一些有助于感觉发展的活动,那就太棒了!毕竟,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够顺利地度过成长的每个阶段,而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
评分老实说,《感觉统合》这个书名听起来,一开始我以为会是很学术、很难读懂的那种专业书籍。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翻了几页,发现它写的还挺平易近人的。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孩子好像对某些触感特别排斥,像是穿衣服有标签就受不了,或者是不喜欢被抱?又或者,有些孩子特别喜欢旋转、跳跃,好像永远有使不完的精力?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不是都跟“感觉统合”有关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释,我们身体到底有哪些感觉通道,比如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觉等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如果孩子在某个环节出了小差错,会怎么样影响他们的日常表现?我尤其关注的是,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支持”孩子感觉发展的建议。我不想孩子被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而是希望能找到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和帮助他们。如果书里能有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或者简单的家居布置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内在的平衡感和身体意识,那简直是太有价值了!
评分最近一直在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小状况,《感觉统合》这本书的出现,感觉就像及时雨!我经常观察到,有些孩子好像特别“好动”,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跳动、翻滚的机会,而有些孩子则显得比较“安静”,甚至有点畏缩。这让我很好奇,这些不同的行为模式,是否都与孩子的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有关?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感觉统合”的奥秘。比如,是不是当我们感受到一个物体时,大脑会同时启动好几种感觉,然后把它们整合起来,让我们能准确地认识它?如果这个整合过程出现偏差,会不会导致孩子在认知、运动或者情绪上出现一些不寻常的表现?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关于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比如说,在玩耍中,或者在日常的照料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能够有效地支持孩子的身体和大脑更好地协调发展?这本书听起来就像一个“通关秘籍”,希望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世界。
评分哇,收到这本《感觉统合》真是太惊喜了!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大脑发展,尤其是那些在学习、情绪或社交上有些小挑战的孩子。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感觉很亲切,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风格,而是带着一点温暖和启发。我特别期待它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或者为什么他们需要不停地动来才能专注。感觉统合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有点陌生,但听起来非常重要,好像是孩子理解世界、与世界互动的基础。我希望书中能有很多实际的例子,让我能联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候,看到孩子在玩耍时那种纯粹的快乐,或者他们在挑战中表现出的毅力,我都会好奇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处理机制在运作。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家长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感觉发展呢?比如,是不是有一些游戏或者活动,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整合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我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实用的洞见,让我能更理解我的孩子,也更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评分我收到《感觉统合》这本书的时候,心情还是有点忐忑的。因为我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老师有一些小小的反馈,说他在课堂上似乎不太容易集中注意力,而且有时候会显得有些“粗心”。我当时就想,是不是跟孩子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关?这本书正好就讲到“感觉统合”,听起来似乎能够解答我的疑惑。我特别希望能从书里了解到,孩子的大脑是如何接收、处理和组织来自眼睛、耳朵、皮肤,甚至是身体内部的感觉信号的。如果这个过程出了些小状况,会不会真的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实际的指导,比如,如果我观察到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感觉处理”上的困难,我该如何去理解和回应?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感觉整合”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或者社交互动时,能够更从容、更自信?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育儿宝典”,希望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孩子,并找到最适合他的成长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