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体质,养生事半功倍!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良好的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因此,加强人体体质建设,顺应体质养生,对人们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刘静贤教授在从医30多年的时间里,累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四处讲学,向人们教授各种养生保健知识,并且不忘笔耕,着书立说。这本《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看黄帝内经认清九大体质的属性》即为刘教授的倾心之作。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智慧,以及生活中各种体质调养的方法等,只要合理运用,就可使人们保持健康。长久下来,延年益寿将不再是梦想。这是一本针对体质养生的全方位养生宝典,值得大家学习使用。
本书重点提示
《黄帝内经》秘藏体质养生智慧,透过平易近人的精彩解读,轻松掌握养生秘诀。
透过“望、闻、问、切”之法,初步判定自身的体质概况。
根据30多年的临床经验,分述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外在表现及易感疾病。
从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情绪等方面学会合理调养,找出合适的养生方法。
中医9大体质检测表,让你快速分辨自己是哪一种体质。
本书特色
你的养生方法正确吗?
你了解自己的体质属性吗?
同样的「四物汤」为何她喝了有效,我喝了却有反效果?
请注意!!体质的判定非常重要,阴虚体质与气虚体质的调养方法一定不同!
第一本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教你正确判别体质。
再搭配适合的药膳调理身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书附赠【体质检测光碟】---让你轻松掌握自己的体质属性
很多人说:「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呢?」其实,“有诸内必形诸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就会通过相应途径向外散发资讯。比如:体态、肤色、说话的语气、精神状态、脾气禀性等,都是你内在作用于“形”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身体外形的自测,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
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修养而成的,正所谓:「生来即带之,后天亦培之。」尤其是后天因素对于决定每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体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质得养于后天,这个“后天”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有人的年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精神活动、疾病、药物……等,反覆地作用到人的身体上,使得人们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体质。
对于欲求用中医养生智慧来养生防病的人来说,《黄帝内经》也是一本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书籍。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写作思路也非常明确,即是以中华源头文化论中医文化,利用中华先贤的养生智慧—体质养生来破译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教会人们如何顺应自己的体质来合理养生,防病治病。
作者简介
刘静贤
北京人,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第三代传人,中医脾胃病专家、副主任医师、高级营养师、中医养生保健专家。197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中医系,北京中医药进修学院退休教授,从事临床教学三十余年。曾先后担任过北京法海寺医院副院长、北京市中药学校专家门诊部主任,退休后在全国各地讲学,不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作者序
引言 辨清体质好养生
【上卷】认知体质:寻源《黄帝内经》,看透养生本质
第一章《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到体质养生
阴阳平衡—体质养生的宗旨
体质先天有异,调养后天有别
体质养生要注重生活调摄
第二章 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加后天修养而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食话食说,体质形成也受饮食习惯的影响
七情过激也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年龄在变,体质也在变
男女有别,所以体质也不同
疾病和药物都是毒,会影响或改变体质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重体质偏颇
过于劳累,体质偏颇可见
第三章 认清自己是什么体质,将养生用到实处
中医望、闻、问、切体质判定法
平和体质—恭喜你,这是最理想的体质
气虚体质—养生重点在于补气
湿热体质—又「湿」又「热」的体质
阳虚体质—阳气是生命之本,要重视阳气
阴虚体质—阴虚则内热
痰湿体质—胖人多痰湿
血瘀体质—「痛则不通」,血瘀体质者的最大痛苦
气郁体质—百病生于气
特禀体质—非常需要娇宠的族群
【下卷】调养体质:寄情生活,随体质辨证养生
第四章 平和体质:养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养心,平和体质者养生的最高境界
平和体质者,平衡饮食是关键
若要补益,食补就好,不宜药补
戒烟限酒,别让烟酒毁了你优秀的体质
平和体质要顺应四时而养生
按摩胃经,适益平和体质者的养颜新经
太极拳是平和体质者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
平和体质者也要防「未病」
第五章 气虚体质:养生重在益气健脾,慎避风邪
气虚者补气,别盲目
补气多食益气健脾的食物
避免过劳,以防损伤正气
关注情绪,避免不良情绪骚扰身心
四季养生避风邪,补元气
常按「足三里」,补气随手来
常练「六字诀」,可以固脏气
第六章 湿热体质:养生重在疏肝利胆、祛湿清热
合理饮食,避免湿热加重
薏米、红豆是湿热体质者的绝好保健品
土茯苓草龟汤,湿热体质的保健靓汤
四季保健重养夏
熬夜会加重湿热
身体穴位是大药,祛湿祛热随手调
湿热体质重点要防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湿热易生痤疮粉刺,平衡火罐可防可治
第七章 阳虚体质:调养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避免阳虚,从注重“好孕”开始
清凉败火易伤阳
顺应天时,可保人体阴阳正常收发
体虚致病,要分清阴虚还是阳虚
当归生姜羊肉汤,医圣张仲景留给我们的扶阳方子
十个胖子九个虚,提肛运动补阳虚
常按申脉可扶阳
第八章 阴虚体质:养生重在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阴虚者,日常保养以补阴精为重点
多吃不胖,阴虚者饮食上的欢喜和哀愁
阿胶眷顾阴虚之人,不妨试试
睡好子午觉,是阴虚体质养生的基本生活要求
六味地黄丸不是阴虚者的命根子,药补不如食补
第九章 痰湿体质:养生重在祛湿痰,畅达气血
痰湿体质,最受富贵病青睐
要多选用除湿利痰的食物
情志不畅会加重体内痰湿
一分湿气一分寒,平常要躲避湿和寒
保健推拿调痰湿,祛脂减肥益健康
健脾补气,痰湿者养生的不二法则
第十章 血瘀体质:养生重在活血散瘀
气滞和血瘀常常互为因果
血瘀体质者的饮食调理
起居过逸易致血瘀
运动是活血化瘀最廉价的方法
经常做做保健按摩,消散瘀血信手拈来
脑力劳动者易血瘀
第十一章 气郁体质:养生重在行气解郁
畅达情志为气郁体质者的养生准则
多吃行气解郁的食物
肝郁脾虚,不妨试试小妙方
气郁方面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三焦经来调理
调顺气血,告别抑郁
第十二章 特禀体质:调养重在益气固表,养血消风
善于找出生活中的过敏源
特禀体质者进补宜益气固表
春季升阳,外邪过盛,要谨防过敏
消风散是特禀体质者的急救药,可常备
按摩膀胱经,对特禀体质者防过敏有奇效
哮喘儿童,要谨防夏季寒邪过敏
附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26日发佈)
作者序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里,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在中医体质养生尚未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目中时,“体质”就像放在每位中医师心里的一把桿秤,他们诊治疾病,为患者开方抓药时,都会用“体质”这把桿秤来丈量自己的诊治标准。
中医体质学者经过近30年的研究,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中国人的体质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这个标准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援。
对于9种中医体质的分类,我非常拥护和赞同。做为致力于引导百姓合理养生的一名中医师,我更希望将9种体质养生智慧发扬光大,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让所有老百姓都能顺应自己的体质来养生保健,让每一个人都健康长寿,活到天年。
在行医的30多年里,我一直醉心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尤其对《黄帝内经》颇为偏爱,用功尤深。它给了我许多治病救人的启示,学习它,按照圣人的指点去挖掘探寻我们的身体及灵魂之秘,并从中领悟到中华养生祛病延年之道。一直以来都想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和“以人为本”的养生理念结合在一起,愧于不知从何着笔,所以迟迟未能如愿。而今天,当我对“以人为本”的体质养生认知越来越明朗时,我对《黄帝内经》中有关体质养生智慧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了。工作之余,我把这些年临床学习的心得和实践,结合对《黄帝内经》的研习感悟如实地写下来,写了《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这本书,目的就是要追随王琦教授的“体质养生”思想,把体质养生智慧发扬光大,并将自己的所学和临床经验汇总在一起,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顺应体质,“以人为本”,“以己为本”,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引导大家一起翻阅《黄帝内经》,在先人养生的“讲堂”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在遥远的今天,我们开始了阅读《黄帝内经》的旅程,在模煳的字迹背后,找寻着关于宇宙、关于生命……关于体质养生的智慧和秘密,让大家认知体质形成的原因,知道如何判定自己是什么体质,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种体质类型,为第二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篇则是引导不同体质的读者,学习中医9种体质的不同养生方法。可以说在第二篇的9 种体质养生方法的介绍中,综合了我30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以及各大名家的养生智慧精选和《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智慧,值得每一位读者朋友细细地品味和运用到养生生活之中。当你阅读这部智慧而玄妙的养生宝典时,就等于对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做了一次全新认知与精心呵护,这是一次捕捉天地之间自然和谐之道的玄妙旅程!
感谢每一位与本书结缘的朋友,感谢读者对我的信任,使我在医学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我一直对中医的养生之道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太难懂,实践起来更是无从下手。这次偶然看到了《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黄帝内经》中深奥的理论,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和直观的图文讲解出来,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理解。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体质的描述,比如“湿热质”的种种表现,我读的时候频频点头,觉得简直就是在说我。作者不仅仅列出了身体症状,还深入分析了可能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原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调理建议。我最惊喜的是书中附带的体质检测光碟,这绝对是画龙点睛之笔。通过光碟中的引导,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体质类型,并根据推荐的方法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中医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秘学问,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实践的健康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像是在我迷茫的生活中点亮了一盏灯。我一直都想好好调理身体,但总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从何下手。《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科学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黄帝内经》中的智慧融入其中,让我茅塞顿开。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九大体质的细致解读。每一个体质都不仅仅是症状的罗列,更包含了其形成原因、潜在风险以及具体的调理方法。书中的语言非常生动,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趣味性。我能从中找到很多与自身情况相符的描述,这让我对认识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还附带了一张体质检测光碟。这简直是太贴心了!我按照光碟的指示,进行了一番测试,结果让我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更明确的认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让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真正成为了自己健康的“掌舵人”。
评分说实话,我曾经对中医的“体质”概念了解不多,总觉得它过于玄乎,不够科学。然而,《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黄帝内经》中关于体质的论述,转化为我们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应用的知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体质特征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表现,还包括情绪、性格、饮食偏好等方面,这些细节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对照自身。 其中,关于“阳虚质”和“阴虚质”的区分,让我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自己容易怕冷,但有时候又会口干舌燥,分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看了书里的描述,我才明白,原来我可能兼具了这两种体质的一些特点,或者说在不同时期会有侧重。作者提供的检测方法也很实用,配合附赠的光碟,更是让我在家就能完成初步的体质评估。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是学会了如何观察和了解自己的身体,真正做到了“自己是自己的医生”。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了援手。最近总觉得身体不太对劲,时而疲惫,时而烦躁,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大问题,医生也只能建议我注意休息,调理身体。我一直对中医抱有好感,觉得它博大精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又苦于无从下手,觉得中医理论太过高深,普通人很难理解。这本《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就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设计很用心,简洁大方,封面上的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给人一种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时代感的视觉体验。翻开书页,我首先被它的内容组织方式所吸引。它没有一开始就枯燥地讲授晦涩的理论,而是从“体质”这个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认识自己的身体。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九大体质的划分和描述,非常生动形象,就像是在讲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冰冷的医学名词。读到“平和质”的时候,我几乎觉得自己就是那样的,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读到“气虚质”的时候,又隐约觉得自己好像也有点这方面的倾向,容易疲劳。这种代入感非常强,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养生指南”,它更像是一本“自我探索手册”。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与自己的身体互动,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呢?《认清体质做自己的医生》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方式来认识自己。 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是罗列体质的特征,更是深入剖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成因,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痰湿质”的描述,那些关于身体沉重、容易疲劳、胃口不好等细节,让我非常有共鸣。通过阅读,我不仅认识到了自己体质上的某些倾向,更理解了这些倾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去改善。 附赠的体质检测光碟更是锦上添花。它将复杂的体质判断过程变得简单明了,让我在家就能完成专业的初步评估。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的智慧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成为更健康、更快乐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