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易开罐」式的文化,容易使用,也容易失却记忆与热情,但广告是社会的镜子,从广告可以看到社会的变迁。
我国媒体(报纸)产业始于1885年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台湾府城教会报》,光大于日治时期的《台湾日日新报》,日治时期已有广告业,但真正进入现代化的「广告代理」时期则是战后的1958年, 该年来自恆春、留学日本的温春雄创办了台湾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公司---「东方广告社」。
本书以台湾的社会变迁、媒体发展、广告发展为经,东方的人与事为纬,记录了一个产业、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你我共同走过,历经匮乏贫困到丰裕富足、从冷漠不语到众声喧哗的五十年!这个产业则用「广告」记录了台湾历史,让我们看到台湾五十年来的发展轨迹。
作者简介
郑自隆
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系专任教授。
着有:《竞选文宣策略——广告、传播与政治行销》(台北:远流)、《竞选广告——理论、策略、研究案例》(台北:正中)、《竞选传播与台湾社会》(台北:扬智)、《各国传播媒体自律规范》(台北:行政院新闻局)、《打造「台湾」品牌》(台北:国立编译馆/扬智)、《电视置入——型式、效果与伦理》(台北:正中)、《广告与台湾社会变迁》(台北:华泰)等。
第一章 台湾广告产业的前代理期
第一节 台湾媒体产业的兴起
第二节 战后的广告产业
第三节 东方之前的温春雄
第二章 开启广告代理时代(1958-1965)
第一节 由混乱茫然步入稳定的台湾社会
第二节 商业媒体主导广告市场
第三节 东方的筹备与诞生
第四节 披荆斩棘的东方人
第三章 经济成长带动广告成长(1966-1975)
第一节 面对「经济成长、外交挫败」的台湾社会
第二节 广告产业开步走
第三节 东方的成长
第四节 开疆辟土的东方人
第四章 广告竞争期(1976-88)
第一节 逐渐展现生命力的台湾社会
第二节 外商进入台湾广告市场
第三节 开放报禁与电视广告成长
第四节 意气风发的东方
第五节 承先启后的东方人
第五章 多元期的广告与社会(1989-)
第一节 众声喧哗的时代
第二节 广告经营的改变
第三节 东方迈向国际化
第四节 奋战不懈的东方人
第六章 进入广告的「数位时代」
第一节 网路神话与电视数位化
第二节 客户的期许与勉励
第三节 东方的因应
附录一 东方广告的故事 纲要
附录二 温春雄与东方广告公司大事记
序
记录一个人、一个产业、一个时代
开创事业难,无中生有开创一个崭新的事业更难,维持一个事业长达半世纪并成为此产业的翘楚,更是难上加难,温春雄与「东方广告社」就是这种难上加难的例子。1958年温春雄创办「东方广告社」——台湾第一家综合广告代理商,开启台湾广告代理产业的序幕,至2008年已满半世纪。
台湾早在日治时期的明治31年(1898)已有媒体(报纸)掮客性质的广告业者,当时《台湾商报》的报纸广告即委由「三盛商会」来承揽,《台湾商报》在台北西门外市场町十八番,三盛商会在西门街一丁目一番地,二家各有营业地址,显示三盛商会是独立的广告掮客,并非附属于报社的业务部门,这也表示日本殖民者在十九世纪末就带进了「广告」事业。
在东方创立之前,虽然没有现代化的综合广告代理,但仍然有广告活动,主要是报纸广告、户外广告与广播广告,由报社、电台、广告工程公司(当时称为「看板」店)业务员处理,这个时期可谓之「没有广告代理商的广告产业」,东方之后我国方进入综合广告代理时代,温春雄则是开启台湾广告代理产业的第一人。
创业者通常有其霸气与理想,也无视外在环境的恶劣,1949年国民党仓皇辞庙溃败来台,台湾风雨飘摇,国共对峙,国民党天天喊着要「消灭共匪、杀朱拔毛、反攻大陆」,共产党则要「解放台湾」,1958年更爆发震惊全世界的八二三砲战,台湾面临战争威胁,就在人心惶惶的1958年,温春雄开创一个崭新的产业。当时东方向台北市警察局报备取得的营业许可证上,註明营业场所15坪,另有蓄水缸一口、太平砂10篓(每篓10台斤)、灭火机2具;会有这些奇怪的「生财器具」是因为金门砲战期间,台海屡有海空会战,时局不稳,担心空袭带来火灾之故。
广告是依附于社会的产业,有什么样的媒体、什么样的社会即有什么样的广告, 1965年高雄加工出口区成立,经建计画执行至1968年,台湾经济逐渐稳定,也由内需转向外贸,加上1962年新媒体(电视)诞生,接着1969年中视播出台湾第一出连续剧《晶晶》、台视播出布袋戏《云州大儒侠》引发电视收视热潮,广告产业于焉蓬勃发展迈向坦途;但对照1958年的人心惶惶、风雨飘摇,更显现了温春雄的眼光独到。
五十年,一段不算短的期间,东方和其他的广告公司一样,用「广告」记录台湾历史:「太子龙」一方面让台湾小朋友不必穿着皱巴巴的卡其制服上学,另方面也象征台湾正悄悄的迈向纺织王国;女性专用的50c.c.小机车,扩大了女生的活动半径,让她们脱离父兄丈夫的掌控,也使女性主义慢慢滋长;「海龙」洗衣机让妈妈的手不用冬天也要泡在冰冷的水里,妈妈得到「解放」,不再是24小时的无偿帮佣,自我角色更加独立;彩色软片的大量广告,代表台湾钱淹脚目,台湾人已经舍得旅游开支,愿意花钱走出去看看;丽晶邮轮的出现,或许是台湾人建立了和以往不一样的休闲观,也可能是急着「国际化」效颦白人老外;高价按摩椅则是有钱台湾人希望用钱买休闲、买健康……,广告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台湾的发展轨迹。
远流是在地的出版公司,记录台湾在地的人事物,东方是台湾第一家广告公司,温春雄是开创广告代理产业的第一人,时值东方与台湾广告代理产业营运半世纪之际,远流嘱咐为东方与台湾广告代理产业留下记录,本人近年学术兴趣逐渐由政客扰人的「竞选传播」转向历史纵深的「传播史」,也因承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丛书计画,整理《广告与台湾社会变迁》一书,手边有些完整资料,因此欣然受命。
余生也晚,早期服务广告产业时,因位阶差异从未面谒温先生,及入学界,亦未曾拜见,但因整理本书却彷若与温先生熟识一般,从资料整理中发现早期广告人如东方温春雄先生、国华许炳棠先生、太一杨基炘先生,以及曾亲炙的华商钱存棠先生、华商刘会梁老师、国际工商刘毅志老师、台广陈福旺老师,都是令人敬重的前辈,他们之所以受到敬重,不仅是台湾广告产业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产业的典范。
典范来自自信、对广告专业的热情,与对土地的爱,这些前辈不用洋名字、不穿割破的牛仔裤,更不会为坚持自己所谓的「创意」和客户大小声,他们奖掖后进、照顾同仁,对人温文有礼,敬重并使用自己代理的产品,这些前辈象征了一个世代——一个物资匮乏但尊重「义理」的时代。
本书系以台湾的社会变迁、媒体发展、广告发展为经,东方的人与事为纬,交织而成,虽曰「管窥」东方,但亦可得台湾广告产业「全豹」;本人在本书的角色应是作者与编者,本书的「东方人」与东方老客户的访谈文章均由我的学生完成,包含已毕业者廖文华、蔡玉英、叶思吟,未毕业的吴婷颖、苏品菁、阮亭雯、林久惠、董珊如、周品均、高钰纯、杨喻淳、郑维真,感谢她们。此外,东方协理曾垂衔兄提供资料,老「东方人」与东方老客户接受访问,都应表示感谢。
2008年,东方与台湾广告产业走了半世纪,一个人、一个产业、一个时代都值得被记录下来。
《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这本书,其厚重的精装和精致的书盒,无不透露出其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这样的广告行业的观察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我希望它能详细地描绘出,在台湾广告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东方广告公司是如何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的创意执行力以及专业的客户服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逐步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在那个资讯相对匮乏的年代,广告人是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如何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最终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广告作品?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广告案例分析,例如某个经典的广告策划,其背后的思考过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成功之道。通过这些案例,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广告不仅仅是宣传,更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塑造品牌价值的重要媒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台湾广告行业发展史的一次重要梳理,也是对那些为广告事业奉献的广告人的一次深情回望。
评分当我初次看到《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精装,附赠书盒)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广告发展史。五十年的光阴,足以见证一个行业的崛起与变迁,也足以塑造一个企业的辉煌与传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深入了解东方广告公司在这五十年里是如何与台湾广告产业共同成长的。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应该充满了鲜活的案例、生动的人物故事,以及深刻的行业洞察。我渴望知道,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东方广告公司是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并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模式。例如,从早期依赖传统媒体的广告传播,到后来拥抱新兴的数字媒体,这个过程的转变和其中的关键决策,想必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关于广告创意是如何诞生的幕后故事,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些精益求精的打磨,都将是吸引我的关键。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家公司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时代广告人精神的致敬,是理解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在我看来,《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精装,附赠书盒)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一家广告公司的传记,更是一部浓缩了台湾广告产业半个世纪发展的宏大史诗。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厚重感和行业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东方广告公司在这五十年间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它如何引领或参与了台湾广告业的每一次变革。例如,在电视广告刚刚兴起的年代,东方广告公司是如何把握住这一新媒介的机遇,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广告作品的?而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公司又如何成功转型,拥抱数字营销,并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对不同时期广告创意理念的分析,以及这些创意理念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而演变的。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扇窗,透过它,我能够看到广告人如何用创意和智慧,去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去塑造品牌的形象,去记录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对于理解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评分拿到《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沉甸甸的精装质感,配以别致的书盒,立刻就给它一种值得细细品读的仪式感。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广告行业发展的爱好者,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相当高。我希望它能够像一本侦探小说一样,层层剥开台湾广告产业五十年的发展脉络,而东方广告公司无疑是这条脉络上最核心的主线。我特别想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东方广告公司是如何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例如,从最初的平面广告时代,到电视广告的兴盛,再到数字媒体的崛起,这家公司是如何保持其创新活力,不断突破自我,始终走在行业前沿的?书中是否会有对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广告业的走向?我非常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且有说服力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广告作品,来展现东方广告公司在创意、媒介投放、客户沟通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我相信,通过对这家公司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能看到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能从中提炼出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发展规律,这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广告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历史的厚度与行业的深度。精装的质感和书盒,则更增添了其收藏价值和阅读的仪式感。作为一个长久以来对广告营销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了解台湾广告产业的发展脉络,而东方广告公司作为其中的重要力量,其五十年的历程无疑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行业发展史。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东方广告公司是如何凭借其创意能力、专业服务和战略眼光,帮助众多品牌成长,并在台湾广告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在当时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下,广告人是如何捕捉消费者心理,并将其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广告内容的?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耳熟能详的广告作品,是如何从概念到执行,再到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解读,我希望能更深切地理解广告的魅力所在,以及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洪流中,广告人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当我看到《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精装,附赠书盒)这本书时,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一种厚重感。这种厚重感不仅仅来自于书籍本身的物理重量,更来自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分量。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把钥匙,它能够开启台湾广告产业过去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东方广告公司作为这家历史的见证者,它的发展历程,无疑是这条波澜壮阔的广告发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单一的时代,广告的“影响力”是如何被构建和放大的?东方广告公司又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赢得客户的信任,并不断巩固其行业地位的?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经典的广告战役,以及这些战役背后的策略和思考?我希望不仅仅看到成功的故事,也希望能够了解那些挑战和失败,因为正是这些,构成了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本活的教材,它能够帮助我理解广告的本质,洞察行业的演变,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这对于我个人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预示着它将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与行业演进的宏大叙事。五十年,足够让一个行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足够让一个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回溯到1958年,去感受那个年代台湾广告产业的萌芽状态。彼时,广告的形态、传播的渠道、以及人们对广告的认知,想必都与今日大相径庭。东方广告公司又是如何在这样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广告的创意是如何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经济起飞的年代,广告是否更多地侧重于提升产品的功能和价值;而在社会思潮活跃的时期,广告又是否会承载更多的情感诉求和价值观传递?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家广告公司的记录,更是对一个时代广告人精神的致敬。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那些广告前辈们,在信息不发达、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是如何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非凡的创意和坚韧的毅力,去影响和塑造着台湾社会。
评分《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这本书,初拿到手时,那沉甸甸的精装质感和精致的书盒就已然传递出一种庄重与传承的意味。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温润,字里行间流淌的仿佛是时代的脉搏。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台湾广告产业的发展历程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宝贵机会。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但创意却可能更为奔放的年代,广告人是如何凭借智慧与胆识,将一个个产品、一个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地塑造起来,并最终深入人心。东方广告公司作为这五十年间台湾广告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其内部的运作模式、策略调整、甚至是广告人之间的故事,都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鲜活的案例,了解它们是如何诞生、如何被执行,以及它们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激起了怎样的涟漪。同时,我也渴望通过这本书,窥见台湾社会变迁与广告业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广告不仅仅是商业的工具,它也往往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是社会风貌的折射。这本书,我想它会是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过东方广告公司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台湾,去感受广告人那份可贵的创造力与专业精神。
评分《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精装,附赠书盒)这本书,一入手便能感受到其精良的制作和内容的厚重感。我个人对台湾广告产业的发展历程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东方广告公司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五十年的发展轨迹无疑是理解这一进程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台湾广告业的过去,去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我希望能够了解,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东方广告公司是如何调整其市场策略,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并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广告作品。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广告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展现出当时广告创意、媒介传播以及品牌建设的特点?我希望能够看到,在技术和传播方式不断革新的过程中,这家公司是如何保持其创新活力,并始终走在行业前沿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广告营销艺术的一次深度探索,它将为我提供宝贵的行业洞察和思考。
评分我之所以会对《广告代理五十年:东方广告公司与台湾广告产业1958-2008》这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五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和“东方广告公司”这个具体机构的联想。五十年,足以让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行业翘楚,也足以让一个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描绘出东方广告公司在这五十年间经历的起伏与蜕变。它是否经历过艰难的创业初期,又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逐渐站稳脚跟?在技术、创意、人才等各个方面,它又是如何不断学习、引进、创新,从而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作为台湾广告产业的参与者,它又是如何与其他同行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具体的、能够触及到细节的描述,比如当时有哪些重要的广告案例是东方广告公司参与的,这些案例的成功或失败,又给公司带来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能挖掘出那些隐藏在数字和事件背后的故事,那些广告人为了一个创意、一个提案,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是一部浓缩的台湾广告发展史,而东方广告公司则是这条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