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心

瑜伽之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T.K.V. Desikachar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沒有心識的狀態就叫做瑜伽。
  從瑜伽而來的收獲,是一個更為平靜、
  不沉重也不躁動的生命。
  這是第一本遵循古老的瑜伽原則,
  發展齣一套活生生的呼吸藝術,
  並將步驟、程序提點清晰的瑜伽實踐書籍。

  現代瑜伽之父—奎師那阿闍梨
  他教導齣世界知名的瑜伽大師,影響遍及全球:
  ●阿斯坦加串聯瑜伽的帕達比.究依思(Pattabhi Jois)
  ●經典體位法的茵佐.戴衛(Indra Devi)、
  ●正位法的艾揚格(B.K.S. Iyengar)、
  ●他的兒子--德悉卡恰,是他最後一位也是最重要的弟子,
  完整傳承瞭古老瑜伽的精髓與《瑜伽經》經典要義,總其成寫下這本《瑜伽之心》。

  想真正瞭解瑜伽,閱讀《瑜伽之心》是一輩子的任務,
  每讀一次,你就能多瞭解一些和上次不同的東西。

  ●奎師那阿闍梨(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生年逾百,他的瑜伽教法,早已聞名並實踐於全球,他的學生包括瞭當今瑜伽名師艾揚格(B.K.S. Iyengar)、帕達比.究依思(Pattabhi Jois)和茵佐.戴衛(Indra Devi)等人,早年都曾跟隨奎師那阿闍梨學習,而後在全球廣為推行奎師那阿闍梨獨到的瑜伽見解。

  ●作者德悉卡恰是奎師那阿闍梨的兒子,完整承續瞭父親的衣鉢。德悉卡恰透過本書,整理齣父親奎師那阿闍梨瑜伽係統的菁華,並以自身的實修經驗,提齣「脊椎在每個層次--身、心、靈--的修練計畫」。因此,這是第一本遵循古老的瑜伽原則,發展齣一套精密修練,並將步驟、程序提點清晰的瑜伽實踐書籍。

  ●本書完整收錄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經》(Yoga Sutra)及其翻譯和注釋,以及奎師那阿闍梨所著〈瑜伽祈請精要〉(Yoganjalisaram)三十二頌,此頌保存瞭其教法的精髓。

  奎師那阿闍梨之子德悉卡恰,終其一生長伴父親左右,並隨其學習,目前則傳授其父的整套瑜伽教法。德悉卡恰的方法奠基於奎師那阿闍梨的根本教法,主張修習必須隨順個人不斷變化的需求,以成就療效價值的至極,而非一種方式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一種治療方式治百病。

  在《瑜伽之心》一書中,德悉卡恰呈現瞭其父瑜伽係統的菁華,以及自身的實修進路,將此描述為「脊椎在每個層次──身、心、靈──的修練計畫」。德悉卡恰詳述瞭瑜伽的所有要素:體位法、平衡、有意識地呼吸、冥想、哲學,並指示瑜伽行者如何開發齣配閤自身當下的健康情況、年齡、職業和生活型態的一套修練。而修練瑜伽時基本且重要的就是呼吸,因為每一個姿勢、每一個動作都源於此。平衡的結閤會帶給身心和諧與秩序。

  奎師那阿闍梨從不認為瑜伽僅僅是鍛鍊身體,更意味著跨步朝嚮神,以求與神閤一。循此道路前進的人得有堅強的意誌、信念以及保持精進的能耐。在這條修道上,疾病是一種障礙,會分散專注力,必須處理掉。而運用瑜伽來治病的方式包括真言、改變飲食習慣、練習某種體位法以及呼吸控製法。

  《瑜伽之心》也細數瞭在瑜伽修練之路上可能遭遇的種種障礙,以及有效的解決之道。瑜伽的八個分支為製戒、內製、體位法、呼吸控製法、製感、攝心、禪那、三摩地,論理直指瑜伽本質,實而闡明人存在的本質,若能循著次第進程循序精進,終將消除無明,促進身體療癒,澄明心識。書中尚透過問答形式,釐清瑜伽修練上的許多疑慮與曖昧概念。

  奎師那阿闍梨對帕坦伽利(Patanjali)的《瑜伽經》(Yoga Sutra)有高度的評價,本書也完整收錄,並附上德悉卡恰的翻譯和注釋。奎師那阿闍梨所著的〈瑜伽祈請精要〉(Yoganjalisaram)三十二頌,也收在此書中,此頌保存瞭其教法的精髓,更使《瑜伽之心》一書成為從遠古大師至現代世界之瑜伽傳承的裏程碑。    
 
作者簡介

德悉卡恰(T.K.V. Desikachar)

  當代最偉大的瑜伽師奎師那阿闍梨─師利.帝如瑪萊(Sri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之子,有結構工程師背景。德悉卡恰一嚮相伴父親膝下,並隨其研習,直至一九八九年奎師那阿闍梨過世為止。德悉卡恰將一生投注於瑜伽的教授,不論學生背景與能力程度,皆有教無類。他目前任教於馬德拉(Madras)紀念他父親的學校,並於歐洲、美國和紐西蘭等地授課。

譯者簡介

陳麗舟

  颱大中文係畢,現就讀於政大宗教研究所。曾任電視節目企劃、編劇、齣版社主編等。

  譯作:一行禪師《耕一畦和平的淨土》等;閤著:《中文經典100句--六祖壇經》。

  ※特彆感謝政大宗教所所長黃柏棋老師,在譯者受睏於幾個梵文譯詞時給予協助。

硃怡康

  颱大政治學研究所畢。閤譯有《復製、基因與不朽》(桂冠)、《八正道》(香光書鄉)。現就讀於政大宗教研究所,以成為專業譯者為目標而努力中。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祝福 茵佐.戴衛
序言 芳達.史卡拉維利
承先啓後的瑜伽大師傳奇--奎師那阿闍梨
導論 奎師那阿闍梨的一生與瑜伽--訪談德悉卡恰

第一捲 瑜伽修習
1 瑜伽:概念和意義
2 瑜伽修習的基礎
3 體位法原則
4 審慎安排瑜伽練習
5 體位法變體
6 呼吸控製法
7 收束法

第二捲 理解瑜伽
8 讓心迷惑之物
9 行動必留下痕跡
10 世界存在,為瞭被認識,被探索
11 活在世間
12 世界存在,為瞭讓我們解脫
13 心識的特性
14 瑜伽之路的九道障礙
15 瑜伽的諸多道路

第三捲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

第四捲 〈瑜伽祈請精要〉

【附錄1】本書提到的原典
【附錄2】人人適用的四套練習
梵中名相對照錶

圖書序言

瑜伽:概念和意義

一開始,我就想要分享一些想法,也許可以幫助大傢瞭解「瑜伽」這個詞的許多不同的含意。瑜伽是印度思想的六大基本係統之一,這些思想統稱為「見」(darśana),其他五種分彆是正理派、勝論派、數論派、彌曼沙派、吠檀多派。「見」這個詞是由梵文字根衍生而來,可譯成「觀看」。因此「見」(darśana)的意思為「視野」、「見解」、「觀點」,或甚至是「特定的觀看方式」。然而除此之外,尚有另一層意思。為瞭理解這個,我們內心必須浮現一個可以注視自身內在的鏡像。事實上,所有偉大的經典,都引領我們進入不同的觀看方式,為我們創造齣更加認識自己的契機。我們一旦正確地麵對並完全瞭解經典的教導,就越能深入觀看自身的內在。做為六大見之一的瑜伽,起源於吠陀經典,也就是印度文化最古老的記錄。瑜伽是由偉大的印度聖者帕坦伽利於《瑜伽經》中,將其係統化,成為特定的「見」。雖然此後有很多重要的瑜伽經典齣現,無庸置疑地,帕坦伽利的《瑜伽經》始終是最重要的一部。瑜伽這個詞的許多解釋已流傳好幾個世紀,其中之一即是「閤成一體」、「聯結」,還有一個意思則是「將韆絲萬縷的心念綁在一起」。這兩個定義乍看之下,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說的是同樣一件事。盡管「閤成一體」這個解釋賦予瑜伽一種身體上的詮釋,然而將心流綁成束的一個例子,就是在我們著手實際做瑜伽之前,專注念頭於瑜伽修習。一旦韆絲萬縷的心念聚集成一束而形成意嚮,我們就準備好開始身體的動作。

瑜伽這個詞更進一步的意義是「獲得先前未獲得的」。這個概念的始點是:有些事我們今天尚未有能力做到,但如果找到實踐這個渴望的方法,那個踏腳石即是瑜伽。事實上,每一個改變皆是瑜伽。例如,在我們找到方法可以彎下身且碰觸到腳趾頭時,或者透過書本學到瑜伽這個詞的意義,或者經由對談更瞭解自身或其他人時,我們就到達以前從未觸及之處。這些活動的每一個發展和變化皆是瑜伽。

瑜伽的另一個麵嚮和我們的行動有關。瑜伽因此也意味著將我們所有的注意力導嚮正在從事的活動。舉個例子來說,當我正在寫作時,心識的一部分正在思惟我想說的東西,然而另一部分想的事,則和這個念頭相差十萬八韆裏。我越是專心寫作,專注力就越是集中在此時此刻我的所作所為。我也許以極高的專注力開始動筆,然而繼續寫作下去後,專注力或許逐漸動搖不定。我可能想明天的計畫,或者晚上要煮什麼纔好,然後就會齣現這樣的事:我明明是專注做著事,其實卻幾乎沒有將心放在手邊的工作上。我正在行使職責,但是我卻不在場,不在當下。瑜伽試圖創造一種我們在每一個行動、每一刻,總是在場、在當下的狀態──真的在場,在當下。

專注的優點是我們可以將每件任務執行得更佳,同時對行動保持覺知。專注力越強大,犯錯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微小。一旦專注在我們的行動,我們就不再是習性的囚徒,不需要因為昨天做瞭什麼,今天就非得做什麼不可。這樣一來,我們便能以未曾經曆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動,避免掉漫不經心的重復。

瑜伽另一個古典的定義是「與神閤一」。這和我們使用什麼名字──上帝、阿拉、自在天──來描述神聖無關,任何可以帶領我們更靠近、更瞭解比我們更高、更強的力量,即是瑜伽。當我們與更高的力量感覺一緻,這也是瑜伽。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