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台湾的乐龄学习活动蓬勃发展,为高龄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以乐龄为名的学习活动不仅大力展开,且逐渐为高龄族群所接受;同时,政府教育主管机关亦逐渐重视高龄教育,不仅在经费方面有明显的增加,更在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方面产生重大的突破。
乐龄学习政策目前面临的发展议题是:台湾迈向高龄社会的愿景为何?如何建立完整的乐龄学习体系?政府、学界与民间组织的角色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激发民间资源导入乐龄学习?乐龄学习活动内容与方式如何多元创新?代间教育如何积极推动?等等,这些议题均亟待加速研议,提出解决的对策,以因应高龄社会的来到。
「乐龄学习」一词系引自新加坡,本书蒐集许多新加坡关于推动乐龄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新加坡乐龄组织及活动的现况,将新加坡乐龄学习政策、方案及实务成功的经验引进台湾,希望能够借他山之石以攻错,帮助台湾的乐龄学习更上一层楼,开展新局,接轨国际。
作者简介
王维旎
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系助理教授
朱芬郁
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助理教授
李孟芬
实践大学老人生活保健研究中心主任暨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助理教授
李雅慧
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系助理教授
胡梦鲸
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系教授;台湾乐龄发展协会理事长
凌展辉
新加坡飞跃社区服务主任
高文彬
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系助理教授
陈雪珠
台湾乐龄发展协会秘书长;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黄钰桦
新北市汐止区北峰国小校长
萧玉芬
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老人福祉学系专任讲师;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魏惠娟
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系教授暨高龄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严嘉明
国立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新加坡采风
第二节 第四届国际代间方案联盟年会
第三节 乐龄非营利组织参访记实
第四节 结语
第2章 新加坡的成功老化政策
第一节 新加坡的概况:人口及社会结构
第二节 新加坡成功老化政策
第三节 新加坡的代间方案
第四节 新加坡代间方案的挑战
第五节 结语
第3章 乐龄学习的领航旗舰:活跃乐龄理事会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组织发展背景与沿革
第三节 经营情况与特色
第四节 省思与启示
第4章 乐龄学习的重要推手:乐龄志工组织RSVP(一)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组织宗旨与沿革
第三节 会员与组织架构
第四节 经营情况与特色
第五节 省思与启示
第5章 乐龄学习的人力开发:乐龄志工组织RSVP(二)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乐龄志工组织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乐龄志工组织宗旨、组织架构与治理方式
第四节 乐龄志工方案的内容简介
第五节 省思与启示
第6章 乐龄学习的关键支柱:飞跃家庭服务与乐龄中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新加坡「乐龄运动」的源起与发展
第三节 飞跃乐龄服务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 飞跃乐龄服务经营情况与机构特色
第五节 飞跃乐龄服务的特色与省思
第7章 乐龄学习的创新典范:快乐学堂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快乐学堂的成立与发展
第三节 快乐学堂的经营理念与课程特色
第四节 省思与启示
第8章 新加坡的代间教育
第一节 代间教育政策背景
第二节 新加坡代间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2010代间方案国际会议重要议题
第四节 代间教育、代间方案成功案例
第五节 省思与启示
第9章 新加坡乐龄学习的省思与启示
第一节 新加坡乐龄学习的参访背景
第二节 新加坡乐龄学习的回顾与省思
第三节 结语:新加坡乐龄学习的启示
第10章 新加坡乐龄学习的经验:台湾乐龄学习的展望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新加坡乐龄学习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 台湾乐龄学习的展望
第四节 结语
附录国际代间方案联盟历史回顾:从第四届新加坡会议谈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国际代间方案联盟
第三节 历届国际联盟代间方案会议
第四节 历史研究─鑑往知来
第五节 台湾推动代间方案应有的省思与批判
第六节 结语
這本《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雖然我還沒深入閱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身為一個在台灣社會中,親身感受到高齡化衝擊的人,對於如何讓長輩們有尊嚴、有品質、有意義地度過晚年,一直是心中懸著的一塊。尤其「樂齡學習」這四個字,聽起來就充滿了活力與希望,不像傳統印象中老年人就是被動地接受照顧,而是強調主動學習、積極參與。 我非常好奇,新加坡這個國家,是如何在社會結構與文化上,去支持樂齡學習的發展?他們會不會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這塊業務,還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門?「組織」這個詞,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會從比較宏觀的層面去剖析,例如國家政策的制定、資源的分配、與不同組織之間的合作模式等等。而「實務」,則代表了這些組織在落地執行時,會碰到哪些實際問題,又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分享。 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些關於樂齡學習的「學科」問題,像是如何根據長輩的興趣、體能、認知能力來設計課程?會不會有針對不同需求的長輩,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選擇?例如,有些長輩可能對藝術、音樂有興趣,有些則可能想學習新科技、新技能,甚至有些只是想透過學習來拓展社交圈。此外,我也很好奇,新加坡是如何去評估樂齡學習的成效,以及如何持續地優化與創新他們的學習模式。
评分這本《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光看名字就覺得內容很紮實!身為一個在台灣生活的人,我深深感受到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但同時也看到許多長輩們對生命積極的態度。樂齡學習,絕對是讓長輩們能繼續發光發熱的重要途徑。 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新加坡的「組織」架構。他們是透過什麼樣的政府部門來主導?又有哪些民間力量參與其中?如何協調這些不同的角色,讓資源能有效運用,並且避免資源的重疊或不足?尤其在「實務」的操作上,我預想書中會有很多關於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場地規劃、甚至募款與經費來源等具體細節。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新加坡是否會強調「終身學習」的概念,並將其融入長輩的日常生活中。這不僅僅是學習新知,更重要的是讓長輩們透過學習,保持心智的活躍,建立新的社交連結,甚至重新發現自我價值。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克服長輩在學習上可能遇到的障礙,例如科技的隔閡、體力的限制、或是學習動機的不足? 而且,我也想知道,新加坡的樂齡學習,是否能夠連結到更廣泛的社會議題,例如鼓勵長輩們參與志工服務,或者將他們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一代。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架構,讓台灣的相關單位或個人能有跡可循,那將會非常有價值。
评分哇,這本《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聽起來就像是一本寶藏!在台灣,我們越來越常聽到「活躍老化」、「在地老化」這些概念,而「樂齡學習」無疑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我猜測這本書將會深入探討新加坡是如何建構一套完善的「組織」體系來推動樂齡學習。 從政府層面到社區層面,再到實際執行單位,這本書會不會詳細說明各個環節的職責與合作模式?例如,政府會提供哪些政策上的支持與資源?社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如何才能有效地將學習機會帶到長輩們的生活周遭?「實務」這部分,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具體的執行細節,像是課程設計的流程、師資的招募與培訓機制、或是學習成效的評估方法。 我特別好奇,新加坡的樂齡學習,是否會強調「多元性」和「包容性」。也就是說,他們會不會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課程,以滿足不同長輩的需求和興趣?例如,有些長輩可能想學習最新的數位科技,有些可能對藝術文化感興趣,有些則可能希望透過學習來拓展人際關係。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讓學習更具吸引力的方法,例如遊戲化學習、體驗式學習,或是跨世代的學習交流? 另外,我也想知道,新加坡的樂齡學習,是否能鼓勵長輩們不僅是知識的接收者,更能成為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例如,透過學習,長輩們是否能發展出新的技能,進而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中,或是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傳承給下一代。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藍圖,讓台灣能从中汲取經驗,那將會是一大福音。
评分這本《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聽起來就好像是一本非常務實、非常有參考價值的指南!台灣這幾年來,高齡化社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長輩在退休後,除了基本的醫療照護外,更渴望的是心靈上的充實與社會參與。而「學習」正是提供這些可能性的最佳途徑。 我預想這本書應該會深入剖析新加坡在推動樂齡學習時,所建立的「組織」網絡。這包括了政府的角色、社區的參與、學校的配合,甚至是民間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的貢獻。是如何將這些力量有效地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生態系統?又有哪些具體的策略,能夠吸引不同背景的長輩投入學習? 「實務」的部分,我猜測會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分享。例如,在課程設計上,會不會有什麼特別的原則,以確保課程內容既有趣又有益?師資的培訓又是如何進行的?如何確保學習環境對長輩來說是友善且方便的?還有,在推廣上,會不會有一些創新的行銷方式,讓更多長輩願意走出家門,參與學習? 我很想知道,新加坡在樂齡學習上,是否能做到「在地化」與「客製化」,也就是說,他們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是否能貼近長輩們實際的生活需求和文化背景?以及,如何鼓勵長輩們從單純的學習者,轉變為知識的傳遞者或社會的貢獻者。
评分哇,這本《新加坡樂齡學習:組織與實務》聽起來就很有意思!雖然我還沒機會翻開書,但光從書名就讓我對新加坡在樂齡學習這塊的投入感到非常好奇。台灣這幾年來也越來越重視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學習需求,常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關於銀髮大學、社區學習中心的報導,但總覺得在組織的架構、實際的運作上,似乎還有許多可以學習和借鏡的地方。 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探討新加坡政府或民間單位是如何規劃與推動樂齡學習的,像是他們會設定什麼樣的目標?會有哪些單位負責協調?從最早的構想到實際執行,中間會遇到哪些挑戰?又會如何克服?尤其「實務」這兩個字,讓我覺得它一定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會有很多具體的案例分析,例如如何設計適合高齡者的課程內容、如何培訓師資、如何利用科技輔助學習,甚至是如何建立學習社群,讓長輩們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找到歸屬感與樂趣。 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新加坡的樂齡學習會不會有什麼獨特的理念或模式,是台灣可以參考的?例如,他們會不會特別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將學習融入長輩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把它當成一種「額外的」活動?又或者,他們會不會有什麼創新的做法,讓長輩們在學習過程中能發揮所長,甚至回饋社會?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為台灣的樂齡學習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和具體的執行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