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100岁了!经过100年的时光流转,在政治上,台湾已从日本的殖民地,蜕变为东亚最民主的国家;而在经济上,台湾原本仅能输出米、糖等农作物,现已跃居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更是电子、自行车等产业的领导者。
从过去100年台湾经济发展的轨迹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台湾产业主力从劳力密集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并从为国际大厂代工,走向发展自主品牌。在创意、技术上,台湾企业愈来愈有能力引领国际与时代潮流。在可见的未来内,这些仍是台湾产业的必然方向。
在这本书中,精选了在不同年代成立、迄今仍是产业中坚的企业代表。从这些企业的奋斗过程,不但可见证道地的台湾精神与商魂,也可找到台湾未来可遵行奉守的典范、圭臬。相信不久必能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效法学习的标竿,并永续经营下一个百年盛世。
编者简介
中国生产力中心
1955年11月11日成立,1959年增设贸易推广部,更名为「财团法人中国生产力中心」。
1961年发起亚洲生产力组织(APO),为创始会员国,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之管理顾问机构。1990年,世界银行评鑑为开发中国家辅导机构的典范;1995年,获亚洲地区训练及发展组织(ARTDO)颁赠亚太人力资源发展奖。自2000年起,陆续获行政院、经济部表扬其政府专案执行绩效;其出版品亦多次获得行政院金鼎奖与经济部金书奖之肯定。
推荐序 值得珍惜的一个百年奋斗纪录
前言
出版缘起
第一篇 开创的年代:民国元年 ~ 10年
一、大同集团
二、其他企业
1. 台湾银行
2. 台湾电力公司
3. 台湾铁路管理局
4. 郭元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 奠基的年代:民国11年 ~ 20年
一、黑松股份有限公司
二、其他企业
1. 台湾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 萌芽的年代:民国21年 ~ 30年
一、义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二、其他企业
1. 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 大安工研食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3. 声宝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篇 改变的年代:民国31年 ~ 40年
一、远东集团
二、其他企业
1.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 台湾糖业公司
3.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4. 台湾肥料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篇 起飞的年代:民国41年 ~ 50年
一、台塑集团
二、其他企业
1. 南侨集团
2. 裕隆企业集团
3. 奇美集团
4. 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5. 新光集团
6. 中华航空公司
7. 鼎泰丰
8. 中国生产力中心
9. 台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篇 升级的年代:民国51年 ~ 60年
一、统一集团
二、其他企业
1.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国泰人寿
3. 台玻集团
4. 国宾大饭店
第七篇 跃起的年代:民国61年 ~ 70年
一、宏□集团
二、其他企业
1. 金仁宝集团
2. 鸿海集团
3. 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钢铁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5. 台湾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篇 科技的年代:民国71年 ~ 80年
一、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二、其他企业
1. 广达电脑
2. 日月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3. 华硕电脑
4. 台北晶华酒店
5. 信义房屋
第九篇 价值的年代:民国81年 ~ 90年
一、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二、其他企业
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 台湾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4. 104人力银行
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十篇 创新的年代:民国91年 ~ 100年
一、中国信託金融控股公司
二、其他企业
1. 85度C咖啡蛋糕烘焙专卖店
2. 宇峻奥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纳智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 硕禾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5. 露天市集国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结语 写给下一个百年盛世的备忘录
产业大事纪
推荐1
施颜祥(经济部部长)
一个世纪的经济发展成果,为下一个百年经济塑立成长典范,推荐给所有读者共同分享。
推荐2
值得珍惜的一个百年奋斗记录
许士军(元智大学讲座教授暨校聘教授)
自一基本意义上,历史乃是所有知识和科学的发展的根源,这包括:在自然科学上,人们探究宇宙和地球的起源;在生物科学上,达尔文以物种原始开启演进的奥秘;社会科学更是建构在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上。
在感性层面上,人类之各种群体的形成和认同对象,也和他们拥有共同的历史经验和奋斗历程有密切关系。俗话说,要毁灭一个国家,先要毁灭这个国家的历史,这一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值此人们在庆祝和纪念民国百年之际,本书的问世记录了生活在台湾这一地区的人,在经济生活方面如何创立企业的历程。书中,将过去百年这段产品发展史以10年为一阶段,分成十个年代,在每一年代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以最精简方式描述其发展特色和贡献。但是纵览全书,又以贯穿百年的眼光辨析各年代的演进轨迹和所代表的集体成长智慧。
本来产业代表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经济活动领域。表面上,它提供了这一社会人们生活所需的资料,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但是实际上,这方面的活动又和社会其他构面,如教育、政治、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在当今时代中,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产业的支持,所有上层的文化和政治活动的蓬勃发展是难以想像的。
不过,每一国社会的产业发展都有它的特色。这些特色,根源于其背后更广泛的历史;但反过来,产业发展本身又创造了这一社会的历史。台湾产业发展在其根源上,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可以追溯到1945年前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在光复初期政府所採取的三七五减租和耕者有其田政策;稍后由于人民勤劳的特质,加上教育普及与社会秩序安定,吸引了外人投资以及加工出口厂的设立;再后来,在政府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使台湾从早期农产加
工和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纺织业盛极一时,赚取大量外汇;其后,随着财富累积也支持了像机械和石化业这类资本密集产业的兴起。
更重要的是,由于科学园区的创设,让台湾的资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重要地位。近20年来,我们又看到台湾产业自大规模制造导向的结构中出现了以价值和创新取向的种种小而美,小而精的公司和产业,形成台湾独特的产业结构。
整体而言,台湾产业所以能经历考验和挑战保持其活力和成长,乃和整个世界发展潮流有关。从政治上政府播迁来台,到东西冷战,以至于新兴国家崛起,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在这基础上,台湾面临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全球化,以及区域合作潮流,还有在科技上的自动化、数位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会。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这些大潮流大趋势中,台湾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本书记载了台湾百年来的产业发展史,不但纪录了在这一社会成功奋斗的历史,值得生活在这一土地上参与这一历程的人们感到珍惜。更有甚于此者,就是将这一段历史放在人类发展的大历史中,也有其熠熠发光的价值,这也可以说是本书问世之意义所在。
我最近刚读完这本书,感触颇深。它并没有像我之前预期的那样,罗列一堆枯燥的企业案例和经营理论。相反,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一个个百年企业的崛起与衰落、成功与转型,编织成一幅幅鲜活的画卷。书中对那些企业创始人、领导者们的描绘,更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我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抉择,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智慧,更看到了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客户的真诚关怀。其中,某个章节对一个家族企业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作者不仅仅关注了商业上的成功,还深入探讨了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社会担当等多个维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这些伟大的企业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受益匪浅。它让我重新思考了“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社会价值的贡献,一种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深邃的蓝色作为主色调,象征着沉稳、信赖和历史的厚重感,仿佛瞬间将人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沉淀的百年老店。烫金的“打造金字招牌”几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价值,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而“辉煌百年企业风貌”的副标题则更添一层故事感,暗示着这本书将讲述那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商业传奇。整体而言,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大气,信息传达清晰有力,成功地勾起了我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金字招牌”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屹立不倒,它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本书的封面,无疑是为我打开探索商业辉煌大门的钥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信心和兴奋。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企业,更是关于一种精神,一种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硬核”的商业管理书籍,充斥着各种图表和数据。然而,打开后,我惊喜地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和“传承”的史诗。书中并没有过多地去分析那些冰冷的财务报表,而是着重讲述了企业在漫长岁月里,如何积淀品牌价值、如何培养忠诚的客户、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如何将企业的核心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品牌”的理解,它不仅仅是Logo和口号,更是企业长期以来在客户心中形成的独特价值和信任。书中对几个经典品牌的“时间魔法”的描绘,让我对品牌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堂关于“慢”与“稳”的商业教育课,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品牌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金字招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岁月洗礼、口碑铸就的。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与其他同类书籍截然不同。它没有使用生硬的术语和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商业世界的深刻洞察,倾注在字里行间。作者在讲述企业故事时,常常穿插一些引人深思的哲学思考,使得内容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匠心”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更是对事业的热爱、对专业的执着,以及对社会承诺的践行。这种精神,在当今快节奏、追求效率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一些案例,虽然是关于百年企业,但它们所蕴含的普适性智慧,依然能够为当下和未来的企业提供宝贵的启示。我感觉,这本书更像一本人生哲学读物,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保持初心,追求卓越,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辉煌。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一种超越商业本身的力量。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不同的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企业在历史的洪流中,如何通过坚守诚信、勇于创新、回馈社会,而赢得尊重和认可。书中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更是让我深思。那些真正的百年企业,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而存在,它们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讲述了一个企业如何在战乱时期,依然坚持为社会提供必需品,这种责任感和担当,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现成的“成功秘籍”,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导读者去思考“成功”背后的真正含义。它让我认识到,一个能够穿越百年而不衰的企业,必然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对社会和人类福祉的深刻关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