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的私房菜:筷子夹历史佳餚

蒋家的私房菜:筷子夹历史佳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蒋介石
  • 国民党
  • 历史
  • 美食
  • 私房菜
  • 文化
  • 饮食
  • 家族
  • 回忆录
  • 中国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味蕾品咂出幽幽的乡愁,隔着大海,
难忘老母亲留下的菜根香;
蒋家后人永远珍藏的记忆晶片

  在台湾权倾一时的蒋家王朝,尽管已经走入历史,但其对两岸的深远影响,以至家族中重要成员的谜样色彩,依然引人迷思,数十年来,研究蒋介石及其家族的着作仍时有出版。

  本书作者蒋还伦(蒋孝玉)女士,乃蒋介石的亲姪孙女,昔日经常出入士林官邸,与蒋介石、蒋宋美龄、蒋经国等先辈,以及堂兄姐孝文、孝武、孝勇和孝章时有往还,感情亲厚,婚礼亦是由蒋经国代父作主婚人。由于厨艺了得,蒋还伦女士不时为蒋家做菜,其中蒋纬国便尤其赞赏她的厨艺。

  本书除精选作者曾为蒋氏烹调的拿手菜式,更揭露蒋家鲜为人知的情事,并附有多帧珍贵图片。透过作者第一身的接触、描述,读者可从另一个角度,窥探蒋家的历史,自士林官邸的饭桌上,体味王朝的起跌。

作者简介

蒋还伦(蒋孝玉)

  蒋介石亲姪孙女,祖父蒋介卿为蒋介石同父异母哥哥。浙江奉化县溪口镇出生,一九四九年,经蒋介石及蒋经国安排,一家辗转避难到台湾。昔日经常出入士林官邸,与蒋家各人感情亲厚,其超卓厨艺尤得众人赞赏。一九八八年移居来港,与人合资开设厂房。二零零零年开办私房菜「蒋家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份我与蒋家的点滴食缘
前言---6
我与蒋家的点滴食缘─关于蒋家的回忆---l0
后记---101

第二部份蒋家菜谱
事前准备
蒋家高汤---123
蒋家辣椒酱---125

家常小菜
芥菜年糕---129
筒蒿羹---131
旺菜金笋肉皮冬菇---133
番薯猪手---135
红烧腩排---137
鲞烤肉(咸鱼焖肉)---139
麻辣腰花---141
葱烤鲫鱼---143
芋头肉丝米粉---145
台式炒米粉---147
炸酱面---149
肉碎粟米炒饭---151
咸泡饭---153
蒋家菜饭---155

清新口味
蒜味大豆芽---159
百页冬菇小棠菜---161
凉拌豆腐---163
凉拌筒蒿---165
青椒皮蛋---167
蒋家烤麸---169
菜肉馄饨---171
白肉禁脔(白切猪头肉)---173
清炖狮子头---175
清蒸桂花鱼---177
雪菜笋丝黄鱼---179
蚝松---181

宴客之选
十全豆腐羹---185
炒年糕---187
蒋家嫩鸡---189
扇贝肉碎---191
蒙古式煮金钱展---193
蒋家红烧肉---195
虾子三宝海参---197
油爆虾---199
酒酿明虾---201
椒盐酥虾---203
海苔黄鱼---205
砂祸鱼头---207

图书序言

前言

  一九九九年在香港,我自创蒋家菜,所谓蒋家菜并不代表全部是蒋家人吃的菜,只能说是我会煮的菜。士林官邸当家的是叔婆(宋美龄),在中国节日,她提供的是上海菜,其中夹两味宁波小菜;圣诞节提供的是火鸡全套西餐式的餐点。大叔(蒋经国)和小叔 《 蒋纬国 》 家比较随意,虽有江浙口味但不如士林官邸般讲究菜式和口味。

  我自己则是在结婚后才去接触厨房的,但从小跟随母亲在外做客时,都可品尝到不同省份,各位名师的手艺,久而久之,就知道哪些食材用甚么方式来煮,烧出来是甚么味道?所以后来有心要学自己煮菜,除了初时不惯火炉的热度,容易烫到手,及下调味料时会手忙脚乱外,其他也难不到我,等我习惯了热,下作料顺手时,味道自然就调出来。

  我很庆幸在台湾眷村住了十年,那裹住着各省份的主妇们,各有独门菜餚,如:卤水菜、辣椒菜、葱油饼、饺子、菜肉馄饨、炒米粉、四川泡菜 … … 等,我只要吃到好的,必定会不耻下问,回家马上如法炮制。最初最辛苦的大概就是我的丈夫和阿巴桑(帮我做家务和有点年纪的女人),无论我怎么煮,我丈夫都说「好吃」!头几次当然不会好吃,任何时候吃不完的菜就叫阿巴桑拿回去,给她家人吃 《 因为不可浪费食材,另外每个月剩下一大缸的配给白米,也统统叫她拿回去,我可不想米缸生虫)。

  直到有天,发现自己也可以煮出让自己觉得可以吞下的菜餚时,心中也浮起了一股甜意,总算辛苦没有白费,我的丈夫及阿巴桑从此就可以逃出生天了。我母亲最聪明了,刚结婚时从不见她来我家吃饭,等我自觉满师时,她可是每天准时报到。

  我发现我爱上煮两味后,真是甘之如饴,从不觉得进厨房是件苦差事,直到现在,我总是好希望看见人家在吃完我的手艺后,会认同并对我说:美味。那种满足感,唉!只能说人生夫复何求?

  首先要向买这本书的读者道歉,因事隔多年,害中的人事时地物,有共实在记不起来,可能有些不正确,而可谘询的人已不在人世。从来没有想过凭我这些中文底户,居然可以出来献丑,更是做梦也没想过,会站出来讲述家族的事。台湾的社会风气,本来是有正气、善良、热情和祥和的,是谁挑起这股歪风,搞到鸡飞狗跳,人心不宁,还祈求台湾会安吗?

  但写自己的回忆,讲究的是要真实,不玩弄花样,就像我的为人,从来不虚伪,不会骗人一样(不是不懂,是不屑为之)。还有像二二八事件,我从来不关心政治,最后发展到甚么结果,真是不清楚,又不想去求台湾朋友告诉我。二二八有亲人伤亡的家庭,不要生我的气,我当然是同情你们的遭遇,但我只是以事论事。我从小生长在一个有父亲等于没有的家庭,无论如何,这种遗憾长期在我心中,总觉得矮人一截。当我卡几岁时,母亲告诉我一些事情,在讲到父亲刚病时,她娘家曾经要来带她回去,那时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我,听到母亲讲到这裹,我马上举双手赞成,并怪她为甚么不回娘家?她还年轻,可以另外嫁人,那我不就可以生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了吗!这句话一说完,差一点被母亲打。家族中有人在吃政治饭,家中有人牺牲了,无论是有心或是无意所造成的,都是天意,都要认命,这是从母亲那裹学来的观念(请看父亲没生病前,带看母亲去日本留学所拍摄的照片,跪在日本老师左手边的她,笑得多么灿斓和满足;这种笑容自我懂事后,从来没有在她脸上见过。)。

  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没得唉声叹气,怨天怨地,怪责别人;怪得多了就会变成姓「赖」了。不如放开心胸,面对现实;整顿新思,来弥补已失去的;人总是要活下去,还是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希望能让已不在的家人放心;我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书试读

我与蒋家的点滴食缘─关于蒋家的回忆



蒋纬国的私房飨宴

好友们一向爱吃我做的菜,我的家经常高朋满座,无论是在台北或移民来香港后。在台北的时候,每位朋友可以点一个他们想吃的菜,那么十个人就可以有十个菜了,我就不必再伤脑筋去想要准备甚么菜来招唿他们。有了菜单我就照单办事。一个星期可以有四天,家裹是有人来的,所以我佣人的小费收人,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我曾问过她,觉不觉得辛苦?她说有钱收还要嫌辛苦吗!我准备材料,她负责洗及切,然后我教她如何下锅、如何调味;哪些先下、哪些行后,最后由我来试味,久而久之,阿巴桑也可以煮一手好味的上海菜了。每当客人来时,我必定要亲自坐镇厨房,可拿小费的是她,我不但分文没有,却还要贴钱买菜(这句是笑话)。像小叔(蒋纬国)带朋友来家中时要我献丑,饭后他会给阿巴桑一千元的小费,所以她是阿巴桑最喜欢的客人之一。



小叔平时公务及应酬非常忙碌,一般朋友要请他吃饭都要安排一个月以上。在连训部时,有时他不想去参加当晚的应酬,就会要王主任(办公室参谋主任)打电话通知我,要我准备晚饭。这下我可忙了,先赶紧打电话约朋友们来陪小叔吃饭,再来告诉阿巴桑准备甚么菜,因此家中的冰箱随时都有鸽子、鸡、牛腱 … … 等,清炖牛腱就是小叔最喜爱的小菜之一。有次他在我家请吴幼林伯伯( Uncle George)吃饭,作陪的还有魏淑娟( Emily,张艾嘉的妈妈)等,这顿饭后,吴伯伯每次见到我都会赞我的手艺,且说下次还要带太太一起来,让我心花怒放,觉得非常值得。 Emily 则问我,蒜头鲈鱼是怎么做的?油淋鸽子、燻鸡、红烧肉、清炖牛腱 … … 等都是被点次数最多的菜。



有一次小叔在天母家中请客,客人有魏景蒙(张艾嘉的外公)、林洋港、邱创焕、赵耀东、朱抚松、李元簇、连战(当时官职交通部长)…等。小叔家中当然有厨师,但他要我去煮奉化的「筒蒿羹」,说是由我烧,比较道地。另一次小叔的好友「小王爷」陈丽丽家中宴客,我当时不在台湾,她就叫阿巴桑去烧菜。在长途电话中,我鼓励阿巴桑不要紧张,只要照我平时告诉她的去做,结果那天的「豆腐羹」被前副总统谢束闵先生命名为「十全豆腐羹」;这两个羹汤在我香港「蒋家菜」中都各有客人喜爱。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