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协力,翻转地球: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

童心协力,翻转地球: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evika Rangachari
图书标签:
  • 儿童力量
  • 青少年行动
  • 社会创新
  • 环保
  • 教育
  • 正能量
  • 榜样
  • 改变世界
  • 成长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个因小愿望而改变大世界的真实故事。
小数点革命,无限大力量!听过的人都想起立鼓掌!
由屡获大奖的印度儿童文学作家Dr. Devika Rangachari忠实呈现。

  上天给的资源或许不一样多,但是给的能力、力量却是一样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们,从台湾到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从纽约至那格浦尔;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清理自己的城市,到帮助无助的人……他们只是个孩子,却凭着相信「I can」的魄力和「化知道为做到」的执行力,把不可能化为可能!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改变这世界,实践愿望!

  本书故事取材来自全球孩童创意行动挑战 (Design For Change,简称DFC)

  人们抱怨世界的时候,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

  「为什么脚踏车没有专用的道路?」、「为什么上学的路总是坑洞?」、「我们邹族的歌和舞蹈都到哪里去了?」、「水患肆虐后的城市损失产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很多时候我扪心中产生疑问,除了忍不住咒骂几句外,却也得过且过、且战且走,从没好好的想过可以为这社会做些什么!

  改变世界,不需要太多资源!
  只要有想法、有决心就够了!

  无论是制作海报标语、募款捐献、演讲表演、联属写请愿书、至疗养院表演,从「CAN I……?」自我怀疑,到「I CAN」我可以!透过发想、讨论、实践,孩子们亲身验证了团结力量大,或许力量不及海洋里的一颗小水滴,却是一群孩子们做出的最大贡献!

  仅仅爸爸妈妈、老师应该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想想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什么;
  有梦想的你,更应该来听听他们的故事,想想可以为你自己和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这些孩子可以改变週遭的世界,你一定也行!

本书特色

  ◎ 印度畅销书籍《I CAN》全球中文版独家授权
  本书在印度由销量最大的漫画书商(Amar Chitra Katha)发行、儿童文学作家Dr Devika Rangachari忠实呈现孩子们透过实践力改变世界的精彩实录!

  ◎ 情境插画──幽默传达改变的故事理念
  前导读式插画连环图拉开各篇章故事序文,保证会心一笑的黑色幽默,又不失故事轴心理念,值得一探究竟。

  ◎ 各国文化背景的小知识
  透过故事,将故事发生的该国地理、历史、文化与读者们分享,如此一来,较能了解故事主角的处境与困难,同时还能认识世界!

作者简介

Devika Rangachari(黛菲卡.兰卡查理)

  Devika博士是一个获奖无数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Growing Up(CBT)》曾名列200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的推荐名单。

  Devika长期在印度的居住中心(新德里),协助推动儿童图书论坛。

  目前在德里大学攻读印度历史的博士后研究学位。

  她的其他着作还包括Harsha Vardhana (Scholastic)、The Merry Mischief of Gopal Bhand (Scholastic)、The Wit of Tenali Raman (Scholastic)、Company for Manisha (CBT)、When Amma Went Away (CBT)、Stories from Rajatarangini-Tales of Kashmir (CBT) and Stories from Kathasaritsagara (CBT)。

译者简介

李美华

  文字工作者与不打不骂亲职教育推广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辅导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

《童心协力,翻转地球: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图书简介 一、 跨越代际的共振:一场关于行动与希望的宣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信息爆炸的便利并未带来普遍的和谐,相反,对现状的失望和对未来的焦虑似乎在蔓延。当成人世界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指责和原地踏步的抱怨时,一个被我们常常低估的力量正在悄然崛起——那就是孩子的力量。 《童心协力,翻转地球: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并非一本传统的励志读物,它是一份充满泥土芬芳、汗水和童真笑声的行动报告。本书深入挖掘了全球范围内,那些拒绝被动接受命运、选择主动出击的“微小巨人”的故事。他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空谈理论,而是直接走向田野、社区、网络和决策者的办公室,用最直接、最富创造力的方式,重塑他们所处的现实。 本书的核心主题在于探讨“有效行动”的本质,并揭示了儿童和青少年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纯粹的动机、不受成人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及近乎本能的“协作”能力——“童心协力”。 二、 洞察核心议题:从抱怨到创造的路径 在信息洪流中,我们常常感觉无力,仿佛每一个问题都太过庞大,非人力所能及。《童心协力》正是要打破这种“习得性无助”。本书将这些孩子的行动归纳为几个关键领域,展示了他们如何以小博大,实现实质性的改变: 1. 气候行动的“微小革命”: 书中详述了来自太平洋岛国、内陆城市以及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如何不再满足于口号式的倡议。例如,一群居住在污染严重的河流附近的少年,他们没有等待政府拨款,而是自行设计并部署了简易的生物过滤器,将社区的水质污染指标在六个月内降低了显著的百分比。他们的行动逻辑是:如果系统不完美,那就先修复我们脚下的那块土地。 2. 科技伦理与数字公民: 数字鸿沟与网络霸凌是当代顽疾。本书记录了一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他们共同开发了一个开源的、专注于“积极反馈循环”的社交工具原型。这个工具的设计初衷并非追求病毒式传播,而是旨在鼓励建设性的对话,并在用户显示出攻击性倾向时,引导他们进行情绪的“暂停与重置”。他们对科技的理解超越了“使用”,达到了“塑造”的层面。 3. 社区韧性与“在地智慧”的复兴: 在许多城市化进程中被遗忘的角落,孩子们正成为维护社区记忆和资源共享的桥梁。我们看到,一个由小学生主导的“食物森林计划”,不仅解决了当地低收入家庭的蔬菜供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重新连接了邻里关系,让不同代际的知识得以流动和尊重。他们证明了“可持续发展”并非遥远的政策文件,而是每日的劳动和分享。 4. 教育的“去中心化”尝试: 对于僵化的教育体系,这些年轻的变革者也展现了非凡的批判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拒绝被动接受课程表,而是利用周末时间,组织跨学科的工作坊,邀请社区内的工匠、科学家、艺术家来分享“真实世界”的技能。他们的教育实践强调“项目制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的成果就是对世界的直接干预。 三、 协力之道:超越年龄的协作模型 本书的“童心协力”一词,并非指孩子之间的简单合作,而是指他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效率的协作网络。这种网络具备以下特质: 去层级化 (Flat Hierarchy): 在这些项目中,年龄和资历不构成决策的障碍。最好的点子,无论来自九岁还是十九岁,都会被立刻采纳和实施。 跨文化渗透 (Cross-Cultural Synergy): 许多最成功的项目,是建立在国际线上协作之上的。孩子们利用网络工具,轻松跨越了语言和地理的界限,共同解决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专注即时反馈 (Instant Feedback Loop): 与成人项目的冗长审批流程不同,孩子们的项目失败成本低、迭代速度快。他们犯错,然后立刻修正,这种对失败的坦诚接纳是他们快速成长的燃料。 四、 献给所有“大人”的深思 《童心协力》的最终目的,是邀请所有心怀忧虑的成年人停下来,不是去“指导”或“保护”这些孩子,而是去“学习”和“赋能”。 书中没有提供万能的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一种至关重要的思维转变: 改变,往往从一个微小、具体、且充满热情的行动开始,而不是等待一个宏大、完美的计划的降临。 当人们抱怨气候变化无解时,这些孩子正在种植下一代树木;当人们抱怨社会撕裂时,他们正在搭建连接彼此的桥梁。他们证明了,真正能够“翻转地球”的,不是权力的集中,而是分散在无数个体手中的、被点燃的“协力”之光。 本书激励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我们是想成为那个继续抱怨的人,还是想成为那个为下一代开辟道路的协作者?《童心协力,翻转地球》为你呈现的,正是那条通往希望和实际改变的,充满活力的路径。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三个傻瓜〉编剧 Abhijat Joshi
推荐序 印度河滨学校校长 Kiren Bir Sethi
推荐序 台湾童心创意行动协会理事长 许芯玮
译者序 小数点革命的大力量

前言 从Can I 到I Can

◎我想回家!
新加坡.新月女子中学的故事

◎一切看我!
英国萨里郡泰晤士河瓦尔顿市.爱煦丽教会小学的故事

◎点燃黑暗之光
印度古吉拉特省阿默达巴德市.J.G.国际学校的故事

◎报纸、饼干与关怀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省那格浦尔市.中心点学校的故事

◎搭起友谊的桥樑
印度泰米尔纳德省钦奈市.A.P.L.全球学校的故事

◎垃圾战士
印度那加兰省迪马布尔市.朝圣者学校的故事

◎开心园游会
印度马哈拉施特省普纳市.日昇英语中学的故事

◎学校换了一张脸
印度西孟加拉省加尔各答市.阿南朵公益组织的故事

◎将心比心
印度奥立沙省古塔克市.政治女子中学的故事

◎卡罗市,变身!
印度古吉拉特省卡罗市.安姆力特学校的故事

◎抢救树木大作战
印度拉贾斯坦省斋普尔市.MSMSV英语融合学校的故事

◎书包瘦身计划
印度安得拉省海得拉贝市.克里西中学的故事

◎唱出我们的骄傲
Yu'fafoinana台湾阿里山.邹族青年团

◎用手「看见」你的脸
台湾台北市.仁爱国中的故事

◎「垃圾」食物
不丹廷布市.早学中心的故事

◎自行车的成功之路
美国宾州.兰卡斯特G.罗斯小学的故事

◎标「心」立异,从自己做起!
美国纽约州.珍珠河中学的故事

◎坑洞障碍训练场
墨西哥柴可市.玛丽亚加里贝天使小学的故事
◎小水滴的贡献
斯洛维尼亚卢布尔雅纳市.贝兹格勒小学的故事

◎危险药水
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马乐村西塔拉社区学校的故事

结语 他们能,你一定也能

图书序言

推荐序1

  What are the most disturbing and depressing words uttered in the world? They are not the prophecies of economic doom or dire warnings of impending natural calamities. Not the proclamations of zealots or the dictates of autocrats. These are disturbing indeed, but not so disturbing as the casual words uttered everyday by practical, worldly people: “Nothing can be done,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 These seemingly wise words clip the wings of our dreams. They tarnish the hue of our hopes. Life is not life with no dreams and no hopes.

  世界上最让人觉得不安、不开心的话语是什么?不是那些预言未来景气低迷或警告我们天灾迫在眉睫的报导,更非宗教狂热份子的公开声明或是独裁者的支配。这些固然令人感到不安,却比不上每一天我们身边这些既实际又世故的人所说的一句话:「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无力改变。」就是这些字眼,折断了我们梦想的翅膀,使我们璀璨的希望失去光泽。没有梦想、没有希望的人生,还算什么?

  I love the spirit of Design for Change because it challenges the brutally cynical notion of “nothing will ever change.” It stretches its hands to pull out children from the quicksand of listless social complacency. It urges them to believe that the tiny corner of the planet that they inhabit can be made more beautiful, more just, more equal. And they do not need to be mere spectators to this change. They can be the initiators,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overseers of it. The impulse of Design for Change reminds me of an exquisite poem by the great Indian poet Rabindranath Tagore. The poem starts with God asking a question to the brightest of stars and suns—who among you will bring light to the world? They remain silent, finding the task too daunting. But a little clay lamp replies: “Sir, I shall do my best, however little that might be.”

  我之所以热爱DFC的精神,是因为它挑战着残忍又尖酸刻薄的这句话:「我无力改变一切」。DFC 伸出它的手,把孩子从「满足现况」的社会化流沙中救了出来,并让孩子相信他们所身处的地球一角可以变得更美、更公平、更平等。他们不仅仅是这些改变的旁观者,更可以主动发起、参与并见证这些改变!DFC 给我的冲击让我想到一位着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美丽诗篇;这首诗从神对最明亮的太阳和星星的发问开始:「你们之中,谁会为世界带来光明?」太阳和星星都沉默着,因为他们都觉得这个任务太艰难了。这时,一个陶土制的灯开口了:「上帝,我会尽我所能,无论我的光芒有多么微弱。」

  Design for Change inspires children to be like the clay lamps in Tagore’s poem. It tells children not to worry too much about the enormity of the world’s problems, but to think creatively about what they can do to ease them. Every story in this book is a testament to the fact that children can make a difference. I had the privilege of viewing moments on video from story number 19 in this book I Want to “See” You Face, where through the initiative of his friends, Jack makes up through touch what sight has not provided. When I saw the video of Jack touching his mother’s face, I had cried. When I read the story among these pages, tears came to my eyes again. There is no greater proof of the poignant vision of Design for Change.

  DFC 启发了孩子们,让他们每位都像是泰戈尔诗中那盏陶灯,告诉孩子们不要担心这个世界的问题有多严重,反而要运用创意去找出减轻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是最真实的见证,证明着孩子们可以改变身旁的环境。我非常荣幸地观赏了第十九个故事:「我想摸摸你的脸」的影片。影片中我看到视障生Jack透过他朋友发起的活动,让他能够触摸到身旁人的脸,以弥补他视觉上的缺陷。当我看到Jack 第一次摸到他母亲的脸时,我眼泪就掉了下来;阅读着书中的故事时,我一样湿了眼眶。DFC以这件实例成功地传达了它深切的愿景。

  I have the good fortune of knowing Kiran Sethi, the visionary behind Design for Change. 。She is the founder of a superbly liberal,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school named The Riverside School in Ahmedabad, India. In jest I tell her: “If I had the great luck of going to a school like your school and growing up in the world of ideas that you have created, one bad thing would have happened: the film 3 Idiots would never have been written!” 3 Idiots is an outcry against the oppressive, numbing, desensitizing, imagination-eroding, curiosity-killing education system in which I had the misfortune of growing up. When I see a beautiful and inspiring ideal like Design for Change being embraced by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a song from 3 Idiots swells in my heart: “Give me some sunshine, give me some rain,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ant to grow up once again…”

  对于能够认识瑟吉女士如此具有远见的人,我感到万分荣幸。她不仅是 DFC的国际发起人,同时也是印度亚美达巴德市「河滨学校」的创办人。这所学校的校风无比自由,学生更是超级有想像力、超级有创意呢!我常跟她开玩笑说,如果我有幸能够就读妳创办的学校,在充满疯狂点子的环境成长的话,那可能会发生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三个傻瓜」这部电影就不会出现啦!因为「三个傻瓜」是一部向压抑、使人麻痺又迟钝、抹灭人想像力、扼杀学生好奇心的教育体系吶喊的电影,而我就是很不幸地在这样的体系下长大。所以,当我看到 DFC 这样美丽、启发孩童的全球运动时,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三个傻瓜」里一首歌的旋律:「给我阳光、给我雨水,给我再长大的机会...」 (原词为:Give me some sunshine, give me some rain,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ant to grow up once again…)

着名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编剧:Abhijat Joshi

推荐序2

  All children grow up listening to stories, tales of great valor and courage, performed by superheros and magical powers. They listen with rapt attention of how these heroes slay dragons and save the world. And just as a child start to believing in this, we adults tell them, “Stop it, superheroes are only in fairy tales.”

  Today, Design For Change has uncovered a new breed of superheroes. Heroes who are still slaying dragons,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their dragons are bullies, child marriages, and loneliness. They are still using magical powers, only not laser vision or fancy masks, but two most powerful words i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I CAN. They are still saving the world, and they are our children.

  Design For Change would like to give a big hug to every reader in Taiwan for honoring these young heroes, and telling every adult that: “Yes, superheroes are not in fair tales, they are every child that says ‘I CAN!’ instead of ‘Can I?’”
Thank you!

  Kiran Bir Sethi - Founder of DFC & Riverside School

  每位孩子都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在故事中,有发挥了无比勇气的超级英雄,还有神奇的魔法。他们专注的听着英雄屠龙与拯救世界的过程,但是当孩子们开始相信这些故事是真实的时候,我们却告诉他们:「醒醒吧,超级英雄只活在童话故事里!」

  现在,DFC 找到了一批新品种的超级英雄,这些英雄还是在进行屠龙的任务,只不过这些恶龙变成了「校园罢凌」、「童婚」以及「孤独」等等问题。英雄们还是在使用着魔法,不过不是透视眼或是超能力;而是英语字汇中最强而有力的两个字:「I CAN (我做得到)」。他们仍然在努力拯救世界,他们,就是我们的孩子。

  DFC 想要给台湾的每位读者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你们珍视这些年轻的英雄,并告诉所有的大人:「是的,超级英雄并不只存在童话故事里;超级英雄是所有说着 「我做得到」,而非怀疑「我做得到吗?」的孩子。

  谢谢你们!

吉兰.贝儿.瑟吉 - DFC 以及 河滨学校创办人

推荐序3

  每次看到孩童热血改变身旁环境的故事,都会让我的心涌上一阵温暖,我总是想着,这些孩子是如此的勇敢,运用他们所有的资源,就这样大胆的改变了他们的世界!我也曾遇过有人质疑我的乐观:「这些孩子做出的改变不大,而且他们选择的不是让改变可以最持久的方法啊!」

  但是,这些孩子让我感动的,就是那种「开始去做」的决心!在这本书里,每一篇来自世界各地孩子的故事都告诉着我们:其实我们不用等到有钱、有势,或是要长大后才能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需要,其实只是一群热血、投入的傻瓜。我从这些孩子身上学到的是:计画太多、饼画太大,都有可能会带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其实事情只要从「小规模」起头开始就好,无论如何,勇敢踏出第一步!只要「开始去做」就对了!

  Start small, but most importantly, START! It's as simple as that. 就是这么简单。

  另外,我想要特别感谢DFC 印度主办单位河滨学校愿意释出I Can book 的原文版权,让台湾的读者能用熟悉的语言来阅读这些精采的故事,而且原书的作者Devika Rangachari博士可是得过诸多大奖、□叱文坛的知名童书作家喔!幸运的我们,能够透过她精采的描绘,更深刻的体会到每一位改变世界小推手的精采经验!不过,为求故事张力,Rangachari博士同时也将某些故事情节做了适度的顺序调整,而也可能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她也没有办法完全揣摩、真切描写本书中这两个属于台湾的故事(例如台湾的视障生其实不用铅笔和橡皮擦等等),这点其实也值得我们反思,就好比是由我们来撰写种姓制度的问题,即便有做过功课,写出来的观点也可能和印度人的人有些许的落差。所以,在台湾的翻译版本中,为了能更忠实呈现属于台湾的故事,我们决定除了将台湾孩子们的两篇故事翻译回中文,保留原作者的铺陈之外,也对于事实部分做了小幅的修正,让它与更贴近原本的故事,在此特别告知各位亲爱的读者。

  再过一个月,我的侄子就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届时除了陪他学走、跌倒、再站起来之外,我想我会很乐意透过这本书,介绍这个充满着「改变世界小推手」的世界给他认识,让他知道,其实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着手改变身边的大小问题,毕竟,有什么比真实的故事更能引发每位孩童的想像力呢?而世界因为有了这群愿意让环境更好的公民,就会更容易被「翻转」喽!所以,各位有着童心的爸妈、老师还有每位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热血,卷起袖子来改变这个世界吧!

  我们相信每位孩子都做得到,那你呢?

社团法人台湾童心创意行动协会  理事长 
许芯玮

译者序

  这本书收集了20个中小学生勇敢作梦、实践梦想的故事。初次阅读它的英文版时,我只觉得非常开心,因为它呈现了教育的真实内涵,鼓励孩子起而行,长养觉察、思考、创造、组织筹画、行动实践,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可以为执迷于课业成绩以及升学竞赛的台湾教育带来新的方向与活力。

  随着逐字逐句将一篇篇文章琢磨转化成中文的翻译过程,看着听着世界各地中小学生发雄心、绘蓝图、噼荆棘、筑梦想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似乎也重拾初生之犊的勇气、热情与力量,数次于大众交通工具上唿吁让座……因此发现,这本书所要传递的,不只是一个运动、一种学校教育,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与方式──不论是大人或孩子、老师或学生,只要有决心、敢实践、能合作,就足以掌握改变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契机!

  「感受」、「想像」、「执行」和「分享」,透过Design For Change这项国际组织所提出的四个简单步骤,踏踏实实地一步一脚印,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更深一层去认识自己、关怀他人、改善环境,培养更高的热诚、勇气、信心、成就感和行动力。

  在这本书中,孩子们鼓起勇气去和自己、和父母、师长、陌生人、政府官员…沟通,透过海报、讲座、访视、问卷、游行、戏剧……他们改变了一个校园、一条街道、一座城市、一所医院、一群民众……。

  他们做得到,我们一定也做得到!

李美华

亲爱的读者:

  全球孩童创意行动挑战 (Design For Change,简称DFC)是一波全球性的运动,鼓励孩童表达对世界的观察与看法、根据观察内容提出改善计画,同时将计画付诸行动、促成改变。

  借由DFC所提倡的行动过程,以及过程中所衍生的种种挑战,无论孩童或成人都将体悟到人类信念中力量最强大的四个字——「我做得到」(I Can!)。

  这波运动起源于印度亚美达巴德市的河滨学校。至今全球已有逾两千五百万孩童亲身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印证过这强大力量,而这些孩子们至今仍在持续努力改变他们的世界;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们也深受其启发,很荣幸能亲眼目睹这些故事:每一个人都是可能是改变的那个人!

  在挑战中,无论哪一个年龄层的孩童都必须完成四项简单的任务:「感受」、「想像」、「实践」和「分享」。循着由这四个步骤组成的简单行动架构,全世界孩童都可以从怀疑自己「我做得到吗?」的状态,脱胎换骨进入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并由衷说出「我做得到!」的新境界。

  现在,各年龄层的孩子正忙于筹画、实践各项改善社会的计画。从挑战农村的古老迷信到扫除城市的脏乱;从爱心募款、赞助学校购置电脑乃至于挑战人际之间的霸凌问题,在世界各个角落,孩子们不仅勇于作梦,更集思广益设法圆梦、甚至用行动向全世界的成人证明「梦想」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这些孩子们也不断证明他们绝对具备创造理想未来的能力。

  至2011年,DFC 全球孩童创意行动挑战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2个国家。每年都将有更多孩童投入这波运动,我们不需要大笔资金,不需要高层指挥,不需要营利计画,所有能量皆来自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良善素质——热情、信念,以及坚定的目标。

  本书收集2010年20篇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创造改变的动人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大致归类为下面几个主题:医疗保健、融合教育、文化保存、城市建设、学校建设及募款活动。这些故事让我们一步一步看到,这些孩童如何「从自己做起,创造改变」。如果你想进一步认识这些令人钦佩的改变创造者,请务必登入 www.dfcworld.com

  加入我们的行动,发现你内心的甘地吧!

Design For Change

图书试读

开心园游会 A Fair Trade
印度马哈拉施特邦普纳市‧日昇英语中学(Sunrise English Medium School)的故事

终于,妮夏(Nisha)的学校有电力可以使用,也有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身为学校的一员,她感到十分骄傲。挥别闷热的小教室,挥别必须拿课本当扇子搧呀搧的苦日子,现在,同学们只要扭一下开关,电扇就会启动。扇叶的转速先慢后快,等到速度快到扇叶消失时,清爽的凉风就会由上而下吹送过来。不过,班导舒克拉老师(Shashank Shukla)提醒大家不要浪费电力,离开教室时,一定要随手关闭电扇。

自来水接管的那一天,不用说,大家也都假装一副快渴死了的样子,争相挤向前去喝水。能够随时有水可以饮用,不必再大老远从家中背着水壶上学,也不必担心喝到不卫生的水,这感觉实在妙极了!

即使如此,日昇英语中学似乎还少了一样东西,妮夏皱着眉头心里想:所有普纳市大一点的学校都有电脑,对学生学习知识、放眼世界,以及种种运用都很有帮助,可是,他们学校没电脑!要是能有一台电脑该有多好!安克(Ankur)曾经去过一家电脑贩卖店,听说里面有各式各样电脑,种类多到让人眼花撩乱。只要轻敲滑鼠,叫出不同功能,就可以打字、阅读、搜寻资料或运算数字或阅览图片或……用处多到不胜其数。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有电脑,就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教育,以及更灿烂的未来。

「我们拜託学校买一台电脑给我们吧!」德福雅(Divya)说:「和别人一样,我们也需要学习使用电脑。」

「没错,」阿黛许(Adesh)意见相同:「学校应该教我们使用电脑。」

胡马(Huma)悲观地说:「可是,那得花不少钱吧?学校怎么可能帮我们买!」

「学校一直很努力在改善各种设施,不是吗?」安克反驳说:「为什么不可能这样做?」

最后,这些学生决定放手争取。他们向舒克拉老师表示,他们想要学电脑。老师也认同,电脑教育确实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他们迈入新一代的世界。
「可是,我们没有钱买电脑。」他明白表示:「学校经费十分拮据,购买电脑,即使是一台,都要一大笔钱。」

「可是我们真的很需要电脑。」妮夏抗议说:「别的学校都有,为什么我们不能有?」

「好,」舒克拉老师笑着说:「既然这么想要电脑,你们干脆向外面募款买一台,怎么样?」

他一一审视眼前激动的小脸蛋,好奇他们是否接受这项挑战。

「募款就募款!」德福雅呛声说:「我们去拜託大家捐钱。」

「一定有很多人会捐,」阿黛许兴奋地说:「爸爸妈妈,邻居……每个人都可以问问看。」

一个星期过去了,舒克拉老师发现班上同学的头越垂越低。这一带的住户,他们几乎跑遍了,除了详细说明购买电脑改善学校设备的计画,还广邀大众捐款,即使数目再小也无所谓。问题是,这是一个贫困的区域,那些受访者虽然很认同学生们的需求,能捐出的额度却十分有限。眼见募款数目迟迟难以成长,妮夏他们的挫折不断攀升。就连他们自己的父母也力有未逮。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的梦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募款活动结束后,统计数目,他们仅仅募得三千卢布。不必舒克拉老师开口,他们自己也明白,这点钱根本买不到电脑。他们必须面对梦想落空的事实了。

「没关系,」舒克拉老师安慰他们说:「至少你们试过了。而且,说不定你们哪天真的会有电脑,未来的事很难说,还有机会。」

妮夏越想越气:为什么那些市中心的大学校通通有电脑,他们学校只是位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就没有电脑?难道说,他们学校的教育资源就永远跟不上其他学校?他们这些学生就必须永远接受二等教育吗?

没多久,她发现,胡玛他们也都同样愤慨与沮丧。

「我们应该继续做点什么。」妮夏坚持说:「必须想出更多的方法。」

「还有什么方法可想呢?」安克质疑说:「除非拜託电脑店老板免费送我们一台。」

「或许我们可以买旧电脑,价钱便宜很多。」阿黛许的声音里再度透出希望。

「可是,这些钱还是不够。」德福雅叹气说:「三千卢布能买什么?」

妮夏拼命绞尽脑汁。「用这些钱来生钱,怎么样?」最后,她缓缓道出。

胡玛「啪」一声,弹了下手指,说:「我懂你的意思。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做资本,去帮我们赚更多钱,对不对?」

妮夏点点头。所有人都坐下,开始脑力激盪。当最后的办法出炉时,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没有早点想到这个好方法:他们决定在校内举办一场募款园游会。虽然从来没有筹画过这一类活动,他们相信,这场园游会一定可以办得空前的成功!

舒克拉老师和另一位老师,山迪普‧马拉瑞狄(Sandeep Malareddy),举双手赞成这个主意。就在巧韩校长(Sharada Chauhan)点头之后,这项消息立即如野火燎原般在学生间传开。各种意见和提案如潮水般涌入──有人建议设置游戏摊位,有人想卖手工艺品,有人点名叫卖食物。这三千卢布,正好可以用来採办所需的材料和物资。

接下来,日昇英语中学进入了最忙碌的时刻。在短短时间内,这些9到13岁学生展现出的高度创意与才华,令他们的老师惊艳!这些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办事效率也发挥到最高点,每件事情都被打理得妥善而顺利。他们制作了纸花和袋子一类的精美工艺品;规划了数种游戏活动,同时安排好即将贩售的食物。这笔小额资金被谨慎分成数份,严格控管支出的内容。同一时间,宣传活动也如火如荼在邻里间进行。所有人都对即将到来的活动充满期待。没有人不爱园游会,无论老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童心协力,翻转地球》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惊喜和期待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能瞬间驱散笼罩在许多人心头的阴霾。“童心协力”,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本身就有一种温暖而有力的画面感,让人联想到一群孩子,眼神清澈,充满朝气,他们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那股力量是纯粹而不可阻挡的。“翻转地球”,则是一种更加宏大的愿景,暗示着这些孩子们的行动并非只局限于小范围,而是具有着改变世界的潜能。而副标题“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更是让我为之一振。它巧妙地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被动的抱怨,另一种是主动的创造。在充斥着负面情绪和挑战的当下,这本书仿佛一股清流,它不是在揭示世界的残酷,而是在展示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源自最纯粹心灵的可能性。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不甘于平庸、不被现状所束缚的孩子们的故事,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如何克服困难,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最终真正地“改变世界”。这本书,我想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关于希望、关于行动、关于改变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童心协力,翻转地球》着实有些“燃”,它有一种少年漫画般的豪迈和理想主义色彩,但副标题“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又让我意识到,这绝非空穴来风的口号,而是基于现实的观察与记录。我个人对那些能够打破常规、用独特视角解决问题的故事总是充满兴趣,尤其当主角是孩子时,这种吸引力更是倍增。我们常常低估孩子的潜力,觉得他们只懂玩乐,不谙世事,然而,历史和现实中无数的例子都告诉我们,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纯粹的动机,往往是成年人难以企及的。这本书似乎就是把这些被忽视的、闪耀着光芒的孩子们的故事汇集到了一起,展现了他们是如何从一个微小的念头,一次简单的行动,最终汇聚成一股能够触动和改变世界的力量。我非常好奇,这些孩子们的“改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环保、教育、科技创新,还是社会公平?他们是如何克服现实中的重重阻碍,又是如何团结协作,让“童心”真正发挥出“协力”的巨大能量,进而“翻转地球”的?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它更是给所有对世界抱有期待,却又在现实面前感到无力的成年人的一剂良药,它提醒着我们,改变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换一种视角,一种不被功利和现实羁绊的视角。

评分

我拿起《童心协力,翻转地球》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它拥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名字,一个能够立即勾起读者好奇心的名字。“童心协力”,这个词语组合透着一股纯真与力量并存的意味,仿佛能看到一群孩子,他们目光如炬,目标明确,携手共进,用一种不同于成人的方式去影响周围的环境。“翻转地球”,更是将这种影响的范围和深度推向了一个极致,暗示着这些孩子们所做的事情,可能具有着颠覆性的意义。而副标题“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则瞬间让这本书的价值和主题变得清晰而有力。它鲜明地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被动的抱怨与主动的改变,并且将目光聚焦在了孩子身上,这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斥着各种抱怨和束缚,我们常常感到无力去改变,但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们,改变的火种,可能就在孩子们那里,而且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童心”蕴含着惊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这些孩子们究竟是如何做到“协力”的?他们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超越成人的思维局限,真正地去“翻转地球”?我期待着一场关于希望、关于行动、关于孩子力量的精彩呈现。

评分

《童心协力,翻转地球》这个书名,乍一看,可能让人觉得有点童话色彩,但细细品味,尤其是看到副标题“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之后,我立刻被它所传达出的深刻含义所吸引。在我看来,这本书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普遍的现象:成年人常常沉溺于对世界的不满和抱怨,而孩子们却可能以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它。这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孩子们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创意、纯粹的动机以及不畏艰难的勇气,常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本书似乎就是要把这些隐藏在世界角落里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展现给读者。我非常好奇,书中描绘的“改变世界”具体是指哪些方面的改变?是技术创新,是环境保护,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还是对社会公平的推动?这些孩子们的“协力”是如何实现的?他们是否有导师的引导,还是完全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阅读这本书,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够启发思考的视角,一种能够看到希望的力量,一种能够让我重新审视“改变”这个概念的契机。它或许能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反思,我们是否在抱怨中浪费了太多本可以用于创造和改变的时间和精力。

评分

《童心协力,翻转地球》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翻到的,当时就被这个标题深深吸引了——“童心协力,翻转地球”。这几个字自带一种力量感,仿佛能看到一群孩子,用他们稚嫩却坚定的双手,去撼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世界。书的副标题“当人们抱怨世界时,这些孩子正在改变世界!”更是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们成年人,常常在生活的琐碎中迷失,在各种不公和不如意面前叹息,甚至麻木。然而,这个副标题暗示着,有一群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存在,他们没有被抱怨消磨意志,反而以一种惊人的活力和创造力,去积极地、切实地改变着周遭的一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孩子究竟是谁?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童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协力”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本书似乎不是一本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知识的书,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不被年龄和经验所束缚的、纯粹而强大的行动力。我期待着书中那些鲜活的故事,那些可能颠覆我固有认知的经历,它们或许能给我,也给所有仍在抱怨中的成年人,带来一丝启发,甚至是一点点救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