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物质与金钱,都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别再用工作忙当借口!别再用金钱物质搪塞!
别再说是为了孩子好!别再自以为了解孩子!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再也没机会重来;
孩子要的其实不多,最需要的是父母爱的陪伴。
教育没有捷径,也是一个无法求得回报的「事业」。
只有用对方法,亲子携手同行的路上,彼此才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做不后悔的父母。
udn作家部落格人气格主──苹果苏打最新力作。
从小被关爱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懂得爱人;从小被挑剔的孩子容易忽略感恩。
让孩子懂爱是教育重要的一环,其中陪伴就是对孩子爱的表现。
儿童福利联盟提出一个「三三三专案──每天至少:拥抱三十秒钟、聆听三分钟、陪伴三十分钟。」父母如能增加陪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弥补长度的缺憾,不一定是把整个心神费在孩子身上才是好爸妈。
无论孩子的资质如何,
只有父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陪伴、灌溉、照顾,
孩子才会渐渐地茁壮长大,而且,长得越来越好!
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只希望得到一个关注的眼神,离家只为了得到理解、认同,吵闹是争取全家一起出游的机会,反骨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孩子,其实没有太难教育,通常他需要的不会太多。
本书透过一篇篇真实故事,触动人心、釐清迷思,
由孩子出生至成长飞翔,与你分享在有限时间里,
如何有效陪伴,做孩子最需要的大玩伴。
本书特色
作者从播种、灌溉、施肥、成长四个过程谈与孩子的亲子互动:
播种──引领孩子走向正途
引领孩子走向正途,最需要的就是──愿意尊重与理解的良好沟通,还有花时间陪伴。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努力存下教养中最重要的资产──情感与互信。
灌溉──别忘了让孩子「慢」成长
给孩子一段快乐的岁月,让他接近泥土,亲近虫类在大地间奔跑、打滚、赤脚走路;让他涉入溪水浸湿衣衫,玩到天黑夜里看满空星斗;让他在萤火虫孵育盛期,惊喜的穿梭在点点萤灯里一点一滴的成长……。
施肥──看到孩子纯真梦想的那一面
孩子的每个「作怪」、「叛逆」、「不听话」,背后都隐藏着许多讯息!只有不急着「管训」孩子,矫正孩子的行为,先倾听与了解,陪伴孩子面对自己的行为,真正的教育,才能有机会发酵。
成长──父母只需远远拉着风筝线
放手,是教养中的一门大学问。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愿意陪伴孩子,那么,当孩子大了,你需要插手与不敢放手的,其实也就没那么多了,因为,孩子已经长成自己的样子,有自己的思想与判断能力。
作者简介
苹果苏打
作者从小就是个不喜欢静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孩子,在出国游学并不普遍的年代,她就决定高中毕业远飞南美洲游学,并以文学创作为职志,带着稿纸与一整箱书籍远走他乡。回台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婚后乐在教育孩子,到校当义工妈妈,参加故事妈妈培训,并到班为孩子朗读,与孩子度过美好童年。孩子稍长后与更多孩子一起阅读写作,阅读他们的作文,也阅读他们的心声,作者关心孩子,也关心这块土地给他们的一切。
曾获资策会主办「第四届部落客百杰生活家庭类」银牌奖。
作品:
◎12岁首次投稿,作品刊登于晚报,此后创作不辍,文章散见于各大报。
◎着有短篇小说集两本(晨星出版)。
◎短篇小说入选黎明文化出版《海内外青年女作家选集》
◎短篇小说入选林白出版社《明星小说》
曾任:
◎《双和一週》採访编辑
◎《拾穗杂志》特约採访
◎编译社助理编辑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介绍助理编辑
◎经营结合书香与茶香的咖啡馆
当了妈妈之后,作者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感觉:
◎推掉较为忙碌的编採工作,并结束咖啡馆的经营,以配合孩子作息改为弹性上班,开始大量接触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及资讯,除了四处听演讲,经常拜访教育前辈听取经验之谈,也多次参观各大幼儿园及各教育机构。
◎参加故事妈妈培训,并到孩子的班上为孩子朗读
◎到孩子的学校担任班级义工妈妈
◎担任孩子班级家长代表,协助班级事务
◎亲自教导孩子,训练孩子口说及语文表达能力。
◎受亲友之託,开始带领一些孩子们阅读绘本,教导孩子们书写心得和生活日志,并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授课十余年,孩子们长大了,作者重拾秃笔,把所思所想书写在部落格。
◎2009年开始以苹果苏打暱称书写亲子教育文章。
推荐序:陪伴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
序:孩子需要用爱心去培育、灌溉
Part 1 播种──引领孩子走向正途
一、孩子,我会以你的高度蹲下来与你一起看世界
二、孩子动作慢吞吞,妈妈不用太心急
三、生活教育快乐GO!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四、何需急着拔高稻苗──顺应孩子发展学习,让他更有自信!
五、「画」中有「话」:孩子「画」的日记,能看出孩子的心思!
六、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出门去!一边玩一边「说」日记
七、让孩子尽情挥洒吧──创意无限的涂鸦墙!
八、便条纸加上Q版漫画──妈妈的叮咛超级卡哇伊!
九、利用外出旅游,在车子里播放音乐和有声书给孩子听
十、香奈儿妈妈的垃圾桶──身教真的很重要!
十一、加一帖教养的秘方──孩子的成长,爸爸不缺席
十二、陪孩子去运动,让他找回自信心!
Part 2 灌溉──别忘了让孩子「慢」成长
一、不出国的城市之旅──带孩子来一趟感性与知性的旅游
二、亲子趴趴GO──走出户外,上山下海去!
三、孩子是爸爸妈妈心中的一亩田──假日种菜,用爱灌溉
四、出发啰!等一等,先听妈妈说故事
五、孩子的童年不能等──周休二日不工作!
六、鲍鱼吃到饱的孩子──给过多,不能承受之重!
七、培养亲子共读的乐趣──阅读长篇小说和产品说明书
八、书本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为孩子佈置一处阅读区
九、阅读优良漫画──看漫画的孩子不会变坏
十、陪孩子成长的人是谁──菲佣与隔代教养
十一、小小年纪就单飞──孩子更需要关怀与陪伴
十二、孩子不需要穿大人的高跟鞋──给孩子适龄的生活吧!
Part 3 施肥──看到孩子纯真梦想的那一面
一、老师说:「来,跟我这样做!」孩子说:「我不要!」
二、孩子口出脏话,爸爸妈妈别急着生气
三、啊,孩子头上的直升机盘旋不停──留给孩子学习的空间吧!
四、尊重孩子的审美观,亲子沟通零距离
五、孩子的心事父母知道吗?
六、为什么爸爸要生气?妈妈要下跪?
七、向左转?向右转?孩子到底要听谁的?
八、让礼貌成为一种习惯──说一声:你好!谢谢你!对不起!
九、孩子忘东忘西?训练条理归纳,加强孩子记忆
十、亲爱的,别叫我把他变成天才
十一、别让孩子当父母情绪的标靶
十二、网路世代的孩子心里只有iPhone?
十三、放下成绩单,耐心等待吧!
十四、孩子为什么不想回家?
Part 4 成长──父母只需远远拉着风筝线
一、爱孩子就要像放风筝,一收一放,不断线
二、孩子,你在脸书上封锁了谁?
三、不及格的好妈妈
四、每个孩子可以不一样
五、孩子的好朋友是谁?
六、孩子在线上跟谁聊天?
七、在读书之外找出口
八、妈妈,放轻松才能更快乐!
九、Cheers!孩子十八岁了!
后记
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孩子和家长。我见过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导致孩子行为叛逆的,也见过因为过度溺爱而让孩子丧失独立性的。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我发现,那些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品德优良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教育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连接,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支持。我见过一些家长,他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反而成长得更加健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技巧的高低,而在于爱与陪伴的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这种“陪伴的力量”更好地传递给每一个家庭,帮助家长们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不是给他们多少物质,而是给他们多少时间,多少心力,多少情感的支持。
评分我最近在探索一些关于“童年”和“成长”的书籍,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孩子。我读到过一些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书,它强调让孩子自主学习,尊重他们的天性,鼓励他们独立探索。也读过一些关于正面管教的书,它教导家长如何用尊重和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用惩罚和威胁。这些书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调整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是,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反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肯定。而这种看见和理解,恰恰需要我们放下身段,用心去陪伴。我发现,当我放下评判,真正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去参与他们的世界时,他们展现出来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远超我的想象。教育的真谛,或许就在于我们能否成为那个耐心的观察者和支持者,陪伴他们一同经历成长的喜悦与挑战。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早期教育的书,虽然书名和我这次想聊的这本书不同,但它里面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思。书里讲到,孩子在发展的早期,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而这些往往不是通过物质上的满足就能轻易获得的。它强调了父母的情绪稳定、积极的互动以及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性。我特别认同其中关于“倾听”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太急于给孩子讲道理,却忽略了他们想要表达的真正诉求。有时候,只是静静地听他们说,给他们一个拥抱,就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这本书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这让我意识到,原来玩耍不仅仅是孩子的天性,它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从中学习到了一些新的亲子互动技巧,尝试在生活中运用,发现孩子似乎变得更加开朗和愿意与我交流了。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也更加坚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用心和投入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每天都在摸索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但看到孩子眼中偶尔流露出的失落,我又开始怀疑。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我内心更加笃定的方法,一种能够真正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的教育方式。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盏明灯,它没有直接给我答案,但它点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我渴望了解“陪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又该如何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的存在和互动对他们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指导,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成为那个让孩子安心、快乐、自信的“陪伴者”,而不是一个仅仅满足物质需求的“供给者”。这本书的标题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我相信它能解答我心中许多关于教育的困惑,让我更从容、更有力量地面对育儿的挑战,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童年。
评分我一直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父母的陪伴。我曾阅读过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其中详细阐述了早期依恋关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影响。书里提到,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稳定和持续的关怀时,他们会形成更安全的依恋模式,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独立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反之,如果父母长期缺席,或者情感疏离,孩子就可能出现焦虑、不安全感,甚至影响到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从中学习到,陪伴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在场,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连接和积极的互动。这意味着要放下手机,专心致 听孩子说话,参与他们的游戏,理解他们的情绪,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我还了解到,即便工作再忙,家长也可以通过创造高质量的亲子时光,例如睡前故事、周末郊游等,来弥补日常陪伴的不足。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