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堅持.熱情.迷惘.自由
五種力量的拉扯與衝撞,構成瞭這本迷人而深刻的心靈手記!
「舞蹈不單純隻是知識或技藝,而是我用真實生命活過的一切,是聯係過去與未來的那條綫,也是唯一將我推著往前走的力量……」 蔡適任
從人類學博士、東方舞專業舞者,到社區大學的實驗性舞蹈老師;
人生中的每一次轉彎,總是意外且任性,卻又像她的舞姿,有著一份堅持之後始能展現的自由自在。
這是一本關於舞蹈教學的手記,也是一名女性與身體的、文化的認真對話。
.為什麼不叫她肚皮舞?
「多數學員不會主動關心或接觸類似『後殖民』這樣的議題,然而颱灣曾是日本殖民地,過往曆史不因殖民政府統治已然告終而灰飛煙滅。妳我都活在曆史的影響裏,而人心共通,如果妳知道『肚皮舞』這三個字,其實是西方殖民者為阿拉伯被殖民者的舞蹈所取的名字,妳的土地同樣曾經被另一個政權殖民,當妳將心比心,又怎麼能繼續叫她『肚皮舞』?」
.舞蹈,讓我擁有坦然當自己的自由
「舞蹈之於我,如同文字、音樂與繪畫,是世間眾多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用來錶達自身並與他人溝通的工具。在我個人的藝術觀裏,內容永遠重於形式,重點在於藉由這個藝術化且精純的語言,自己有啥想說?
或許是來自人類學的訓練,我一直追求能打動人性共通處的東西,也相信人性共通,若能跨越文化障礙,人可以發現異文化間的距離不如認知中遙遠……」
作者簡介
蔡適任
旅居巴黎十二年半,原本立誌當個「孤僻而偉大的人類學傢」;結果,命運挑逗著她,為瞭歡愉嫵媚的異國舞蹈,一步步捨棄在象牙塔裏發亮的學術榮耀。幾經苦痛掙紮,最後以颱灣民間信仰為題,順利取得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文化人類學與民族學博士,更陸續獲得在巴黎、柏林與布魯塞爾等重要東方舞公開賽奬盃的殊榮。
結束在法學業,返颱投入埃及東方舞教學,足跡曾及颱大性彆與肢體開發課程、社大埃及樂舞。再度因無法忽略流浪的渴望,毅然放下舞中所有,前往摩洛哥人權組織工作,竟無可救藥地愛撒哈拉,進而深入探討沙漠生態及遊牧民族人權等議題。
此時返颱重拾埃及舞蹈教學,規畫精緻小班教學,著重肢體開發、樂舞閤一與文化意涵探索,創作與教學不倦。計畫未來再迴到撒哈拉,投身沙漠生態與人權誌業,走入下一場未知的挑戰。
個人部落格:jaladanse.blogspot.tw/
舞蹈教學網站:www.jaladanse.com/
粉絲團:www.facebook.com/jaladesert
【推薦序】舞是一種真情流露 陳妙芬
【推薦序】屬於東方舞的教材與分享 馬□人
【推薦序】掙紮與努力,我們會繼續走下去 鄭秀娟
【推薦序】由青澀蛻變為翩然的過程 劉俐
楔子
上捲:萌芽與衝擊
就從風雨舞颱開始
偏不叫她肚皮舞
成果展,聖旨到
女人們,跳著舞
手工業的衝擊
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
初萌,實驗性概念
在衝擊中互動
誰的成果展?
在心底暗自翻轉
課程新設計
當舊生人數不如預期
社大本質性矛盾
再無法忍
即興並與夥伴共舞
南部社大短期工作坊
下捲:跳自己的舞
實驗宣告開始!
新班開課
湊湊成一班
光影裏的不同舞韻
性情中人的進階班
漸上軌道
誰來教學?
自由,從即興開始
輕踩鼓聲,我舞
鼓的啓示
舞碼教學再現意義
另類實驗:以舞碼為誘因
戶外教學:三三兩兩練舞趣
練舞趣與後座力
製約與自由
水藍色小舞鞋
自由舞動的曙光
起心動念的質變
以舞碼為起始點的分組創作
製約後的自由
創造力再激發於鼓聲中
跳脫舞碼教學的渴望
按部就班地進行
進階準備成果展
優質小眾的實驗與共享
與他人分享的進階成果展
結語
推薦序1
舞是一種真情流露
大多數人都不是舞蹈傢,但,每個人都可以是舞者。人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身體,隻要給她∕他更多想像力,她就會迴饋給理性的妳∕你。東方舞者蔡適任博士的這本社大教學手記,一定可以讓讀者充分感受到這個訊息。
二○○八年初鼕天,我在阿貓畫室裏遇到適任,阿貓就是留法的繪畫老師李欣如,與適任是巴黎舊識,這兩人相互欣賞,也對彼此有很多意見。在颱北這個聚集異類藝術工作者的角落,初識適任這位東方舞者,而且後來還能與她在學校開課,不是一個偶然,而是多種機緣湊閤在一起的結果。二○○八年自己因為接下颱大婦女研究室,需要規畫性彆學程的關係,便想到與適任閤作開課,嘗試將埃及東方舞引介到性彆學程,這下果然吸引瞭各係來的學生選課。
適任的教學叫好又叫座,而從此時開始,我也跟隨適任老師開始瞭一段東方舞之旅,持續約三年下來,藉著身體的實際律動學習,加上不間斷地攝影記錄上課現場、舞碼練習、期末發錶以及側拍戶外教學,可以說親身見證瞭適任投入舞蹈教學的曆程,其中當然也包括到社大參與過她的教學現場、和社大學生互動,以及看她如何在時間夾縫中仍勤於練舞創作、舉辦舞展。
每次上完課的當天晚上,適任都會細心寫下上課的觀察和體驗,不曾間斷,因此不少人跟我一樣,養成幾乎每日收看蔡適任部落格的習慣,適任苦心用力的記錄是召迴她人類學者形象的媒介,既然選擇在學院外發展耕耘,就也似乎等於選擇瞭另一條人類學者之路,這條路怎麼去走?有多少顛簸?誰能陪伴?多少人會路過還留意?刻下多少足跡?隨著歲月飄忽無蹤?還是一路愈走愈穩?這一大堆疑問的謎底,就藏在眼前這本手記當中。
日以繼夜的寫作紀錄和思考,這是適任給人的人類學者形象,所以我們也就都樂得當她的田野實驗對象,無論是在社大、颱大還是私下開班授課,我都親身看到適任如何用力經營這個實驗田野,以分享者而非研究者的態度開拓和耕耘這一片乏人問津的土壤,一片讓眾人可以坦然認識自己身體、翩然起舞的土地,不覺自卑的,說這是素人之舞也可以,「管他的……」適任會這麼說,但其實她內心很在意。
收到這本書的文稿,知道適任要齣第二本書瞭,除瞭驚訝她的手腳動作之快,更好奇書裏的內容,好奇社大裏的成人教育如何實現適任原創的舞蹈教學,適任又如何從人類學者的角度來經營舞蹈實驗,還有學生們怎麼看待和適應身體的轉變。麵對東方舞這麼細膩溫柔又有生命力的舞蹈與文化,這本書似乎預告瞭一場身體實驗與革命即將發生,因此翻開書頁,幾乎就停不下來,看適任以各種分身角色書寫當下的各種觀察省思,反覆擺盪於教師和舞者的身分之間,以及不斷在現實和理想中掙紮,即便我隻能利用課餘時間閱讀,都有不能錯過任一細節的直覺感應,是呀,如果想瞭解一個人如何以生命熱情投入於舞蹈,從非舞蹈科班的背景而能徹底變化為一位舞者,這個人一定確實認真踏著(跳著)她的每一步,這樣半傳記式精彩的敘事豈能錯過?
一邊讀著文稿,隨著適任筆觸所及,引起我對Jane Birkin 二○○二年 Arabesque這張專輯的好奇,我也找齣以阿拉伯樂麯重新改編的Elisa這首歌,反覆聆聽Birkin和樂團的詮釋,隻想確定自己是否真的能融入這樣的音樂與文化風格。令人訝異的是,我發現東方舞背後的阿拉伯音樂之動人,沒有實際接觸和欣賞經驗是很難深入的,而原來過往適任在課堂上的循循善誘,竟然真的也在我身上留下記憶,不禁贊嘆這一場奇遇。所有發生在教學田野中的音樂啓發、影片觀賞、聽鼓練舞、即興練習、編舞實驗、舞碼教學實驗法,還有那百聽不厭的「自我身體覺察度」的鍛鍊,無一不是真實,而且齣於愛與分享的強烈意念,以緻能讓我們身體學得新的語言,得到應有的解放。曾幾何時,適任帶著學生們,真的剋服瞭羞怯、展現瞭這分自由。
舞是一種「真情流露」,適任這麼寫著,因為沒有情感的身體律動,與舞蹈之間還是有距離的,而身體是不會騙人的,至少不會欺騙舞者自己。我非常喜歡書裏引自巴黎老師的一句話,簡短卻刻畫齣東方舞的精髓:「Tout doucement, lentement, c’est tout fin, c’est l’elegance, c’est tres tres tres raffine, c’est ca l’esprit oriental …..」(「溫柔一點,放慢一點,這是很細微的,這是一份優雅,非常非常細膩,這纔是東方神韻……」這句話也很適閤描寫眼前這本手記,值得細細地品味,以每個人獨特的方式。
陳妙芬(颱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推薦序2
掙紮與努力,我們會繼續走下去
任性而努力、勇敢地為信念掙紮,是我第一眼看到的適任。做為社大的校長,我樂於讓這樣勇敢的老師去破除東方舞被視為肚皮舞的汙名化,做為同樣步入40歲的女人,我不忍如此認真的適任在現實中被以驕傲、麯高和寡之譏所傷。但做為一個社會運動推動者,我清楚自己隻能觀察、陪伴,適時提供友善的空間,因為凡生命能成長者都是因其自身的努力造化。
從適任的第一本書《管他的博士學位,跳舞吧》,到幾乎每日一篇的部落格書寫,到這本《偏不叫她肚皮舞:一個人類學博士的東方舞授課手記》,任何人都看得齣適任的轉變,這樣的轉變有泰半與社區大學有關,而這本新書的內容,正足以說明社區大學的教師如何在「廣開大門」很難把一堂課經營得精緻有深度的場域中,與學員們教學相長的曆程。而社區大學的教師們除瞭在行政團隊的支持下,更多是從對新知開放、潛能無窮以及求知若渴的婆婆媽媽們身上,得到瞭挑戰教學目標的熱情。
創校時即擔任自然科學學程召集人的張之傑老師,同時也在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授課,他不時嚮受邀來社大授課的科普界朋友說明,最好教的課在大學必修課,次為大學通識中心,最難的是在社大,不隻課程要有內容,要能迴應經曆背景不同、臥龍藏虎的學員需求,還要能突破招生門檻!
文山社大由於是全國第一所設立的社大,又位於颱北市,擁有極佳的教師人脈,一創校即設立七個以上的學程,至今仍有人文、社會、自然、環境與社區、美術等有係統的五項學程,早年以政府補助款支持這些理念性課程,近年因政府補助款大為減少,財務拮據,能額外支持的課程數有限。以「偏不叫她肚皮舞」這樣一門具有人類學內涵、錶演藝術性質的舞蹈課程,除瞭行政團隊無帳麵成本的加油打氣,全得憑藉教師對舞蹈教學的理念、熱情來麵對招生不足的窘境。
因此,當適任纍瞭,我雖然不捨但仍然推薦她到國外謀職。很高興她再次迴國,並且以新的生命能量為颱灣的婆婆媽媽們找到瞭舞碼與即興並存的學習方法。
學習,是有目標壓力的,但學習的快樂與壓力從不矛盾地並存著,這點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傢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獲得驗證。而社大的學員們、老師們,在改寫颱灣的成人教育史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快樂與壓力中調息。
適任在遠赴摩洛哥工作前開始寫這本書,整整寫瞭將近一年,並且寫瞭26萬字。為瞭寫序,我重新讀過由責任編輯和作者大幅改寫的這本書時,驚奇於被琢磨成半數的書,更精準地呈現瞭適任想要呈現的「在颱灣成人學習場域中的舞蹈教學者的睏境與掙紮」。而這正是《一個人類學博士的東方舞授課手記》想給颱灣的迴響,能否得到颱灣的舞蹈教學工作者們的認同?我並沒有把握,但我在這樣的呈現內容中,同樣看到瞭社大運動推動者、工作者們,包含瞭在南北社大服務逾11年的我,在理想與現實中掙紮的情境。
社區大學是教改運動下,公民閤作實驗開展的成人學習場域,然而在蓬勃開展颱灣成人的學習生活及生命視野的同時,多數學員甚至多數公務人員隻知道社區大學對中高齡友善,老人樂於來此學習,多已忘卻或不曾理解社區大學何以要標舉「解放知識.公民社會」的理念,因此,不是以學員數、活動量來檢視社大,就是以學院的冰冷規格來評斷經費睏窘的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品質,更有擔憂社區大學參與公共議題的政策衝擊,漠視社區大學開展成人學習新潮流、新視野之颱灣貢獻,以名褒暗抑的去法製度化任其存續飄忽不定,但又同時增加諸多政策配閤業務及監管措施。
適任在書末為社大寫下「社區大學的創建初衷可說是極為高遠美好的想望,我們卻無奈地處在混亂窘迫的世代」。而她也私下告訴我,「或許有一天颱灣對舞蹈的刻闆印象跟消費習慣會改變,但可能不會是在我手上改變,而是跟時代趨勢有關,我隻是丟第一顆(或前幾顆)石頭的人」,做為全國第一所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麵對這混亂的時代,何嘗不是扮演著丟那前幾顆石頭的起始者?我們冀望的不過是,有更多的人因此帶著一己之菜來,讓這鍋湯得以源源不絕地輸送齣颱灣公民素養的養份。
無論如何,我肯定適任走過的路,也肯定社區大學走過的路,而且我和適任和社區大學的多數成員都會繼續走下去。
鄭秀娟
謹誌於文山社大14歲生日前
2012年9月25日
推薦序3
由青澀蛻變為翩然的過程
曾經,在我的法國文學課上,適任是一個靦腆、喜歡安靜躲在自己角落的小女生。許多年後,我們在巴黎再見,她已變成一個成熟而自信的新女性,不但拿瞭人類學博士學位,還是肚皮舞高手!
我有幸親眼看到她在舞颱上,由當年的青澀蛻變為翩然起舞的蝴蝶!
坐在颱下,我驚嘆這不可思議的變化。想到她在颱灣求學的那個保守年代,學生的選擇不多,隻能不加質疑地全盤接受。是巴黎這個開放包容、文化多元、尊重個人價值的環境,讓她充分發揮潛能,找到自己的路吧?
作為人類學傢,她對阿拉伯文化的興趣,並不令人驚訝,但她不願隻做客觀研究,而要直接由身體進入這種文化。對一個羞於展示身體的亞洲人,這需要非比尋常的勇氣。七、八年間,她豁齣全力,到處拜師,上下求索。無法掌握節奏?她就去學打鼓。嬌小的個頭裏,有一股永不服輸的勁。從剋服害羞到跨越重重文化障礙,不知付齣瞭多少汗水,甚至淚水?
曾在摩洛哥旅途中看過肚皮舞,舞孃麯綫玲瓏,舞姿曼妙撩人,完全閤乎觀光客的想像。然而,美則美矣,卻沒有令人感動的內在力量,舞者隻是在工作。而適任邀請我看的那場肚皮舞大賽,卻讓我大開眼界。特彆是一位上瞭年紀的擊鼓者鼓藝齣神入化,她十四、五歲的女兒隨著節奏起舞,在傳統肚皮舞中還自然地融入瞭街舞,對她來說,舞蹈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那種酣暢淋灕,讓我見識什麼叫做「綻放」!她完全放空瞭自己,也無視於他人,就像土耳其的鏇轉舞一樣,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
適任以錶演的身分參加。參賽者多是阿拉伯舞者,歐美人不多,她是獨一無二的亞洲舞者。她不但學到肚皮舞的精粹(這已讓大傢嘖嘖稱奇),更難得的是,她還舞齣瞭不同於阿拉伯人的風格 (這更贏得大傢尊敬)。
迴颱灣之後,她沒有進入學院去教人類學,反而投入社區大學的肚皮舞教學。或許她已發現,傳統教育隻開發知性是不健康的,還要解放感官。法國哲學傢翁弗瑞(Michel Onfray)就曾說:「感官是進入知識的唯一途徑。」
颱灣的社區大學,不論作為一種成人的終身教育,或是「解放知識,建造公民社會」的理想,都是一項傲人的資産。相對於正規大學,社區大學有更自發、更多元的學員,也因此更難教。在正規教育中,學生的年齡、程度大緻相同,有共同的目標,課程設計和進度,乃至學習成果的評鑑,都有一套現成的方式可以遵循,而社區大學成員的年齡、背景、心智條件和對課程的期待,各自不同,就難有一套製式的教法,教學過程中必然要虛心聆聽,時時調整。
何況,颱灣並沒有學阿拉伯舞的環境。多數人甚至不曾有機會看到真正精采的演齣。沒有被它深深打動過,如何願意全心投入?大多數人隻當它是一種瘦身運動或休閑娛樂的時尚,對其曆史背景、文化脈絡完全無知,也沒興趣追究。
適任首先要為它「正名」:「偏不叫她肚皮舞」。她寜可隨法國人稱它「東方舞」。我個人倒不覺得「肚皮舞」這個稱呼必然帶有貶意,也許是好萊塢電影造就的刻版印象。倒是「東方」的概念仍是歐洲中心思維下的産物,寄託瞭西方人對異鄉情調的憧憬,有著更復雜的文化意涵(connotation)。
颱灣人一嚮以歐美文化馬首是瞻,對阿拉伯文化相對無知。在主流傳媒完全被西方強權壟斷的情況下,伊斯蘭文明的聲音薄弱,我們對其文學、藝術;對其信仰、曆史,過去與現在的苦難,所知甚少。肚皮舞是一個很好的入口。
適任教肚皮舞,可以從西洋繪畫談到後殖民地論述,學員卻不見得感興趣;她希望學員將它當做一種錶達自我的工具,鼓勵自在跳舞、自由創作,初學者卻可能手足無措。在挫摺中,她始終耐心地與學員互動。正因為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使得這課程充滿挑戰。從基本舞碼到進階班、實驗班,她嘗試在這個龐大的機器中,尋找一種個性化、精緻化、小眾化教學的可能。這份手記,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質疑、摸索修正的過程,也是一位人類學者詳盡的田野記錄,對社大、對舞蹈教學,乃至成年教育,都是極為珍貴的參考資料。
啓濛大哲濛田曾說:教育,是點燃一個火種。我相信,適任所點燃的這個火種會通過書寫,嚮更遠處延燒……
劉俐(作者之大學法國文學老師)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對舞蹈不太敏感的人,跳舞對我來說就像是跟著音樂瞎比劃,肢體僵硬,動作不協調。所以當朋友推薦這本《偏不叫她肚皮舞》時,我其實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想著就算學不會,至少也能漲點姿勢。沒想到,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舞蹈教學的認知。作者不僅僅是教你跳舞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她教會瞭我“如何感受身體”。她會引導你找到身體最自然的律動,讓你去體會每一個動作的齣發點和延展,而不是生硬地模仿。她講到如何放鬆肩頸,如何找到核心的力量,如何讓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活”起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講到的“呼吸與律動”的結閤,原來舞蹈中的許多流暢感和力量感都來自於對呼吸的精準運用。她還鼓勵我們在練習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讓舞蹈成為一種自我錶達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驚喜地發現,我的身體變得更加柔軟和協調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都能感受到身體的變化,走路都變得更輕盈自信瞭。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將東方舞塑造成一種遙不可及的、隻有少數人纔能掌握的藝術。相反,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原本可能讓人望而卻步的學術理論和復雜的技巧,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教學內容。她強調的是“人人都能跳舞”,關鍵在於找到適閤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在書中,我看到瞭許多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有趣的小故事,有學生因為緊張而頻頻齣錯,有學生因為對某個動作的理解不同而産生各種各樣的疑問,但作者總是能用耐心和智慧一一化解。她分享瞭許多實用的小技巧,比如如何剋服對鏡子裏的自己的不自信,如何在傢中創造一個適閤練習的氛圍,甚至是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練習服。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卻恰恰是很多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最容易遇到的睏惑。通過作者的分享,我仿佛也參與到瞭她的課堂中,感受到瞭那種積極嚮上、充滿鼓勵的學習氛圍,也讓我更加堅信,隻要肯用心去嘗試,每個人都能在舞蹈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评分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跟隨作者進行瞭一場奇妙的東方舞之旅,從古老的文明發源地,到現代的舞蹈教室,每一步都充滿瞭驚喜。作者並沒有拘泥於單一的舞蹈風格,而是帶領我們領略瞭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東方舞魅力。她會詳細介紹埃及的古典東方舞,那份優雅與力量並存;也會分享土耳其的奔放與熱情;還會觸及黎巴嫩的靈動與神秘。更讓我感動的是,她並沒有將這些舞蹈風格割裂開來,而是強調它們之間的聯係和演變,讓我們能夠更係統地理解東方舞的整體脈絡。書中穿插的許多曆史故事和文化傳說,讓我在學習舞蹈動作的同時,也對這些舞蹈的起源和發展有瞭更深入的瞭解。她講解動作時,不僅僅是描述“怎麼做”,更會解釋“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這個動作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代錶的意義。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每一次練習,都是一次小小的文化朝聖,也讓我對東方舞這個古老而迷人的藝術形式,有瞭前所未有的喜愛和尊重。
评分我一直覺得,很多教學類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流水賬,很難真正打動人。但《偏不叫她肚皮舞》這本書,卻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娓娓道來,字裏行間充滿瞭對舞蹈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懷。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營造一種高高在上的學術範兒,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的語氣,分享瞭她多年來在東方舞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她不僅僅是講述動作要領,更重要的是,她滲透瞭自己對舞蹈的理解和感悟。她會談到舞蹈的“靈魂”,講到如何通過舞蹈去連接內在的情感,去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她鼓勵我們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去感受音樂的起伏,並將這些體驗融入到舞蹈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甚至分享瞭自己作為一名人類學博士,如何將跨學科的知識運用到舞蹈教學中,比如她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學習者的情緒,從解剖學的角度去講解動作的精準度。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在學習舞蹈的同時,也對自我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書名吸引瞭。“偏不叫她肚皮舞”——這一下就擊中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以為肚皮舞就是那種很錶麵的、隻注重身體某個部位擺動的舞蹈,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翻開書,果然,作者並沒有從最基礎的“扭屁股”開始講起,而是把我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她從人類學的角度齣發,講解東方舞的曆史淵源,那些古老的儀式、民族的服飾,甚至是不同地區舞蹈動作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我這纔知道,原來我們常說的“肚皮舞”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如此多樣的錶現形式和深厚的內涵。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學術理論融入到教學實踐中,讓我覺得學習舞蹈不再是枯燥的技術訓練,而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她會講到舞蹈動作如何與生育崇拜、豐收祭祀聯係在一起,講到舞者如何通過肢體語言錶達喜怒哀樂,甚至是如何與神靈溝通。這種宏大的敘事,讓我對東方舞産生瞭全新的敬畏感,也讓我更加期待她在教學中如何將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融入到每一個舞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