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谘商服务?能保证有效吗?会保密吗?
收费贵吗?如何正确求助?……
如果你有以上这些疑问,看本书就对了!
轻松80个谘商问题,让你认识心理谘商!
谘商是一门专业助人的行业,不管是一般民众、甚至是选修此系就读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对于谘商有许多迷思,甚至有人认为谘商只是「技术」层面的专业,没有考虑到谘商是「服务人」的专业,其热情与承诺是最重要的。作者针对「认识谘商」写的这本入门书,不只可以趁此釐清大众对于谘商的迷思,也可以进一步有效利用谘商服务,让自己与周遭重要他人的生活品质更佳!
本书披露了许多民众对于谘商的误解、正确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谘商服务、选择适当的谘商师与治疗等议题,希望借由这些简单的问答,可以让一般大众、有志于此的专业与半专业人员,更清楚「谘商」之为用。
本书特色
就谘商写一本入门书,介绍给普罗大众谘商的意义、服务内容与如何使用谘商
打开自己的心灵谘商~这些你一定要先懂的事!
集结作者多年实务工作经验,认识谘商,解决问题其实并不难!
作者简介
邱珍琬
台湾花莲人
现职: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
学历: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毕业
高师大教育研究所肄业
俄亥俄大学谘商师教育硕士
德州理工大学谘商师教育博士
经历:国、高中教师
建国中学辅导教师
美国心理诊所心理师
台湾艺术学院、世新大学、新竹师院、空中大学兼任副教授
台北生命线、怀仁全人发展中心讲师与团体领导
序言
出版社要我就谘商写一本入门书,介绍给普罗大众谘商的意义、服务内容与如何使用谘商,我非常乐意,这也是我十多年前返国就职最重要的使命。谘商在许多前辈与同业的努力下,已经开始在台湾开花结果,不仅有更多的人知道谘商是一种助人专业、也开始信任与使用这项服务,更有许多有志于助人专业的后进投身谘商工作,我乐见这些情况的发生,当然也联想到自己回台这么多年来,对于当时的初衷有没有尽到自己的一份力?老实说我只是很认真做一个研究、教学与社区服务者,虽然也努力在不同教育与演说场合为谘商正名,但是成效不彰,可能也基于身处地域广阔的南台湾,了解许多民众的需求、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系所在三年前曾经非常大胆地成立了一个「社区谘商中心」,也接了一些相关的推广演说、个人或团体谘商与电话谘询的工作,还是不敷许多民众的需要,我们最觉难过的是:屏东幅员狭长,城乡差距极大,我们真正可以供输的协助非常有限,有时候某个单位需要谘商师到现场协助,但是我们并不一定可以达成,此外,由于社区谘商中心既然是系底下的一个单位,就必须负起「业绩」与「被评鑑」的责任,当时仅以一位行政助理、系所若干老师的投入下,成效不如我们预期,因此我们系里团队对于所谓的谘商服务「在地化」仍然觉得「有责在身」,只是我们会慢慢从长计议了。
每一项专业都要让大众知道他们的正确期待为何,借由这一本书的问世,我希望可以让一般大众更清楚谘商的专业与性质,也让谘商真正可以将协助传输到位,同时为全民的身心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我一直对“心理创伤”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也看到过一些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报道。《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对“什么是心理创伤?”、“咨询如何处理心理创伤?”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并没有回避这个沉重的话题,而是用一种非常专业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解释了心理创伤的形成机制、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咨询师在帮助来访者走出创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关于“创伤的症状表现”、“如何识别潜在的创伤”等内容,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一些泛泛的描述上。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个体是可以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它强调了“安全感”在创伤修复中的重要性,以及咨询师如何通过建立信任来帮助来访者重新获得掌控感。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咨询在处理复杂心理问题上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我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让我对“心理咨询师会不会评判我?”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担忧。《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非常直接地回应了我的这种顾虑。书中关于“咨询师是否会评判来访者?”、“咨询师如何面对来访者的负面情绪?”这些问题,都给出了让我安心的解答。它强调了咨询师的“非评判性”和“接纳性”的态度,让我明白,咨询师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而不是去指责或评判。它让我看到,即使我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在咨询中也能得到理解和接纳。这种“被接纳”的感觉,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感到被尊重,也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扰。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从“审判者”的刻板印象,转变为“支持者”和“陪伴者”的认知。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我身边有朋友去做过咨询,但他们聊起具体的感受时,总是含糊其辞,好像这是一个很私人的体验,不便多谈。这反而激起了我的求知欲。《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窥探”的欲望,但又以一种非常专业和尊重的姿态。书中关于“咨询师如何选择?”、“如何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适合自己?”这些问题,我觉得非常实用。它提供了一些判断的标准和建议,比如咨询师的资质、经验、咨询风格,甚至包括如何观察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一些表现。这让我明白,选择咨询师也是一件需要“功课”的事情,不能盲目跟风。而且,书中对于“来访者在咨询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深入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咨询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咨询师,来访者自身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也至关重要。它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咨询师是万能的”这种误解,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咨询的互动性和协作性。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对心理咨询“小白”量身定做的。我过去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电影、电视剧,里面常常充斥着一些戏剧化的冲突和解决方式,让我觉得咨询师像是一个神探,能瞬间洞悉一切。但《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非常强调咨询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书中关于“咨询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咨询才算结束?”这些问题,解答得非常细致。它让我明白,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结束”的标准也不是由咨询师单方面决定的,而是与来访者的目标和成长息息相关。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咨询师的伦理规范”的部分,它让我看到咨询师在专业上的严格要求,比如保密原则、避免双重关系等等,这些都让我对咨询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它让我明白,咨询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倾听,更包含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操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很多时候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聊天,他耐心地解答我的每一个疑惑,让我觉得学习心理咨询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反而充满了趣味和启发。
评分我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这两个词常常感到混淆,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非常清晰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它详细解释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以及“不同咨询流派的特点”。我之前可能听说过精神分析、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一些名词,但总是不得其解。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介绍了这些流派的核心理念、技术和适用范围,让我对心理咨询的多元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没有一种咨询方式是万能的,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可能适合不同的咨询流派。这种清晰的分类和介绍,为我以后如果需要寻求咨询,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它让我不再对心理咨询领域感到一头雾水,而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地图。
评分这本书,我真的得好好说说。我一直对心理咨询这个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它离自己有点遥远,好像门槛很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长期的训练才能触及。平时偶尔会看一些心理学相关的科普文章,但总觉得碎片化,不成体系,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想着最多就是了解一下基本概念,结果完全超出我的预期。作者真的非常有心,把一个看似复杂深奥的领域,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它“80问”的结构,这种问答形式非常直接,能够迅速抓住我可能存在的疑问。比如,我一直对“咨询师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吗?”这个问题很困惑,书中就详细地解答了咨询师的作用边界和影响机制,让我明白了咨询并非万能的“魔法棒”,而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来访者自身发现和发展潜能。还有关于“咨询有没有用?”的疑问,书中也列举了不同咨询流派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有效性”,让我不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更理解咨询是一个动态、个性化的过程。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变成心理咨询师,但它却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真实面貌,它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充满人性的关怀和专业的智慧。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心理咨询一直有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担忧,总觉得咨询师只是帮我“疏导”一下情绪,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咨询更深层次的作用。书中关于“心理咨询的长期效果”、“咨询如何促进个人成长”等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它让我明白,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帮助来访者建立更健康的思维模式、更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实现长期的个人成长和改变。书中提到的“自我觉察”、“自我接纳”、“人生意义的探索”等概念,让我看到了咨询的深度和广度。它让我认识到,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发掘潜能,活出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咨询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比较内向,不太擅长与人沟通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障碍。《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正好解答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疑问:“心理咨询能不能帮助我改善人际关系?”书中关于“咨询如何帮助改善人际交往?”、“咨询能否解决社交恐惧?”等问题,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解答。它让我明白,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处理一些极端的情绪问题,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从而建立更健康、更有效的人际关系。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倾听技巧、表达情感的建议,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当我联系到咨询的实际过程时,就觉得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而心理咨询正是这样一个提供安全空间和专业指导的平台。这本书让我对“改变”有了更积极的期待,不再觉得自己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
评分我一直对“潜意识”这个概念感到非常神秘,总觉得它藏着很多未解之谜。而《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恰好对“潜意识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它解释了什么是潜意识,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且更重要的是,它说明了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如何通过一些技术,比如自由联想、梦境分析等,来帮助来访者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潜意识。我之前可能对这些概念有所耳闻,但总是觉得模棱两可,这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解释,让我对潜意识的认识更加清晰和具体。它并没有把潜意识描绘成一个可怕的怪物,而是将其视为我们内心深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解和接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防御机制”的探讨,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往往有着我们意识不到的心理原因。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我之前总觉得,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一个非常“高冷”的职业,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能够洞察一切,而我作为来访者,只需要听从他们的指示。《认识心理咨询的第一本书:咨询80问》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它在书中反复强调“咨询关系的建立”的重要性,以及“平等、合作”的咨询模式。它让我明白,咨询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审判者”,而是与来访者并肩作战的“伙伴”。书中关于“咨询师如何建立信任?”、“来访者如何才能信任咨询师?”这些问题的解答,让我对咨询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咨询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这种“伙伴式”的咨询理念,让我觉得心理咨询不再是那么令人畏惧,而是更加温暖和可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